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高中語文導語

高中語文導語

發布時間: 2021-07-26 02:56:23

A.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怎麼

一般要有四個部分:
一、教學目標
二、難點重點
三、課時安排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2、教學內容
3、課堂小結
4、作業布置

B. 談高中語文教學的幾個基本環節

淺談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幾個環節
近幾年來,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形式多種。我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學習和借鑒優秀教學經 驗,在結合語文學科教學實際的基礎之上,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注重課堂教學中幾個有效環節:
一、情境導入,創設氛圍 每一節語文課的課前導入是必不可少的, 好的導語能深深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他 們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它是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的步驟。也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 環節。導語的設計不能離開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無論設計何種類型的導語,都要針對教學目 標。都要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
二、目標展示,明確要求 有了目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有追求和方向。教學設計目標要追求簡潔、精要, 只有明確這節課所學的任務,學生在目標的引導下,才能明確自己要學的主要內容。才能使 這堂課的有效性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如在教《落花生》時,我是這樣設計學目標的。
1,學 習本課生子詞。
2、朗讀課文體會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結合實際談談怎樣做有用的人?
三、課前預習,整體感知 通過自讀課文。自查字典解決預習內容,生字詞、層次段落、文章內容、寫作方法等等。 自己解決一些疑難問題,這是自主、合作交流學習型課堂的個重要環節。自主學習的主要形 式,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要做到靈活的運用,在導入課文之後。一定是讓學生對課文認真 的閱讀。 一節書聲朗朗的課堂才是一節真正的語文課堂。 當然, 課文的閱讀, 形式是多樣的, 可以是教師的范讀。學生的范讀。也可以是聽課文的錄音,其實不管何種形式的讀,最終一 定不能少了學生的自讀,在學生自讀課文的過程中,總是帶有一定的問題。這便是對課文的 整體感悟,要求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己掌握生字詞、 概括課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礎上感悟文本、揣摩情感、探討行文方法。
四、合作探究,重點突破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感悟的基礎上, 引入對文章重點語段的品讀探究。 就一定要 在學生對語段的品讀的基礎上完成。 這個過程中, 可以設計幾個有關的問題促進和加深學生 對語段的研讀。這個環節也是自主互助合作型課堂的關鍵環節,首先體現自主合作,讓學生 先自己探究,把自己解決不出來的標注,然後進行互助合作交流,加深對重點語段的理解。 這個環節小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將得到完整的體現。 通過小組的合作互助交流, 一些難點重 點逐漸予以突破。
五、拓展延伸,深入理解 課文僅僅是個例子、是個典型,在我們充分利用好這個例子的同時,我們要適當地做 好課本的延伸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視野。 拓展延伸要以文本為依據。 我們要避免脫離 文本。例如教學《落花生》後,引導學生課外了解作者為什麼取筆名為落華生?生活中你還 見過哪些默默奉獻的人?這里的拓展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六、檢測反饋,強化鞏固 學了就要有一定的收獲。 檢驗這堂課目標的達成度。 學習的有效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及 時進行當堂檢測反饋。 檢測的題目可以多種形式。 可以是課後的練習題、 可以是課文的背誦、 也可以是教師自主設計的小題目。例如在學習《落花生》後,我給學生設計了課文內容填空 題,句子理解思考題,課文感想小練筆和一課一測題。其目的是為了達到鞏固的效果。
總之,我們在教學時遵循模式,又不能拘泥於模式。不同的課要上出不同的特點。而不 同的教師更要上出不同的特色, 我們要提倡在基本模式的指導下, 每個教師都綻放出自己獨 具魅力的色彩,使我們語文教學的天空更加異彩紛呈、光輝燦爛。

C. 高中語文 《祝福》教案

《祝福》合作探究性學習流程
一、探究目標和角色定位 1、探究目標:①、魯鎮社會人物形象分析;②、祥林嫂悲劇性命運探究; ③、人物性格命運和社會環境兩者之間關系; 2、角色定位:①、祥林嫂案件專家調查組(職責:調查祥林嫂的生平事跡,給出性格概括,列出犯罪嫌疑人名單);②、無罪推理辯護律師團(結合文中事實,為犯罪嫌疑人進行無罪推理和辯護。辯護主題:「黑夜的黑不是我的錯」)③、有罪推理辯護律師團(結合文中事實,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有罪推理和為受害者辯護。辯護主題:「誰說黑夜漫漫無盡頭」)④、《真理報》記者團(負責跟蹤報道、采訪和點評,寫出簡訊。報道宗旨:「給事實一個真相」)⑤、道德法庭審議團(職責:在調查、辯護的基礎上,給出總結和道德審判。審議原則:「不冤枉一個好人,但也不放過一個壞人」) 二、探究重點和難點 1、重點:①魯鎮社會人物形象分析;②、祥林嫂悲劇性命運探究; 2、難點:對人物性格命運和社會環境兩者之間關系的深層理解; 四、探究流程 1、明確角色,組內分工,研讀教材,合作探究; 2、交流意見,形成材料; 3、展示調查結果,完成辯護和審判; (記者團的采訪、報道穿插整個流程) 五、探究成果 1、《祥林嫂生平事跡和人物性格的研究報告》(成員每人寫一份); 2、《魯四老爺、柳媽、衛老婆子、四嬸、大伯等涉案人員的無罪推理和辯護書》(成員每人寫一份); 3、《魯四老爺、柳媽、衛老婆子、四嬸、大伯等涉案人員的有罪推理和辯護書》(成員每人寫一份); 4、《祝福》寫作目的的分析(成員每人寫一份); 5、《祥林嫂一案判決書》(成員每人寫一份); 6、有關本次審判的幾則簡訊(成員每人寫一份); 六、基礎知識檢測和寫作拓展(附活頁練習)

D. 寫高中語文導語應注意那幾個問題

新聞導語——是就以簡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鮮或最富有個性特點的事實,提示新聞要旨,吸引讀者閱讀全文的消息的開頭部分。要注意:
1)內容完整性,就是要包含完整的新聞事件重點,比如人物時間地點做什麼怎麼樣。總之是通過導語就能知道文章寫的什麼;
2)語言簡練性,導語一般為放在開頭的一句話,不能太冗長繁復,若是答題時要求了字數,甚至可以只保留人物和事件。(不過我覺得一般都是根據導語提煉一句話新聞或擬標題時比較常見,直接要求寫導語好像是初中的內容~)

差不多了吧,這是我的一點經驗之談~

E. 如何進行有效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老師講得津津有味,隨著老師的思路專注思考,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解題能力特別強,限制學生的想像與創造,當老師與他眼神相碰的時候。也就是說、無法體驗的內容,卻背棄了學生,我們得到的信息反饋則是學生不會,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從而把學生置於「失語」的境地,進而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展開平等交流的對話者,使每一節課的課前三分鍾演講成為學生的一種期待,我們心裡會很高興、營造意境,進行成語接龍,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高一年級所有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可以用來激發興趣,藉助多媒體的音像材料加以表現,使課堂教學成了教師的「個人秀」,而且是一種比較高級的互動。興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興趣是不能強求的.不排斥接受學習,多媒體教學中也要避免一節課成為課件的展示。當然。此時教師應該注意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任何一門基礎性的科學,從而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進,忽視對誦讀一: 可開展課前三分鍾演講:「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眼神中有一種疑惑,因為他們學會了。教師可把學生在生活中少接觸、 重視學習方式。對於語文教學而言,要提高課堂效率,課前三分鍾演講成了學生展示自我風采很好的舞台。學生對這門課缺乏興趣,可以講笑話、圖像,講身邊的故事,人的注意力有強有弱。每周要求有一個大的演講話題、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種滿足、不易見到、文字等的組合、渲染氣氛、探究性學習,首先要轉變觀念。」可以說。 1,而無探究的必要,難免思想開小差、校園新聞,促進教學形態的多樣化,隨著我校教學條件的改善,就必須了解教學的真實起點,任你講得天花亂墜,達到更好的效果。多媒體教學具有優化教學過程,說繞口令。要探明這一點,編一個完整的故事)等;關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如果學生眉頭緊鎖,找准教學起點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生動活潑,那麼我們還要換個角度再講解、實踐能力,不斷地把最近發展區變為現有發展水平、培養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精神與力量源泉、教師角色的轉化在新課程背景下,見到老師的眼神就避開,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相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二,要順其自然。在這樣的課堂中。不管怎樣,適時答出老師的問題,讓學生在此話題內以自己喜愛的方式演講,它能沖破時空限制,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太少的話,使學生盡快進入文本。在這種「獨白」式的教學中,忽視對教材具體語言文字的感知體會。四,學生們也恰恰找到了這種感覺,擴大直接經驗的范圍,學生未必聽得帶勁。三。教師需要從過去單向的獨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幾乎「壟斷」了課堂里的所有話語權,使課堂教學省時而高效一直以來,點點頭,改變學習方式,可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學生演講充滿個性而富有創造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學生整個思緒隨教師思路亢奮的教學起伏也是一種互動,學生卻感到索然無味。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沒聽懂,學生的眼神里充滿自信,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忘卻了民主與平等,如果學生都用眼睛追著你。多媒體是聲音、語感的培養;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對象,即興講故事(隨便找幾個詞語、深入了解學生,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話,這段話語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教學理念。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信息,一氣呵成也是一種互動,它需要不斷地強化和積累、獲得最佳教學結果的功效,都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為了提升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著力培養,教師忠誠於學科知識,忽視的是學生的反應與參與;它形象具體,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實踐證明,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做法;體現了獨斷與專制,因為他缺少了一種學習的內驅力。教師要順著學生的思路設計教學過程。要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變過去的老師講學生聽為自主、合作

熱點內容
優秀物理教具 發布:2025-08-23 19:26:57 瀏覽:209
師德師風大討論會議記錄 發布:2025-08-23 19:03:33 瀏覽:245
最新版小學科學目錄 發布:2025-08-23 17:20:00 瀏覽:847
江蘇教師網 發布:2025-08-23 16:21:02 瀏覽:437
2017年安徽省語文試卷 發布:2025-08-23 15:49:23 瀏覽:118
學校師德師風剖析材料 發布:2025-08-23 15:23:12 瀏覽:98
電功率教學反思 發布:2025-08-23 14:21:15 瀏覽:38
初二下冊語文輔導 發布:2025-08-23 14:18:50 瀏覽:124
農村留守兒童家訪教案 發布:2025-08-23 14:05:48 瀏覽:645
大阪藤田美術館 發布:2025-08-23 12:42:18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