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大師陳省身

數學大師陳省身

發布時間: 2021-07-23 07:00:56

1. 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生於1911年,有人用陳省身先生的名字組成了上面的算式,算式中相同的漢字代表相同的數

設陳=a,省=b,身=c,則豎式如下:

個位上3個c相加和的個位是1,所以c=7,個位上3個7相加,進2;
十位上3個b相加再加上2後和的個位是1,即3個b相加和的個位是9,所以b=3,進1;
百位上2個a相加再加上1後是19,即2a+1=19,a=9;
因此,陳=a=9,省=b=3,身=c=7,陳+省+身=19.
故答案為:19.

2. 簡單敘述你對數學大師陳省身的認識

他只上過一天小學。8歲那年,陳省身才去浙江秀水縣城今嘉興市裡的縣立小學上學。可那天下午放學時,不知什麼緣故,老師卻用戒尺挨個打學生的手心。陳省身雖然因為老實沒挨打,可這件事卻對他刺激太大,從此便不肯再邁進小學校門一步。第二年他考入中學,4年中學之後,於15歲考入南開大學理學院本科。
在南開,陳省身先生做出主修數學的第一次選擇。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數學能力一向比較好,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他上第一堂化學實驗課,在吹玻璃管時手足無措,而助教又是嚴厲著名、外號叫「趙老虎」的。從此他對理化充滿畏懼。看來每考數學「必是王牌」的他,是為數學而准備的。
陳省身19歲時考入清華大學讀碩士。在清華時的陳省身,對微分幾何充滿了嚮往,但未曾入門。「那時候的心情,是遠望著一座美麗的高山,還不知如何可以攀登。」
陳省身聽了德國漢堡大學數學家W.布拉施克的「微分幾何的拓樸問題」,決定去漢堡讀書。當時美國退還了庾子賠款的余額,用此款資助的學子是要到美國讀書的,而且當時的許多留學生一般也都願意去美國,但陳省身認為,讀數學必須去德國。這是他又一次主動的選擇。在他的堅持和前輩的幫助下,最後終於如願以償。
漢堡道路的選擇使他有幸接觸了布拉施克、E.凱勒、E.嘉當等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的思想和學術。
在漢堡大學開設嘉當-凱勒定理討論班時,一開始幾乎所有的人都來了,但因為艱澀難懂,最後只剩下陳省身一個人,就在那時他懂得了嘉當的魅力。
1936年,陳省身的公費期滿,接到清華的聘約,但他決定去巴黎跟嘉當先生工作一年。「這對於我在數學上的研究發展來說確是決定性的一年。」
決定性的一年
1937年陳省身回到國內,正值抗日戰爭爆發,戰爭幾乎會影響和改變每個人的命運,但是戰爭卻沒有影響陳省身的數學方向。
陳省身隨西南聯大南遷。「設備圖書什麼都沒有,條件差,也沒房子,記得我和華羅庚、王信忠先生擠在一個房間,因為地方小,連箱子里的一點書都不願意打開。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也能做出成績來。」
陳省身在昆明的煤油燈下寫出的兩篇文章,發表在普林斯頓大學與高級研究所合辦的刊物《數學紀事》上,數學家H.外爾和A.韋伊認為陳省身的研究工作達到了「優異數學水準」。遂極力促成陳省身來普林斯頓。他們認為陳省身是「迄今所注意到的最有前途的中國數學家」。
雖然美國捲入戰爭,但普林斯頓卻因戰爭得福,愛因斯坦、馮.諾依曼、E.諾特等因猶太人或與猶太人有關的受迫害科學家的加盟,使普林斯頓取代歐洲而成為世界數學中心。
陳省身決定從昆明前往美國的普林斯頓。那時的整個世界都陷入大戰中,去美國的途徑是從昆明飛印度,然後再坐船經過大西洋到達,但是「想到德國潛水艇的活躍,這條路自然有相當危險,但我決心赴美,不顧一切困難」。這一次的離別,陳省身甚至無法先回上海和妻子幼兒告別。陳省身選擇了乘坐美國飛虎隊的軍用飛機走西線前往美國。就算是乘坐軍用飛機也是非常艱難的旅行。軍用飛機每到一個空軍基地,乘坐者就要在基地的房子住下,
然後拿一個條子看布告, 有自己的名字, 就繼續往前飛一段。這樣, 經印度、中非、南大西洋、巴西到達美國。前後用了一個星期,陳省身終於到達美國。
1943年,無疑是陳省身一鳴驚人的一年。這一年,32歲的陳省身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完成了關於高斯-博內公式的簡單內蘊證明,這篇論文被譽為數學史上劃時代的論文,這是陳省身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工作,因此,他後來被國際數學界尊稱為「微分幾何之父」。
我得力於吾國兩名成語自勵,即『日新日日新』的精神和登峰造極的追求。」陳省身說。
一片安靜的天地
陳省身在一篇文章寫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和夫人去參觀羅漢塔,看著看著突發感慨:「無論數學做得怎樣好,頂多是做個羅漢。菩薩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羅漢誰也不知道那個是哪個人。所以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他認為數學的菩薩是黎曼和龐加萊。黎曼不斷地開拓了數學的空間,龐加萊把數學的平面和空間推廣到了N維,因為有了這兩位,其他人的工作只能是「羅漢」。
名利從來不是陳省身的追求。「我讀數學沒有什麼雄心,我只是想懂得數學,如果一個人的目的是名利,數學不是一條捷徑。」陳省身說自己做學問從來不趕最時髦,不搶熱門。他不喜歡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講述的數學家納什的故事,他說他和納什很熟悉,但他和納什完全不一樣。「他是個怪人,他的數學是很好的,但他始終要做難題,想做難題出名,最後做得一塌糊塗。」
「數學沒有諾貝爾獎是一件幸事。」陳省身說過,數學有很多簡單而困難的問題。這些問題使人廢寢忘食,多年或經年不決,一旦發現了光明,其快樂是不可形容的。「這是一片安靜的天地,沒有大獎,也是一個平等的世界。」
1984年陳省身出任了南開大學數學所所長。他在給南開大學副校長胡國華的信中描述他心中的數學殿堂:有一個供人隨意起坐的房間,人們在這可以隨意討論;研究室的三面牆都要是高品質的黑板,人們可在上面隨便地演算;要有圖書室。
「要在國內成立一個基地,培養第一流的數學人才。那基地需有一流的設備,友善的空氣。使人工作其中,覺得快樂。」
數學之美
陳省身說,自己一生只會做一件事,就是數學。天下美妙的事件不多,數學就是這樣美妙的事之一。
在陳省身92歲的時候,他自費製作了一些掛歷,向公眾普及數學知識,這本掛歷的名字就叫做「數學之美」。
197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讀懂了陳省身-韋伊定理,他感到「真的有觸電的感覺」。而且還不止於此,「還有更深的,更觸及心靈深處的地方:到頭來,忽然間領悟到,客觀的宇宙奧秘與純粹用優美這一價值觀念發展出來的數學觀念竟然完全吻合,那真是令人感到悚然。這種感受恐怕和最高的宗教感是相同的吧」。
讓楊振寧感到驚異的是他和陳省身在不同的領域里研究了20多年,最終竟然「天下歸一」。楊馬上開著車到陳的寓所,「我們談了很久,談到朋友、親人及中國」並提出了一個迷惑他的問題:數學家為什麼會憑空夢想出這些概念?
陳省身回答:「不,不。這些概念不是夢想出來的,它們是自然的,也是實在的。」
他的數學和生活混在一起無法分開。 「有人問我,每天工作多少小時?沒法子說,我一直在想。」
也許是因為深切體會到了數學之美,陳省身擁有一個幾乎完美的人生。從20多歲入數學之門直到93歲去世,他的腦子像一架機器一樣一直為數學運算了70多年。

3. 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對數學界有哪些貢獻大神們幫幫忙

陳省身(1911年來10月源28日-2004年12月3日),美國籍華人數學家,微分幾何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是法國科學院、義大利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陳省身結合微分幾何與拓撲方法,先後完成了兩項劃時代的重要工作:其一為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內一般公式,另一為埃爾米特流形的示性類論。他引進的一些概念、方法與工具,已遠遠超出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的范圍而成為整個現代數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陳省身其他重要的數學工作有: 緊浸入與緊逼浸入,由他和R.萊雪夫開始,歷30餘年,其成就已匯成專著。 復變函數值分布的復幾何化,其中一著名結果是陳-博特定理。 積分幾何的運動公式,其超曲面的情形系同嚴志達合作。 復流形上實超曲面的陳 莫澤理論,是多復變函數論的一項基本工作。 極小曲面和調和映射的工作。 陳-西蒙斯微分式是量子力學反常現象的基本工具。

4. 有一次,記者問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當初為什麼選擇數學,他回答:別的都不會,只好做數

我覺得,一個人要有自己的想法。既然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別的都不會,只好做數學了。著名畫家黃永玉別的都不會,只好作畫了。那你也可以自己試試寫作文啊!不要老徵求他人的意見,自己要學。
既然選擇做學生了,那就該好好學習。

祝你早日明白!

5. 世界數學史上公認的四位大數學家是歐幾里德,高斯,黎曼,嘉當,請問陳省身能否成為這第5位

從數學歷史發展看,樓主說的4位數學家有誤。第一位應該是阿基米德;第二位是牛頓;第三位是高斯;第四位是歐拉。這四位不僅建立的數學的各個新分支,而且前三位影響了其後數學幾百年的發展。陳省身根本上升不到這個層次,而且陳已在04年過世了。在過多少年他的成就也達不到這個高度。目前國內的(只能說華裔吧,內地根本就沒有)丘成桐既獲得菲爾茲獎又獲得了沃爾夫獎,他現在是國內最NB了。個人認為他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憑借現在的數學成果連前10都進不了。

6. 數學家陳省身的趣味小故事,適合一年級小孩背的

陳省身基本上是個少年天才。他只上過一天小學。8歲那年,陳省身才去浙江秀水縣城今嘉興市裡的縣立小學上學。可那天下午放學時,不知什麼緣故,老師卻用戒尺挨個打學生的手心。陳省身雖然因為老實沒挨打,可這件事卻對他刺激太大,從此便不肯再邁進小學校門一步。第二年他考入中學,4年中學之後,於15歲考入南開大學理學院本科。 
在南開,陳省身先生做出主修數學的第一次選擇。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數學能力一向比較好,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他上第一堂化學實驗課,在吹玻璃管時手足無措,而助教又是嚴厲著名、外號叫「趙老虎」的。從此他對理化充滿畏懼。看來每考數學「必是王牌」的他,是為數學而准備的。

7. 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生於1911年,2010年是他誕辰99周年,若六位數 . 20□□10 恰好是99的倍數

設這個數為20ab10.
因為20ab10是99的倍數,所以20ab10能被9和11整除.
由能被9整除,推知a+b=6或15;
由能被11整除,推知a-b=8或b-a=3;
綜上求得a=6,b=9.所以這個數為206910.
故答案為:206910.

8. (60分)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世界聞名的數學大師陳省身有一信條:「一生只做一件事。」他經常對人說


向簡單挑戰
蘇寧
俄國著名化學家倫德斯給他兒子做一道化學題。結果做錯了,原因不是它難,卻是因為它太簡單了。確實,簡單往往會使人麻痹大意輕視它,從而導致錯誤。倫德斯給我們的教訓是:不要忽視簡單,要善於向簡單挑戰。
我們蘇州有句俗語話,叫做「太湖裡不死卻死在陰溝里」。說的便是這個意思。外國有個伊索,在他的寓言中有這么個故事:蚊子戰勝了雄壯的獅子後,唱著凱歌得意飛回時,卻被子小小的蜘蛛網住了。伊索諄諄告誡我們,不要忽視簡單(從某種角度講,「弱小也是一種『簡單』),否則往往會失敗。
對於我們學生,這個教訓是十分深刻的。我們的考試,難題目有分數,簡單題也有分數。如果大的困難的題目都做出來也,小的簡單的題目自然不在話下了,可我們有時就是會錯,原因就是我們認為「題目太簡單」。這難道不正說明我們學生大有必要向簡單挑戰嗎?
不但學生如此,在科學研究上這類現象也屢見不鮮。上一世紀,制玻璃時,造出的玻璃老是有氣泡在里邊,當時只有德國的一家小工廠制出的玻璃沒有氣泡。別的大工廠耗巨資,搞科研,研究來研究院去,也沒有研究出個名堂來。後來,那家小工廠公開了秘密,他們在生產中僅是用了木棍攪拌了幾下。這攪拌幾下,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壓根兒就不能稱做技藝。也正因為如此,科學工作者們往往不會注意到這種方法,而總是從高深的科技方面去下功夫,結果絞盡腦汁也沒有解決問題。這再一次向我們昭明:要重視簡單,善於向簡單挑戰!
誠然,無論是我們的學習,還是科學家的研究,都應當向更加復雜、更加困難的方向前進,要在「高精尖」上下功夫;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簡單,因為由於簡單而導致的錯誤比起因困難而導致的錯誤來,前者更值得惋惜。倫德斯要求他的兒子記住他的教訓,「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我們更應從倫德斯的教訓中得到啟示,向簡單挑戰,今天,取得學業上的優秀,明天,創造事業上的輝煌!
【點評】文章以俄國著名化學家倫德斯為兒子做一道簡單的化學題的故事引全文。借一句蘇州俗話和一則伊索寓言形象地闡釋道理,生動形象。
發掘潛能,一切皆有可能
湯婷婷
一條普通的花圍裙使"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而且改變了一個家庭乃至一個社區,可見生活中
的潛能多麼巨大!一條小小的圍裙尚且如此,那麼我們人呢
現代科學證明:人腦好像一個沉睡的巨人, 我們均只用了不到5%的腦力. 一個正常的大腦記憶容
量有大約6億本書的知識總量, 相當於一部大型電腦儲存量的120萬倍. 如果人類發揮出其一小半潛能,就可以輕易學會40種語言, 記憶整套網路全書,獲12個博士學位. 據研究, 即使最聰明的愛因斯坦, 其大腦的使用也沒有達到其功能的10%,人類的智慧和知識, 至今仍是"低度開發"!人的大腦真是個無盡的寶藏,可惜的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忽略了如何有效的發揮它的潛能——潛意識中激發出來的力量. 試想,如果我們人類能夠充分利用剩下的哪怕只是一部分潛能,將會為這個世界創造出多麼巨大的財富!想必到那時,人類已經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了吧.可見,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足以改變這個世界的潛能.
發掘潛能,首先要認識到自己具有怎樣的潛能.近些年來在中國風靡一時的世界文學大師米蘭?昆德拉起初在各個領域都有涉及,哲學,音樂,建築,文學都小有成就.他是在抱著嘗試一下的心態去寫小說,於是他發現了自己寫小說的潛能,而且僅一兩天就完成了一篇小說,於是,他發現了自己寫小說的才華,便一篇接一篇的寫了下去.他的著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一經問世,便引起全世界的巨大反響,一版再版,最終成為一個文壇大家.倘若他當初沒有發現自己的這個才能,恐怕就不會有今天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也就沒有今天的米蘭?昆德拉了.所以,要挖掘潛能,首先必須認識自己具有哪方面的潛能.
發現潛能後,還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把自己的潛能充分挖掘出來.即使是天才,不也是付出了99%的汗水才成為天才的嗎 如果僅僅是成天躺在那兒什麼事都不做,潛能只能是一座沉寂的死火山.美國著名傳記作家傑克?倫敦本是街頭一個小混混,當他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中接觸到文學後,便如痴如醉不能自拔,決定不再依靠體力勞動養活自己,而是要做一名小說家.從此,他便開始了他艱辛的奮斗歷程.他大量地閱讀各種書籍,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他還摘抄了許多詞語,把它們記在小卡片上,貼在洗臉台前的鏡子上,廁所里,廚房裡,衣袋裡,以便能隨時隨地拿出來記一記,這為他後來的寫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生動的詞彙.他創作出的《荒野的呼喚》等一系列小說打打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社會的,人物的不同魅力.如果沒有他後來艱苦的努力,恐怕到死他也只是一個街頭混混而已.可以說,你是否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全在於你自身的主觀努力.你為你生命的火種准備了多少薪柴,你生命的潛能里就會煥發出多麼熱烈的光焰!
潛能,多麼神奇的能量!通過它,毫不起眼的丑小鴨可以重新認識自己,努力發掘自己,變成人見人愛的白天鵝.發現它,不要放過它,也許今天的不可能將會成為明天的可能!
【點評】本文立論確切,有理有據.先從科學研究和人類實例證明潛能的巨大,這是潛能發掘的前提,接著結合事例從發掘潛能的方法角度談到了兩個方面:認識自己的潛能和付出艱辛的努力.全文前後部分之間呈現一個由淺入深的層進關系,較令人信服地證明了論點.

9. 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具有哪些數學精神

數學的嚴謹和縝密
躬耕於寧靜的幾何田園、傲立於20世紀數學峰顛的幾何人生
用將近一個世紀在微分幾何「纖維叢」中的跋涉,為我們標定了一條精神歸家的路———追求心靈的寧靜,追求真善美。

熱點內容
夜的鋼琴曲教學視頻 發布:2025-08-29 08:00:18 瀏覽:39
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 發布:2025-08-29 06:57:33 瀏覽:694
三打兩建是什麼 發布:2025-08-29 05:26:59 瀏覽:290
線上教學直播 發布:2025-08-29 05:11:00 瀏覽:445
美術七彩蛋 發布:2025-08-29 03:12:37 瀏覽:570
迪拜中文老師 發布:2025-08-29 03:07:33 瀏覽:904
大學計劃英語 發布:2025-08-29 02:06:54 瀏覽:42
小學一對一語文輔導 發布:2025-08-29 01:18:40 瀏覽:622
師德師風考核辦法 發布:2025-08-29 00:53:23 瀏覽:902
數學教學器材 發布:2025-08-28 18:48:47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