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故事一年級
猴子撈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陣風將一隻猴子的帽子吹到井裡,他招呼來18個小夥伴,從井上方的松上一個接一個去撈帽子,有4隻猴子沒有上樹,就撈著了帽子,問:是幾只猴子上樹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撈上來的?「0」與「1」的小故事
在神秘的數學王國里,胖子「0」與瘦子「1」這兩個「小有名氣」的數字,常常為了誰重要而爭執不休。瞧!今天,這兩個小冤家狹路相逢,彼此之間又展開了一場舌戰。瘦子「1」搶先發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麼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沒有我這個瘦子『1』,你這兩個胖『0』有什麼用?」胖子「0」不服氣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風,想想看,要是沒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數來組成100呢?」「喲!」「1」不甘示弱,「你再神氣也不過是表示什麼也沒有,看!『1+0』還不等於我本身,你哪點兒派得上用場啦?」「去!『1×0』結果也還不是我,你『1』不也同樣沒用!」「0」針鋒相對。「你……」「1」頓了頓,隨機應變道,「不管怎麼說,你『0』就是表示什麼也沒有!」「這就是你見識少了。」「0」不慌不忙地說,「你看,日常生活中,氣溫0度,難道是沒有溫度嗎?再比如,直尺上沒有我作為起點,哪有你『1』呢?」「再怎麼比,你也只能做中間數或尾數,如1037、1307,永遠不能領頭。」「1」信心十足地說。聽了這話,「0」更顯得理直氣壯地說:「這可說不定了,如0.1,沒有我這個『0』來佔位,你可怎麼辦?」眼看著胖子「0」與瘦子「1」爭得臉紅耳赤,誰也不讓誰,一旁觀戰的其他數字們都十分著急。這時,「9」靈機一動,上前做了個暫停的手勢:「你倆都別爭了,瞧你們,『1』、『0』有哪個數比我大?」「這……」胖子「0」、瘦子「1」啞口無言。這時,「9」才心平氣和地說:「『1』、『0』,其實,只要你們站在一塊,不就比我大了嗎?」「1」、「0」面面相覷,半晌才搔搔頭笑了。「這才對嘛!團結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語重心長地說。
小松鼠要過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備過冬的糧食了。有一天小松鼠背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裡,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松樹爺爺問: 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 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 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背走。」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麼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背走,那冬天吃什麼呢?我來幫它好了。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里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
阿凡提的故事
這天,阿凡提騎著他那心愛的小毛驢從外面回來,遠遠就看見家門口站著一高一矮兩個人。
「阿凡提回來了!」高個子和矮個子都迫不及待地迎上去,請阿凡提為他們算算五個銅幣該怎麼分。阿凡提笑著說:「啊,兩位先生,我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情,怎麼為你們算呢?」這兩人說了一陣子,阿凡提把事情弄清楚了。原來這兩人今天合夥做飯吃,高個子拿出了200克大米,矮個子拿出了300克大米。飯做好後,兩人正准備吃,忽然來了一個過路人,這個過路人向他們提出了把煮的飯讓三個人吃的請求。結果三人一起把飯吃完。過路人臨走時,向高個子和矮個子道謝,還留下了5個銅幣作飯錢。可5個銅幣兩人怎麼分呢?矮個子說,他出了300克大米,就拿3個銅幣,高個子出了200克大米,就拿兩個銅幣。可高個子說,這5個銅幣是過路人給他倆的,應該平分,每人拿兩個半銅幣。兩個人算過來算過去,都不知怎樣算才對。
阿凡提告訴高個子和矮個子說:「好辦。依我看,應當這樣分。」阿凡提說出了他的分法:高個子得1個銅幣,矮個子得4個銅幣。兩人聽了非常吃驚,後來在阿凡提講了這樣分法的道理後,他們都很信服,高高興興地走了。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阿凡提為什麼要這樣分嗎?原來是這樣的:
因為5個銅幣是一個人的飯錢,吃飯的是三個人,所以三個人的飯錢應為15個銅幣。這頓飯共用500克大米,那麼100克大米的價錢應為3個銅幣。高個子出了200克大米,按錢算是6個銅幣,他一起吃飯的,應扣飯錢5個銅幣,所以他只應得1個銅幣。矮個子出了300克大米,按錢算是9個銅幣,他也一起吃飯的,也應扣飯錢5個銅幣,所以他應得4個銅幣。
❷ 小學一年級數學故事
第1輯 興趣引導我們走向成功
一百多年前出了一位震驚世界的神童,他就是卡爾·威特。威特七八歲時,已經能夠自由地運用德語、法語、拉丁語等6國語言;9歲考入了萊比錫大學;未滿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也許有人以為小威特的生活除了坐在書桌前面,其他什麼也不幹。但威特父卻說:「威特坐在書桌前的時間比任何一個少年都少,他把大量的時間盡情地花費在他感興趣的玩耍和運動上。」只有感興趣,學習才會有樂趣,才會持久,因為天才最好的老師是興趣。
沉醉於書的小女孩
科學界的「小公主」
神童維納的童年
興趣是成功的基石
抓住機會,培養興趣
最好的鑰匙
一個流浪歌手的遺囑
品味成功的樂趣
塑料的「源頭」
「鬼迷心竅」的法布爾
看棒球學數學
第2輯 珍惜學習的機會
巴爾扎克的成就是少年時的皮鞭和責難造就的;安徒生的童年沒有童話,只有痛苦和孤詘;莎士比亞的戲劇天分是在當劇場雜務工時形成的。這些大師本來都應該與書本無緣,但他們都努力創造學習的機會,也非常珍惜這些機會,因為他們失去過。如果你有很好的學習機會,請珍惜它,因為很多偉人為了擁有這些機會付出了很多;如果你可能失去學習的機會,請不要放棄,因為很多人為了創造學習的機會也付出了很多。
成功就在「一張紙」
兩個人的天堂
我的知識都是撿來的
鐵窗下的黃金歲月
知識改變了修鞋匠的命運
一心要讀書的少年
責難和皮鞭造就的大師
一生坎坷的莎士比亞
只要能學習
隔籬偷學
奴僕的傑作
第3輯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小學畢業,不是意味著你掌握了小學的知識,而是意味著你還有中學的知識沒有掌握;中學畢業,不只意味你完成了中學的學習,還意味著你准備學習大學的知識;大學也不是學習的終結,你還有工作的知識需要掌握。
魯迅臨終前還在看書,冰心九十多歲還在學習。學海無涯,學習應該是一輩子的事。
童第周
岳飛學箭
才氣就是堅持不懈
10年記載「No」的日記
藝術沒有止境
好學不倦的富蘭克林
最後一次考試
獲得知識的絕妙之法
活的「網路全書」
保持生活和學習的熱情
該學的東西太多了
第4輯 決不浪費每一分鍾
為後世留下諸多錦綉文章的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認定:「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也就是說,歐陽修是在利用睡覺、上廁所和騎馬走路的時間來讀書寫作的。三國時著名學者董遇讀書的方法是「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即要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雨天,別人歇手之時發奮苦學。越是成就大的人,越是珍惜零碎的時間,因為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
決不浪費每一分鍾
和時間賽跑的人
努力發光
珍惜「零碎時間」
今日事今日畢
為目標作努力不是浪費時間
5分鍾5分鍾地去練習
成功需要多長時間
一天投資一點兒
三多三上
第5輯 學習是不斷積累的過程
電視劇《大長今》里的長今剛開始學習料理時,她的師傅韓尚並沒有按照常規方式一開始就教她料理的技巧,而是讓她努力去掌握所有飲食素材的基本知識,當長今失去味覺後,韓尚宮讓長今根據對飲食素材的基本理解,來搭配食材,用想像來做出美味的食物。由於從小就有了深厚的積累,長今神奇地做到了這一點。學習其實和做菜一樣,早期基礎的積累可能枯燥艱難,但基礎的深度和厚度往往能決定你知識堡壘的高度。
……
第6輯 問號成就的輝煌
第7輯 方法,令學習事半功倍
第8輯 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
第9輯 學習需要敏銳的觀察力
第10輯 想像力讓你飛提更高
文摘
興趣是成功的基石
他從來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卻出人意料的好,蓋過了所有比他更聰明活絡、更迫切賺錢的人。
有這樣一個麵包師,從小就對麵包有著無比濃厚的興趣,聞到麵包的香氣就如醉如痴。
長大後,他如願以償地成了一名麵包師。他做麵包時,有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要有絕對精良的麵粉、黃油;要有一塵不染、閃光晶亮的器皿;要有稱心宜人的音樂伴奏,否則他就醞釀不出情緒,沒有創作靈感。
他完全把麵包當做藝術品,哪怕只有一勺黃油不新鮮,他也要大發雷霆,認為那簡直是難以容忍的褻瀆。哪一天要是沒做麵包,他就會滿心愧疚——饞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只能去啃那些粗製濫造的麵包了。
他從來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卻出人意料的好,蓋過了所有比他更聰明活絡、更迫切需要賺錢的人。
智慧悟語
不少人覺得學習乏味、枯燥,那是因為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所以他們的成績也不可能拔尖。想提高學習成績,就必須先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得到其中的精髓,最後才能登上成功的寶座。
抓住機會,培養興趣
讓孩子充分認識到知識的魅力,孩子自然會被它吸引,主動遨遊於知識的殿堂。
大家都知道偉大的富蘭克林,但是誰都不會想到他在幼年的時候也不喜歡學習。他有時候拿起書來想看,但是只要外面有夥伴叫他去玩或者街道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就會把書一扔,第一個飛快地跑出去看。
他家裡雖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還是為孩子買了好多有意思的書籍,並把這些書籍放在很顯眼的地方。
有一天,小富蘭克林跑了進來,對他母親說:「媽媽,你能告訴我埃及金字塔是怎麼一回事嗎?我的一個夥伴在考我。」
他母親就給他講解起來:「這個埃及金字塔其實就是埃及法老的墳墓,但是它的樣子很是奇特……」
他母親把關於金字塔的各種知識都仔仔細細地告訴了他。
小富蘭克林聽得很入神,心裡想:「哇,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有趣的東西啊!我怎麼以前不知道呢?」
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真是太厲害了,怎麼什麼都知道啊?我希望以後變得像你這么聰明,有著這么淵博的知識。」
「孩子,媽媽不是什麼都知道,媽媽知道這些也都是從書上看來的。其實書上的知識很豐富,而且很多都是很有意思的,只要你去看,去發掘,就能變得和媽媽一樣懂得這么多,甚至比媽媽懂得還要多。」
「是嗎?媽媽。」小富蘭克林更加不解了。
「當然了,媽媽沒有去過埃及,本來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事情,是書籍給了我知識。孩子,剛才你說你希望成為像我這樣的人,那麼你就要從現在開始多多地看書,汲取裡面的精華,把它變為自己的東西,這樣你就~定會比媽媽厲害。」母親繼續引導他。
「好的,媽媽,我知道了。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地看書,把這些知識都學到我的腦子里去。」小富蘭克林高興地回答。
從此,小富蘭克林對書籍有了興趣,經常拿來書籍翻閱,津津有味地學習裡面的內容。他母親看到這些,心裡很是安慰,但是小富蘭克林還是有點兒缺乏自製力,有時會被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所以他母親經常在他看書的時候對他說:「孩子,你現在在看書,不要去管別的事情,你看完了才能和小夥伴們玩,好嗎?」
「好的,媽媽。我喜歡看書。」小富蘭克林大聲地回應著。
然後母親就會把他的玩具放到別的屋子裡去,同時把房間的窗戶關好,盡量不讓別的事情來影響孩子的學習。
就這樣,小富蘭克林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了。他不會再因外界而受影響,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智慧悟語
我們要知道學習的興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後天悉心的培養和呵護。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到知識的魅力,自然就會被知識吸引,那樣我們就會滿懷信心地邀游於知識的海洋。
❸ 小學一年級數學小故事
小亨利家境貧寒,他每天放學後到街頭給人擦皮鞋,掙錢補貼家用.
一天,一輛轎車停在小亨專利的旁屬邊,車上下來一個胖老闆.
小亨利迎上前去,對胖老闆說:」先生,您只要花10美分,我就可以把您的皮鞋擦亮.
胖老闆白了一眼:」不需要,」
小亨利眼睛一眨,想出了主意.
」先生,我願意為您免費服務一次.」
」這樣啊,我接受.」
當小亨利擦完一隻皮鞋後,胖老闆立即把另一條腿伸了過去.
小亨利對胖老闆伸出兩根手指:」第二次服務20美分.」
」那就算了吧.」胖老闆氣哼哼地站了起來,低頭一看,發覺自己的兩只皮鞋一隻亮一隻不亮.
胖老闆出於無奈,不得不重新坐下:」我答應付20美分,你快點把另一隻皮鞋擦亮.」
❹ 小學一年級趣味數學故事
1、小松鼠創造的數學:春天到了,小樹苗都冒出了嫩芽,嫩綠嫩綠的,多麼的可愛。這是小松鼠秋天種下去的,它們一共種了5行,每行3棵。一天,松鼠媽媽說:「孩子們,我們種下的苗兒都長成了嗎?」
小松鼠蹦蹦跳跳地說:「對啊,媽媽,都長成了呀!」可是,小松鼠數來數去就是數不清有多少棵?而我呢卻用了兩種方法計算:一種是加法:3+3+3+3+3=15(棵),另一種是乘法也是算出15棵的,就是3×5=15(棵)。
2、游泳池中的數學:星期天的早上,我和爸爸、媽媽去了礦泉游泳場游泳。我先去娃娃池看看,了解池子里的水有多深,看到池子里有很多比我小的小孩子在游泳,數了數剛好50個。我想:我應該去中級池游泳才合適。於是,我走進中級游泳池。
那裡,也是有很多小朋友在游泳,我的同班同學也有好幾個在那游泳。我趕快跑過去,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我們這個池比娃娃池還要多10個人,隔壁的高級池游泳的人更多,也比娃娃池多20個人。
3、當精明消費者:我和爸爸、媽媽計劃去香港玩一玩。我們先作了調查,看看怎麼樣才合算。最後,我們確定如下方案:在東方賓館乘車前往香港,票價是100元港幣,3個人就是100×3=300。去程在太子道站下車,由太子道到旺角女人街海龍賓館租雙人房,每晚220元港幣。
在廣之旅旅行社預定迪斯尼公園門票,成人票350元一張,小孩票210一張。預計三天吃9餐,每人27元一餐快餐,就是27×9=243元,3人合計:234×3=702元。預計三天車費,每天3人共100元,3天共300元車費。乘回程車回廣州同樣是100×3=300元(每人100元,共3人)。
那麼,我們的總消費是:300+220+350+210+720+300+300=2400(元),每天的平均消費是:2400÷3=800(元)。
4、獻愛心:看,這是一個多麼可愛的小女孩,但是她的爸爸、媽媽都讓兇猛的海嘯奪走了生命。抱著小女孩的是中國國際衛生醫療救援隊隊員劉作輝阿姨。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在羊城晚報里看到了我國民間捐款累計達:10496.1658萬元。
同學們,我們都來獻一份愛心,把我們的利是錢都拿出來,幫助受災的人們。如果我們每人都能從利是錢中拿出50元錢,那麼我們二年級157個同學就可以捐出7850元。我是這樣想的:每人捐50元,157人就是157個50了,用乘法能很快算出共捐了多少利是錢,就是157×50=7850(元)
同學們趕快行動吧!
5、奧運會中的小數點: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已經是第28屆了,今年的奧運會是從 8月13日開始的。在今屆奧運會上,胡佳大哥哥參加了男子10米跳台的比賽。他的最後一跳成績是100.98分,而法國的選手的成績是99.85分。經過綜合統計,胡佳大哥哥最後獲得了冠軍。
為我們的國家獲取了第31面金牌。同學們,胡佳大哥哥和法國選手的最後一跳的成績相差多少呢?我是這樣算的:100.96-99.85=1.13(分),在計算有小數點的減法時,小數點一定要對齊,要不很容易會算錯的。如果想知道裡面的奧妙,請來找我吧!
6、穿珠子:今天是「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把早已做完的作業再檢查了一遍,並整齊地把它放回了書包了。接下來,我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大堆珠子放在桌子上,把它們穿成一條條五顏六色的珠子。因為我剛剛學習了時間單位,我試用一分鍾能穿幾顆珠子,結果剛好穿一串是30顆。
開始穿第2串了,這次我邊數邊穿,當穿到第30顆時,,大約也過了1分鍾。同學們,5串珠子共有多少粒呢?我是這樣想的:一串是30顆,5串就是5個30了,用乘法算簡便多了30×5=150(顆)。大家看,生活中的數學多著呢!在玩中也能找到數學了。
❺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故事有什麼
棄後
從前,有兩個棋手下通訊賽。執白棋的一方住在南極,執黑棋的一方住在北極。由於路途遙遠,郵政效率又比較低。兩人每年才能走一步棋。15年後該白棋走,住在南極的人走了一步大膽的棄後,使局面異常復雜。一年後,在終於等到送信的郵遞員後,他激動地想:「黑棋會不會吃我的皇後呢?我的棄後肯定非常漂亮。」
然而,當他打開信後,信上寫著:「皇後走錯格了。」
聰明的狗
一個人在海邊散步,看到另一個人在與他的狗下棋。他感到非常驚訝,走上去對那個人說:「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我看到的最聰明的狗!」,下棋的人頭也不抬地說:「它笨得要命,我贏了它3局,它才贏了我1局。」
安靜
前世界冠軍美國棋手菲舍爾下棋時要求賽場內絕對安靜,有一點動靜都不能有。在1972年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舉行的菲舍爾與斯帕斯基的世界冠軍對抗賽上,菲舍爾突然從棋盤上抬起頭,很不滿地沖觀看棋賽的觀眾喊道:
--第12排的那個姑娘,別再吃糖了!
--我只吃了三塊。
--不是三塊,是七塊。你以為我沒有給你數著!
國王的重賞
傳說,印度的舍罕國王打算重賞國際象棋的發明人——大臣西薩·班·達依爾。這位聰明的大臣跪在國王面敢說:「陛下,請你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內,賞給我一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給兩粒,在第三個小格內給四粒,照這樣下去,每一小格內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這樣擺滿棋盤上所有64格的麥粒,都賞給您的僕人吧?」國王說:「你的要求不高,會如願以償的」。說著,他下令把一袋麥子拿到寶座前,計算麥粒的工作開始了。……還沒到第二十小格,袋子已經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麥子被扛到國王面前來。但是,麥粒數一格接一格地增長得那樣迅速,很快看出,即使拿出來全印度的糧食,國王也兌現不了他對象棋發明人許下的語言。
國王應給象棋發明人多少粒麥子?(1+2+4+8+……+2的63次方=2的64次方-1=18446744073709551615(粒))
❻ 比較簡單的數學小故事適合一年級(急!!!!)
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高斯
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 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❼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小故事有哪些
1、小松鼠要過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備過冬的糧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著一個大袋子,來到森林裡,對松樹爺爺說:請吧你的松果送給我,好嗎?松樹爺爺很大方,說: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興,它一邊摘一邊唱歌,不一會袋子裝滿了。松樹爺爺問: 你摘了多少個?小松鼠說:哎呀, 我忘了!松樹爺爺笑著說「我長了16 個松果,現在還有9個,你能算出摘了多少個,就讓你背走。」小松樹急了,不會算,怎麼辦呢?要是松樹爺爺不讓它背走,那冬天吃什麼呢?我來幫它好了。
數學課上,老師講過:知道總數,求部分數,就是從總數里去掉知道的一個部分數,就得另一部分數,用減法計算。我很快就算出來了,小松鼠摘了16-9=7(個)。
2、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嗎?高斯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教完加法後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算算看,題目是:1+2+3+4………+96+97+98+99+100=?本以為學生們必然會安靜好一陣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將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想加,也就是說: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個101,但算式重復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過了其他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3、雞兔同籠你聽說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4、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眯眯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