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數學公式
A. 行測數量關系公式
您好,中政行測專家為您解答!
你可以去網路文庫查找下
若仍有疑問,歡迎向中政行測和中政申論備考平台進行提問!
B. 公務員行測難考,只因你不懂這幾個公式和方法
(一)常識判斷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對有關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的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及其運用,要求報考者通過分析、判斷和推理,選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項。
備考建議:
1.重視平時積累。常識判斷的考查以基礎知識為主,雖然題目設計靈活多樣,但最終不會脫離基礎理論知識這根主線。要求考生平時要做好相關的知識儲備,穩扎穩打,才能勝券在握。
2.關注時事熱點。常識判斷的題目往往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常將基礎知識與時政熱點結合綜合考查,特別是近幾年黨和中央的重要會議。這要求考生除了掌握基本知識外,還要密切關注時政熱點,特別是有關十九大及相關會議政策的知識點。
3.知識方法並用。常識判斷的考查形式多樣、內容復雜,要有技巧的進行知識儲備,舉一反三,提升速度的同時保證質量。
(二)言語理解與表達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確地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本部分有三種題型:邏輯填空、閱讀理解、語句表達。
備考建議:
1.邏輯填空部分注重對實詞和成語的考查,因此廣大考生需加強基礎知識的儲備,可在分析歷年真題的基礎上多做總結,積累一些常見實詞與成語,打牢基礎知識體系。另外考生在備考時還需要注重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對生活的事理分析能力。
2.備考閱讀理解時,考生要加強迅速准確地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抓住材料關鍵,快速找到破題點,得出正確答案。同時掌握適當方法,運用技巧解題,加快解題速度。
3.對語句表達中的語句填充題和語句排序題要明確題目特點,熟練掌握其基本解題思路。
(三)數量關系
數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量關系問題的技能,主要涉及數字和數據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本部分的題型主要為數學運算。
備考建議:
1.數學運算的題量較為穩定,測查的考點多而雜,如工程問題、行程問題、幾何問題等。攻克數學運算題的關鍵在於熟悉並能夠靈活應用其各種方法技巧,才能在實戰中快速准確地解答此部分題目。
2.數學運算的復習則要從基礎知識、計算技巧、題型演練三個方面入手。了解數學運算基礎理論知識的具體內容,並深刻理解其應用的特點;熟悉各種計算技巧,逐步提高解題速度;了解傳統題型,重點掌握每種題型的常用解題方法和步驟。最後考生可常做模擬練習,提高解題速度和正確率。
(四)判斷推理
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以及對各類常識的運用能力。本部分有四種題型: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
備考建議:
1.圖形推理:備考重點在於全面了解並掌握各種類型圖形推理的解題要點,有意識地培養觀察能力、辨別能力、推理能力、想像能力。靈活運用求同分析法和特徵圖形定位法。
2.定義判斷:由於定義判斷涉及的學科比較廣泛,因此考生在平時備考時應對各個方面的相關內容多加關注,這樣有利於更好地理解概念,從而提高解題的准確率。掌握定義判斷的要點類型,明確各類型的關鍵點和提示性詞語,徹底掌握利用關鍵詞法解題的精髓。
3.類比推理:備考重點在於詞項間關系的判斷,因此要盡可能多地了解詞項間的各種關系,重點掌握邏輯關系、言語關系、常識關系等常見類比推理基本關系。同時利用遣詞造句法、橫縱對比法等解題技巧應對組合型關系的出現。
4.邏輯判斷:可能性推理的重點在於分析論證結構,需要牢記論證的相關知識以及常見的論證類型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掌握針對各題型的解題方法。必然性推理屬於知識性和規則性較強的題目,考生需要熟記直言命題、復言命題及假言命題的相關邏輯知識。
(五)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形、表格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數據性、統計性的圖表及文字材料構成。
備考建議:
1.關注題源,鍛煉自己的快速閱讀能力。資料分析材料主要涉及經濟、人民生活、資源環境、科教文衛等方面,資料主要來源於權威機構的統計公報、分析報告、行業統計、熱點時事相關新聞等。考生要對這些題源進行關注,平時多做練習,提高快速閱讀能力。
2.夯實基礎,保持對數字的敏感度。資料分析題屬於考試中的重難點題目,考生在備考時要著重掌握歷年真題中常考的知識點同時學習其他知識點,全面夯實基礎。在日常練習中,保持對數字的敏感度,通過大量練習使所掌握知識點融會貫通。
3.掌握技巧,加強速算解題能力。認真研讀權威教材的速算技巧,以保證在有限時間內快速解題,在最後的時間中能夠大大提高資料分析得分率,拉開差距。
C. 求助行測數學中常用到的幾何公式
最常用到的是行程公式:路程=速度*時間
順水速=水速+船速
逆水速=船速-水速
工程問題的公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D. 行測資料分析常用公式有哪些
1、增長類
增長率=現期-基期/基期=增長量/基期,現期=基期*(1+增長率),基期=現期/1+增長率,
2、間隔增長率
已知第一年的量A,第二年和第三年的增長率a%和b%,求第三年的比第一年的增長率。
則第三年的值:A(1+a%)(1+b%),第三年比第一年的增長率是r=a%+b%+a%b%,第三期的量是第一期倍數=1+a%+b%+a%b%。如果第三期已知,求第一期,也就是基期,則基期=現期/1+增長率=第三期/1+a%+b%+a%b%。
3、比重
部分佔整體的比重,如整體是A,增長率a%,部分是B,增長率是b%,則比重=B/A,基期:整體=A/1+a%,部分=B/1+b%。部分佔整體比重=B/A*(1+a%/1+b%),比重之差:B/A*(b%-a%/1+b%),比重增長率=b%-a%/1+a%。
解題思路:現期和基期兩種比重之差,秒殺辦法:
先看上升或者下降,如果b%-a%大於0.則部分增長率大於整體增長率,則判斷為上升,排除一部分錯誤答案,
再看b%-a%的值,約等於多少,則選項值<b%-a%,秒殺。
4、平均數
總體/個數=b%/a%。其中,基期,平均數之差,以及平均數增長率,都與比重公式相同,考的最多的是平均數增長率。
5、混合增長率
整體C=A部分+B部分,例如:進出口額=進口額+出口額,整體的增長率在部分增長率之間,a%>c%>b%。
解題思路:已知兩個部分量和增長率,求整體增長率的方法:
根據a%>c%>b%,可得,排除一部分錯誤答案。
再算出兩個部分的基期增長率,以及中間值a%+b%/2
根據基期值誰大,則c%的值就靠近誰,在最大的基期值和a%+b%/2之間。
算精確值,十字交叉法,c-b/a-c=A/B,
6、年均增長量
平均每年增長的數量,年均增長率: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
年均增長量=總增長量/年份=現期-基期/年份差,年均增長率=(根號下A/B)-1,
7、等速增長
不同的時間內,增長速度相同。
解題思路:已知A2010年的量,B2011年的量,等速增長率r,求C2012年的量。
先算出(B-A)r%的差距,如果差距不大。
用C≈2B-A,求得數值,選項則是比該數值稍微大一點。則是C≈2B-A+(B-A)r%。
E. 行政能力測試中常用的數學公式
沒有公式,記住數字推理常用的,
1至9的立方
常用指數冪,比如看到63,你就應該想到,這是2的4次方減一,8的平方減一,7乘以9,把這些可能得出的結果都寫出來,再寫下一個數的,容易找出規律
至於計算,那沒有公式
F. 公務員考試行測,關於數學題目有哪些常用公式
公務員考試行測復數量關系制題公式,比如:
1)工程問題: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行程問題:路程=速度×時間
相遇問題:路程和=速度和×時間
追及問題:路程差=速度差×時間
3)溶液問題:濃度=溶質÷溶液
4)容斥原理題公式
①兩集合型的容斥原理題公式:滿足條件I的個數+滿足條件II的個數-兩者都滿足的個數=總個數-兩者都不滿足的個數。
②三集合公式型題公式:A+B+C-AB-AC-BC+ABC=總個數-三者都不滿足的個數。
5)植樹問題:單邊線型植樹公式:棵數=總長÷間隔+1;
單邊環型植樹公式:棵數=總長÷間隔;
單邊樓間植樹公式:棵數=總長÷間隔-1;
雙邊植樹問題公式:相應單邊植樹問題所需棵樹的2倍。
6)方陣問題:總人數=N2=(外圈人數¸4+1)2,最外圈為4N-4人
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系題型有數學運算、數字推理。
考生可查看行測復習資料夯實行測技巧。
G. 行測常用數學公式有哪一些啊哪裡可以找到公式的匯總嗎
公式沒作用,還是多總結做題方法吧!給你推薦個地方,裡面有匯總,地址HI給你了!覺得好望
採納!
H. 考試行測,關於數學題目有哪些常用公式
常用數學公式匯總共享
一、基礎代數公式
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完全立方公式:(a±b)3=(a±b)(a2 ab+b2)
3. 同底數冪相乘: am×an=am+n(m、n為正整數,a≠0)
同底數冪相除:am÷an=am-n(m、n為正整數,a≠0)
a0=1(a≠0)
a-p= (a≠0,p為正整數)
4. 等差數列:
(1)sn= =na1+ n(n-1)d;
(2)an=a1+(n-1)d;
(3)n = +1;
(4)若a,A,b成等差數列,則:2A=a+b;
(5)若m+n=k+i,則:am+an=ak+ai;
(其中:n為項數,a1為首項,an為末項,d為公差,sn為等差數列前n項的和)
5. 等比數列:
(1)an=a1q-1;
(2)sn= (q 1)
(3)若a,G,b成等比數列,則:G2=ab;
(4)若m+n=k+i,則:am?an=ak?ai;
(5)am-an=(m-n)d
(6)=q(m-n)
(其中:n為項數,a1為首項,an為末項,q為公比,sn為等比數列前n項的和)
6.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bx+c=a(x-x1)(x-x2)
其中:x1= ;x2= (b2-4ac 0)
根與系數的關系:x1+x2=- ,x1?x2=
二、基礎幾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三角形中任兩
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1)角平分線:三角形一個的角的平分線和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線.
(2)三角形的中線:連結三角形一個頂點和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3)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所在直線的垂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中位線:連結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線.
(5)內心:角平分線的交點叫做內心;內心到三角形三邊的距離相等.
重心:中線的交點叫做重心;重心到每邊中點的距離等於這邊中線的三分之一.
垂線:高線的交點叫做垂線;三角形的一個頂點與垂心連線必垂直於對邊.
外心:三角形三邊的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外心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
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為90度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質:
(1)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條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那麼這條直角邊所對的銳角是30°;
(5)直角三角形中,c2=a2+b2(其中:a、b為兩直角邊長,c為斜邊長);
(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同時也是斜邊上的中線;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個角為90°;
(2)邊上的中線等於這條邊長的一半;
(3)若c2=a2+b2,則以a、b、c為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面積公式:
正方形=邊長×邊長;
長方形= 長×寬;
三角形= × 底×高;
梯形 = ;
圓形 = R2
平行四邊形=底×高
扇形 = R2
正方體=6×邊長×邊長
長方體=2×(長×寬+寬×高+長×高);
圓柱體=2πr2+2πrh;
球的表面積=4 R2
3. 體積公式
正方體=邊長×邊長×邊長;
長方體=長×寬×高;
圓柱體=底面積×高=Sh=πr2h
圓錐 = πr2h
球 =
4. 與圓有關的公式
設圓的半徑為r,點到圓心的距離為d,則有:
(1)d<r:點在圓內(即圓的內部是到圓心的距離小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2)d=r:點在圓上(即圓上部分是到圓心的距離等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3)d>r:點在圓外(即圓的外部是到圓心的距離大於半徑的點的集合);
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性質和判定:
如果⊙O的半徑為r,圓心O到直線 的距離為d,那麼:
(1)直線 與⊙O相交:d<r;
(2)直線 與⊙O相切:d=r;
(3)直線 與⊙O相離:d>r;
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性質和判定:
設兩圓半徑分別為R和r,圓心距為d,那麼:
(1)兩圓外離: ;
(2)兩圓外切: ;
(3)兩圓相交: ( );
(4)兩圓內切: ( );
(5)兩圓內含: ( ).
圓周長公式:C=2πR=πd (其中R為圓半徑,d為圓直徑,π≈3.1415926≈ );
的圓心角所對的弧長 的計算公式: = ;
扇形的面積:(1)S扇= πR2;(2)S扇= R;
若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母線長為l,則它的側面積:S側=πr ;
圓錐的體積:V= Sh= πr2h.
三、其他常用知識
1. 2X、3X、7X、8X的尾數都是以4為周期進行變化的;4X、9X的尾數都是以2為周期進行變化的;
另外5X和6X的尾數恆為5和6,其中x屬於自然數.
2. 對任意兩數a、b,如果a-b>0,則a>b;如果a-b<0,則a<b;如果a-b=0,則a=b.
當a、b為任意兩正數時,如果a/b>1,則a>b;如果a/b<1,則a<b;如果a/b=1,則a=b.
當a、b為任意兩負數時,如果a/b>1,則a<b;如果a/b<1,則a>b;如果a/b=1,則a=b.
對任意兩數a、b,當很難直接用作差法或者作商法比較大小時,我們通常選取中間值C,如果
a>C,且C>b,則我們說a>b.
3. 工程問題: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工作量÷工作效率;總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註: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常設總工作量為1.
4. 方陣問題:
(1)實心方陣:方陣總人數=(最外層每邊人數)2
最外層人數=(最外層每邊人數-1)×4
(2)空心方陣:中空方陣的人數=(最外層每邊人數)2-(最外層每邊人數-2×層數)2
=(最外層每邊人數-層數)×層數×4=中空方陣的人數.
例:有一個3層的中空方陣,最外層有10人,問全陣有多少人?
(10-3)×3×4=84(人)
5. 利潤問題:
(1)利潤=銷售價(賣出價)-成本;
利潤率= = = -1;
銷售價=成本×(1+利潤率);成本= .
(2)單利問題
利息=本金×利率×時期;
本利和=本金+利息=本金×(1+利率×時期);
本金=本利和÷(1+利率×時期).
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12=年利率.
例: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為10.2‰(即月利1分零2毫),三年到期後,本利和共是多少元?」
用月利率求.3年=12月×3=36個月
2400×(1+10.2%×36) =2400×1.3672 =3281.28(元)
6. 排列數公式:P =n(n-1)(n-2)…(n-m+1),(m≤n)
組合數公式:C =P ÷P =(規定 =1).
「裝錯信封」問題:D1=0,D2=1,D3=2,D4=9,D5=44,D6=265,
7.年齡問題:關鍵是年齡差不變;
幾年後年齡=大小年齡差÷倍數差-小年齡
幾年前年齡=小年齡-大小年齡差÷倍數差
8.日期問題:閏年是366天,平年是365天,其中: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是30天,閏年時候2月份29天,平年2月份是28天.
9.植樹問題
(1)線形植樹:棵數=總長 間隔+1
(2)環形植樹:棵數=總長 間隔
(3)樓間植樹:棵數=總長 間隔-1
(4)剪繩問題:對折N次,從中剪M刀,則被剪成了(2N×M+1)段
10.雞兔同籠問題:
雞數=(兔腳數×總頭數-總腳數)÷(兔腳數-雞腳數)
(一般將「每」量視為「腳數」 )
得失問題(雞兔同籠問題的推廣):
不合格品數=(1隻合格品得分數×產品總數-實得總分數)÷(每隻合格品得分數+每隻不合格品扣分數)
=總產品數-(每隻不合格品扣分數×總產品數+實得總分數)÷(每隻合格品得分數+每隻不合格品扣分數)
例:「燈泡廠生產燈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給工資.每生產一個合格品記4分,每生產一個不合格品不僅不記分,還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產了1000隻燈泡,共得3525分,問其中有多少個燈泡不合格?」
(4×1000-3525)÷(4+15) =475÷19=25(個)
11.盈虧問題:
(1)一次盈,一次虧:(盈+虧)÷(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人數
(2)兩次都有盈: (大盈-小盈)÷(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人數
(3)兩次都是虧: (大虧-小虧)÷(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人數
(4)一次虧,一次剛好:虧÷(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人數
(5)一次盈,一次剛好:盈÷(兩次每人分配數的差)=人數
例:「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個少9個,每人8個多7個.問:有多少個小朋友和多少個桃子?」
解(7+9)÷(10-8)=16÷2=8(個)………………人數
10×8-9=80-9=71(個)………………桃子
12.行程問題:
(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2)相遇追及:
相遇(背離):路程÷速度和=時間
追及:路程÷速度差=時間
(3)流水行船:
順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兩船相向航行時,甲船順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靜水速度+乙船靜水速度
兩船同向航行時,後(前)船靜水速度-前(後)船靜水速度=兩船距離縮小(拉大)速度.
(4)火車過橋:
列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橋長-車長)÷列車速度
列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下橋所用的時間=(橋長+車長)÷列車速度
(5)多次相遇:
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距離甲地a千米,第二次相遇距離乙地b千米,則甲乙兩地相距
S=3a-b(千米)
(6)鍾表問題:
鍾面上按「分針」分為60小格,時針的轉速是分針的 ,分針每小時可追及
時針與分針一晝夜重合22次,垂直44次,成180o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