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家決斗

數學家決斗

發布時間: 2020-11-23 00:58:02

『壹』 有一個很厲害的數學家,很年輕,死於決斗,和普希金很像,還有說前一天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數學研究。那個數

樓主說的是法國數學天才伽羅華(又翻譯作 伽羅瓦) 。
伽羅華死於一次決斗,時年21歲。

『貳』 從前有個很年輕的數學家 後來他跟人單挑格鬥死了 那個傢伙叫什麼名字

埃瓦里斯特·伽羅瓦,一般說伽羅瓦。1811年10月25日-1832年5月31日(很年輕,21歲),法國數學家,與尼爾斯·阿貝爾並稱為現代群論的創始人。
生活有些悲劇。
1827年,16歲的伽羅瓦自信滿滿地投考他理想中的(學術的與政治的)大學:綜合工科學校,卻因為顢頇無能的主考官而名落孫山。
1829年,伽羅瓦將他在代數方程解的結果呈交給法國科學院,由奧古斯丁·路易·柯西(Augustin Louis Cauchy) 負責審閱,柯西卻將文章連同摘要都弄丟了(19世紀的兩個短命數學天才阿貝爾與伽羅瓦不約而同地都「栽」在柯西手中)。
更糟糕的是,當伽羅瓦第二次要報考綜合工科大學時,他的父親卻因為被人在選舉時惡意中傷而自殺。正直父親的冤死,影響他考試失敗,也導致他的政治觀與人生觀更趨向極端。
伽羅瓦進入高等師范學院(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就讀,次年他再次將方程式論的結果,寫成三篇論文,爭取當年科學院的數學大獎,但是文章在送到讓·巴普蒂斯·約瑟夫·傅里葉手中後,卻因傅里葉過世又遭蒙塵,伽羅瓦只能眼睜睜看著大獎落入阿貝爾與卡爾·雅各比(Carl Jacobi)的手中。

據說1832年3月他在獄中結識一個醫生的女兒並陷入狂戀,因為這段感情,他陷入一場決斗,自知必死的伽羅瓦在決斗前夜將他的所有數學成果狂筆疾書紀錄下來,並時不時在一旁寫下「我沒有時間」,第二天他果然在決斗中身亡,時間是1832年5月31日。這個傳說富浪漫主義色彩,為後世史家所質疑。

伽羅瓦使用群論的想法去討論方程式的可解性,整套想法現稱為伽羅瓦理論,是當代代數與數論的基本支柱之一。

『叄』 決斗的著名的決斗

拒絕挑戰有時被認為是可恥的,而且經常會被處以罰金。名人受到挑戰的可能性比普通人大得多。
俄國詩人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描述了幾場決斗,例如 Onegin's el with Lensky in Eugene Onegin,似乎是預言了自己的死亡。他本人在和 Georges d'Anthès 的決斗中受了致命傷,後者據傳是他妻子的情人。事後 D'Anthès 被控在決斗中作弊,但他還是娶了普希金的 sister-in-law,還當上了法國的大臣和參議院。決斗事件是由一封匿名信煽動的。據說 D'Anthès 與荷蘭大使的同性戀情引起了兩個同性戀王子的嫉恨,而匿名信就出自這兩人之手。
1598年,英格蘭劇作家 Ben Jonson 在和一個名叫 Gabriel Spencer 的演員的決斗中受了致命傷。1798年,HRH The Duke of York,雅號The Grand Old Duke of York在和 Lieutenant-Colonel Charles Lennox 的決斗中被一顆子彈擦傷了頭發。1840年,7th Earl of Cardigan,如今聲名狼藉的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 的主管,在決斗中打傷了一個名叫 Captain Tuckett 的英國軍官的,但沒有致命。
有四位英國首相參加過決斗:
William Petty,2nd Earl of Shelburne v Colonel Fullarton (1780) William Pitt the Younger v George Tierney (1798) George Canning v Lord Castlereagh (1809) The Duke of Wellington v Lord Winchelsea (1829) 1864年,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當時是 New York Sunday Mercury 的編輯——在朋友的慫恿下向當地另一位報社編輯提出了挑戰。他選擇了一個經驗豐富的副手;在決斗前的練習時間,後者又在對手面前成功地吹噓了作家的手槍技術(把自己打死的鳥說成是作家打死的),使得作家成功避免了一場決斗,並且贏得了榮譽。
美國最有名的決斗當屬 en:Burr-Hamilton el。著名聯邦黨人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被時任美國副總統的阿龍·伯爾重傷,翌日身亡。而歷任美軍陸軍將軍、第七任美國總統的安德魯·傑克遜也以決斗聞名。1806年5月30日他殺死了著名決斗者 Charles Dickinson,自己則留下了終生未愈的胸傷。據說他曾和一位律師決斗,但雙方都未受傷;1803年差點和en:John Sevier決斗;1813年他在邊境上和參議員Thomas Hart Benton發生了武力沖突,但不能算作是決斗。1832年5月30日,20歲的法國數學家埃瓦里斯特·伽羅瓦在決斗中身亡正是在他完成伽羅瓦理論的第二天。
加拿大的最後一起致命決斗發生在1833年,是Robert Lyon挑戰John Wilson的一起手槍決斗,起因是關於對當地的一個女老師的評價。Lyon被殺後Wilson和她結了婚。
英格蘭最後一起致命決斗發生在1852年溫莎附近的Priest Hill。

『肆』 數學家的故事(簡短) 小學三年紀能看懂的.

1. 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進步.鑒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並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 2. 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3.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4.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5. 塞樂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積極思考問題。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裡,塞樂斯認識了古埃及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數學知識。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6. 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7.高斯 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8.沈括自幼勤奮好讀,在母親的指導下,十四歲就讀完了家中的藏書。後來他跟隨父親到過福建泉州、江蘇潤州(今鎮江)、四川簡州(今簡陽)和京城開封等地,有機會接觸社會,對當時人民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有所了解,增長了不少見聞,也顯示出了超人的才智。 9.數學奇才——伽羅華 頁首 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爾湖附近躺著一個昏迷的年輕人,過路的農民從槍傷判斷他是決斗後受了重傷,就把這個不知名的青年抬到醫院。第二天早晨十點鍾,他就離開了人世。數學史上最年輕、最有創造性的頭腦停止了思考。人們說,他的死使數學發展推遲了好幾十年。這個青年就是死時不滿21歲的伽羅華。 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1828年,17歲的伽羅華開始研究方程論,創造了「置換群」的概念和方法,解決了幾百年來使人頭痛的方程來解決問題。伽羅華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論改變了整個數學的面貌。1829年5月,伽羅華把他的成果寫成論文,遞交法國科學院,但伴隨著這篇傑作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打擊和不幸。先是父親因不堪忍受教士誹謗而自殺,接著因他的答辯既簡捷又深奧令考官們不滿而未能進入著名的巴黎綜合技術學校。至於他的論文,先是被認為新概念太多又過於簡略而要求重寫;第二份推導詳盡的稿子又因審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論文又因評閱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青年伽羅華一方面追求數學的真知,另一方面又獻身於追求社會正義的事業。在1831年法國的「七月革命」中,作為高等師范學校新生,伽羅華率領群眾走上街頭,抗議國王的專制統治,不幸被捕。在獄中,他染上了霍亂。即使在這樣的惡劣條件下,伽羅華仍然繼續搞他的數學研究,並且寫成了論文,准備出獄後發表。出獄不久,因為捲入一場無聊的「愛情」糾葛而決斗身亡。 伽羅華去世後16年,他留存下來的60頁手稿才得以發表,科學界才傳遍了他的名字。

『伍』 數學家嘉羅瓦的故事

伽羅華是來世間少有的數學源奇才 他的老師說;「伽羅華只適合在最尖端的領域。」可是,他所處的時代社會動盪不安 無端的革命吸取著年輕人的心 伽羅華在一次行動中捲入了一場愛情決斗當中標 伽羅華知道對手槍法很准 決斗前一天晚上 他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很廖草遍成一本大綱 第二天 決斗中子彈射竄了他的腸子彈 他的死造成數學界至少倒退幾十年

『陸』 數學家的故事,至少三個,不論長短

歐拉年輕時曾研讀神學,他一生虔誠、篤信上帝,並不能容許任何詆毀上帝的言論在他面前發表。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說到,歐拉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宮廷里,挑戰當時造訪宮廷的無神論者德尼·狄德羅:「先生,

,所以上帝存在,請回答!」不懂數學的德尼完全不知怎麼應對,只好投降。
歐拉是史上發表論文數第二多的數學家,全集共計75卷;他的紀錄一直到了20世紀才被保羅·埃爾德什打破。後者發表的論文達1525篇,著作有32部。歐拉在他的時代,產量之多,無人能及。歐拉實際上支配了18世紀至今的數學;對於當時新數學分支微積分,他推導出了很多結果。很多數學的分枝,也是由歐拉所創或因而有了極大的進展。
在1765年至1771年據說是因歐拉雙眼直接觀察太陽,雙眼先後失明。盡管人生最後7年,歐拉的雙目完全失明,他還是以驚人的速度產出了生平一半的著作。
1725年約翰·伯努利的兒子丹尼爾·伯努利赴俄國,並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薦了歐拉,這樣,在1727年5月17日歐拉來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僅26歲的歐拉擔任了彼得堡科學院數學教授.1735年,歐拉解決了一個天文學的難題(計算慧星軌道),這個問題經幾個著名數學家幾個月的努力才得到解決,而歐拉卻用自己發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並且不幸右眼失明了,這時他才28歲.1741年歐拉應普魯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請,到柏林擔任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直到1766年,後來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誠懇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沒有多久,左眼視力衰退,最後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災殃及歐拉住宅,帶病而失明的64歲的歐拉被圍困在大火中,雖然他被別人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他的書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為灰燼了.
沉重的打擊,仍然沒有使歐拉倒下,他發誓要把損失奪回來.在他完全失明之前,還能朦朧地看見東西,他抓緊這最後的時刻,在一塊大黑板上疾書他發現的公式,然後口述其內容,由他的學生特別是大兒子A·歐拉(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筆錄.歐拉完全失明以後,仍然以驚人的毅力與黑暗搏鬥,憑著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直到逝世,竟達17年之久.
歐拉的風格是很高的,拉格朗日是稍後於歐拉的大數學家,從19歲起和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的一般解法,這引起變分法的誕生.等周問題是歐拉多年來苦心考慮的問題,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歐拉的熱烈贊揚,1759年10月2日歐拉在回信中盛稱拉格朗日的成就,並謙虛地壓下自己在這方面較不成熟的作品暫不發表,使年青的拉格朗日的工作得以發表和流傳,並贏得巨大的聲譽.他晚年的時候,歐洲所有的數學家都把他當作老師,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說過:"歐拉是我們的導師."

埃瓦里斯特·伽羅瓦(Évariste Galois,1811年10月25日-1832年5月31日,法語發音evaʀist galwa),法國數學家,與尼斯·阿貝爾並稱為現代群論的創始人。在一次幾近自殺的決斗中英年早逝,引起種種揣測。
伽羅瓦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12歲以前,伽羅瓦的教育全部由他的母親負責,他的父親在伽羅瓦4歲時被選為Bourg La Reine的市長。
12歲,伽羅瓦進入路易皇家中學就讀,成績都很好,卻要到16歲才開始跟隨 Vernier 老師學習數學,他對數學的熱情劇然引爆,對於其他科目再也提不起任何興趣。校方描述此時的伽羅瓦是「奇特、怪異、有原創力又封閉」。
1827年,16歲的伽羅瓦自信滿滿地投考他理想中的(學術的與政治的)大學:綜合工科學校,卻因為顢頇無能的主考官而名落孫山。
1829年,伽羅瓦將他在代數方程解的結果呈交給法國科學院,由奧古斯丁·路易·柯西(Augustin Louis Cauchy) 負責審閱,柯西卻將文章連同摘要都弄丟了(19世紀的兩個短命數學天才阿貝爾與伽羅瓦不約而同地都「栽」在柯西手中)。
更糟糕的是,當伽羅瓦第二次要報考綜合工科大學時,他的父親卻因為被人在選舉時惡意中傷而自殺。正直父親的冤死,影響他考試失敗,也導致他的政治觀與人生觀更趨向極端。
伽羅瓦進入高等師范學院(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就讀,次年他再次將方程式論的結果,寫成三篇論文,爭取當年科學院的數學大獎,但是文章在送到讓·巴普蒂斯·約瑟夫·傅里葉手中後,卻因傅里葉過世又遭蒙塵,伽羅瓦只能眼睜睜看著大獎落入阿貝爾與卡爾·雅各比(Carl Jacobi)的手中。據說1832年3月他在獄中結識一個醫生的女兒並陷入狂戀,因為這段感情,他陷入一場決斗,[1] 自知必死的伽羅瓦在決斗前夜將他的所有數學成果狂筆疾書紀錄下來,並時不時在一旁寫下「我沒有時間」,第二天他果然在決斗中身亡,時間是1832年5月31日。這個傳說富浪漫主義色彩,為後世史家所質疑。

高斯是一對貧窮夫婦的唯一的兒子。母親是一個貧窮石匠的女兒,雖然十分聰明,但卻沒有接受過教育。在她成為高斯父親的第二個妻子之前,她從事女傭工作。他的父親曾做過園丁,工頭,商人的助手和一個小保險公司的評估師。
當高斯三歲時便能夠糾正他父親的借債賬目的事情,已經成為一個軼事流傳至今。他曾說,他在麥仙翁堆上學會計算。能夠在頭腦中進行復雜的計算,是上帝賜予他一生的天賦。

『柒』 數學家伽羅瓦為愛決斗是怎麼回事

l832年月16日伽羅華獲釋後不久,年輕氣盛的伽羅華為了一個舞女,捲入了一場他所謂的「愛情與榮譽」的決斗。伽羅華非常清楚對手的槍法很好,自己難以擺脫死亡的命運,所以連夜給朋友寫信,倉促地把自己生平的數學研究心得扼要寫出,並附以論文手稿。
他不時的中斷,在紙邊空白處寫上「我沒有時間,我沒有時間」,然後又接著寫下一個極其潦草的大綱。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後幾個小時寫出的東西,為一個折磨了數學家們幾個世紀的問題找到了真正的答案,並且開創了數學的一片新的天地。
伽羅華對自己的成果充滿自信,他在給朋友舍瓦利葉的信中說:「我在分析方面做出了一些新發現。有些是關於方程論的;有些是關於整函數的……。公開請求雅可比或高斯,不是對這些定理的正確性,而是對這些定理的重要性發表意見。我希望將來有人發現,這些對於消除所有有關的混亂是有益的。」
第二天上午,在決斗場上,伽羅華被打穿了腸子。死之前,他對在他身邊哭泣的弟弟說:「不要哭,我需要足夠的勇氣在20歲的時候死去」。他被埋葬在公墓的普通壕溝內,所以今天他的墳墓已無蹤跡可尋。他不朽的紀念碑就是他的著作,由兩篇被拒絕的論文和他在死前那個不眠之夜寫下的潦草手稿組成。
歷史學家們曾爭論過這場決斗是一個悲慘遭的愛情事件的結局,還是出於政治動機造成的,但無論是哪一種,一位世界上最傑出的數學家在他20歲時被殺死了,他研究數學才只有五年。

『捌』 二十多歲就死了的數學家

http://ke..com/view/4678401.htm?fromtitle=%E4%BC%BD%E7%BD%97%E5%8D%8E&fr=aladdin

埃瓦里斯特·伽羅瓦,1811年10月25日生,法國數學家。現代數學中的分支學科群論的創立者。用群論徹底解決了根式求解代數方程的問題,而且由此發展了一整套關於群和域的理論,人們稱之為伽羅瓦群和伽羅瓦理論。在世時在數學上研究成果的重要意義沒被人們所認識,曾呈送科學院3篇學術論文,均被退回或遺失。後轉向政治,支持共和黨,曾兩次被捕。21歲時死於一次決斗。

http://ke..com/view/6252314.htm?fromtitle=%E9%98%BF%E8%B4%9D%E5%B0%94&fromid=25394&type=syn
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編輯 阿貝爾(挪威數學家)一般指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


威數學家。死後才被認為現代數學之先驅。曾證明五次或更高次代數方程一般不能用根式求解,由此引起可交換群(即阿貝爾群)的概念。研究了二項級數的性質、
阿貝爾積分和阿貝爾函數。在與雅可比的競賽中共同完成了橢圓函數論的基礎工作。柏林大學聘任其為教授的通知到時,他已病逝。

『玖』 智商大PK: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到底誰更勝一籌

這兩個完全屬於不同的領域,要如何比智商?
而且智商實際上並版不存在統一標準的,這不像工權廠里生產的產品,擁有統一的標准。
都是高智商的人,但是能突出高智商的方面不同,比如有些人是「超級黑客」,有些是像「福爾摩斯一樣的名偵探」,
有些是像東野圭吾一樣的小說家,有些則是像史蒂芬·霍金一樣的理論物理學家,有些是像喬布斯一樣的金融家。
他們能成為現在的他們,跟他們的智商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但是他們的職業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說明了高智商是以不同的方式來體現的。並不是說你出一萬道題,誰能答正確的最多,誰的智商就最高。

熱點內容
日用英語 發布:2025-09-24 05:59:41 瀏覽:782
大學班主任畢業鑒定 發布:2025-09-24 03:24:03 瀏覽:627
初一英語下冊 發布:2025-09-24 03:06:04 瀏覽:581
會計繼續教育網站 發布:2025-09-23 23:53:29 瀏覽:908
校園歌手大賽唱什麼歌 發布:2025-09-23 22:15:47 瀏覽:823
背影教學案例 發布:2025-09-23 16:34:34 瀏覽:273
2013考研數學二答案 發布:2025-09-23 15:38:27 瀏覽:706
奢詩生物 發布:2025-09-23 14:06:38 瀏覽:960
2年級語文書上冊 發布:2025-09-23 10:43:15 瀏覽:377
教學戰歌 發布:2025-09-23 10:39:47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