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數學四單元
Ⅰ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
我來!有很多
4.2÷1.4÷2或者
4.2÷4÷0.7 等等
Ⅱ 五年級上冊數學試卷第四單元
一、只要你認真,你一定能算對!
1、直接寫得數:(每題1分,共10分)
0.25×4= 0.56÷7= 500×0.02= 24÷2.4= 0.99+0.1=
7.07÷0.01= 0×0.15= 0.06×100= 8.2-0.7= 2-0.9+0.1=
2、列豎式計算:(每題3分,共6分)
4.7×0.59 7.8÷2.2
(得數精確到十分位) (商用循環小數表示)
3、計算下面各題,能簡算的要簡算。(每題2分,共12分)
0.125×32×2.5 0.8×6.3-0.8×3.8
50.4 ÷3.2×2.08 204 ÷(3.4 ×0.5)
(43.26+2.34)÷7.5 (20-0.8×9) × 5.7
二、我來填一填:(每空1分,共11分)
(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 50平方米80平方分米 =( )平方米 0.4小時= ( )分
(3)57.95×32.7的積有( )位小數。 18.9÷0.04 =( )÷4
(4) 63.54646……可以記作( ),保留兩位小數是( )。
(5)從一個方向觀察長方體,最多可以看到( )個面。
(6)小明用20元錢,買了X支鉛筆,每支3.6元,還剩多少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元.
(7)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 ),至少( )個小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體。
三、 我會分辨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每題1分,共4分)
1、一個數(0除外)除以小於1的數,商一定比被除數大。……………( )
2、14.5656是循環小數。……………………………………………………( )
3、一個足球,無論從哪個方向觀察一定是圓形。………………………( )
4、0.28÷0.3=0.9……1。……………………………………………………( )
四、我來填一填。(填序號)(每題2分,共8分)
1、把10.78的小數點去掉,原數就( )倍
① 擴大10倍 ②縮小10倍 ③擴大100倍
2、一個三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後是7.68,原小數最小是( )
① 7.675 ②7.684 ③7.679
3、下面式子中,( )是方程。
① 5X+3 ② 1.5X+27= 36 ③ 3X +9 < 12
4、要使a²>2a ,那麼a應是( )。
①大於2 ②小於2 ③任意的自然數
五、開心動手。(每題6分,共12分)
(1)請你連一連:
從上面看 從左面看 從右面看
(2)請你畫出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畫形。
上面 左面
六、文字題:(每題5分,共10分)
(1) 48減去1.5與4的積,差是多少?
(2)32.76除以2.4與3.9的和,商是多少?
七、我會解決下面這些問題。
(一)只列式不計算。(每題3分,共9分)
1、一艘輪船3小時航行94.2千米,,平均每小時航行多少千米?
列式:
2、市公交公司的5輛汽車一星期節約汽油42千克,平均每輛汽車每天可以節約汽油多少千克? 列式:
3、麵粉每千克0.74元,大米每千克0.62元,買麵粉和大米各15千克,共付出多少元錢? 列式:
(二)列式解答。(每題6分,共18分)
1、一隻蝴蝶0.4小時飛行3千米,蜜蜂的速度是它飛行速度的2.4倍,蜜蜂的速度是多少千米?
2、 一輛汽車上午行2.5小時,平均每小時行45千米。下午共行了139千米。這輛汽車一天共行了多少千米?
3、五(3)班要買8本筆記本和8枝鋼筆作為獎品獎勵學習進步的同學。買筆記本用了102.4元,買鋼筆用了28元。一本筆記本比一枝鋼筆貴多少元?
Ⅲ 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思維導圖
方法基本一樣:
首先:移項合並同類項
二是:把其中一個方程中的一版元素用另一元素的權表達式表達出來,如:2X-3Y=2 =>X=(3Y+2)/2。
三是:把二中的代入另一方程求解
總的來說,就是「代入法」求解。
給懸賞啊
學業有成
Ⅳ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四單元概驗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和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1.用字母表示數
例1(用字母表示某個具體的數)
通過復習以前所學知識,鞏固用符號、字母表示某個具體的、特定的數,滲透求未知數的思想,從符號表示逐漸過渡到字母表示,並引出例2。
例2(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使學生認識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簡明性、優越性,一是可以表示一般規律,二是敘述方便。在這兒,字母不止表示一個特定的數,而是表示一般的數。
(2)兩字母相乘的表示法。
(3)教材上只給出乘法交換律的表示法,要求學生自己寫出其他定律。
「你知道嗎?」
介紹單位名稱的字母表示法,今後教材中的單位名稱一般用字母表示。
例3(用字母表示面積和周長計算公式)
(1)兩個過程:用公式表示面積、周長公式是一個一般化的過程(具體到抽象),而根據公式計算某一具體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則是一個特殊化的過程(代入求值)。代入求值在這兒要多加訓練,後面解方程的驗算就是一個代入求值的過程。
(2)平方的表示,數與字母相乘的表示。
例4(代數式)
(1)用一個代數式可以表示兩個含義:數量、數量關系。如a+30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齡,也可以表示爸爸與小紅年齡之間的關系。
(2)通過歸納法,從具體到一般,得出代數式的表示法,滲透函數思想,第1小題是加減法數量關系,第2小題是乘除法關系。
(3)滲透函數中自變數的取值范圍(定義域)。
(4)代入求值。
2.解簡易方程
方程的意義
(1)通過用天平稱量物體的活動引出方程概念,與後面利用天平原理解方程相一致。
(2)前面已經有了列代數式的基礎,因此天平左邊的代數式學生比較容易列出來。
(3)通過兩邊物體輕重的直觀比較引出不等式及方程。
(4)根據方程的概念自己寫一些方程,范圍可以很廣,可以包括多元方程,只要符合方程的定義即可。
天平原理(等式性質)
(1)利用直觀的形式使學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兩條原理(在方程中相當於作同解變換):
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1: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相同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2:兩邊同時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2)其中第二、四個圖蘊含了解方程的思路(即天平的左邊只留下一種物體,在解方程時,最終目標是使方程左邊只剩下未知數)。
解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1)利用前面天平平衡的素材直接給出現成的方程,因此不涉及到如何列方程。
(2)利用已有知識,通過四種不同的方法求出未知數的值,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後面要學到的一般的解方程的方法。再給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
解基本的方程
例1(x+a=b)
(1)情境相對簡單,利用直觀即很容易列出方程,因此重點不是列方程而是解方程。
(2)天平原理的直觀演示與抽象的方程解法相對應。
(3)重點突出「為什麼要減3」這一問題,目的是使方程一邊只剩下未知數。
(4)驗算。就是前面所學的代入求值的過程。
例2(ax=b)
(1)具體過程同例1。「除以幾」要求學生根據直觀圖自行探索。
(2)x-a=b、x÷a=b這兩種類型的解法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類推,不出專門例題,在「做一做」中出現。
(2)解方程的一般性方法、步驟也要求學生自行總結。
例3(列方程解形如x±a=b的問題)
(1)結合現實情境。
(2)先給出算術解法,但在用算術方法解答時實際已經把「今天水位超過警戒水位0.64米」轉化成了「警戒水位比今天水位低0.64米」,就是所謂的逆思考。
(3)由於列方程解決問題時未知數是參與運算的,所以第一步要把未知數設成一個「假設已知數」。
(4)第二步,根據題目中信息的敘述方式,通過順向思考列出數量關系。由於是剛接觸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數量關系對於學生正確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5)根據數量關系列出方程(此時數量關系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作為「已知數」參與運算的),解方程和驗算的過程在這兒不是重點,可讓學生獨立完成。
例4(列方程解形如ax=b或x÷a=b的問題)
(1)基本過程同例3,可更多地讓學生自主探究,列方程的過程中要注意單位統一。
(2)滲透環保教育。
稍復雜的方程
例1(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問題)
(1)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決問題有機結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解較復雜的方程。
(2)結合現實素材(足球上兩種顏色皮的塊數)引出,這種問題用算術方法解決思考起來比較麻煩。
(3)解方程的過程其實是由解若干基本方程構成的(y-20=4,2x=24),需要強調把2x看成一個整體。
(4)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如2x-4=20,關鍵是使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例2(列方程解形如ax±ab=c的問題)
(1)根據不同的思路列出不同的數量關系,進而列出不同的方程。
(2)兩個方程之間有內在的聯系,從2x+2.8×2=10.4到(2.8+x)×2=10.4實際是運用了初中的「合並同類項」,而從後者到前者實際是「去括弧」的過程。
(3)第一種解法只是在例1的基礎上多了一步,可自行解決。
(4)第二種解法的重點是要把小括弧里的看成一個整體,可認為是2y=10.4和2.8+x=5.2的組合。
(5)教學時,可改變條件,先從2x+2.8×3=13.2引入,再把3千克梨改成2千克梨,再在此基礎上列出第二個方程。
例3(列方程解形如ax±bx=c的問題)
(1)此類問題稱為「和差、和倍、差倍問題」,用算術方法解比較難。
(2)有兩個未知數,但是兩個未知數之間存在和差關系或倍數關系,因此其中一個未知數可以用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來表示。
(3)重點是設誰是x,一般為了解方程方便,設倍數關系中的單位量為x。當然,也可任意設,只是解答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時,可能有學生設海洋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列出的方程是x+x÷2.4=5.1,只是解方程的方法超出學生的接受范圍,教師適當引導即可。
(4)解方程的過程就是一個乘法分配律進行合並同類項的過程。
(5)求海洋面積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數量關系用不同的方法求(地球總面積-陸地面積、陸地面積的2.4倍)。
Ⅳ 五年級上冊數學四單元題目
先求高
增加的三角形面積為1.5=½×1×高
求出高為3
則原△面積為½×5×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