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集合公式
❶ 求數學集合公式
你下載這個吧,高中數學所有的公式都有。我現在用的就是這個,希望能夠幫得上你。
http://maths352.bokee.com/inc/gaozhongshuxuegongshidingli.rar
❷ 數學集合中「根」的判別公式是什麼
1.討論因為是等腰三角形則若a=b為兩腰則x
2
-4x+m=0的一個根為a=3代入可解出m的值
若a=c為兩腰則x
2
-4x+m=0的一個根為a=c=3代入可解出m的值.和前面的一樣
若b=c為兩腰則x
2
-4x+m=0有相同的兩個根,那麼判別式b²-4ac=0可以解出m的值,是兩個,你自己解一下
❸ 數學集合中「根」的判別公式是什麼
一個方程:ax^2+bx+c=0中:
△=b^2-4ac
當△>0時,有2個實數根
當△=0時,有1個實數根
當△<0時,無實數根
❹ 數學 集合公式
(1)當A={x: P(x)} 和 B = {y: Q(y)}為集合的時候,因R(z) = P(z) and Q(z) 成為一個新的性質,於是就可以考慮成一個新的集合C = {z: R(z)}。稱其為,集合 A 和B的 交 或 交集(Intersection),寫作C = A ∩ B 。因為性質P(x) 和 x ∈ A , Q(x) 和x ∈ B 等價,所以 A ∩ B = {x: R(x)} = {x: P(x) and Q(x)} = {x: x ∈ A and x ∈ B}
成立。也就是說A 和 B 的交集就是 ,A 和 B 共有元素的集合。
下面是一部分公式:
1. A ∩ A = A
2. A ∩ B = B ∩ A (交換律)
3. A ∩ B ∩ C = A ∩ (B ∩ C) (結合律)
4. A ∩ φ = φ ∩ A = φ
還有如果A={a,b,c}, B={b,c,d}, 那麼A ∩ B = {b,c}
其它的公式:
5. A ∩ (B ∪ C) = (A ∩ B) ∪ (A ∩ C) (分配律)
6. A ∪ (B ∩ C) = (A ∪ B) ∩ (A ∪ C) (分配律)
7. A ∪ (A ∩ B) = A
8. A ∩ (A ∪ B) = A
和並集一樣用圖示來表示交集。
(2)子集定義:一般地,對於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包含於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❺ 高中數學集合公式
高中數學集合與函數公式定理口訣
內容子交並補集,還有冪指對函數。
性質奇偶與增減,觀察圖象最明顯。
復合函數式出現,性質乘法法則辨,
若要詳細證明它,還須將那定義抓。
指數與對數函數,兩者互為反函數。
底數非1的正數,1兩邊增減變故。
函數定義域好求。分母不能等於0,
偶次方根須非負,零和負數無對數;
正切函數角不直,餘切函數角不平;
其餘函數實數集,多種情況求交集。
兩個互為反函數,單調性質都相同;
圖象互為軸對稱,Y=X是對稱軸;
求解非常有規律,反解換元定義域;
反函數的定義域,原來函數的值域。
冪函數性質易記,指數化既約分數;
函數性質看指數,奇母奇子奇函數,
奇母偶子偶函數,偶母非奇偶函數;
圖象第一象限內,函數增減看正負。
❻ 高中數學集合的公式
A在U中補集並上B在U中的補集,等於去掉AB相同元素後在U中的補集,表示的是既不屬於A也不屬於B的那部分元素
U={1,2,3,4,5,6,7}
A={1,2,3}B={2,5,6}
СuA∪СuB={4,5,6,7}∪{1,3,4,7}={1,3,4,5,6,7}
Сu(A∩B)=Сu{2}={1,3,4,5,6,7}
第二個表示A在U中補集和B在U中補集的相同元素,也就是說不屬於A,同時也不屬於B的的那一部分元素,等於U中除去AB的元素
СuA∩СuB={4,5,6,7}∩{1,3,4,7}={4,7}
Сu(A∪B)=Сu{1,2,3,5,6}={4,7}
❼ 學習高一集合需要掌握什麼數學公式
眾所周知,公式是學習理科最重要的基礎,為此,以下列出高一數學集合必要掌握公專式。
常用數集的符號:
(屬1)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通常簡稱非負整數集(或自然數集),記作N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稱正整數集,記作N+(或N*)
(3)全體整數的集合通常稱作整數集,記作Z
(4)全體有理數的集合通常簡稱有理數集,記作Q
(5)全體實數的集合通常簡稱實數集,記做R
2.交集與並集的性質: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a.
3.全集與補集的性質:性質: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❽ 高中數學集合公式在word里怎麼打出來
如果是包含符號,你可以通過「插入-特殊符號」來打。如果要打真包含的符號,就用公式編輯器吧。方法是:點 工具-自定義,選「命令」卡,類別選「插入」,然後在右邊的命令欄找到「公式編輯器」的符號,用滑鼠點著拖到word上方的任意工具欄里。
❾ EXCLE表格中,集合的公式是什麼(數學定義的那個集合)
EXCEL中叫做數組,以大括弧包圍,橫選單元格以逗號隔開{A1,B1,C1}.
豎選以分號隔開例如{男;女;女}
❿ 高中數學公式大集合~
找到了
但是公式顯示不出來
我有doc文件 怎麼給你傳過去呢?
第一章 集合與簡易邏輯 1、含n個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 個
第二章 函數 1、求 的反函數:解出 , 互換,寫出 的定義域;
2、對數:①:負數和零沒有對數,②、1的對數等於0: ,③、底的對數等於1: ,
④、積的對數: , 商的對數: ,
冪的對數: ; ,
第三章 數列
1、數列的前n項和: ; 數列前n項和與通項的關系:
2、等差數列 :(1)、定義:等差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
(2)、通項公式: (其中首項是 ,公差是 ;)
(3)、前n項和:1. (整理後是關於n的沒有常數項的二次函數)
(4)、等差中項: 是 與 的等差中項: 或 ,三個數成等差常設:a-d,a,a+d
3、等比數列:(1)、定義:等比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比等於同一個常數,( )。
(2)、通項公式: (其中:首項是 ,公比是 )
(3)、前n項和:
(4)、等比中項: 是 與 的等比中項: ,即 (或 ,等比中項有兩個)
第四章 三角函數
1、弧度制:(1)、 弧度,1弧度 ;弧長公式: ( 是角的弧度數)
2、三角函數 (1)、定義: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
的角度
的弧度
—
—
4、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系式:
5、誘導公式:(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 正弦上為正;餘弦右為正;正切一三為正
公式二: 公式三: 公式四: 公式五:
6、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正切
: :
: :
: :
7、輔助角公式:
8、二倍角公式:(1)、 :
:
:
(2)、降次公式:(多用於研究性質)
9、三角函數:
函數 定義域 值域 周期性 奇偶性 遞增區間 遞減區間
[-1,1]
奇函數
[-1,1]
偶函數
函數 定義域 值域 振幅 周期 頻率 相位 初相 圖象
[-A,A] A
五點法
10、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2)、正弦定理:
(3)、餘弦定理:
求角:
第五章、平面向量 1、坐標運算:設 ,則
數與向量的積:λ ,數量積:
(2)、設A、B兩點的坐標分別為(x1,y1),(x2,y2),則 .(終點減起點)
;向量 的模| |: ;
(3)、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 注意: , ,
(4)、向量 的夾角 ,則 ,
2、重要結論:(1)、兩個向量平行: ,
(2)、兩個非零向量垂直 ,
(3)、P分有向線段 的:設P(x,y) ,P1(x1,y1) ,P2(x2,y2) ,且 ,
則定比分點坐標公式 , 中點坐標公式
第六章:不等式
1、 均值不等式:(1)、 ( )
(2)、a>0,b>0; 或 一正、二定、三相等
2、解指數、對數不等式的方法:同底法,同時對數的真數大於0;
第七章:直線和圓的方程
1、斜 率: , ;直線上兩點 ,則斜率為
2、直線方程:(1)、點斜式: ;(2)、斜截式: ;
(3)、一般式: (A、B不同時為0) 斜率 , 軸截距為
3、兩直線的位置關系(1)、平行: 時 , ;
垂直: ;
(2)、到角范圍: 到角公式 : 都存在,
夾角范圍: 夾角公式: 都存在,
(3)、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直線方程必須化為一般式)
6、圓的方程:(1)、圓的標准方程 ,圓心為 ,半徑為
(2)圓的一般方程 (配方: )
時,表示一個以 為圓心,半徑為 的圓;
第八章:圓錐曲線 1、橢圓標准方程: ,
半焦距: , 離心率的范圍: ,准線方程: ,參數方程:
2、雙曲線標准方程: ,半焦距: ,離心率的范圍:
准線方程: ,漸近線方程用 求得: ,等軸雙曲線離心率
3、拋物線: 是焦點到准線的距離 ,離心率:
:准線方程 焦點坐標 ; :准線方程 焦點坐標
:准線方程 焦點坐標 ; :准線方程 焦點坐標
第九章 直線 平面 簡單的幾何體
1、長方體的對角線長 ;正方體的對角線長
2、兩點的球面距離求法:球心角的弧度數乘以球半徑,即 ;
3、球的體積公式: ,球的表面積公式:
4、柱體 ,錐體 ,錐體截面積比:
第十章 排列 組合 二項式定理
1、排列:(1)、排列數公式: = = .( , ∈N*,且 ).0!=1
(3)、全排列:n個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個排列; ;
2、組合:
(1)、組合數公式: = = = ( , ∈N*,且 ); ;
(3)組合數的兩個性質: = ; + = ;
3、二項式定理 :(1)、定理: ;
(2)、二項展開式的通項公式(第r +1項):
各二項式系數和:Cn0+Cn1+Cn2+ Cn3+ Cn4+…+Cnr+…+Cnn=2n (表示含n個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的個數)。
奇數項二項式系數的和=偶數項二項式系數的和:Cn0+Cn2+Cn4+ Cn6+…=Cn1+Cn3+Cn5+ Cn7+…=2n -1
第十一章:概率:
1、概率(范圍):0≤P(A) ≤1(必然事件: P(A)=1,不可能事件: P(A)=0)
2、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
3、互斥事件有一個發生的概率:A,B互斥: P(A+B)=P(A)+P(B);A、B對立:P(A)+ P(B)=1
4、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獨立事件A,B同時發生的概率:P(A•B)= P(A)•P(B).
n次獨立重復試驗中某事件恰好發生k次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