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么么答數學

么么答數學

發布時間: 2021-07-26 02:52:21

數學的定義是什麼

定義
數學(漢語拼音:shù xué;希臘語:μαθηματικ;英語 : mathematics),源自於古希臘語的μ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學習、學問、科學之意,以及另外還有個較狹隘且技術性的意義——「數學研究」。即使在其語源內,其形容詞意義和與學習有關的,亦會被用來指數學的。其在英語的復數形式,及在法語中的復數形式+es成mathématiques,可溯至拉丁文的中性復數(Mathematica),由西塞羅譯自希臘文復數 τα μαθηματικά(ta mathēmatiká)。以前中國古代把數學叫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
數學是利用符號語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邏輯推理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雖然不同的傳統學派可以強調不同的側面,然而正是這些互相對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綜合起來的努力,才構成了數學科學的生命力、可用性和它的崇高價值。
關於數學的定義,《中國大網路全書。數學卷》吳文俊先生是這樣寫的:「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簡單地說,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這個定義來自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數學是數量的科學,它從數量這個概念開始,它給這個概念下了一個殘缺不全的定義,然後再把未包含在定義中的數量的其他基本規定性當作公理從外部引了進來,在這以後,這些規定性就顯現為沒有證明過的東西,自然也就顯現為數學上不能證明的東西。數量的分析會指出這一切公理式的規定是數量的必然的規定。恩格斯再另一篇文章中說:「我們的幾何學是從空間關系出發,我們的算術和代數學是從數量出發。

我們讀大學時用的是蘇聯的教材,關於數學的定義就是吳文俊先生所寫的定義。

對於這個定義,有各種不同的理解。錢學森先生認為數學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礎。哲學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概括。有人對數學來源於現實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哥德巴赫猜想」來源於現實世界的哪一部分,很難講清楚。齊民友先生認為「數學的生長像竹子,根在大地,然後自己一節一節向上長,間或爆出新筍,長成新竹。若干年後,竹子開花,結成種子,重回大地。」

西方的數學家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林恩。斯蒂恩認為:「傳統上把數學描述為數與形的科學,但是隨著數學家開發的領域擴展到群論、統計學、最優化和控制理論之中,數學的歷史的邊界已經完全消失,同樣數學的應用的邊界也沒有了:它不再只是物理學和工程的語言,現在數學已經成為銀行、製造業、社會科學以及醫葯必可不少的工具,如果從這個廣泛的背景來觀察,我們看到數學不只是討論數與形,而且還討論各種類型的模式和次序。

我認為西方的數學家的看法是對的,恩格斯是總結19世紀數學給出的定義,用這個觀點看19世紀以前的數是可以的,但是數學發展了,現在的數學成果90%是20世紀做出的。
恩格斯說:數學的應用:在剛體力學中是絕對的,在氣體力學中是近似的。在液體力學就比較困難了;在物理學中是試驗性的和相對的;在化學中是最簡單的一次方程式;在生物學中等於零。「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過幾天我會將些數學在物理學、生物學及社會科學中的應用。

西方對數學還把它看成是文化的一部分,對於這一點,很多人不認識,北京大學數學系早在1989年由鄧東皋、孫小禮、張祖貴主編《數學與文化》一書。編者精選了一批國內外著名的數學家以及研究數學的家哲學的文章,從各個側面來說明來說明數學在整個文化中的地位。1994年高考大綱也「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審慎的思維習慣,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

美國應用數學家、數學史家克萊因談到研究數學的動力有的是為了解決社會需要。但他認為進行數學創造的最主要趨勢力是對美的追求。他認為「如果美的組成和藝術作品的特徵包括洞察力和想像力,對稱性和比例、簡潔,以及精確地適應達到目的的手段,那麼數學就是一門具有其特有完美性的藝術。」就是說,數學是科學也是藝術。

❷ 數學∩和∪什麼意思

一、∩表示交集

集合論中,設A,B是兩個集合,由所有屬於集合A且屬於集合回B的元素所組成的答集合,叫做集合A與集合B的交集(intersection)。即:A∩B= {x|x∈A∧x∈B}。記作A∩B,讀作「A與B的交集」。

二、∪表示並集

若A和B是集合,則A和B並集是有所有A的元素和所有B的元素,而沒有其他元素的集合。A和B的並集通常寫作 "A∪B",讀作「A並B」,用符號語言表示,即:A∪B={x|x∈A,或x∈B}形式上,x是A∪B的元素,當且僅當x是A的元素,或x是B的元素。

(2)么么答數學擴展閱讀

、注意點

1、概念中「且」即「同時」的意思,兩個集合交集中的元素必須同時是兩個集合的元素。

2、概念中的「所有」兩字不能省,否則將會漏掉一些元素,一定要將相同元素全部找出。

3、當集合A和集合B無公共元素時,不能說集合A,B沒有交集,而是A∩B=∅。

5、定義中「x∈A,且x∈B」與「x∈(A∩B)」是等價的,即由既屬於A,又屬於B的元素組成的集合為A∩B。而只屬於集合A或只屬於集合B的元素,不屬於A∩B。

❸ 二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的題寫答嗎

二年級數學課本上的例題中還沒出現答語,不寫。

❹ 掃一掃就出數學題答案的那個軟體是什麼

掃一掃就出數學題答案的軟體叫「PhotoMath」。

從網上下載了PhotoMath軟體,在手機上安裝,一掃回就能出來答案。但是這答個軟體好嗎?對學生的學習真的有幫助嗎?下邊我們討論一下:

解答難題的樂趣存乎於解題的過程之中。只有經過自己努力,開動腦筋,得出正確答案,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書本上的知識。直接抄答案,確實省時省心省力了。但是題目學生們真的會做了嗎?高科技帶來便利的代價往往就是人自身能力的退化。學生自當以學為主,求的是學習能力的提高,而直接靠神器抄答案的行為,讓不少同學的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提高,這並非明智之舉。通過自己苦思冥想而解出的題目,往往會印象更深刻,這種成就感也非一般可比擬。現在,大家都用什麼神器,但獨立思考的能力退化了許多,這是家長和老師們不願意看到!

❺ 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嗎自己分析一下

上午8時,果果和奇奇兩人從A地到B地,同時丫丫從B地到A地,果果每分鍾走40米,奇奇每分鍾走55米,丫丫每分鍾走50米。走了一段時間後,丫丫先遇到奇奇,又過了2分鍾丫丫遇到果果。丫丫遇到奇奇時是什麼時刻?
AB兩地距離:
2÷【1/(40+50)-1/(55+50)】
=2÷【1/90-1/105】
=2÷1/630
=1260(米)
相遇時間:
1260÷(55+50)
=1260÷105
=12(分鍾)
答:丫丫遇到奇奇時是8時12分。

智力題,考智商.一共多少個方塊?

16+9+4+5+5+1=40(個)

考考大家: 這是一道可以測出一個人有沒有商業頭腦的數學題。王師傅是賣魚的,一斤魚進價45元,現虧本大甩賣,顧客35元買了一公斤,給了王師傅100元假錢,王師傅沒零錢,於是找鄰居換了100元。事後鄰居存錢過程中發現錢是假的,被銀行沒收了,王師傅又賠了鄰居100元,請問王師傅一共虧了多少?

注意:斤與公斤的區別

一共虧了100+(45×2-35)=100+55=155元

❻ 小學數學列式計算要答嗎

如果是上面只有一個式子讓計算當然不用了,直接在下面寫=,列脫式一步一步算就行了。
如果是解決實際問題就要答題了。
反正我是這么寫的,不知道的話,問問老師就好啦

❼ 一年級數學應用題還用寫答嗎

一年級的應用題是不用寫「答」的。真正的規定,是三年級上冊才會寫。不過寫了也沒有錯誤之處,並不能說不規范。

小學數學中把含有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用語言或文字敘述出來,這樣所形成的題目叫做應用題。任何一道應用題都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條件(簡稱條件),第二部分是所求問題(簡稱問題)。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組成了應用題的結構。

第一步:弄清已知條件和問題。通過讀題理解題意,分清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第二步:分析數量關系。在理解題意後,就對應用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進行分析,主要弄清已知條件間有怎樣的關系。

第三步:列式計算。按照前邊擬定的解答步驟,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第四步:檢驗作答。

(7)么么答數學擴展閱讀:

小學應用題分類

1、歸一問題 2、歸總問題 3、和差問題 4、和倍問題 5、差倍問題

6、倍比問題 7、相遇問題 8、追及問題 9、植樹問題 10、年齡問題

11、行船問題 12、列車問題 13、時鍾問題 14、盈虧問題 15、工程問題

16、正反比例問題 17、按比例分配 18、百分數問題 19、牛吃草問題 20、雞兔同籠問題

21、方陣問題 22、商品利潤問題 23、存款利率問題 24、溶液濃度問題 25、構圖布數問題

26、幻方問題 27、抽屜原則問題 28、公約公倍問題 29、最值問題

❽ 小學數學解數學解決問題,答句一定要寫全嗎比如問題是:要經過幾小時兩車才能相遇

低年級的時候答語一定要完整,因為這樣可以養成好習慣,小學最好都盡量完整,以免扣分。到了初中高中了就可以省略,沒有這么多講究。

❾ /在數學是什麼意思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科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的基本要素是:邏輯和直觀、分析和推理、共性和個性

熱點內容
優秀物理教具 發布:2025-08-23 19:26:57 瀏覽:209
師德師風大討論會議記錄 發布:2025-08-23 19:03:33 瀏覽:245
最新版小學科學目錄 發布:2025-08-23 17:20:00 瀏覽:847
江蘇教師網 發布:2025-08-23 16:21:02 瀏覽:437
2017年安徽省語文試卷 發布:2025-08-23 15:49:23 瀏覽:118
學校師德師風剖析材料 發布:2025-08-23 15:23:12 瀏覽:98
電功率教學反思 發布:2025-08-23 14:21:15 瀏覽:38
初二下冊語文輔導 發布:2025-08-23 14:18:50 瀏覽:124
農村留守兒童家訪教案 發布:2025-08-23 14:05:48 瀏覽:645
大阪藤田美術館 發布:2025-08-23 12:42:18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