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游戲幼兒園
《看誰數得對》
游戲目的:
1、使幼兒真正理解1~4的真正涵義;
2、訓練幼兒的聽覺能力、反應能力、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游戲內容:
1、家長准備小貓、小狗、小羊卡片各一張(可自選)。
2、家長先拿出小貓卡片說:你們是小貓,先叫幾下(幼兒會叫「喵、喵」)現在我們做游戲。我說小貓叫一聲,你就叫「喵」,我說小貓叫2聲,你就叫「喵、喵」,依次說到4聲。做完游戲後,家長和幼兒對換角色繼續下去。說完再拿出小狗小羊的卡片依上面的方法繼續游戲,直到幼兒熟練掌握。
游戲指導:
1、游戲時,幼兒叫聲不對,家長可以引導幼兒。不能直接叫所要的聲數。
2、此游戲可以多個小朋友一同進行。
Ⅱ 有沒適合幼兒園中班孩子的數學游戲啊
試試這幾個數學游戲吧,看看寶寶是否有興趣 1、小鴨吃魚 目的: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推理判斷能力。做法:大人剪類型不同的紙魚。無鰭的,長的,長的分長尾巴的短尾巴的各剪三四條。再剪有鰭的,又分長尾短尾,也是各三四條。無鰭有鰭的再剪些短粗的各三四條。再剪頭是平平的三四條,尖頭的三四條(剪法:在紙上畫上要求的各類型魚,下面摞上三四張紙,下剪子剪)。把這些紙魚散扔在地上。跟孩子說:「你是個小鴨鴨,餓肚子了,想吃這些小魚,小鴨想,我一樣一樣地吃,比如先吃長魚短尾巴的,再吃長魚長尾巴的,就這樣,一樣一樣地吃,並且邊吃邊數。『提示:可以把紙魚揀到一紙盒內就算吃了。 2、玩紙卡 目的:熟悉10以內數字的內在規律,提高分析能力及運算能力。做法:先做好三套寫有1-10數字的卡片,發給孩子、爸爸、媽媽。游戲開始,三人圍坐,明確游戲規定,第一個拿出卡片的讓後面拿出卡片的少幾多幾,必須執行。比如第一拿出卡片的說:「比我卡片上的數必須多3,『那麼後拿的必須照辦,如先拿的是5,後拿的必須是8,游戲開始後,輪流先拿三次(當然可靈活一些,目的是讓孩子達到上述目的)。孩子先拿時,大人故意拿錯,問孩子對不對、再向下進行。提示:還可要求舉兩數的和,為先舉出的卡片上的數。 3、堆豆頂一堆餅干 目的:練習10以內數字的分與合,提高分解組合能力。做法:大人在桌子上堆三堆菜豆(別的也可以如糖果花生豆)堆與堆之間距離稍大一點。如三堆菜豆分別是6、7、9顆,讓孩子在每堆菜下面堆上兩堆或三堆餅干,其數目之和等於上面那堆菜豆數。如第一堆菜豆是6,讓孩子下面堆三堆餅干,應該是1、2、3,或是2、2、2。把三堆菜豆下面擺完,如都對就把菜豆拿開,再用餅干堆成不同數目的三堆,在這三堆下面再堆菜豆。還可反過來,堆六堆菜豆,下面變成兩堆菜豆一堆餅干,達到數的分解與組合。還可加上書寫,6=1+2+3……提示:注意衛生,讓孩子洗手,桌面一定干凈。 查看原帖>>
Ⅲ 如何讓幼兒園數學游戲設計更有趣和有效
幼兒園數學游戲的目的是為了寓教於樂,讓處在數字敏感期的孩子,對枯燥的數學感興趣,讓孩子在玩中學。所以游戲設計要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1、生活化,越貼近孩子生活,孩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學完成質量也越高。
2、簡單化,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年齡限制,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還局限在具象化階段,越簡單具體孩子越容易理解學習。
3、趣味化,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引導把握孩子的學習方向,盡量讓游戲有趣巧妙,調動孩子積極性和主動性。
4、可操作性,游戲盡量充分利用生活中實物、玩具等,隱含著豐富數學概念和屬性,引導孩子通過主動觀察、探索,發現數學解決數學問題。
何秋光學前數學APP,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Ⅳ 求幼兒園中班數字游戲!
***親子動一動 提升肢體智能 游戲1 我是好駕駛 讓孩子在趣味的游戲中,區分走與跑的不同,在快與慢的節奏中,學習掌控自己的肌肉。適合年齡:2-4歲 准備道具:呼拉圈(兩人一個)、或是小投環(一人一個) 游戲說明: 1.邀請孩子進行開汽車的游戲,可以載客人(兩人一個),也可以單獨自己一個人開。 2.當小朋友選好以後,告訴孩子汽車有時快、有時慢。快的時候用跑的、慢的時候用走的,並示範跑與走的動作,讓孩子自由調整步伐。 注意事項: 1.由於有些時候需要跑步,因此在游戲前,爸媽們要注意場地是否夠大,避免孩子因為不小心互相碰撞或是撞到傢具而受傷。 游戲2 城堡大戰 反復練習扔球的動作,讓孩子感受破壞與重組的趣味,同時宣洩緊張與焦慮的情緒。 適合年齡:3-6歲 准備道具:小球、積木若干個。 游戲說明: 1.爸爸和媽媽先邀請孩子一起拿積木蓋一座城堡,等城堡蓋好之後,告訴孩子要進行一個丟炸彈的游戲。 2.爸爸媽媽和小朋友輪流拿球攻擊城堡,直到城堡倒塌為止。 3.大家一起再把城堡蓋起來,或許也可以想想,蓋成怎樣的城堡比較不容易被打垮。 4.再輪流用球攻擊。 注意事項: 1.鼓勵孩子多多練習丟。孩子的力道或許不足,可以考慮讓孩子站前面一點,並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瞄準目標物。 2.如果用的是紙積木,可以請孩子迭得高高的再享受倒塌的樂趣,但如果是實心的積木,則高度不宜高於90公分,避免掉落時碰傷孩子。 3.在丟球前一定要告知孩子,不可以將球丟到別人身上。 游戲3 小小飛行員 這個游戲可以增進手臂的肌耐力、發展平衡感及協調性,並加強孩子對空間的認識。 適合年齡:4-5歲 准備道具:滑板、粗繩、可以當成目標的物品、可系綁繩子的固定物。 游戲說明: 1.請小朋友以伏卧的姿勢,將腹部貼在滑板上,用雙手及手臂的力量拉動滑板,使滑板自由活動。 2.選擇一地點放置目標物,讓孩子繞著目標物滑行且不能碰到目標物。 3.將粗繩放在地上,一端系在固定物上,滑板放在粗繩上,讓小朋友手攀著繩子前行或後退。 注意事項: 1.滑板的輪子必須是可以各個方向自由轉動的。 2.一定要在平坦的地面上進行活動。 3.步驟中的各種活動也可以改成跪在滑版上進行。 游戲4 轉轉樂 藉由親子互動游戲,刺激前庭系統,訓練孩子的平衡感發展。 適合年齡:3-4歲 准備道具:附有手把的旋轉椅 游戲說明: 1.父母協助孩子坐進旋轉椅中,讓孩子的雙腳跨出旋轉椅外,雙手扶住旋轉椅內的把手,記得提醒孩子背後向後靠穩,然後慢速開始旋轉。 2.爸媽可以跟孩子輪流游戲,讓孩子也可以幫忙擔任轉圈圈的人,可以幫助孩子手眼協調及肌肉發展。 注意事項: 1.旋轉的時候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反應,如果孩子覺得害怕,就給予安撫或暫停游戲。 ***玩球躲貓貓 訓練邏輯數學 游戲1 球球泡泡澡 通過與水、球等物品,讓孩子體驗觸覺感受,並啟發孩子對數量、多少的基本認知。 適合年齡:1-2歲 准備道具:澡缸、塑料球 游戲說明: 1.讓寶寶先進入澡缸,再將澡缸注入清水,然後將球一顆顆放入澡缸中,讓寶寶體驗玩水的樂趣及觸覺刺激,感受澡缸從「0」(沒有球)開始後的變化。 2.爸爸媽媽丟球進澡缸的時候,可以同時一邊報數,讓孩子對數與量有最基本的認知。 注意事項: 1.避免孩子在浴室里滑倒,發生窒息或溺水的意外。 2..孩子如果有害怕、逃避、拒絕的反應時,不要強迫他,可以慢慢地引導他用手或用腳先行碰觸。 游戲2 誰是同一國的 通過視覺及觸覺進行區分,培養孩子分類、辨識的優勢能力。 適合年齡:3-5歲 准備教具:大小不同的螺絲及螺絲帽數組 游戲說明: 1.將螺絲跟螺絲帽分散在桌面上,讓孩子通過視覺區分,先將螺絲帽和螺絲進行第一次的分類。 2.讓孩子通過視覺及觸覺分別分辨大小螺絲帽和螺絲的差異,然後再加以細分。 3.爸爸媽媽和孩子進行比賽,看誰最快把螺絲和螺絲帽栓在一起。 注意事項: 1.每次游戲過後要收拾好,讓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2
Ⅳ 幼兒園教數學寬與窄有什麼游戲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總目標 1、對周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敏感,有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主動性和獨立性。 2、逐步積累有關物體的形狀、數量以及空間、時間等方面的感性經驗,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建構初步的數概念。 3、學習正確使用操作材料,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能運用已有經驗和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發展思維能力。托班數學教育內容與要求1、願意參加數學游戲,能對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進行擺弄。2、感知並區分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對形狀變化感興趣。能指認紅、黃、藍三種顏色。3、學習按物品的一維特徵標記進行分類。(名稱、顏色、形狀、大小)。4、感知「1和許多」。感知一個同名稱的集合(實物)。 5、學習10以內的唱數。3以內的手口一致點數,並能運用實物進行3以內的按數取物。 6、在比較中認識物品的大小、多少。 7、感知上下、里外的空間方位,能區分白天和晚上。 8、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按標記拿取、擺放操作材料。小班數學教育內容與要求1、樂意參加數學活動,喜歡擺弄、操作材料。2、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並對生活環境中的形狀發生興趣和進行指認。能按形狀進行配對、組合拼搭。3、學習按物品的一維特徵進行分類。4、運用多種感官認識「1和許多」並了解其關系。感知個數在5以內集合中的每個元素。5、學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重疊、並放、連線)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感知並區分多、少和一樣多。6、學習按物體量的差異(大小、長短)或某一特徵進行5個以內物體的排序,並能找出最大(長)或最小(短)的。7、學習5以內的數數(實物、點子),能說出總數,並能手口一致地按數取物、按物取數,學習一些常用的量詞。8、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區分上下、里外、前後的空間方位及早、晚的時間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節的日常變化。 9、學習按要求拿取、擺放操作材料。有初步的規則意識。10、學慣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中班數學教育內容與要求1、能主動、專心地進行數學操作活動,並對自己的活動成果感興趣。2、認識長方形、梯形、橢圓形。能關注周圍環境中物體形狀、量的差異。3、學習按物品的二維特徵進行分類。4、結合日常生活,會區分形成2—3個不同集合(元素個數在10以內),感知集合中的每個元素。5、學習按量(粗細、高矮、厚薄、寬窄等)的差異進行7以內的正、逆排序;學習按特定的規律排序。6、學習10以內的數數(順著數、倒著數、目測數群)。形成數序,認識數字,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基數、序數)。7、學習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量(不受物體大小和空間排列形式等外部因素的干擾)。8、學習有條理的擺放、整理活動材料,嘗試有簡單規則的數學活動。9、能在老師幫助下嘗試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過程和結果,樂意與同伴、老師交流,養成傾聽的習慣。大班數學教育內容與要求1、認識幾種常見的立體圖形(正方體、球體、長方體、圓柱體);體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2、學習按物體二~三維特徵進行分類,並學習按標記進行逐級分類。3、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並集關系及包含關系。4、能按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的正、逆排序。5、學習10以內的單、雙數,相鄰數以及認識零。6、學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體驗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等量關系,部分數與部分數之間的互補和互換關系。7、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認識加號、減號,初步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初步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的技能,體驗加減互逆關系。8、學習二、四等分;感知守恆;學習自然測量。9、學習區分左右(以自身和客體為中心)。10、認識時鍾,學會看整點、半點,學習看日歷,知道年、月、星期的名稱和順序。11、認識並嘗試應用錢幣。12、能用語言表述操作活動過程和結果,並在老師的幫助下歸納、概括有關的數學經驗。13、運用輪流、適當等待、協商等方法與同伴進行數學游戲,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14、嘗試從不同維度觀察與思考問題;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簡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