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高中語文萬能答題模板

高中語文萬能答題模板

發布時間: 2021-07-25 01:49:38

1. 求高中語文答題格式,技巧。。。

a。統攝全篇;開門見山;上下文形成對照;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揭版示主題。
b、中間段權: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麼內容的敘寫);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埋下伏筆;鋪墊蓄勢;詳略結合;充實內容
c、結尾段: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呼應前文;畫龍點晴;升華感情;卒章顯志;含蓄有餘味;寄託作者感情。使結構首尾圓合;言已盡而意無窮。
這是語文答題模式~
請簡析文章的開頭的作用?
引出下文
2.
埋下伏筆、鋪墊
3.
開門見山、點題
4.
與主旨有關
5.
文章開頭運用例子,便於…(事件/人物)的對比、襯托
具體實踐例如:1.這是本文的文眼,點明了…(事件)緣由
2.因為迷惑、抑鬱和失望而徘徊的憂思、寂寞之情,將文章「形」、「神」高度統一
eg:請簡析…(開頭)引例子的作用?
1.
豐富本文內容
2.
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說服力
3.
增強…(主旨)的內涵
4.
增強…(事件)的對比效果
5.
對…(下文)起了鋪墊作用,使文章前後照應,結構完整
eg:請簡析…(一句話)用歌詞等耳熟能詳的句子做題目的作用?
使人感到親切,引人聯想;與中心有關、點題;有代表性;抒發感

2. 高中語文答題格式

你好,這復是一些答題技巧可以制參考參考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
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照應開頭(議
論文、記敘類文章、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
: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3. 高中語文閱讀答題模板(模式)

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題規范答題模式
一、概括題:
(一)、概括文章內容題:按敘述的基本要素(行為、經歷)或小說情節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變化,篩選材料,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據中心句進行概述總括。一篇文章內容的具體化,通常表現為圍繞某個中心展開敘述、議論或說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體的要旨。
2、通過提煉要點,關鍵詞句進行概述總括。有的文章中,很難找到提示具體內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關的要點提煉出來。
3、通過辨認相關性進行概述總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體內容,都是由局部構成的一個整體,從局部之間的關系入手,即辨認語句之間或語段之間的相關性,是進行概述總括的重要途徑。
4、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牽頭,就是抓住具體內容的起始;接尾,就是連接具體內容的終結。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其內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5若問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干什麼」。(或「什麼——怎麼樣」)
(二)歸納中心意思題:
1、歸納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題目總能或顯或隱地傳達出文章的主題。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訴讀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⑶抓住文章的開頭、結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點題句,關鍵句,一般都是抒情、議論句。
⑷通過結構分析歸納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後指出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
⑸從時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時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
2、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問文章結構題
1、問文章、段落的結構形式:
注意總分式(A總分、B分總、C總分總);層進式;並列式;對比式。
2、問文章線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3、問文章的順序。
(1)記敘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倒敘方法先把事情的結局說了出來,便吸引讀者急於了解起因和過程,對照就比較顯著,給人的印象也較深刻。倒敘方法,適用於那些動人的、有特點的結局,必須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順乎讀和寫的思路。插敘: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2)說明文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概括——具體、特點——用途、主——次、總——分)
4。問文章的層次。分析結構層次,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1).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2).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3).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3).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2).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 展開全部>
譚銀光 | 2012-03-29
5
0

4. 高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格式

收全高中語文答題公式
(1)某句話在文中作用
1.文首 開編點題 渲染氣氛(散文) 埋下伏筆(記敘類散文) 設置懸念(小說) 為下文做鋪墊 總領下文
2文中 承上啟下 總領下文 總結上文
3文末 點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題(記敘) 照應開頭(議論,記敘,小說)
(2)修辭手法的作用
1。。。句子本身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 擬人 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寫出了 + 對象+特徵
2 有氣勢 加強語氣 一氣呵成 強調了+對象+特徵
(3)設問 引起讀者思考 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一、修辭格與體會文章表達。
1、讀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地描寫了……,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形象生動 。②擬人:……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來寫,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誇張:……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聯想奇特,富於形象感。 ④反問:……採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烈,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 ⑤排比:……採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⑥對偶:……採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於音樂美。

二、插敘的作用。
1、讀出插敘的語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聯系。
2、公式: ……採用了插敘的寫法,既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補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題(或豐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歸納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寫人為主:記敘了……贊揚了……表達了…… ②記事為主:記敘了……(批評了)歌頌了……表現了…… ③寫景狀物:採用了……手法,藉助……描寫,贊揚了……抒發了…… ④游記:描寫了……表達了……感情 ⑤議論文:文章論述了……闡明了……

四、記敘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時間:以……的時間為序(或線索)來寫,使記敘的過程更清楚。 ②地點:以……的轉換為序來寫,為人物提供活動環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來寫,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豐富鮮明。 ④人物:以……的活動來寫,推進故事情節向前發展。

五、描寫手法的作用。
1、讀出描寫手法在語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確描寫類型及相關知識: ①外貌(肖像)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②語言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內心世界 ③動作(細節)描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態)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復雜的心理主刻畫,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寫了……的樣子,表現了……
語言:……的語言,生動、傳神地展示了……內心,表現了……
動作:用運……的詞語,生動、准確地刻畫了……
心理:……等詞語寫出了……,表現了……

六、環境描寫的作用。
1、找出文段開頭或中間及末尾的環境描寫語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寫,寫出了……的景色(或環境),烘託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質。 ②……的景物描寫,結合人物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寫,反映了……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調。

七、論證方法 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關的論證方法。
2、明確知識: ①例證法主要是增強說服力,通過一兩個典型事例,可以使闡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證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實內容,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對比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論證更為深刻。 ④比喻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使論證更為具體生動形象。
3、公式:
例證法:採用了舉例的方法,以……來說明……的觀點,列舉詳實,說服力強。
引證法:採用了引證法,以……的名言來說理,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對比論證法:採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法,以……來論述,深刻。
比喻論證法:採用了比喻論證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闡明了……

八、仿寫句子。
公式: 1、數清例句的字數。 ②弄清例句所採用的修辭手法(沒有修辭手法的除外)。 ③讀懂例句與所要仿寫的句子在概念和現象上的聯系。

九、對對聯。
公式: ①名對名,形對形,動對動; ②山對川,日對月,天對地; ③注意上下聯語意的相關、相融。

十、讀圖題。
公式: ①分析畫面構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麼,畫面的主題詞或標題是什麼,畫面中的人物語言有什麼。 ②給漫畫寫題目的公式:題目+內容+啟發。 ③結合畫面含義,說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啟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分要點來寫(寫成1、2、3) ④給畫面定標題,要不能離開畫面含義或寓意。 ⑤說畫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聯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題。
公式: ①分析所給的語段從中得出的結論。 ②分析所給的圖表數據變化情況,得出結論。 ③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結論,但最好分1、2、3來表達。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議時,要具體寫明1、2、3點。

十二、概括題。
公式: ①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要找出幾則材料的共性,然後用一句話表達。 ②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找出每則材料所講現象的重點,然後用一句話綜合表達。當然也可以寫成「我的發現是1、2、3點」。 ③分析所給的名著閱讀選段內容,然後從中找出關鍵情節或人物語言,動作,再用一句語言來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里的人物特徵性的語言。 ②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 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十三、名著閱讀。
公式:
1、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里的人物特徵性的語言。 ②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
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

十四、寫信。
公式: ①注意書信格式(開頭稱謂頂格寫,「此致」、「敬禮」的位置,寫信人的署名,寫清年月日)。 ②用簡明的文字寫明材料的事實。 ③表示祝願、希望等的內容放在書信內容最後面。

十五、編簡訊。
公式: ①用「滬」一類的字簡寫地名。 ②材料事實編寫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幹內容來寫。

十六、詩文佳句賞欣。
公式: ①推敲詞語運用,注意用「生動」、「形象」、「逼真」等詞語。格式為:……用運的好,描寫了(或刻畫了)……,十分形象、生動、傳神。 ②從修辭格來賞欣,見前面修辭格。 ③從詩文整句的思想性來賞欣,要從詩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來寫,類似於解釋詩句。

十七、說明文學家(或文學作品)風格。
公式: ①寫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寫明作者作品的特徵。 ②結合作者具體作品中的「詩文句」來說明特點。

十八、文言句子劃分停頓。
公式: 1、帶有「故」、「是以」等標志的句子,在這些詞語之後畫斜線。 2、名詞作狀語的,在這個詞語之前劃。 3、「可以」類實際是兩個詞語,在「可」後劃。 4、主語和謂語之間劃。 5、謂語與賓語之間劃。

十九、結合語境說加點詞語在文中的特殊含義。
公式: 1、先解釋這個詞的本義。 2、……描寫了(或刻畫了)…… 3、……意思是……

二十、前後照應。
公式: 1、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找出關鍵詞。 2、……與……相互照應,表現了……

二十一、巧設懸念。
公式: 1、在文章開頭找出作者所設的懸念(關鍵詞)。 2、……,使文章情節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開頭寫景語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寫景物的特色。 2、……描寫了……,為下文寫……打下了伏筆。

二十三、記敘線索。
公式: 1、分析線索種類:1、以「物」為線索;2、以「事」;3、以「人」;4、以「時間」;5、以「感情」。 2、以……為線索,串連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現了主題。

二十四、稱謂變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稱謂的變化詞語。 2、採用第一人稱,親切、真實。 3、稱謂變化也反映了情感的變化。

5. 求詳盡的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模板

一.詩歌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
①、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也屬於寫景詩,側重於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謝脁、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
②、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於謙的《石灰吟》等。
③、邊塞詩: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王維、王昌齡等。邊塞詩歌的特點在於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徵,如盛唐、中唐、晚唐的邊塞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詠懷詩: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發一些抑鬱之情。如杜甫、李商隱等。
⑤、詠史詩: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後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
二詩人風格
孟浩然詩風的語淡味重、恬靜渾健; 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
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 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
杜甫詩風的沉鬱頓挫; 高適、岑參詩風的雄渾奇拔;
韋應物詩風的清新典雅; 賈島詩風的蕭瑟悲愁;
李賀詩風的憂郁激憤; 元稹詩風的艷麗淺近;
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 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
李商隱詩風的清麗俊逸; 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
李煜詞風的傷感細膩; 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
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 晏殊詞風的明朗疏淡;
蘇軾的曠達豪邁; 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
秦觀詞風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
楊萬里詞風的新鮮活潑; 陸游詩風的雄渾奔放、明朗流暢;
辛棄疾詞風的氣勢雄壯; 姜夔詞風的精心刻意、清妙秀遠等等。
注:詩人總體創作風格之外的「變格」。
三語言特點
①清新。 ②平淡,也稱質朴。 ③絢麗。 ④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⑤含蓄。 ⑥簡潔。
四表現手法
①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五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描寫方式:(a)有動靜結合(b)虛實結合等的不同(c)點面結合(d)正面側面(e)遠近、高低各個角度的描寫(f)明暗、冷暖等色調形態(g)各種感覺:視、聽、觸、嗅(h)細節(I)場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 ②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過渡、鋪墊、伏筆等。 ③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等,
④其他寫作技巧包括:(a)賦比興、(b)襯托、(c)對比、(d)渲染、(e)卒章顯志、(f)欲揚先抑、(g)聯想想像、(h)語序倒置等。
五古代詩歌鑒賞常用名詞術語
1/8

a、評價主旨類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盡而意無窮:
含蓄蘊藉 委婉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b、分析手法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寄寓 、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後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c、側面描寫
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
d、語言特點類
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
詩情畫意:
e、議論類
富有哲理 淋漓盡致
f、語言風格類
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
簡潔 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平淡無奇 、質朴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
明快:明白通暢。
沉鬱頓挫 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

熱點內容
2017四川文科數學高考 發布:2025-08-24 15:30:36 瀏覽:210
孩子發燒物理降溫的方法 發布:2025-08-24 14:28:36 瀏覽:747
校園女孩圖片 發布:2025-08-24 14:22:41 瀏覽:657
程遠老師 發布:2025-08-24 11:15:36 瀏覽:216
怎麼做分錄 發布:2025-08-24 08:33:23 瀏覽:40
什麼是弔死 發布:2025-08-24 06:34:52 瀏覽:293
化學原料桶 發布:2025-08-24 05:27:35 瀏覽:855
央視地理節目 發布:2025-08-24 04:57:57 瀏覽:514
初一歷史課本下冊 發布:2025-08-24 02:19:47 瀏覽:810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發布:2025-08-24 01:24:14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