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故事ppt
A. 小學一年級數學統計的課件
多太多自己上網路找找,實在不行用這個: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第一冊 P68-69
[教
材簡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統計活動,讓學生學慣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並初步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例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動物生日聚會的情境提出問題,體現生活里需要統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接著通過分類理一理,出現象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它,並依據它描述分類整理的結果;然後學生自己動手,分類整理花的朵數,並引入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用數據表示分類整理的結果。"想想做做"讓學生調查本小組的小朋友各愛吃哪一種水果,統計愛吃每種水果的人數,填入統計表。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並通過親自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
1、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經歷數據整理的過程,
學習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能進行有序觀察和有條理地思考,體驗與同伴的合作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通過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3、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感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
4、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難點 ]:
1、學生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 (如計數、測量、實驗等)收集數據,並將數據記錄在統計圖表中。
2、組織有效的統計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合作。
[教學准備]:動物圖象、統計表
[教學過程 ]:
一、藉助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加大象的生日宴會,你們願意嗎? (顯示大象圖像,並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媽媽告訴我,待會兒會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它們來了!顯示:小動物們戴著面具唱著生日歌依次出現。)
師: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會答:我想知道它們是誰?我想知道每一種動物有幾只?)
二、實踐操作,初步體驗統計
師:是呀,大象家來了那麼多客人,它們都是誰呢?分別有幾只呢?下面,請同學們幫助大象對來的客人做好登記。一個客人就拿張相應的動物頭像貼在吹塑紙上。(顯示:動物客人依次揭開面具)學生擺動物頭像。
學生擺完後,師: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來了小狗、小猴、小豬。
師:他們分別有幾只呢?
生:小猴有5隻、小狗有4隻,小豬有3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什麼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只?學生分組討論後匯報,引導學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分類統計的方法。
師: 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小組合作,先討論怎麼分,怎樣排,然後動手理一理。
學生學習小組討論、操作,然後教師把每一組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一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呢?(師為最漂亮的小組發一顆星。)
學生進行評價。引出課本第62頁例圖,請小朋友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橫線下面的括弧里。(學生在書上完成。)
師:看了這幅圖,你知道了什麼?同學們有這么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得到的。剛才我們做的這些就是統計。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分小組整理各種鮮花的朵數。
師講述:客人們給大象送來了什麼?(花)有沒有關於花的問題想問別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顏色?各有幾朵?)
師:課本巳經把這些花印在了附頁上,請大家把附頁里的花剪下來,分類貼在課本(課前剪好。)
分組討論:從圖中知道了什麼?把每種花的朵數填在表格里。
組織全班交流,啟發學生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哪種花最多?哪種最少?你還知道些什麼等)給予評價。
2、引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組為單位,說明題目的要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剪--剪、擺一擺。
B、
組織學生交流各小組統計的結果,讓學生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少?你還知道什麼?)
C、想一想,說一說。
師:今天我們幫大象統計了來的客人,送的鮮花,大象非常高興。同學們,你們再幫大象想一想,怎樣給客人們准備午餐呢?
讓學生說出各自的想法,給予評價。
師:回家後把今天大象過生日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統計教案
B. 一年級數學學鬧鍾的ppt有嗎
小鬧鍾 短短腿,圓臉膛,耳朵長在腦袋上。肚裡聲音嘀噠響,提醒我們早起床。 猜一猜 謎底: 猜一猜 短短腿,圓臉膛,耳朵長在腦袋上。肚裡聲音嘀噠響,提醒我們早起床。 謎底:鬧鍾 猜一猜 認一認 鍾抓鼠哦偷兔貼瞧行改壞慣使勁床 你能發現多音字嗎? 1、媽媽騎著自行車,帶我到銀行。 2、我看到路口有許多行人,銀行門口寫著一行大字。
C. 如何上好一節一年級數學課ppt課件
了解課件重點
著重講解課件重點內容
適當的舉例提問
D. 兒童趣味數學一年級課件上冊
幼兒數學教育主要包括幼兒的數概念、計數和運算的教育、量與計量的教育、幾何圖形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的教育等。
①幼兒的數、計數與運算
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數的守恆;相鄰數;數與數之間的數差關系;認識序數,能夠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說出物體排第幾;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數之間的互換和互補關系等;學會10以內的計數;認讀和書寫10以內的阿拉伯數字;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包括認識加號、減號和等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學習10以內數的口頭加減運算,並能夠用加、減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②量與計量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物體量的差異,比較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高低、粗細,厚薄、寬窄、輕重、容積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恆;在比較物體量的差異時,感知量的相對性;幫助兒童建立序的概念,並體驗其中的傳遞關系;學習計量,會進行初步的自然測量。
③簡單的幾何圖形知識
能夠正確辨認常見的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和梯形,並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主要特徵;能夠正確辨認幾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能夠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
④空間方位初步知識
能區分上、下、左、右和遠、近等空間方位;能按指定方向進行運動,包括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時間、方位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並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稱及其順序;認識時鍾,知道時鍾的用途以及正點與半點。
E. 如何製作一年級數學11-20的認識的課件
詳細介紹:教學內容:蘇教版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70到71頁。
設計理念:《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設計特色:用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更主動地學習。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地個數,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初步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2、使學生初步了解數的十進制,知道"10個1是一個十"、"2個十是20"。
3、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獲得初步的數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個十和幾個一表示十幾,能正確地讀出11-20各數。
教學難點:建立計數單位十的概念。
教學准備:課件、小棒
教學預設與點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電腦:小猴子]師: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小猴子: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們一塊兒學習,你們願意嗎?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學校里也是一個好孩子,已經得到很多小紅花了,不信你們數數。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紅花,好嗎?舉起右手,一邊打手勢一邊數。[數到10][電腦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問號]師:再往下數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數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10更大的數,[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然後再幫小叮當把小紅花數完。
(點評:小朋友每天都會得到老師獎勵的小紅花。用數一數小猴獲得了幾朵小紅花,來創設「數到10朵再數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數」這樣一個情境,既貼近學生,又真實自然。)
二.實踐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記數單位"十"地概念
師:今天,茄子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數學問題請小朋友們解決,你們願意嗎?聽一聽,茄子老師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
茄子老師:請小朋友們數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電腦里的小朋友東東也擺了一些小棒,我們一起來幫他數一數。
(課件演示12根小棒,引導學生數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