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數學建模
❶ 蘇北數學建模聯賽的發展
2003年3月份,中國礦業大學數學建模協會便開始組織籌劃蘇北地區首屆數學建模聯賽,因當年非典未能順利舉行。自2004年5月1日—5月4日成功舉辦「首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以來,蘇北數學建模組委會又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參賽范圍也在不斷擴大。2007年5月1日的第四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得到了江蘇省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徐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等的大力支持,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的第五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得以「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冠名為「2008年『中國礦大出版社杯』第五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除了得到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師范大學等在徐高校的積極參與外,還包括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廣西大學、中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四川內江師范學院、海南師范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濟南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南昌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浙江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在內的12個省市地區高校的學生參加。2009年第六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得到了江蘇省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中國礦業大學等大力支持,並冠名為「百年礦大杯」。除了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師范大學等在徐高校的積極參與外,還吸引了武漢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南昌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在內的14個省市地區40多所高校的2700多名學生參加。
自2004年以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影響力不斷擴大,首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的參賽隊數為120隊,第二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參賽隊為204隊,第三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參賽隊為307隊,第四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參賽隊數為326,第五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網上報名隊數為621隊,上交有效論文數為602篇,參賽隊員來自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第六屆蘇北數學建模聯賽網上報名隊數1104隊,上交有效論文893篇,參賽隊員來自全國14個省市地區的40多所高校。
作為蘇北數學建模聯賽籌辦單位的中國礦業大學數學建模協會,在2004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社團;並多次評為校級十佳社團;2006年12月16日, 受武漢大學數學建模協會邀請,我校協會負責人馬國慶同學代表我校參加在武漢大學數學會堂舉行的「第二屆華中數模論壇」,並對蘇北數學建模聯賽的成功經驗作了報告;2006年12月29日,受全國組委會邀請,協會負責人也作為特邀,參加在北京郵電大學舉行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座談會」上發言,介紹蘇北數學建模聯賽經驗,受到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組委會及各地代表的贊許和認可。2006年12月30日,我校兩名同學代表江蘇省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 「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建模競賽15周年慶典暨頒獎大會。在2008年9月的全國大學生建模競賽中,我校選拔42支代表隊參加獲得國家一等獎3個、國家二等獎5個,省級獎項共12個。2009年2月在美國舉行的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我校組織參賽隊捧得了最高獎:特等獎、運籌學會獎兩項大獎,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參賽隊。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關注與幫助下,我們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❷ 2014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江蘇獲獎名單公布了嗎
一等:
江蘇 東南大學 吉張鶴軒 楊升 陳同廣 數模教練組
江蘇 東南大學 陶雷 廖如天 胡尊麗 數模教練組
江蘇 東南大學 蔣小凡 江磊 戴忱 數模教練組
江蘇 江蘇大學 王東博 周嘉禾 王雅如 教練組
江蘇 江南大學 高藝哲 胡茂承 吳奕 教練組
江蘇 河海大學 楊坤 馮驍 顏敏 丁根宏
江蘇 河海大學 楊卓 繆月 蔣悅達 丁根宏
江蘇 河海大學 張鵬 甘敏 朱茜 柳慶新
江蘇 南京工業大學 孫意斌 張忠 王欣平 程浩
江蘇 南京大學 王子旭 楊定東 朱湞琳 數模教練組
江蘇 南京大學 韓逸平 郭瑞軍 余凌凡 數模教練組
江蘇 南京師范大學 陳亮 單曉明 顧慧旦 教練組
江蘇 南京師范大學 柳銘 劉青 李愛師 教練組
江蘇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 萬冰越 席倩 王天予 王明剛
江蘇 南京郵電大學 朱希迅 王嘉傑 王珏 孔告化
江蘇 南京郵電大學 朱星恆 王宇然 吳潔 金栩
江蘇 南京郵電大學 劉世裕 孫聿? 高敏 閆慶倫
江蘇 南京郵電大學 金澤謙 郝強 吳煒 邱中華
江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李凌昊 柏宇 姚勝男 朱曉欣
江蘇 徐州工程學院 於焱 秦斯成 宋道柱 數模教練組
江蘇 解放軍理工大學 宋博 汪超 金鴻鵬 數模教練組
江蘇 解放軍理工大學 陸擇野 梁艷華 劉旭 數模教練組
江蘇 解放軍理工大學 蔡家昱 付夢琳 周慶樺 數模教練組
二等:
437 江蘇 東南大學 王嘉時 溫雅靜 劉海協 數模教練組
438 江蘇 東南大學 李子園 王文宇 陳石開 數模教練組
439 江蘇 東南大學 張沛 李藝 高峰 數模教練組
440 江蘇 東南大學 張苑 陳逸雲 朱文捷 數模教練組
441 江蘇 東南大學 蔣永康 柯希瑋 程? 數模教練組
442 江蘇 東南大學 蔡戎? 潘杭萍 潘穎庭 數模教練組
443 江蘇 東南大學 薛弘毅 彭義煒 沈聖 數模教練組
444 江蘇 揚州大學 浦宏藝 奚佳進 於海洋 數模教練組
445 江蘇 江蘇大學 張俊傑 侍寶玉 張林 教練組
446 江蘇 江蘇大學 潘程 黃瑞 李志崗 教練組
447 江蘇 江南大學 楊旭東 張易 鄒玄 教練組
448 江蘇 河海大學 王攀 馮妍 張先飛 柳慶新
449 江蘇 河海大學 劉炳銳 江婷 張志杭 周忠國
450 江蘇 河海大學 楊玉寶 陳壹鵬 徐宇航 張學瑩
451 江蘇 河海大學 郁舒陽 劉沖 孫屹 孫合明
452 江蘇 河海大學 胡萍 何佳龍 蔣俊豪 周忠國
453 江蘇 河海大學 鮑捷 岳旭輝 蘇偉豪 丁根宏
454 江蘇 空軍勤務學院 王祺 馬旭 雷凱 教練組
455 江蘇 南京工業大學 錢毅 莫瀟豪 朱士淮 施慶生
456 江蘇 南京大學 馬明遠 郄瑜 郜紅葉 數模教練組
457 江蘇 南京大學 吉鴻飛 吳禮蔚 徐亞東 數模教練組
458 江蘇 南京大學 劉鵬 李楠 張孫齊 數模教練組
459 江蘇 南京大學 宋逸群 戴天譽 胡夢瑩 數模教練組
460 江蘇 南京大學 張楚珩 張銘 楊帆 數模教練組
461 江蘇 南京大學 周思思 查瀚文 陳宇 數模教練組
462 江蘇 南京大學 顧子悅 侯昕彤 丁基偉 數模教練組
463 江蘇 南京大學 傅宇 丁順傑 夏管玉 數模教練組
464 江蘇 南京師范大學 楊季元 周小清 徐尹軒 教練組
465 江蘇 南京師范大學 陶璇 伍絲琪 顏瑾 教練組
466 江蘇 南京農業大學浦口校區 呂子蒙 怡暾 段彥忠 教練組
467 江蘇 南京郵電大學 韋天意 劉嘉銘 蔡守桂 趙禮峰
468 江蘇 南京郵電大學 陳天宇 陳升波 祁琦 唐加山
469 江蘇 南京郵電大學 陳志聰 黃玉丹 施軍 葉軍
470 江蘇 南京郵電大學 陳葛娟 孫彬彬 夏星宇 孔告化
471 江蘇 南京郵電大學 房鵬舉 殷宇帆 姜靜藝 孔告化
472 江蘇 南京郵電大學 焦智 王貴陽 季曉蒙 邱中華
473 江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丁夢茹 張全 黃曉鳴 費文龍
474 江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木留華 易游 李斐斐 程國勝
475 江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劉琴 劉麗珠 王晨 陳允傑
476 江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楊露 金晶 蔣麗芸 呂紅
477 江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位立人 劉斌 於思洋 來鵬
478 江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張弛 胡帥 周潔 程國勝
479 江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張瑩 張婧怡 陳鵬 曹春正
480 江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聶文靜 高雪姣 李劍 程國勝
481 江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管正雄 鄧向東 王崢虹 費文龍
482 江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李凡 徐樂 陳繼明 蔣建林
483 江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張風睿 周揚 鄭立凱 朱小萌
484 江蘇 南京理工大學 張曉波 徐廷喜 徐晨軒 張正軍
485 江蘇 南京理工大學 葛陽洋 沈家煒 曹佳 劉力維
486 江蘇 南京理工大學 蔡克珏 張德鵬 薛景 許春根
487 江蘇 徐州工程學院 孫改 胡紹振 郭紹征 數模教練組
488 江蘇 徐州工程學院 謝昊訊 彭雨萌 朱珍 數模教練組
489 江蘇 常州工學院 高文倩 朱維莉 盧盛 王獻東
490 江蘇 常州大學 郁秋華 張進 湯俊偉 數模教練組
491 江蘇 淮陰工學院 劉崢 徐天雷 沈程 數模教練組
492 江蘇 淮陰工學院 張宇 仝偉亮 白雙傑 數模教練組
493 江蘇 淮陰師范學院 施敏 李磊 嚴鳳 數模教練組
494 江蘇 解放軍理工大學 王耀文 楊蓮新 梁豪 數模教練組
495 江蘇 解放軍理工大學 馮怡斯 彭良文 李行博 數模教練組
496 江蘇 解放軍理工大學 張釜愷 田繼堯 何湖廣 數模教練組
497 江蘇 解放軍理工大學 謝新興 游? 陳俊月 數模教練組
專科:
7 江蘇 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朱先偉 謝晨晨 蔡元傑 封心擁
8 江蘇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 李競 丁曦鈺 茆忠賢 數模教練組
9 江蘇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劉林林 方浩 陸元傑 數模教練組
10 江蘇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左龍 尚秀妮 李其磊 崔進
50 江蘇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王傑 張鑫躍 張清華 數模教練組
51 江蘇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陳杭 王慶爽 尹長春 吳葉民
52 江蘇 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陳君安 汪國慶 田秀琴 秦健
53 江蘇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 徐靜靜 唐夢然 彭華林 數模教練組
54 江蘇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耿婷婷 於培清 周琪峰 數模教練組
55 江蘇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董臣 張娜 張榮 數模教練組
56 江蘇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姚建偉 李小剛 徐松 黃國建
57 江蘇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宓帥帥 王風喬 楊叢叢 謝小韋
58 江蘇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張天文 葉先亮 江留忠 何文閣
59 江蘇 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張沖 周抒 徐彥? 榮建英
❸ 江蘇省數學建模一等獎,江蘇省會給獎勵嗎學校給不給啊
學校肯定會給獎勵 省的給證書 恭喜你
❹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江蘇賽區)可以自己組隊參加嗎
首先,說的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可比賽以自己組隊,但是必須經過學校老師的同版意,因權為是學校的老師以學校的名義報名並且交報名費。
只要參賽且能成功交上論文,就能獲成功參賽獎。
本人參加過兩次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且獲省級二等獎兩次,有問題可以問我,希望你採納。嘿嘿
❺ 急急急,前天參加江蘇省數學建模答辯,答辯老師發現我們的模型有錯誤,我們還能拿國家二等獎嗎
看是多大的錯誤,對於論文的框架,分析和結論是否產生決定性影響,現在趕緊找資料來修改錯誤,看能不能說明這個錯誤的影響較小且是容易修改的
❻ 數學建模競賽江蘇省三等獎對考研復試有幫助嗎
國家獎的話會有一定幫助,單純的省獎幫助不大,畢竟建模國賽太水了,且社會版上的認可度不高,如權果是想考數學或者計算機方面的研究生,老師會酌情加印象分,其他專業就不好說了。加油↖(^ω^)↗,一切還是要靠自己實力的~
❼ 數學建模江蘇賽區頒獎
估計是不能。。在江西就是開學後好久才發的。。只要你們學校不扣的話就應該有獎金。。三等獎還100呢。。這樣一肯定有啦。。。
問下你們學校啊,我是覺得不能,因為我朋友的就是在快放暑假的時候才發的。。呵呵
❽ 江蘇省人口增長數學模型論文
中國人口增長預測的數學模型
摘要: 本文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及人口增長的主要特點建立了數學模型,分別對中國人口增長的中短期和長期趨勢做出預測。 文中共涉及兩個基本模型,灰色預測模型和基於系統要素法的預測模型。首先,由於人口增長的規律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可以先把人口系統看作一個灰色系統,通過對原始人口總數的生成處理來尋求人口總數變動的規律,得到具有較強規律性的數據序列,建立相應的優化灰色模型,從而預測人口總數的發展趨勢與未來狀態,同時採用殘差、關聯度、後驗差三種方法檢驗模型合理性。然後綜合考慮老齡化進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及鄉村人口城鎮化等因素的作用,建立了兩個基於系統要素法的子模型,分別用來做人口增長的中短期和長期預測。在初步只考慮老齡化(年齡構成)與出生人口性別比因素條件下,做出合理化假設,認為在短期內從鄉村遷往城鎮的人口數為零,建立要素法短期模型,採用多種方法擬合確定相關參數後,與原始數據相結合得到對於中短期人口總數的預測,並與灰色預測模型所得結果相互比較印證;進一步兼顧鄉村人口城鎮化的影響,基於系統要素法做長期預測時,加入了三個控制因子:總和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別比和鄉村與城鎮之間的人口遷移率,分別對三個因子進行單因素分析,考慮其不同取值對人口發展趨勢的影響,得到人口發展趨勢與三個控制因子的定量或定性關系,再結合政府可能採取的政策及控制力度,對人口發展趨勢做出長期預測。利用 Matlab 和 Excel 軟體聯合求解,給出各項指標下的圖表與曲線,有效的分析了各因素的作用,如人口金字塔圖直觀表明總和生育率對年齡結構的影響等。 最後,針對相應模型預測的可信性與有效性的分析指出模型的優缺點。 關鍵詞:人口預測、灰色預測、要素法、單因素分析 1
--------------------------------------------------------------------------------
Page 2
目錄 1 問題的提出 ............................................................3 2 問題的分析 ............................................................3 3 模型假設及概念說明.....................................................34 符號說明 ...........................................................4 5 模型建立及求解........................ ...............................5 5.1 灰色預測模型 5.1.1 模型建立 ................... ............................... 5 5.1.2 模型求解及分析...............................................6 5.2 基於系統要素法的短期預測模型 5.2.1 模型建立.....................................................7 5.2.2 參數確定.....................................................8 5.2.3 模型求解與分析...............................................9 5.3 基於系統要素法的長期預測模型 5.3.1 模型建立.....................................................9 5.3.2 參數確定.....................................................9 5.3.3 模型求解與分析..............................................10 6 模型擴展 ...........................................................16 7 模型評價 ...........................................................16 8 參考文獻 ...........................................................17 9 附錄 ...........................................................17 2
--------------------------------------------------------------------------------
Page 3
1問題的提出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近年來中國的人口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例如,老齡化進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以及鄉村人口城鎮化等因素,這些都影響著中國人口的增長。雖然我國自 1973 年全面推行計劃生育以來,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一些舉世矚目的成就,一是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歷史性轉變、二是有效緩解了人口增長對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壓力、三是人口素質狀況明顯改善、四是生育率下降導致人口撫養比下降 1/3 ,為經濟增長創造了 40年左右的「人口紅利 」期、五是為世界人口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人口發展面臨著的嚴峻挑戰仍然不容小視:人口總量持續增長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人口素質難以適應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人口結構性矛盾對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影響日益顯現、人口調控和管理難度不斷加大,低生育水平面臨反彈風險。因此,根據已有數據,運用數學建模的方法,對中國人口做出分析和預測是一個重要問題。可以試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和人口增長的上述特點出發,參考相關數據、搜索相關文獻和補充新的數據,建立中國人口增長的數學模型,並由此對中國人口增長的中短期和長期趨勢做出預測;並指出模型中的優點與不足之處。 2 問題的分析 本題是一個中國人口增長的預測問題。所謂預測,是指根據客觀事物的發展趨勢和變化規律對特定的對象未來發展的趨勢或狀態做出科學的推測和判斷。我們通過分析相關數據認識人口數量的變化規律,建立人口增長預測模型,做出較准確的預報,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長,而這里需要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及人口增長中老齡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農村人口城鎮化等的因素的影響,建立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的模型對中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做出預測。 預測都是建立在對以往數據的分析統計上做出事先的推測或測定,本題所給調查數據包括 2001 至 2005 年的市、鎮和鄉的不同性別的人在該類人口中所佔的百分比、各年齡段的死亡率及生育率,但這些相關信息往往具有不完全性,且個別數據有異常,在允許一定統計漏報率的條件下通過與國家統計局的一些相關數據[1]的比對提取所需數據並做出相應的簡化假設,從而建立相應模型。 首先是數據的分析,題給數據中關於市、鎮、鄉男女人口總數的數值所給統計指標不準確,統計數據的調查百分比也有偏差,通過網上查閱國家統計局相關資料獲得所需數據。在數據中可以統計獲得 01~05 年老齡化指標、出生性別比及城鎮化水平;從這 5年的數據里也可以得到市、鎮、鄉的總和生育率及各年齡段死亡率的指標進而預測以後的總和生育率及死亡率;另外從總的人口的變化趨勢可以基本判斷未來人口總數的走勢。 其次是模型的建立。利用資料中提取的數據和網上搜集到的信息,可以在考慮系統間因素對系統未來影響的預測建立要素法模型,同時也考慮灰色系統建立相應模型共同預測我國人口增長。最後分析了相關模型在預測時的應用上的優劣以及模型考慮長短 3 模型假設及概念說明 3.1 表中的統計數據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即能正確反映01年至05年出生人口性別比及生育率和死亡率 3.2 表中的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大致相同,即數據具有正確性統計誤差很小 3
-----------------------------------------------------------------------
..............................
見:http://203.208.39.99/custom?q=cache:45sk2ykWBZEJ:slcx.sci.bupt.cn/sxjm/paper/source/cumcm2007/cumcm0713.PDF+%E4%BA%BA%E5%8F%A3%E5%A2%9E%E9%95%BF%E6%95%B0%E5%AD%A6%E6%A8%A1%E5%9E%8B&cd=10&hl=zh-CN&ct=clnk&gl=cn&inlang=zh-CN&client=pub-4028758495497808&st_usg=ALhdy28zAGm70-RVSvqVBCMdTkCVsSC0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