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高三數學備課

高三數學備課

發布時間: 2021-07-24 02:54:29

Ⅰ 論文高中數學如何備課

一、教師備課現狀分析
1.重視不足。不少教師把主要的工作精力、時間花在改作業、補差、輔優,以及課堂教學研究、探索上,真正花在備課上的時間很少,有的甚至是先上課,然後幾節備課一齊補上。
2.備課流於形式。教學目標的制定既不符合《課程標准》,又不切合學生實際;教學重點突破沒有好的手段;教學方法設計陳舊,教學程序不流暢,不能很好地展示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總之,備課現狀不容樂觀。
二、備課必須先備好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包括:《課程標准》、教材、教輔資料,學生學情等。
1.要認真學習、把握《數學課程標准》。《課程標准》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依據,它包括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及課程實施建議四個部分,每一個教師都必須潛心學習、研究、把握,做到標准在我心中,教學有理可據。
2.要學會對教科書的研究分析。教材是落實《課程標准》的載體,教師要有駕馭教材整體結構的能力,做到教學中知識的編排符合科學體系,學會分析、解剖教材每一節教學內容,自然建立知識結構,掌握每個知識點的形成、發展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系。
3.要分析學生的學情。盡管《課程標准》從各個角度對教材編寫提出了建議,教學內容設計比老教材更具彈性,但不管怎樣,編寫者不可能考慮所有的學生實際情況,由於學生的基本知識、認知水平、學習心理不同,對於同一個認知目標來說,會出現有的學生接受得快,有的學生接受得慢,甚至有的學生很難接受。因此,在一個教學班裡,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對於不同學生,應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所有這些都應在備課時得到落實。
三、重視教學目標的制定
課程目標是《課程標准》的核心內容,它反映了《課程標准》對未來公民在與相關的基本素養方面的要求,並反映了課程對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價值。課程目標是由課堂教學目標轉化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有利於克服教學的隨意性,教學目標設計得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強弱,也決定著整個課程目標能否實現。
1.要花時間學習課程目標體系。新課程確立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它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教學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以及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思想情感的培養。《課程標准》在給出課程目標時已闡明了各目標水平的要求,並列舉了各目標水平對應使用的行為動詞,在「知識與技能」領域常採用結果性目標方式,採用的行為動詞一般較為明確,可測量、可評價。如「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靈活應用」,等等。在「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兩個領域常應用體驗性目標方式,即描述學生的心理感受、體驗和明確安排學生表現的機會,所採用的行為動詞常是體驗性的、過程性的,如「經歷」、「感受」、「體會」、「探索」,等等。例如:對某實際問題解決途徑的探討,學會交流討論等。
2.學會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三維目標。教學目標所表達的應是學生學習的結果。表述應力求明確、具體、可觀察和測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陳述。表達還應反映學習結果的層次性,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可接受性。
教學目標的制定不能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目標,對於「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也要同樣關注,不能隨意偏廢。特別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認為經常性有意識的教育與滲透比無意識的「順其自然」效果肯定要好。
四、教學程序的設計要著眼於學生的主體參與
1.引入新課,創設的情境要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聯系以舊引新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2.備課中充分設計自主活動,留足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教師講授下進行活動,如聽講、記筆記、回答問題,等等,可稱為非自主活動;另一類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的心智活動和操作活動,如獨立思考、獨立演算、操作、討論、練習等,稱為自主活動。自主活動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備課中要壓縮教師的活動分量,多設計學生的自主活動。現在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較差,許多學生不會說、不願說、不敢說,教師也不放心讓學生放開說,但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無疑是很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此,在備課中可設計各種讓學生動口說的活動,如口頭提問、板書口述、口頭更正、啟發解疑、說題、談閱讀體會、開展專題討論、辯論賽,等等。
3.課堂小結與評價過程要以學生為主。備課時可寫清採用什麼方法使學生學會小結,包括學會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知識點間的聯系,應注意的問題及本節課的學習體驗,才能進行知識的內化,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提高。
五、堅持課前備課、課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課前備課、課後反思盡管非常重要,常被提及,但許多教師總是不能認真做好,即使做了,往往也是形式的、膚淺的。在每個教案後留有空格,課後及時記上教學反饋信息,成敗得失,修正意見,不僅對改進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為教師的教育科研提供了最好的第一手材料。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備課應包括教學目標、任務分析、教學思路、教學反思等內容。備課的目的在於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為此,備課內容設計要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備課內容設計要體現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備課內容設計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應用所學的知識,並廣泛探掘和應用各種教學資源

Ⅱ 高三數學備課組活動怎麼開展

學到備課組的話,那麼就是可以做一些ppt,然後每個老師針對某一些章節自己表現長的。

Ⅲ 高三數學老師備課復習資料要不要列印出來

我覺得老師一般情況下都會給你打出來的,如果你願意自己打出來的話也可以。

Ⅳ 高三數學第一輪復習教案

1、對稱:
y=f(x)與y=f(-x)關於y軸對稱,例如:
與()關於y軸對稱
y=f(x)與y= —f(x)關於x軸對稱,例如:
與關於x軸對稱
y=f(x)與y= —f(-x)關於原點對稱,例如:
與關於原點對稱
y=f(x)與y=f(x)關於y=x對稱,例如:
y=10與y=lgx關於y=x對稱
y=f(x)與y= —f(—x)關於y= —x對稱,如:y=10與y= —lg(—x)關於y= —x對稱
註:偶函數的圖象本身就會關於y軸對稱,而奇函數的圖象本身就會關於原點對稱,例如:
圖象本身就會關於y軸對稱,的圖象本身就會關於原點對稱。
y=f(x)與y=f(a—x)關於x=對稱()
註:求y=f(x)關於直線xyc=0(注意此時的系數要麼是1要麼是-1)對稱的方程,只需由xy+c=0解出x、y再代入y=f(x)即可,例如:求y=2x+1關於直線x-y-1=0對稱的方程,可先由x-y-1=0解出x=y+1,y=x-1,代入y=2x+1得:x-1=2(y+1)整理即得:x-2y-3=0
2、平移:
y=f(x)y= f(x+)先向左(>0)或向右(<0)平移||個單位,再保持縱坐標不變,橫坐標壓縮或伸長為原來的倍(若y= f(x+) y=f(x)則先保持縱坐標不變,橫坐標壓縮或伸長為原來的倍,再將整個圖象向右(>0)或向左(<0)平移||個單位,即與原先順序相反)
y=f(x)y= f先保持縱坐標不變,橫坐標壓縮或伸長為原來的||倍,然後再將整個圖象向左(>0)或向右(<0)平移||個單位,(反之亦然)。
3、必須掌握的幾種常見函數的圖象
二次函數y=a+bx+c(a)(懂得利用定義域及對稱軸判斷函數的最值)
指數函數()(理解並掌握該函數的單調性與底數a的關系)
冪函數()(理解並掌握該函數的單調性與冪指數a的關系)
對數函數y=logx()(理解並掌握該函數的單調性與底數a的關系)
y=(a為正的常數)(懂得判斷該函數的四個單調區間)
三角函數y=sinx、y=cosx、y=tanx、y=cotx(能根據圖象判斷這些函數的單調區間)
註:三角中的幾個恆等關系
sinx+ cosx=1 1+tanx=secx 1+cotx=cscx tanx=1
利用函數圖象解題典例
已知分別是方程x +10 =3及x+lgx=3的根,求:
分析:x +10 =3可化為10=3—x,x+lgx=3可化為lgx=3—x,故此可認為是曲線
y=10、y= lgx與直線y=3—x的兩個交點,而此兩個交點關於y=x對稱,故問題迎刃而解。
答案:3

4、函數中的最值問題:
二次函數最值問題
結合對稱軸及定義域進行討論。
典例:設a∈R,函數f(x)=x2+|x-a|+1,x∈R,求f(x)的最小值.
考查函數最值的求法及分類討論思想.
【解】(1)當x≥a時,f(x)=x2+x-a+1=(x+)2-a+
若a≤-時,則f(x)在[a,+∞]上最小值為f(-)=-a
若a>-時,則f(x)在[a,+∞)上單調遞增
fmin=f(a)=a2+1
(2)當x≤a時,f(x)=x2-x+a+1=(x-)2+a+
若a≤時,則f(x)在(-∞,單調遞減,fmin=f(a)=a2+1
當a>時,則f(x)在(-∞,上最小值為f()=+a
綜上所述,當a≤-時,f(x)的最小值為-a
當-≤a≤時,f(x)的最小值為a2+1
當a>時,f(x)的最小值為+a

利用均值不等式
典例:已知x、y為正數,且x=1,求x的最大值
分析:x==(即設法構造定值x=1)==故最大值為
註:本題亦可用三角代換求解即設x=cos,=sin求解,(解略)
通過求導,找極值點的函數值及端點的函數值,通過比較找出最值。
利用函數的單調性
典例:求t的最小值(分析:利用函數y=在(1,+)的單調性求解,解略)
三角換元法(略)
數形結合
例:已知x、y滿足x,求的最值
5、抽象函數的周期問題
已知函數y=f(x)滿足f(x+1)= —f(x),求證:f(x)為周期函數
證明:由已知得f(x)= —f(x —1),所以f(x+1)= —f(x)= — (—f(x —1))
= f(x —1)即f(t)=f(t —2),所以該函數是以2為最小正周期的函數。
解此類題目的基本思想:靈活看待變數,積極構造新等式聯立求解
二、圓錐曲線
1、 離心率
圓(離心率e=0)、橢圓(離心率0<e1)。
焦半徑
橢圓:PF=a+ex、PF=a-ex(左加右減)(其中P為橢圓上任一點,F為橢圓左焦點、F為橢圓右焦點)
註:橢圓焦點到其相應准線的距離為
雙曲線:PF= |ex+a|、PF=| ex-a|(左加右減)(其中P為雙曲線上任一點,F為雙曲線左焦點、F為雙曲線右焦點)
註:雙曲線焦點到其相應准線的距離為
拋物線:拋物線上任一點到焦點的距離都等於該點到准線的距離(解題中常用)
圓錐曲線中的面積公式:(F 、F為焦點)
設P為橢圓上一點,=,則三角形FPF的面積為:b
註:|PF| |PF|cos=b為定值
設P為雙曲線上一點,=,則三角形FPF的面積為:b
註:|PF| |PF|sin=b為定值
附:三角形面積公式:
S=底高=absinC==r(a+b+c)=(R為外接圓半徑,r為內切圓半徑)=(這就是著名的海倫公式)
三、數列求和
裂項法:若是等差數列,公差為d()則求時可用裂項法求解,即=()=
求導法: (典例見高三練習冊p86例9)
倒序求和:(典例見世紀金榜p40練習18)
分組求和:求和:1-2+2-4+3-8+4-16+5-32+6-…分析:可分解為一個等差數列和一個等比數列然後分組求和
求通項:構造新數列法典例分析:典例見世紀金榜p30例4——構造新數列即可
四、向量與直線
向量(a,b),(c,d)垂直的充要條件是ac+bd=0
向量(a,b),(c,d)平行的充要條件是ad—bc=0
附:直線Ax+By+C=0與直線Ax+By+C=0垂直的充要條件是A A+ B B=0
直線Ax+By+C=0與直線Ax+By+C=0平行的充要條件是A B -A B=0
向量的夾角公式:
cos=
注1:直線的「到角」公式:到的角為tan=;「夾角」公式為tan=||
(「到角」可以為鈍角,而「夾角」只能為之間的角)
注2: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范圍:(0,]
注3:直線傾斜角范圍[0,)
注4: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0,]
注5:二面角范圍:[0,]
注6:銳角:(0,)
注7:0到的角表示(0,]
注8:第一象限角(2k,2k+)
附:三角和差化積及積化和差公式簡記
S + S = S C
S + S = C S
C + C = C C
C — C = — S S
五、集合
1、集合元素個數的計算
card(A)=card(A)+ card(B)+ card(C)—card(A)—card()—card(CA)+card(ABC)(結合圖形進行判斷可更為迅速)
2、從集合角度來理解充要條件:若AB,則稱A為B的充分不必要條件,(即小的可推出大的)此時B為A的必要不充分條件,若A=B,則稱A為B的充要條件
經緯度
六、二項展開式系數:
C+C+C+…C=2(其中C+ C+ C +…=2;C +C+ C+…=2)
例:求(2+3x)展開式中
1、所有項的系數和
2、奇數項系數的和
3、偶數項系數的和
方法:只要令x為1或—1即可
七、離散型隨機變數的期望與方差
E(a+b)=aE+b;E(b)=b
D(a+b)=aD;D(b)=0
D=E—(E)
特殊分布的期望與方差
分布:期望:E=p;方差D=pq
二項分布: 期望E=np;方差D=npq
註:期望體現平均值,方差體現穩定性,方差越小越穩定。
八、圓系、直線系方程
經過某個定點()的直線即為一直線系,可利用點斜式設之(k為參數)
一組互相平行的直線也可視為一直線系,可利用斜截式設之(b為參數)
經過圓f(x、y)與圓(或直線)g(x、y)的交點的圓可視為一圓系,可設為:
f(x、y)+g(x、y)=0(此方程不能代表g(x、y)=0);或f(x、y)+g(x、y)=0(此方程不能代表f(x、y)=0)
附:回歸直線方程的求法:設回歸直線方程為=bx+a,則b=
a=-b
九、立體幾何(一)
1、歐拉公式:V+F—E=2(只適用於簡單多面體)
利用歐拉公式解題的關鍵是列出V、F、E之間的關系式
棱數E=(每個頂點出發的棱數之和)=(每個面的邊數之和)(常用)
2、長方體的三度定理
長方體的一條對角線的長的平方等於一個頂點上三條棱的長的平方和
推論
若對角線與各棱所成的角為、、,則:
cos+cos+cos=1 sin+sin+sin=2
若對角線與各面所成的角為、、,則:
cos+cos+cos=2 sin+sin+sin=1
3、三角形「四心」
重心:三邊中線交點
垂心:三邊高線交點
內心:角平分線交點(內切圓圓心)
外心:垂直平分線交點(外接圓圓心)
若三角形為正三角形,則以上「四心」合稱「中心」
引申:
若三棱錐三個側面與底面所成的角相等,則該棱錐的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內心
若三棱錐三條側棱與底面所成的角相等,則該棱錐的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外心
若三棱錐三條側棱兩兩垂直,則該棱錐的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若該三棱錐為正三棱錐,則其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中心
4、經度緯度

九、立體幾何(二)

一、「共」的問題
1.多點共線:先證其中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然後其餘點均在該直線上。舉例:正方體ABCD-A1B1C1D1中,設線段A1C與平面ABC1D1交於Q,證:B,Q,D1共線。
2.多線共點:先證兩直線共點,其餘的過該點。舉例:三個平面兩兩相交於三條直線,求證:三條交線共點,或互相平行。
3.多線共面:先找到兩條確定一個平面,然後證其它的均在平面內。舉例:四條直線兩兩相交不共點,求證:四條直線共面。
二、「角」的問題
1.異面直線所成角(0°,90°]:採用平移轉化法,構造一個含θ的三角形,由餘弦定理求得(請自己補充例子,這個很重要);
2.直線與平面所成角[0°,90°]:關鍵是找射影,最後通過垂線、斜線、射影來求所成角。舉例:求正四面體的側棱與底面所成的角。
3.二面角[0°,180°]:關鍵是作二面角,方法有定義法、作棱的垂面、三垂線定理和公式法(S=cosθ?S』)。舉例:求正四面體的相鄰兩側面所成角(arccos(1/3)).
三、「距離」的問題
1.點面距:可通過定義法或等體積法。舉例:邊長為a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求A點到平面A1BD的距離()。
2.線面距:轉化為點面距。舉例:邊長為a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求A1B到平面B1CD的距離()。
3.異面直線間距離(一些較特殊的,難度不要太大),比如求正四面體對棱間的距離()。舉例:邊長為a的正方體ABC</e

Ⅳ 高中數學的備課該怎麼寫

高中數學備課教案模板

熱點內容
武當道教學院 發布:2025-08-27 17:31:23 瀏覽:744
女圍棋老師 發布:2025-08-27 16:48:45 瀏覽:218
精銳教育地理 發布:2025-08-27 14:01:34 瀏覽:591
回想起老師 發布:2025-08-27 13:56:33 瀏覽:183
中小學教師師德學習心得 發布:2025-08-27 11:00:22 瀏覽:95
教師評職稱個人總結 發布:2025-08-27 07:13:07 瀏覽:719
教育營銷信 發布:2025-08-27 06:19:46 瀏覽:634
英語輔導五年級 發布:2025-08-27 04:49:21 瀏覽:464
二年級下冊數學角 發布:2025-08-27 03:31:32 瀏覽:239
同英語 發布:2025-08-27 03:22:12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