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認識圖形
① 中班圖形分類在小朋友認識圖形的基礎上怎麼寫重難點
活動目標:
1、認識梯形、月牙形,感知梯形的主要特徵
2、尋找出牛身上的不同圖形,嘗試用幾何圖形拼牛
活動重點:認識梯形、月牙形,感知梯形的主要特徵
活動難點:尋找出牛身上的不同圖形,嘗試用幾何圖形拼牛
活動准備:掛圖;小朋友的書
活動流程:
一、復習已學過的幾何圖形
請幼兒上來從口袋裡摸出圖形,啟發幼兒觀察,說說這是什麼圖形
二、認識奇妙的圖形
1、 出示月牙形,請幼兒說說這是什麼圖形,它像什麼
2、 出示長方形和梯形,引導幼兒觀察這兩個圖形一樣嗎?是什麼圖形?有什麼地方相同,什麼地方不一樣?
三、觀察牛拼圖
1、 請幼兒從牛圖上找一找,看看有哪些圖形(引導幼兒從牛頭、身軀、腿、角、尾巴等出尋找)
2、 請幼兒觀察牛圖上還缺了幾個部分,大家邊說,老師邊示範拼圖
四、操作練習:牛拼圖
請幼兒自由操作牛拼圖練習,教師指導
活動反思:
這是一次中班的科學活動,對於圖形的認識,其實幼兒了解的已經非常不錯了,不僅能夠看見就叫出每個圖形的名稱,而且還能夠較好的說出每個圖形所特有的一些特點。所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本次活動還是比較輕松的。在本次活動中,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了「月牙形」和「梯形」的認識上,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與長方形的比較來了解這兩個圖形所特有的一些特點。通過比較,幼兒對於長方形和梯形之間的異同有了較好的了解。但是在活動中尋找圖形的環節的時候還是有點超之過急了,表格範例不夠大,讓幼兒不能夠較好的進行觀。
② 中班觀摩課,認識圖形,與顏色
教學目標:1、在活動中能發現不同顏色在混合後發生的變化,培養感知顏色的能力。2、體驗紅黃藍三種顏色,在相互手拉手後變出的顏色進行作畫,並感受其中的樂趣。教學准備:紅黃藍三種顏料,棉簽,調色盤,空白水果圖,PPT幻燈片,水果屋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操作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後能出現新的顏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示範法操作法觀察法角色演示法幻燈片展示法用變魔術開場,用聖誕老爺爺穿插演角色。教學過程:一、用魔術的方法把大樹變綠,激發幼兒的樂趣,幼兒仔細觀察顏色的變化。秋天到了,大樹的樹葉都變成了黃色(邊說邊噴上黃色),春天又來了,樹葉變成了綠色(請幼兒睜大眼睛觀看,邊說邊噴上藍色),但是結果卻變成了綠色。1、提問:一開始大樹是什麼顏色?(黃色)2、後來我噴的是什麼顏色,卻會變成綠色的。原來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老師這還有紅色,我們來試一試把紅色和黃色放在一起,看一看有什麼變化?(變成了橙色)我們再來試一試紅色和藍色放在一起,看一看有什麼變化?(變成了紫色)
③ 幼兒園學前班數學認識圖形怎麼寫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並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2、通過情景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 活動准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徵。 2、自製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麼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游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大家撿了那麼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 3、出現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麼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發現問題:"老師發現這里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游戲!"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並說說踩的是什麼形狀、顏色的"石頭"。 2、游戲重復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里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並列出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