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課題題目

語文課題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7-25 23:06:31

Ⅰ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研究課題有哪些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題目參考

1、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怕寫」作文的原因調查及對策的研究

2、小學高段有效作文課題研究

3、體驗快樂,小學梯度作文的實踐研究

4、注重觀察 引導積累 提高小學生寫人記事文能力的研究

5、小學高段如何寫作文評語的小課題

6、學生作文「個性化」研究

7、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研究與對策

8、培養小學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關於學困生閱讀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對策思考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研究

農村小學生作文難點的分析及對策思考

探索小語綜合性作業的設計方法

微型日記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水平的影響

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的觀察與研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積累的研究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

改革作文評價方式,提升學生寫作素養

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

小學語文發展性閱讀的研究

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研究

真實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建構的研究

農村小學閱讀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研究

頑童在語文學習中的優勢及發展的研究

作文個性化與學生個性化生活

語文生活化教學研究

小學生語感適應性障礙及對策

小學語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指導的研究

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研究

個性化「習作——寫作」實踐與研究

小學詩化語文教學的探究

實施大語文教育 培養健全的人格

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動態生成性」的研究

真實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建構

在情境中作業,培養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的研究

語文課堂學習中培育學生創新性學習品質的研究

小學語文對話教學的探索與研究

小學生「兩真」作文實踐

重視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自主探索」教學模式的構建

小學「觀察作文」教學探究

開發學校語文資源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中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探索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對話策略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體驗教育的探索

小學生想像作文教學研究

小學生劃范圍自主擬題作文實驗研究

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非語言應用的研究

低年級兒童口語能力初探

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研究

小語教學與網路資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的研究

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基本方式的探究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的探究

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研究

農村小學生自主作文的研究

「主動探究,個性發展」教學模式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研究

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研究

Ⅱ 小學語文小型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小學語文小型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題目參考

1、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怕寫」作文的原因調查及對策的研究

2、小學高段有效作文課題研究

3、體驗快樂,小學梯度作文的實踐研究

4、注重觀察 引導積累 提高小學生寫人記事文能力的研究

5、小學高段如何寫作文評語的小課題

Ⅲ 初中語文課題研究的題目有哪些

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進行,對校本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引起基礎教育理論界以及學校方面的重視。本文以生物學實驗教學為主題對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依據課程理論和生物學學科特點確定了生物校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課程主要內容、教學組織方式以及適於本課程特點的考核評價方式,並在教學實踐進行了相應的嘗試。此外,對高一年級生物選修課結果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 校本課程 生物學實驗

一. 概述
近年來,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課程進入學校,對校本課程以及校本課程開發的有關問題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一些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也參與到這一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活動中。
1. 校本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
校本課程與校本課程開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於校本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目前國內學者大多接受以下的觀點。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保證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基本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崔允 郭,1999)。校本課程通常是由學校的校長、教師來決策,採取「實踐——評估——開發」的課程開發的模式,實施「問題解決」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滿足不同社區、學校、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適應性與參與性(崔允 郭,1999)。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所不同的是,校本課程主要集中體現「以學校為本」的理念,強調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參與性,強調交流與合作。
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根據自己的教育哲學思想,結合教育教學實際,自主進行課程開發的行為。校本課程開發涉及學校教育經驗的各個方面(崔允 郭,1999)。也有學者(徐玉珍,2001)從新課程開發的策略、課程管理制度的變革、課程改革的新模式、構建學校特色以及國家課程開發的補充等方面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做了更明確的界定。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是在學校現場發生的,以國家及地方制定的課程綱要的基本精神為指導,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利用和開發的資源,由學校成員自願、自主、獨立或與校外團體或個人合作開展的,旨在滿足本校所有學生學習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課程開發活動,是一個持續動態的課程改革的過程。同時,徐玉珍強調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兩個基本點和兩個必須。兩個基本點是「學校為本」與「課程開發」。兩個必須是指在課程內容方面必須考慮到校本課程所隱含的新的教育理念和課程假設,必須考慮我國的國情、語言習慣以及中小學教育的實際。
2. 國內外校本課程的發展與現狀
自從近代學校制度建立以來,課程開發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傳統。
一種是以法國和德國為代表的典型的國家課程開發傳統。法國自拿破崙統治的時代開始,一直是由中央政府頒布指令性教育計劃與課程時間表以及全國考試涉及的范圍。德國在18世紀末對學校課程設置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提出了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具體規定了義務教育的科目以及各科目教學所需的課時,闡明了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閱讀作業。在這樣的指令性課程標准與統一的外部考試制度下,學校的教學工作受到了嚴格的控制,教師很少有自由行動的餘地。
另一種是以英美兩國為代表的非集中制的課程開發傳統,這種課程開發形式把部分甚至全部課程決策權下放到學校。美國的教育屬州政府的職權范圍,在課程方面,課程決策的所有權力都屬於地方,地方有賦予學校在課程事務上的自主權。由於學區和學校的自主權很大,校本課程一直是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英國的教育制度一直秉承學校自主的傳統。由於法律規定課程設計的權力歸地方教育當局和個別學校團體所有,在很長一段歷史上,中央教育機構很少介入課程事務。
從西方國家近兩百年的課程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課程的開發傳統是與其課程行政體制有關的,課程行政體制決定了國家、地方和學校之間課程決策上的權力分配結構。兩類課程體制各有利弊。國家課程開發在解決課程的基礎性與統一性方面具有優勢,而校本課程開發則利於尊重學校環境和學校師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
50年代末,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教育系統都推行了由國家發起的大規模的課程改革——新課程運動,由國家組織各方面專家協同開發真正高質量的課程,其目的是實現課程的標准化、統一化。新課程運動具有這樣的基本教學教育理念:教學的基本主題是學科結構,經過科學地組織的學科包括了社會需要的全部知識。與原有課程包含大量使用知識不同的是,新課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個包含最新信息的、邏輯嚴密的學科全貌,其內容強調作為學科結構基礎的關鍵性概念和清晰觀點,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在獲得現成知識的同時,學會探究新知識的方法,並通過科學發現活動增加對科學家工作的興趣。(崔允 郭,1999)
在這一課程運動中,英美兩國表現尤為突出,兩國課程開發者都認同了新課程運動的基本理念,認為過多地把課程權力交給學校與教師是導致教育質量下降的根本原因之一,而真正高質量的課程應該由國家組織各方面的專家協同開發。西方的新課程計劃由專家研究課程制度,新課程開發所涉及的教材等由中央教育部門等組織力量集中開發。
但這一改革由於種種原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除了教師方面的種種原因外,「新課程運動」暴露了國家課程開發的缺陷,其中主要是由於課程開發集權引起的。這種模式使課程開發系統與課程實施系統隔離開來,作為課程實施者的教師無法清楚的了解新課程的意圖和課程目標中每一個細微的革新因素。而新課程的推行要求課程實施者改變他們的教學習慣,對課程重點、學習空間,乃至自己的行為方式等進行一系列的重新組織。這一過程涉及許多實際問題,課程開發者往往與實施者缺乏交流、合作,無法把隱含在課程中的一些基本假設、價值取向傳遞給實施者,並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提供有利於實施的建議。
70、80年代,非集權化課程決策在許多國家再次得到重視。80年代以來,學校所處的環境日益復雜化,其變化速度日益加快。學校要適應急劇變化的環境,發揮自己應有的功能,需要對環境做出最敏銳的反應。校本課程恰好能夠適應這一要求。一向實施國家課程開發模式的國家,也開始意識到需要提供地方和學校層次在課程事務上的主動權,紛紛出台了有關的課程政策。
我國建國後,為保證基礎教育的共同質量,便於管理和評價,採用的是原蘇聯三、四十年代的中央集權的課程管理模式。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課程引起教育界許多理論工作者的關注,校本課程開發也受到一些辦學條件較好的學校的重視。這些學校意識到校本課程對學生的發展、學校辦有特色以及教師的培養提高都有重要作用,因而積極對適於本校的校本課程或對原有的選修課、活動課進行改造完善,形成自己學校的特色。目前,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研究與實踐仍處於起步階段。
3. 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與意義
(1)從課程結構改革認識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如前所述,國家課程(包括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各有利弊。為了學生的發展和國家對人才的需要,一個國家的課程需要幾類課程恰當的結合。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要「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討論稿)提出在課程管理方面要「改革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傾向,建立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既保證基礎教育的基本質量,又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對於課程、教材的管理與開發,指導綱要規定了教育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所應承擔的職責,其中學校的職責為「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依據教育部頒發的《學校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從實際出發,參與本社區學校課程具體實施方案的編制,同時,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和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學校有權力和責任反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所遇到的問題,同時建立學校課程的內部評價機制,以保證學校課程的實施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在目標上的一致性。」
中央、國務院、教育部的有關文件明確了今後若干年中基礎教育的課程管理與開發模式,它不僅對於學校課程管理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也為學校以及教師參與課程改革提供了方向。但是由於校本課程開發在我國起步較晚,對校本課程的認識以及有關理論還很貧乏,學校對開發校本課程更缺少實踐經驗,所以,對校本課程有關問題深入研究,有利於我國校本課程的發展。這一工作需要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學校一線教師的參與。
(2)校本課程有助於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
各個學校由於辦學的歷史、辦學的條件、學生的來源、教師的水平等因素的差異形成了學校的差異。學校在組織課程時,既應該體現國家的意志,也應該盡可能滿足學校的差異性和特點,使不同類型的學校具有各自的特點。
學生在發展中會形成各自不同的特點,不同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表現出其差異性。現代教育要求尊重學生的差異,教育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盡可能為學生提供適合其發展的條件和機會。
校本課程直接指向差異。校本課程開發是以學校為主體,學校可以根據本學校教育資源以及學生發展需求開發多樣化的課程,開發課程的內容、教學方法可以根據授課教師的特點和課程特點進行調整。校本課程可以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滿足學校差異、學生差異對課程的需求。

二. 問題的提出
1. 國內生物學教學的問題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是目前自然學科中發展最迅速的學科之一。作為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也是農、林、牧、副、漁、醫葯衛生、環境保護以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依據學科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方法,生物科學屬於實驗科學。與其他實驗科學一樣,生物學的研究和發展是建立在對大量的生物學現象的觀察與實驗基礎之上的。
生物課是中學階段實驗科學開課最早的課程。由於生物學的特點,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生物學課程時,要學習生物學的基本知識,認識生命現象,也需要了解生物學的學科特徵以及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豐富多彩的生物界、許多未知的生物奧秘使學生對生物課學習有較高興趣,在實驗課上,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觀察、了解生物現象的秘密會激起學生深入探索的慾望。通過實驗課,學生可以學習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研究的興趣和初步研究的能力以及科學思考的方法,並可以利用這些方法去探求自己感興趣的生物奧秘,。
目前我國生物學課程的內容與教學方法不能體現出生物科學的學科特點,也不能滿足學生學生探求生物學奧秘的需要。教材內容編排重結論、輕過程;重理論、輕實驗;強調系統性,缺少與社會生活實踐的聯系。教材中實驗安排少,實驗多為驗證性的,不利於學生發現問題,引起思考活動。學生以文科課程學習的思維方法來學習生物課,生物課已經失去了生物學的學科特徵。
國家教育部門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准備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改變生物學教學當前的狀況。在課程未做重大變革之前,考慮到學科特點和學生學習的需要,一些學校通過開設選修課等校本課程解決這一問題。這一方面研究已經有了一些的成果,但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探索。
在此情況下,我校從1998年開始,開設了一門以生物實驗為主要內容的選修課程,以彌補現行生物學課程的不足和滿足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愛好。我們認為,即使國家新的課程計劃開始運行,學校也需要提供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給願意發展、提高生物學方面的興趣和能力的學生,促進他們在這一方面的個性發展。我們力求通過我們的課程,引導學生參加他們有興趣的生物學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習生物學知識,並為以後自己探討科學問題打下一定的基礎。
2. 課外活動與課程
我們在開設這一選修課之前,曾組織學生通過課外活動小組的形式進行生物學方面的活動。組織課外活動靈活性較強,開展的活動往往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具備的條件安排,但隨意性較大,計劃性較差;缺少課程理論指導,沒有明確的課程目標。
作為課程,需要一定的課程理論指導,制定明確的課程目標和課程計劃,按照確定的課程內容組織實施。此外,課程需要有與課程目標配套的評價體系。所以,開發一種新的課程,必須要解決這樣幾個問題:課程目標確定,課程組織形式選擇、課程評價體系制定、課程具體的內容和教學方法決定等。

三. 課題研究目標與實施步驟
(一)研究目標
教學一線的教師參與校本課程研究的重點,不是研究它的理論,是要在實踐校本課程理論指導下,開發具有本校特點的課程。根據上述認識,我與我校其他生物學教師共同研究了開發以生物學實驗為主要內容的校本課程,確定了以下課題研究目標。
1.研究確定本課程目標。
2.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組織形式和課程中的師生關系。
3. 研究本課程的評價方式。
(二)實施步驟
1.前測:本學期課程開始時,對學生水平的測試。測試目的是要了解學生對生物學信息的關注程度以及生物學技能水平和情感情況。
2.實施教學計劃:教學計劃分為初中年級、高中一年級、高中二年級三個層次。各個年級在課程內容、教學組織方式等有所不同。
3.後測:檢查一個學期課程完成後學生在生物學知識、生物學操作技能以及情感方面的變化,課程進行中存在的問題,並且反饋學生對課程的意見和要求,以進一步完善課程。
4.過程監測、有關資料收集整理
在實施過程進行中,各年級任課教師對課程情況進行經常交流,根據課程開展情況,對研究方案調整,特別是由於學校工作安排的變化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整理收集與研究有關資料,以備總結完善課程;對為本課程編寫的講義進行整理、修改,准備匯編為生物選修課教材。

Ⅳ 小學語文校本課題題目有哪些

小學語文校本課題優秀題目

小學語文校本課題申報,需要有一個比較優秀的題目,若題目不準確或者表述不對,會影響到課題審批的結果,雖然這不是主要影響因素,但一個好的題目總歸會帶來增值的效果。那麼,小學語文課題優秀題目有哪些?

《小學語文教師提高教學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徑》

《小學語文課教材教法的案例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

《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課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的研究》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課題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指導的研究》

《小學語文「1+x多元閱讀」有效策略研究》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有效策略的研究》

《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中的構建與研究》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導入方式設計研究》

《減少低年級小學生錯別字的實踐研究》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發與運用的研究》

《小學生語文積累習慣培養的研究 》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學生傾聽習慣培養的研究》

《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

《小學生良好書寫習慣培養研究》

《小學語文感悟能力培養研究》

Ⅳ 初中語文小課題研究題目有哪些

答案如下 亢龍有悔 飛龍在天 見龍在田 鴻漸於陸 潛龍勿用 利涉大川 突如其來 震驚百里 或躍在淵 雙龍取水 魚躍於淵 時乘六龍 密雲不雨 損則有孚 龍戰於野 履霜冰至 羝羊觸蕃 神龍擺尾

Ⅵ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小課題題目有哪些

挫折類題目

Ⅶ 幫我想個 關於語文的課題研究的題目 (關於語文的 什麼方面都可以)

我倒可以傳授給你一點答題技巧。做閱讀時要先知道這篇閱讀的中心思想。比方說:是專講熱愛祖國的,答題屬的時候盡量往這上邊靠,這樣總會的一點分的。同時一片語文閱讀,建議至少讀3遍,最好能適當的做點筆記,在看題目前,試著猜猜題目,這樣你知道為什麼出題,就會怎麼答題了。作文的時候,初中主要是敘事,一定要詳細,人的神態要細細的刻畫,不能草草了事,抓住一切微細的事務,華麗的辭藻不一定要用,樸素無華,簡簡單單也是不錯的
文章的敘述要麼是正面描寫,要麼就是反面描寫,而反面描寫通常是用來反襯的,表達的思想其實是正面的,從全文的中心人物出發,以其為你的閱讀思路,來閱讀。文章一切的一切都是圍繞中心人物出發的,仔細揣摩中心人物的動作,言行,結合到生活中。例如:小紅每次吃完飯都幫媽媽洗碗。我們可以看出小紅是個有孝心的孩子,他尊老!文章無非是把一些有聯系的句子聯系在一起啊~
一顆珍珠固然美麗,可是一串珍珠項鏈更加光彩照人的。如果要分析項鏈,那麼就要把珍珠一顆一顆的分解開來,認真分析每個珍珠質地。閱讀也是如此

Ⅷ 求一些新穎的課題研究題目,

課題最好是結合本地實際和從事的具體工作,再好的課題沒有支撐都沒有。

1、中學XX探究學習方法運用的研究;
2、將研究學科性學習引入中學XX教學初探
3、範例教學法在XX課堂中運用的研究
4、中學XX學科反思教學促進教師成長的研究
5、中學XX情景---體驗教學法
6、初高中XX學科銜接的研究
7、初中XX活動課的研究
8、中學XX課堂情景教學模式的運用研究
9、常規教學中如何發揮好自學指導的教學功能
10、XX課程資源的開發與信息技術整合
11、校本課程、地方課程的研發與應用;
12、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驗;
1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指導與效果檢測研究;
14、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的方法、途徑研究;
15、教學環節的高效創新研究;
16、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研究;
17、營造班級良好XX學習氛圍的研究
18、小學XX預習能力培養研究
19、小學XX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
20、拼音、識字教學研究
21、提高低年級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實踐研究
22、空白藝術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3、口語交際教學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能力的研究
24、習作教學研究。
25、作文教學中增強批改實效性的研究
26、培養課外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的研究
27、小學XX作業優化設計的研究
29、小學XX教學評價研究。

熱點內容
我與老師的銷魂初夜 發布:2025-08-23 23:39:36 瀏覽:499
新進教師培訓總結 發布:2025-08-23 22:16:12 瀏覽:684
數學五大定律 發布:2025-08-23 21:14:06 瀏覽:489
優秀物理教具 發布:2025-08-23 19:26:57 瀏覽:209
師德師風大討論會議記錄 發布:2025-08-23 19:03:33 瀏覽:245
最新版小學科學目錄 發布:2025-08-23 17:20:00 瀏覽:847
江蘇教師網 發布:2025-08-23 16:21:02 瀏覽:437
2017年安徽省語文試卷 發布:2025-08-23 15:49:23 瀏覽:118
學校師德師風剖析材料 發布:2025-08-23 15:23:12 瀏覽:98
電功率教學反思 發布:2025-08-23 14:21:15 瀏覽: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