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集合課件

數學集合課件

發布時間: 2021-07-23 10:34:59

A. 數學集合。

郭敦榮回答:

2,函數的定義域為{ x|-3≤x≤8 },x≠5,值域為{y|-1≤y≤2},y≠0

作直線:(y+1)/(x+3)=(-1-2)/(-3-8)=3/11

∴y=(3/11)x-2/11,斜率k=3/11,

圖像為線段AB,它們的坐標是A(-3,-1),B(8,2),在間斷點M與N處畫虛點「。」。

當x=5時,y=(3/11)x-2/11=13/11,∴M(5,13/11)為間斷點;

當y=0時,y=(3/11)x-2/11=0,x=2/3,∴N(2/3,0)為間斷點。

點M(5,3/11)和點N(2/3,0)不在直線圖象上,它們稱為函數的間斷點。

3,函數f(x)的解析式是:-2.5<x≤3。

B. 數學集合

A={x|0<x≤10,x為偶數}={x|0,2,4,6,8,10}
B={x|0<x≤10,x為質數}={x|2,3,5,7}
AB交集={x|2}
AB並集={x|0,2,3,4,5,6,7,8,10}

沒問題請採納,有問題可追問

C. 幼兒園數學集合分類ppt課件要怎麼

首先要整理出幼兒園的數學類型的集合,你可以在網路上搜一下。 然後整理出你覺得好的分類方法(如果你是老師的話應該是已經學習過) 其次就是你需要找一些可愛的卡通的類型的模版,來美化自己的ppt,這樣幼兒園的孩子才會喜歡。可以介紹給你一些做ppt的軟體借鑒一下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最常用的裝備,一般是台Windows就有,功能強大。 常見支持平台:Windows, Mac OS, iOS, Android, Web 創客貼 支持輸出多種格式,使用非常簡單,你可以試一下。 Apple iWork Keynote 效果炫酷,非同一般,走出了一條在微軟的雄厚風之外的炫酷風。 常見支持平台:Mac OS, iOS, Web Google Slides 快速簡單 常見支持平台:iOS, Android, Web WPS 中國對Office的仿製,免費的。 常見支持平台:Windows Prezi 所有的內容平鋪在一張紙上,通過鏡頭的移動來切換. 常見支持平台:Windows, Mac OS, iOS, Android, Web IE Book 電子精靈,通過翻頁動畫代替切換效果. 常見支持平台:Windows, 支持用網頁形式查看 Timeline 3D 類似於時間軸的幻燈片,沒有可選的切換效果,比較簡潔. 常見支持平台:Mac OS, iOS, 支持直接轉換成Keynote. iPresent 輕量化的製作軟體,這個我也沒用過。。。 常見支持平台:iOS Haiku Deck 同上,支持平台:iOS, Web PointDrive 根據上傳的文件和圖片自動排版。 支持:Web EMaze 有些超炫酷的切換特效。 支持:Web

D. 數學集合概念,集合與元素

集合的概念
一定范圍的,確定的,可以區別的事物,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就叫做集合,簡稱集,其中各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或簡稱元。如(1)阿Q正傳中出現的不同漢字(2)全體英文大寫字母。任何集合是它自身的子集.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屬於」與「不屬於」兩種。
集合的分類:
並集:以屬於A或屬於B的元素為元素的集合稱為A與B的並(集),記作A∪B(或B∪A),讀作「A並B」(或「B並A」),即A∪B={x|x∈A,或x∈B}
交集: 以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為元素的集合稱為A與B的交(集),記作A∩B(或B∩A),讀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
例如,全集U={1,2,3,4,5} A={1,3,5} B={1,2,5} 。那麼因為A和B中都有1,5,所以A∩B={1,5} 。再來看看,他們兩個中含有1,2,3,5這些個元素,不管多少,反正不是你有,就是我有。那麼說A∪B={1,2,3,5}。 圖中的陰影部分就是A∩B。
有趣的是;例如在1到105中不是3,5,7的整倍數的數有多少個。結果是3,5,7每項減1再相乘。48個。
無限集: 定義:集合里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有限集:令N*是正整數的全體,且N_n={1,2,3,……,n},如果存在一個正整數n,使得集合A與N_n一一對應,那麼A叫做有限集合。
差:以屬於A而不屬於B的元素為元素的集合稱為A與B的差(集)
注:空集包含於任何集合,但不能說「空集屬於任何集合」.
補集:屬於全集U不屬於集合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A的補集,記作CuA,即CuA={x|x∈U,且x不屬於A}
空集也被認為是有限集合。
例如,全集U={1,2,3,4,5} 而A={1,2,5} 那麼全集有而A中沒有的3,4就是CuA,是A的補集。CuA={3,4}。
在信息技術當中,常常把CuA寫成~A。
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含有有限個元素叫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叫無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記做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傳遞性。
『說明一下:如果集合 A 的所有元素同時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則 A 稱作是 B 的子集,寫作 A B。若 A 是 B 的子集,且 A 不等於 B,則 A 稱作是 B 的真子集,寫作 A B。
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2集合元素的性質
1.確定性:每一個對象都能確定是不是某一集合的元素,沒有確定性就不能成為集合,例如「個子高的同學」「很小的數」都不能構成集合。這個性質主要用於判斷一個集合是否能形成集合。
2.互異性:集合中任意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如寫成{1,1,2},等同於{1,2}。互異性使集合中的元素是沒有重復,兩個相同的對象在同一個集合中時,只能算作這個集合的一個元素。
3.無序性:{a,b,c}{c,b,a}是同一個集合。
4.純粹性:所謂集合的純粹性,用個例子來表示。集合A={x|x<2},集合A 中所有的元素都要符合x<2,這就是集合純粹性。
5.完備性:仍用上面的例子,所有符合x<2的數都在集合A中,這就是集合完備性。完備性與純粹性是遙相呼應的。
集合有以下性質:若A包含於B,則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舉法和描述法。
1.列舉法﹕常用於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寫在大括弧內﹐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舉法。{1,2,3,……}
2.描述法﹕常用於表示無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屬性用文字﹐符號或式子等描述出來﹐寫在大括弧內﹐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為該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為這個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屬性)如:小於π的正實數組成的集合表示為:{x|0<x<π}
3.圖式法(Venn圖)﹕為了形象表示集合,我們常常畫一條封閉的曲線(或者說圓圈),用它的內部表示一個集合。
3常用數集的符號
(1)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通常簡稱非負整數集(或自然數集),記作N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稱正整數集,記作N+(或N*)
(3)全體整數的集合通常稱作整數集,記作Z
(4)全體有理數的集合通常簡稱有理數集,記作Q
(5)全體實數的集合通常簡稱實數集,記作R
(6)復數集合計作C
集合的運算:
集合交換律
A∩B=B∩A
A∪B=B∪A
集合結合律
(A∩B)∩C=A∩(B∩C)
(A∪B)∪C=A∪(B∪C)
集合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

E. 高中數學的集合怎麼學

集合是指具有某種特定性質的具體的或抽象的對象匯總而成的集體。其中,構成集回合的這些對象則稱為該集答合的元素 。

例如,全中國人的集合,它的元素就是每一個中國人。通常用大寫字母如A,B,S,T,...表示集合,而用小寫字母如a,b,x,y,...表示集合的元素。若x是集合S的元素,則稱x屬於S,記為x∈S。若y不是集合S的元素,則稱y不屬於S,記為y∉S。

(5)數學集合課件擴展閱讀

集合特性:

1、確定性

給定一個集合,任給一個元素,該元素或者屬於或者不屬於該集合,二者必居其一,不允許有模稜兩可的情況出現。

2、互異性

一個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認為是不相同的,即每個元素只能出現一次。有時需要對同一元素出現多次的情形進行刻畫,可以使用多重集,其中的元素允許出現多次。

3、無序性

一個集合中,每個元素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元素之間是無序的。集合上可以定義序關系,定義了序關系後,元素之間就可以按照序關系排序。但就集合本身的特性而言,元素之間沒有必然的序。

F. 數學集合不太懂。。。。。。。。。。

給你一個建議,任何一個知識點都回回歸於課本,不懂就必修1有關集合的章節,高考集合主要考集合屬於和包含的知識點,所以你要著重做這方面的題,先從課本的基礎題開始做起,然後去做課外練習。還有有不懂的都可以問我!

熱點內容
美術七彩蛋 發布:2025-08-29 03:12:37 瀏覽:570
迪拜中文老師 發布:2025-08-29 03:07:33 瀏覽:904
大學計劃英語 發布:2025-08-29 02:06:54 瀏覽:42
小學一對一語文輔導 發布:2025-08-29 01:18:40 瀏覽:622
師德師風考核辦法 發布:2025-08-29 00:53:23 瀏覽:902
數學教學器材 發布:2025-08-28 18:48:47 瀏覽:202
河北的歷史 發布:2025-08-28 18:22:54 瀏覽:19
教師的總結 發布:2025-08-28 16:37:59 瀏覽:28
西藏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8-28 16:16:51 瀏覽:47
中國建築歷史 發布:2025-08-28 11:43:53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