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問題
① 初中數學問題
1.∵x的平方根是2a-3與5-a,
∴2a-3與5-a互為相反數,
∴2a-3+5-a=0,
a+2=0,
∴a=-2。
第二題如果你能把原題打下來,我想我應該會做
② 初中數學問題啊
解法一:證明過F作AB的平行線交AC於H
因為F是DE的中點
所以FH=(1/2)AD、AH=HE
又因為AE=EC
所以HC=(3/4)AC
所以HF=(3/4)AG
AG=(4/3)HF
DG=AD-AG=2FH-(4/3)FH=(2/3)FH
AG:GD=2
解法二:過E作AB的平行線交CG於M
EM=DG
EM=1/2AG
AG:GD=2
解法三:連接AF,則AF為△ADE的一條中線,
所以S△ADF=S△AEF,
因為DE是△ABC的中位線,
所以DE/BC=1/2,
所以DF/BC=1/4,
又因為DE‖BC,
所以GD/GB=DF/BC=1/4,
所以DG/DB=1/3,
DB=AD,
所以DG/AD=1/3
所以DG/AG=1/2,
即:AG:GD=2:1
③ 初中數學問題,急急急急急急!
用賈憲三角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
……
……
[賈憲三角說明:這是二項式乘方的系數表,即a+b的n次的系數情況到三角形的第n+1行找
方法:(a+b)^2=a^2]+2ab+b^2
(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
以此類推……,可以解決二項式高次方的很多問題]
故有:(x-2)^4=x^4+
4x^3×(-2)+6x^2×(-2)^2+4x×(-2)^3+(-2)^4
=x^4-8x^3+24x^2-32x+16
故
a=1
b=-8
c=24
d=-32
e=16
所以,a+b+c+d+e=1
a+c+e=-7
④ 初中數學問題
本題選擇B。
分析:根據A、D兩點坐標求出kAD,然後利用kAB=-1/kAD,寫出AB直線;而BD直線y=4,與AB直線列方程組解出B點坐標,則解出E為BD中點的坐標,將E點代入y=k/x中,k=xE×yE。
解題過程如圖示:
⑤ 初中數學問題(有難度!)
沒看到題目啊,把題目發上來
⑥ 初中數學學習有哪些問題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准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於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⑦ 初中數學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哪些
在多年的與學生和家長接觸中,以及自己帶班教學,後期輔導學生的經歷中,總結了一下初中階段學生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一 有很多家長會反應,孩子初一的時候數學成績還能考到90分,初二下降到80左右,初三居然出現了有時候不及格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數學真的就這么難嗎?
二 上課也能聽懂,但是一到自己做題就覺得很難,做題速度慢,很難實現在規定的時間內又快又准確的完成作業或者考試內容。
三 在學習第一章的時候感覺還不錯,當時題也會做,單個章節考的也不錯,但是過了一個月後,又涉及到相關的題目發現很多又不會了。這是怎麼回事,學會的知識怎麼可以忘的這么快?
四 平時孩子踏實努力,也做了不少題,為什麼成績就不見提升?
五 學科多,學習時間緊張,還有必要去」啃「難題嗎?
六 為什麼平時付出那麼多,一到考試就失常發揮呢?
這是在近10年的教育職業生涯中困擾初中生和家長的出現頻率最高的六大問題,接下來我們會針對這些問題給孩子們和家長們提供原因分析以及解決策略。
初一到初三數學成績逐漸下降,數學真的那麼難嗎?
初中數學的知識可以分為五類:數和運算,方程和代數,圖形和幾何,函數與分析,數據處理與概率統計。前兩部分主要是要求計算能力,其實只要不懶都可以學會。只有幾何和函數對於學生來說有難度且是重點。數學處理這一塊,了解居多,考點不多,難度較小。從知識的連貫性上來說,年級越高難度肯定會相對越大一點,但是反過來也說明,如果覺得年級越高難度大到了超出自己的學習能力范圍,那就說明以前的基礎不夠踏實,很多知識在高年級的時候還不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所以,數學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難,難的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學到位,並且在學完單個章節知識之後就放下了,沒有及時復習的習慣,導致每個階段知識積累可以,但是綜合應用能力偏差。另外就是,在變換年級的時候出現成績下降,很多孩子首先沒有反思自身問題,而是單純的歸結於知識難度隨著年級的增加而增大,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借口。我們說學習效果最好的時候是學習個體的積極性最高的時候,一旦你把成績不好的原因歸結於外界,那麼學習的積極性是偏低的,並且畏難心理也嚴重,想學好是很難的。
上課能聽易,課下做題難
對於大部分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孩子都會出現這個問題。原因就在於上到初中階段,大家對於上課老師所講的話的理解能力還是比較到位的,所以老師上課講的東西你可以聽懂,但是你聽懂不代表理解和吸收,所以還談不上對知識的應用,而做題就是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這並不是說上課聽懂不重要了,上課專心聽講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不止要去聽,還要積極去思考老師講的知識。在心裡去問自己老師這節課講的基本概念是什麼,講的重難點是什麼?如果老師講的例題,到了課下脫離課本和參考書,自己是否能夠獨立在相應的時間內給做出來?如果自己做不出來會在哪些步驟出問題?如果一個同學帶著思考去聽課,相信同樣是聽懂,但是思考和沒思考的同學在做題的時候差別就明顯表現出來了。另外就是課下做題難,一方面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都不夠熟練,還有一方面就是自己的做題習慣問題,是否有良好的做題習慣,直接決定了大家課下的學習效率。所以,針對一個問題,大家不要只看錶面,要透過表面去分析自身更深層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一點,家長起著關鍵作用,要去關心孩子的學習,更要會引導孩子發現學習的真正問題。
為什麼以前會做的題,隔一段時間之後又不會了?
很多老師應該都給大家講過艾賓浩斯曲線,是一個關於遺忘和時間關系的曲線,讓我們可以根據遺忘規律選擇更好的學習方式,減少知識的遺忘。
知識的遺忘發生的很快,尤其在剛學完的時候,在第一天。這就是老師為什麼要布置作業,我們為什麼要去復習的原因。很多知識在學習的時候我們天天見,從老師講課的聽覺刺激,到我們看課本的視覺刺激,再到我們自己動手做,關於這個知識的各種信息都圍繞著我們,在大量刺激下我們學會了。但是如果時間長不復習,我們會遺忘掉80%的內容,剩餘記憶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平時踏實努力,做了很多題,為什麼成績不見提升?
有一部分同學很勤勞,很多同學對他的評價就是:踏實努力。自評也是做了很多題。但是就是成績不見提升。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一部分同學成績中等的偏多,因為自己還可以獨立做題,但是自學能力還不夠,因為不會對自己做的題進行分析和分類整理。大量做題可以,但是要想提升成績,不僅要做題,更應該看看自己做的都是哪些類型的題,是不是考試要考的題?很多孩子願意做題,只是願意做自己會做的題而已,反復做自己會做的題,而會的題又很單一,這樣機械的重復勞動,你的成績怎麼可能提升呢?想要成績提升的,不僅要把會的題做熟練,還要敢於去做自己不會做的題,只有把不會的也學會了,才達到了學習的目的,才有可能把成績給提上來。所以,不要無意義的重復。
學習科目多,時間緊張,有必要去」啃「難題嗎?
不管科目有多少,時間有多緊,如果你想要在自己現在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如果你不想以後知識難度提升的時候你被淘汰,那麼」啃「難題是很有必要的,當然這個難題並不是說你一個基礎生去做競賽題。我們所謂的啃難題是指在你的基礎上你覺得你還不會的,可能別人給你講解之後你就會的,這對你來說就是難題。究竟為什麼要去學難題呢?因為難題可以讓你調動你的知識庫,把以前學習的跟此題有關的內容復習一遍,可以讓你用更寬闊的思路去嘗試解決問題,可能最後的結果並不如意,但是,這個過程讓你復習了很多知識,找到了知識之間的聯系,也鍛煉了你的思維能力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努力啃難題的過程,給你帶來了巨大的隱形價值。
這就像被譽為」能下金蛋的母雞「菲爾瑪定理一樣,很多數學家在驗證此定理的時候並沒有成功,但是卻在驗證此定理的過程中又發現了很多數學定理,所以」菲爾瑪定理「被譽為」能下金蛋的母雞「。同樣難題就是母雞,你在鑽研過程中會發現不同的金蛋。
為什麼一到考試就發揮失常呢?
其實考試發揮失常,不外乎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心理容易緊張,人在緊張的時候容易出現意識狹窄的現象,也就是人的注意范圍會嚴重縮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簡單的條件推出結論,一般還可以解決。如果遇到難度大一點的題目,需要綜合利用多個條件最後推出結論,由於意識能注意到的條件有限,就會造成很多條件看著也不知道如何利用,最後當然是題也做不出來。或者有時候做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做的,回憶不起來。
另一方面是知識學習的不夠深入,掌握的也不夠熟練。如果我們把知識掌握的像記1+1=2那麼熟練,相信考試的時候出錯的還是少數。之所以在考試的時候出現了平時做題時沒有出現的問題,究其原因還是平時的准備工作做的不夠,平時遇到的問題較少,對知識點的理解很有局限性。做題速度和准確性各方面平時也沒有形成很好的規律,到考試的時候發揮不穩定。
⑧ 初中數學問題啊!
根據題意,abc中肯定兩個正數,一個負數,因為a/|a|+b/|b|+c/|c|=1隻能由1+1-1=1得來,當然我們不能確定哪個是負數,可能是abc中的任一個。(所以樓上的盲目認為其中都是1的觀念是錯誤的)
|abc|/abc=-1
bc/|ba|×ac/|bc|=c/|b|,不能確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