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傷仲永

語文傷仲永

發布時間: 2021-07-23 05:16:25

❶ 關於初一語文課本文言文《傷仲永》

文中的「於」是介詞,作用是引出動作的對象。「環謁於邑人」中的「於」可以理解為「向」,但不要太拘泥。「於」所在的介賓結構用於動詞或謂語之後,作補語。您的採納是我答題的動力,`(*∩_∩*)′

❷ 語文課文(傷仲永)

1.代詞 詩 2.這 3.這首詩 4. 5.他 6.他 7 代詞 書具 8.代詞仲永 9.代詞詩 10.仲永的詩 11.仲永的事 12.助詞 的

❸ 求語文!!!《傷仲永》!!!!!

  1. 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不能稱前時之聞;曰:「泯然眾人矣。」

  2.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3.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4.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5.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1. 從此指著物品讓他作詩就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

  2. 每天拉著仲永在同縣的人中間四處拜訪,不讓他學習。

  3. 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比普通人還要不如。)


❹ 《傷仲永》原文及翻譯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王先生說:仲永從小通達聰慧,會做詩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稟賦,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最後成為普通人,是因為他後天的學習沒有達到要求,像他那樣先天得到的,稟賦如此之好,卻由於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成為普通人;現在那些沒有先天的稟賦,本來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想成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4)語文傷仲永擴展閱讀:

《傷仲永》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散文。

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為例,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

詞句注釋

  • 傷:哀傷,嘆息。

  •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 隸:屬於。

  • 生:生長到。

  • 識:認識。

  • 書具:書寫的工具(筆、墨、紙、硯等)。

  • 求:要。

  • 異:對······感到詫異。

  • 借旁近:就近借來。旁近,附近,這里指鄰居。

  • 與:給。.

  • 養:奉養,贍養。

  • 收族:團結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收,聚,團結。

  •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 一:全。

  • 指:指定。

  • 就:完成。

  • 文:文采。

  • 理:道理。

  • 邑人:同(鄉)縣的人。

  • 奇:對······感到驚奇(奇怪)。

  • 稍稍:漸漸。

  • 賓客:這里是以賓客之禮相待的意思,賓,本文的意思是狀語。

  • 乞:求取。

  • 利其然:認為這樣是有利可圖的。利,認為······有利可圖。

  • 日:每天。

  • 扳:通「攀」,牽,引。

  • 環:四處,到處。

  • 謁:拜訪。

  • 明道:宋仁宗趙禎年號(1032-1033年)。

  • 從:跟隨。

  •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親。

  • 前時之聞:以前的名聲。

  • 復:又,再。

  • 泯然眾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眾人,常人。

  • 王子:王安石的自稱。

  • 通:通達。

  • 悟:聰慧。

  • 受:接受。

  • 天:先天。

  • 賢:勝過,超過。

  • 於:比。

  • 材:同「才」,才能。

  • 卒:最終。

  • 於:被。

  • 不至:沒有達到要求。.至,達到。

  • 彼其:他。

  • 已:停止。

  • 耶:表示反問,相當於「嗎」、「呢」。

❺ 初中語文 傷仲永

  1. 反問 難道成為普通人就可以了嗎?

  2. 後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3. 議論 記敘與議論

❻ 初一語文。5.傷仲永

①古義:代詞,此 今義:常用作判斷動詞

古義「死去的父親」; 今義「古人」

古義為「常人」 ; 眾人 今義「多數人」

❼ 語文教材全解傷仲永翻譯

❽ 語文傷仲永題解答

1.出自王安石《傷仲永》世隸耕:世代耕田為業。古:(隸:屬於。)這句話即襯托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今:(奴隸)

2.古代的文理有三個意思:1,禮義儀節;2,花紋,也就是「文」通假「紋」;3,條理.現代的文理就是指文科和理科還有文章內容語句方面的條理.你說的這個句子中的文理我記得意思是古義:文采或道理.今義:表示文章,內容或語句方面的條理.
3.稍稍:古義:漸漸,逐漸地,;今義:稍微.漸漸地
4.
眾人現代意思是指 大眾很多人

古義 一般的人或者常人

❾ 初一語文 《傷仲永》

古代農民思想的局限性
僅看到短期可以帶來的利益卻未曾考慮到仲永天賦的發展前景
加上生活本來就不好
生五年都未嘗求書具
可見家庭困難度極高
為生計所逼也就直接利用了他的天賦

熱點內容
夜的鋼琴曲教學視頻 發布:2025-08-29 08:00:18 瀏覽:39
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 發布:2025-08-29 06:57:33 瀏覽:694
三打兩建是什麼 發布:2025-08-29 05:26:59 瀏覽:290
線上教學直播 發布:2025-08-29 05:11:00 瀏覽:445
美術七彩蛋 發布:2025-08-29 03:12:37 瀏覽:570
迪拜中文老師 發布:2025-08-29 03:07:33 瀏覽:904
大學計劃英語 發布:2025-08-29 02:06:54 瀏覽:42
小學一對一語文輔導 發布:2025-08-29 01:18:40 瀏覽:622
師德師風考核辦法 發布:2025-08-29 00:53:23 瀏覽:902
數學教學器材 發布:2025-08-28 18:48:47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