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
1. 學習於永正巜我怎樣教語文》有感
教學是平等的對話,教學是交流。兩千多年的孔子就是這樣做的。對話最核心的東西是尊重、民主、平等。尊重是做人的第一原則,也是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尊重是教改的核心理念。每個學生都是大寫的人,要尊重他的人格。要尊重差異,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生沒有差生,只有差異。
學生和老師的關系要擺正。我不主張稱學生為孩子。一二年級的學生稱小朋友,高年級的學生稱同學。學生和老師的關系是平等的。孩子聽起來很親切,其實關系搞錯了。我課前談話時告訴學生老師與學生是平等的,稱於老師是最好的。我是你的大朋友,把你的智慧給我,把我的智慧給你,一加一大於二。
要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教第一課時時,教師要不惜時間,范讀兩遍課文。最好的老師要示範,最好的引導是示範!讀書要充分,課文不讀熟不開課。如果這一點做不到的話,我寧可延遲。理解課文的根本途徑或者唯一的途徑是讀,尤其是朗讀,朗讀的意義不可估量。葉老說:「能夠把課文讀得很有感情就說明你理解課文了。」朗讀也是訓練說話的最好途徑。怎樣培養說的能力呢?從朗讀開始。語文教學如果離開朗讀是沒有意義的。朗讀是活的,講解是死的。朗讀可以使人感動,可以使人淚如雨下,小聲讀不行,默讀也不行。「文貴自得。」我們教育學生不但要得到兔子,而且要得到獵槍。張田若先生說:「評價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首先要看全班同學是否把課文讀熟了。」
在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展開生生對話。生生對話指的是寫字的交流、理解詞語的交流、朗讀的交流、感悟的交流、寫片斷的交流。老師要告訴學生學會欣賞,學會傾聽。交流時光說優點,欣賞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欣賞別人就是欣賞自己。
師生對話。教師不僅是是組織者,還是引導者。教師要引導學生聽說讀寫。教師是對話的首席。例如寫字,你敢不敢示範?教師該做的、該說的一定要盡力而為。教師的見解、朗讀、下水文要高於學生。要說學生不知道的,講學生不懂的,要點出恍然大悟。一個聰明的校長決不看老師的教案,教案可以抄,抄了不會用,抄了有何用?課堂是學堂,不是講堂。我們不要做教師,要做導師。時代呼喚導師,現代教育呼喚導師。導師是會引導的,會啟發的,會有先進的教育理念的。教師的教學理念要在課堂上體現出來,教師要參與進去,而不是掛在嘴邊。學生說到的地方老師不要說,說了學生不願聽。老師講的一定是學生不知道的。吸引學生最好的辦法是講學生不知道的,引導學生說他想到的。課堂是展示學生的地方,不是展示老師的地方。煽情、聲光電一起上,不可取,我持否定態度。語文教學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讀寫。
2. 怎樣教語文讀後感
鑒於女兒語文成績不盡如人意,暑假期間,我特意去書店挑了一本書————於永正老師的《我怎樣教語文》。回家之後,我從頭至尾細細看了兩遍。於老師文中提到的語文教學的觀點講得非常在理,其中有關朗讀和錯別字的論述我最感興趣,因為這兩個問題困擾我已經很久了。
語文的本質,說到底無非是讀和寫。讀既包括默默地閱讀,也包括大聲地朗讀。於老師說,語文教學的「保底工程」,就是每個學生都能准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連學過的課文都讀不流暢的學生,語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語感不好。文中於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叫楊鳴的男生剛轉到於老師班時,語文水平很差,一個長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讀完。後來,於老師給他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每天讀課外書,要大聲讀,每天堅持半個小時。不到一年,大見成效。楊鳴在班級作文比賽中獲得了二等獎。於老師還舉了個例子,他說,他看《夜幕下的`哈爾濱》一書,遠遠不及聽王剛朗讀這部長篇小說感受真切,因為王剛把這本書讀活了。
聯想到女兒的朗讀情況,我不禁汗顏進而惴惴不安起來。每次看她讀課文,不是加字、減字,就是讀錯字。每當這時,我都會生氣,但同時又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她就是讀不準確呢?現在我才明白,原來這是她平時課文讀得不多,課外書看得太少,語感不好造成的。
為什麼學生一個字一個字地默寫,錯別字不多,一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運用字詞時,就會寫出成串的錯別字呢?為什麼好多別字,雖經老師多次糾正,仍頑固地反復出現呢?於老師認為,主要是小學生的字學得多而且快,而實踐太少的緣故。面對這個問題,他一方面教育學生看書寫字時要細心;另一方面則採取了聽寫的方法,即每節語文課都利用五六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聽寫幾句話,這些句子中含有學生易錯易混淆的字。如:他讓學生聽寫「我坐在座位上看書」、「戰士們像猛虎一樣沖向敵人的陣地」「屋外面鬼子的腳步聲越來越近,村民們急忙鑽進地道」等等,其中「坐座」、「象像」、「近進」都是學生易混淆的字。每次聽寫完了,同桌之間互相檢查,允許爭論,實在拿不準的,向書本或老師請教。這樣得出來的正確答案,印象特別深。顯然,用聽寫糾正錯別字不失為一種簡易高效的好方法,這在我們教學生以及自己小孩時都能用得上。
3. 我怎樣教語文》讀後感
寫讀後感要注意
首先要設置一個境界 把你讀的文章引出來 後面加內一句 讀了之後深容受感觸等話語
再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
然後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寫出來 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
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個文章的觀點
最後升化主題
簡單說就是四個步驟:引,議,聯,結.
希望對你有幫助
4. 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
截圖
地址:http://book.kongfz.com/18098/228823369/
http://proct.dangdang.com/23439172.html
版 次:1
頁 數:237
字 數:220000
印刷時間:2014-2-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內容推薦
自1962年從事小學教育工作以來,主要教的是小學語文。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情有獨鍾,說「痴迷」,也不為過。
我的導師張慶先生把我的語文教學概括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不管怎麼說,有一點可以肯定,相信聽了我的課或者讀了我的語文教學實錄的人都會同意,這就是:我的課有情有趣。在我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緊張感,更沒有恐懼感。學生在我的引領下,有滋有味地寫字,有滋有味地朗讀,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寫作。「有滋有味」不僅來自我對教材的處理,而且來自我對學生的善待。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的互動過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著巨大的制約作用。不能乾巴巴地教,不能冷冰冰地教。學生的情感世界空虛、精神家園荒蕪,比知識貧乏更可十白。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育不能只讀一本語文書;教學藝術是處理教材的藝術加善待學生的藝術,走近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比處理教材、傳授知識更重要;語文老師的語文素養決定著語文教育的質量。一一以上,是我最想說的,也是最想與廣大語文老師交流、探討的。
作者簡介
於永正,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1962年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1985年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95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 999年教育部召開「於永正語文教學方法研討會」,推廣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教學法。2001年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2002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3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徐州市成立於永正語文教學研究所。
從1 984年至今,於永正老師應邀到全國31今省、市、自治區、港澳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作學術報告2000多場次,上公開課3000餘次,發表文章百餘篇,出版《於永正課堂教學教例與經驗》《於永正語文教學精品錄》《教海漫記》《於永正與五重教學》等多部著作。
目錄
人生留痕——寫在前面的話
第一輯
語文教育,應該為學生留下什麼
語文教育,應該為學生留下什麼/2
我看小學語文教學/5
寫字.育人.做人/15
「熏鍋屋」 /22
是老師配合學生,不是學生配合老師/28
要有語感,更要有責任感/36
從雪中送「灰」說起/38
教學相長/41
和教育名人的一席談/46
第二輯
教語文,其實很簡單
顯示全部信息
媒體評論
於永正老師的課能令我的心安靜下來,讓我贊嘆再三。在漫不經心處,我看出他的一片匠心;在大開大合的格局中,有溫婉的細膩讓人感動;在平實的對話里,有一種成色素樸的隨喜之音。我想要從思想的、藝術的、學科的、心理的維度去剖析,卻發現那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他的課是渾然天成的。
——全國勞動模範、箸名特級教師、杭州I市拱宸橋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 王崧舟
於永正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兩個字:一個是「悟」,另一個是「做」。所謂「悟」,就是他用心思考,求得明白;所謂「做」,就是他一直在努力。自己的命運自己掌管。沒有「悟」和「做」,於永正怎麼能成為跨世紀名師?您若用心去「悟」,用力去「做」,也能成為未來的名師。
——南京師范大學特約研究員、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委、著名特級教師 高林生
捧讀《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如沐春風,如望秋月,既像是在研讀思辨嚴謹的學術著作,又像是在欣賞文筆優美的散文隨筆,啟智、受益、親切、有趣,令人愛不釋手,讀罷難以忘懷。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 靳家彥
一、 實實在在教語文
1、把握課文基本的人文內涵,進行必要的語文知識教學和語文能力訓練。 現在有 許多 老師把語文課越上越深,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應該把握基本的人文內涵。例如:《棉花姑娘》的人文內涵,一點是科學知識。例如燕子會捉空中飛的害蟲,第二點是請人幫幫要怎麼說,要有禮貌。盡管幫不了別人的忙,也要有個比較好的態度,拒絕也要有禮貌。是否可以這樣設計:樹干里的害蟲和燕子等圖片進行連一線,利用連完的線,說上一句話。如:燕子會捉空中會飛的害蟲。
棉花姑娘
燕子 樹干里的害蟲 啄木鳥 田裡的害蟲 青蛙 棉花地里的蚜蟲 七星瓢蟲 空中飛的害蟲
2、了解學生實際,在學生原有基礎上教學。
我們要想辦法,知道學生的基礎是什麼。現在許多的課,雖然課前布置了大量的預習作業。但一開始上課,老師的教師設計又把所有的學生當成了零起點。今天《全神貫注》一課,教師的教學重點是在讓學生明白羅丹的全神貫注和孩子的平時全神貫注的區別在哪裡?
3、希望課堂多安排全體學生參與的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有好多的課,是老師和幾個好學生的對話。這樣的教學設計最起碼是低效的。 《去年的樹》尋找板塊的決策計較 方案1 方案2 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表演
小組4個人分角色讀 同桌分角色兩個人讀 同桌兩人讀一遍 兩個輪流讀一遍
在分角色朗讀和分角色表演相比,表演是很熱鬧,但是一開始就表演,文中鳥兒不像鳥兒。如果表演不到位,就把鳥兒急於尋找朋友的情緒破壞了。我們的語文教學要講究投入和產出的問題。
同桌分角色兩個人讀相對來說利多弊少。為了提高聯系的效率,練習的機會更多。(黑體的方案是建議老師們採用的) 4、每節課要安排練習。練習形式多樣化。
學生自我評價、估計的能力還不行。練習題做過了,老師批改過了,錯的訂正過了,全部批改過了,這才是懂了表現,教學的質量是做出來的,不是談談說說講出來的。除了中國大陸,沒有這么多的時間是讓孩子在做題目,題目做完了,正確的,就下課了。語文能力最終是落實到個體的。能不能把講講問問的時間騰出來,讓孩子多做練習。
現在我們的課堂的練習設計,已經基本形成了模式,一二年級寫字,三年級以上就是我想對***說。寫完了,交流一下,作業不收起來,孩子的語文能力是提不高的。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
例如:《搭石》
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它當作理所當然的事。
搭石前還有哪些人在作者他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用理所當然來說一句話,多寫幾句就更好。
5、習作重在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要求不太高。
兒童的寫作能力究竟是怎麼發展的?到目前還沒有研究出結果。課標在習作要求已經作了修改:表達真情實感,內容比較具體。語句通順。我們的習作要求不能太高。
6、一節課總要讓學生情感有觸動,認識有提升,語言有積累,思維有發展。
每天進步一點點。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問題,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每天的一點點的進步就是成功。先求實,活、精只有落到實處就是好課。
二、 簡簡單單教語文
1、教學設計不必太刻意,環環緊扣未必就好,一節課設計幾個板塊,但開展哪些教學環節,達到怎樣的要求心中有數。
一節課一般要求只有三大板塊,課堂上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學生。 例:《媽媽的帳單》教學環節設計
· 默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出現了那兩張帳單。 ·細讀這兩張帳單,你發現了有什麼不同? ·看了這兩張那個帳單,你想對彼得說些什麼? ·我們也來為自己的媽媽列一張帳單。 小學語文就要上出小學語文的特色來。
《珍珠鳥》20分鍾討論小珍珠鳥究竟有沒有自由?這節課,教到信任讓人產生美好就已經足夠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教我還。王安石心裡此次躊躇滿志,怎麼讀。這次王安石又是前途未卜,你們再來憂心忡忡地讀。弄得小朋友一頭霧水。這兩句話,對小學生而言,我們要傳達的就是一種千古不變的思鄉之情。 2、 教學過程力求符合兒童認識規律,一般情況按課文的順序來教。 盡量按照課文的順序來教。低年級的課上得就是低年級的樣子。 我們的語文課帶著孩子按課文的順序學。 3、 讓學生體驗,解決學生的實際存在的問題 4、 適度拓展,必要時才使用多媒體。 三、 從從容容教語文
1、 一節課容量要恰當,不追求完整和完美。
一節課的容量太多,四十分鍾上不完。那就是一堂好課。一篇課文什麼時候才完整,二課時才是完整。把三個課時最精彩的內容放在一節課里上,我們平時的教學能做到嗎?
2、 課堂上不一味追求熱鬧,有放有收,張弛有度。
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靜靜地讀書,細細地思考,慢慢地體悟。我們會發現不少„„
《花鍾》的第一段。有7、8個有點。按時間順序寫;不同的花開放的寫法不一樣;不同的開花都是在描寫了開放的心情(投射我們的心情);用詞的准確性;避免了語言的累贅;一句話語句表達的順序有變化,寫時間的詞要麼在頭上,要麼尾巴上。
不是在知識,而是交給學生一種探索的精神。
3、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做作業,有足夠的時間點評、批改和訂正。 把最有難度的作業放在課堂里完成,壓縮講講說說的時間,把時間留出來完成作業。
四、輕輕鬆鬆教語文
1、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習「自動化」。 2、 抓緊課堂教學的時間,減少課外作業。
3、 讓學生有足夠的睡眠,有時間玩,有時間讀課外書,看電視。 鼓勵學生看適合特定時段的,適合自己內容的節目。高年級要看7點鍾的新聞聯播,低年級的孩子鼓勵去看大風車節目。第二堂課回到課堂上來交流自己看電視的收獲,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肯定大有長進。
4、 老師有時間休息,看自己喜歡的書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孩子空一點,老師也空一點了。語文教師不能光看教科書和參考資料,要讀自己喜歡的書。開展適當的體育活動和文娛活動,才能保持愉悅的心情,滿面笑容地對待學生。
熱情鼓勵 耐心輔導 堅持標准 嚴格要求 要求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把字寫得規范。
老師有時要像牛皮糖,態度要好,堅持盯著不放的,才能糾正一個孩子的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內方外圓,要求是嚴格的,但對學生的態度要和藹。
5. 怎樣教語文
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說:「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即「寫什麼」「怎麼寫」。「語文味」具體表現在能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點批註、摘抄書作」的「寫味」。
具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堂,應該有朗朗的讀書聲,應該有濃濃的情感體驗,應該有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應該有學習方法的習得和學習習慣的自然滲透,應該有自然和諧的師生互動場景。
潛心閱讀,讀出「語文味」;品詞析句,詮釋「語文味」;扎扎實實,寫出「語文味」!
學語文的本質是學語言,學生走不進文本的最大障礙是什麼?是讀,是缺少了讀中的品味與體驗。學生能走進文本的最大秘訣是什麼?也是讀,是有了讀中的理解、品味與體驗。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指出:「任何一種語文能力的得來,都離不開讀。讀,它本身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方法——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新課標明確指出:「每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閱讀、略讀和瀏覽。」這就是說語文課既要「讀」又要「閱」,既要書聲琅琅,又須「靜思默想」。因為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於文本之中,浸染於語境之中,才能調動起他們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的角度對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讀,才能越來越深地走進語言文字描繪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強化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讓學生直接面對課文,進入課文。即一開始就讓學生靜下心來,充分地讀書,一直讀到正確、流利、初知大意。其次,在精讀階段,教師可針對課文的重點與難點,設計一兩個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把握重點段落、句子,抓住關鍵詞句讀進去,想開來,教師且當個「紅娘」,在學生內容理解不到位,情感體會不到位的地方,穿針引線」、「牽線搭橋,從而理解領悟全篇內容,達到讀出情,品出味,悟出效,習得法,激活思的效果。
6. 讀於永正老師的《我怎樣教語文》有感
《我怎樣教語文》是於永正老師寫的。1999年教育部召開「於永正語文教學方法研討專會」,推廣其「五重屬」(重情趣、重感情、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教學法。
於老師的這本書每一章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語文教學的知識技能。本書分為四輯來寫第一輯、語文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什麼;第二輯、教語文,其實很簡單;第三輯、語文課堂教學的「兩點」在哪裡;第四輯、關於作文教學。在本書的開始於老師還寫了「人生留痕——寫在前面的話」寫的是於老師的教書經歷和寫作經歷。於老師從教五十多年,主要教的是語文學科,以本書寫的大都是有關語文教育的。在書的末尾於老師還寫了後記,於老師對小學語文教學情有獨鍾,說「痴迷」也不為過。
7. 《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一書的基本觀點和主要內容。
《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一書的基本觀點和主要內容是:於永正取版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權括為兩個字:一個是「悟」,另一個是「做」。所謂「悟」,就是他用心思考,求得明白;所謂「做」,就是他一直在努力。自己的命運自己掌管。沒有「悟」和「做」,於永正怎麼能成為跨世紀名師?您若用心去「悟」,用力去「做」,也能成為未來的名師。
8. 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讀書筆記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讀書筆記
朱永新老師說:「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為此我讀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這本書,書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有很多的幫助。
從這本說中,我知道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勵學生。
書中說教師的巨大力量在於做出榜樣,教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在教師的高尚人格的影響下,學生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為其卓越的才能所傾倒,為其廣博的知識所陶醉,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教師的人格力量。那麼何謂教師的人格?那就是四個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說「德」。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任何學校,都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支撐教育大廈的棟梁,是教師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 「樂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最終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那麼,教師的德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首先,要無限熱愛教育工作,甘願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為了孩子」,「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具有神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才會有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老師只有熱愛、尊重學生,才會關心學生的成長。其次,要對教育事業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著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教育,人類就無法前進。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勢必會使教育誤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現實,著眼於未來。第三,要作風正派,待人以誠為貴,交往數信為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具備了以上三點素質,教師道德品質之燈便高懸於講台之上,浩然之氣便充塞天地之間,就會產生無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