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案例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 教學案例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案例分析
內容摘要 所屬學科 數學 適用學段 小一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案例分析 作者 文件格式 文件
類型 轉 載 上傳時間 2006-07-03
推薦人 肖仙
一、背景
新課程非常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也一再強調數學的素材要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然後重新回到生活,應用於生活。 一年級教學課本中,有部分內容學生在以往的實際生活中早已接觸過,也就是說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有了相應的知識經驗,我們何不藉助他們已有的經驗來使教學中比較煩瑣、費時的內容變得簡化、省時,並主動探究、實踐解決教學中的重點,突破難點呢?《標准》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形式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新課改,新教材給了我們一個絕好的機會,讓老師們能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大膽創新,找到適合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景葉老師在設計<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時就是充分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把它設計成猜一猜,買一買,分一分三個實踐活動來完成。.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學會簡單的購物,特別是購物時兌換人民幣的問題,並了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關系。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學生在購物的過程體會到了人民幣的功能,並且進行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教育。
二、案例
本案例教學內容是江蘇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一元以內的人民幣」。
實踐活動一:
1、 師:老師今天上課帶來一個禮物,猜一猜,盒子里是什麼?我
請一個小朋友上台來摸一摸(錢)。我們平時用的錢叫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
2、 了解學生認識人民幣的情況。
師:每一組都開設了一個小銀行,小組成員分別從裡面取錢,
按順序(教師演示)從中取出兩種你認識的人民幣,最好跟別人的不一樣。(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取錢。這里教師應組織好學生的紀律,說清要求後再動手操作)
3、 師:請小朋友向同組同學介紹一下,你取得錢是多少?(同學
展開激勵的交流)請一組成員上台,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其他學生說一說是多少?你怎麼看出來的?(教師對於說的好的加以表揚)
1角、1元(硬幣)、1元(紙幣)……
評析:
教師善於營造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有趣的學習活動中學到數學。教師既善於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能恰當地為學生創設一些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情景。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用數學意識。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見到人民幣,有時還使用人民幣,本課設計先讓學生猜的活動,再通過分類感知人民幣。激發了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開展實踐活動,教學效果較好。
實踐活動二:
1、 小貓不認識人民幣,它也想去商店買下面這些東西(課件出示
四件物品及標價)你能幫助小貓用1元、5角、2角、1角的紙幣付錢嗎?(課件出示四種紙幣)用哪一張錢付?(根據學生敘述課件演示用線連接)。
2、 商店裡有哪些東西?(課件出示:練習本5角,鉛筆8角,小
刀1元)從小銀行里取多少錢就可以買到練習本?(讓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指名學生上台說一說。還有不同的取法嗎?(學生積極思考發表各自方法)想一想:買8角的鉛筆現在你會付錢了嗎?(學生仿照上面方法取錢,再說一說)老師買一把一元錢的小刀,你能很快拿出一元嗎?(生取一元紙幣或硬幣)。你還有其它方法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總結出1元=10角。
3、 兔媽媽也想買東西,它帶了幾角錢?(課件出示:一個2角,
一個1角)還差幾角?你能幫它取7角嗎?……
評析:
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購物,以及解決在購物的過程中遇到的兌換的問題。創設了一個個能激活學生生活經驗的生活情境,把知識經驗生活化、數學化、系統化。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的為學生創造動手操作實踐的機會和合作學習的機會。整個教學活動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的一些教學理念。但也存在著某些不足:在這里教師雖然注重了創新,但又不夠大膽——難道買幾角的物品非得拿剛好的錢嗎?可以拿一元錢去購買,讓售貨員找呀!而且這種情況是我們平時經常遇到的!
實踐活動三:
自已開辦商店模擬購物。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每組開個小商店,組長當營業員,
其他同學當顧客,顧客先到銀行里取1元錢,然後到營業員那去買東西。我們來評一評,誰是最文明顧客,誰是最優秀營業員。先想一想,你想買什麼?(學生積極參與到購物活動中)指名說一說你買了什麼?付了多少錢?找了多少錢?……
評析:
在活動學習的過程中,有機滲透品德教育。 在「小小商店」的環節里,向學生滲透了在購物時要形成講文明、守秩序的良好行為習慣。適時的思想教育,是本節課的一個特色。教師善於挖掘思想教育的素材,結合人民幣的認識,進行愛護人民幣、不亂花錢、拾金不昧、奉獻愛心等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了學習數學的價值。
綜上所述,整個教學活動較好的體現了新課程的一些教學理念,但也存在著某些不足。一年級的學生從懂事開始就已經認識了人民幣,並會用人民幣進行購物。為此,在了解學生認識人民幣情況時可從學生認知基礎出發,創設一個情景:一位同學當售貨員,一位同學購物。讓學生自己來決定想買什麼,用哪種錢購買,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來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又能更好的體現創新性。另外,我覺得這位老師在教學中,眼中沒有學生,不能較好地調控課堂。如教師問,你見過一分硬幣嗎?有一位學生(一直都比較調皮,不能集中注意力)說我見過!但教師說:「是嗎!請座!」我想這里完全可以說:「是嗎!你在哪裡見過?可以和同學們說說嗎?」這樣這位學生一定會認真聽講,並對課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❷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學案例及反思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前後》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一、教學內容
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實踐活動,體會「前後」的概念和前後位置的相對性。
2能比較准確地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述和表達事物。
三、課堂實錄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的好朋友小淘氣又遇到難題了,你們願意幫助他解決嗎?(願意)我們一起來看看淘氣遇到了什麼難題。
( 評析 採用問題引入,引起學生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慾望。)
(教師播放淘氣的錄音)「我總是忘記自己站隊的位置,聰明的你能幫我想個辦法嗎?」
師:哪個熱心、聰明的學生來給淘氣出個主意?
生1:只要記住自己排在第幾個就行了。
師:是個好主意,還有其他辦法嗎?
( 評析 對生1的評價略顯應付,沒有對其進行實質性的分析。教師顯然在等待其他同學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生2:記住自己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就不會錯了。
師:你想的辦法真不錯!原來利用前後可以幫助我們記住自己的位置。這節課,我們就跟小鹿導游一起進一步認識「前後」。
(教師出示課題)
( 評析 教師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後「遺忘」了生1的回答,利用確定淘氣在隊伍中的位置引入「前後」,比較合理、自然。只是要對不是教師預期的答案予以重視。)
(二)新課探討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今天動物們正在舉行一場熱鬧的「森林運動會」。(教師邊說邊出示掛圖,教師在掛圖中沒有呈現出動物。)
師:咦,運動場上怎麼沒有運動員?到底有哪些小動物參加比賽?別著急,教科書第56頁有一張小動物比賽的照片。
(指導學生看第一幅圖)
師:請一名同學先按順序介紹一下正在參加跑步比賽的運動員吧!
生:美麗的長頸鹿、可愛的小白兔、還有小烏龜、小松鼠和小蝸牛。(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出示各個小動物,但是沒有按順序出示,隨意粘在圖上。)
( 評析 教師故意「犯錯」,引發學生的「好勝」心理,滿足他們的成就感。)
生:(學生發現順序不對,紛紛舉手發言)不對,老師把它們的順序弄錯了。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認真,說說正確的順序應該怎樣呢?
生:小鹿跑第一,是排在最前面的。
師:你來擺放吧。
生1:小松鼠在小鹿的後面。(學生邊說邊擺)
生2:小白兔在小鹿的後面,但松鼠是排第二,小白兔排第三。
生3:蝸牛在最後。
( 評析 教師能夠讓學生親自動手,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描述方式說出小動物的准確位置。在學生陳述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調整好各個動物的位置。)
2小組競賽。
師:老師真佩服大家,能用這么多不同的方法來表示小動物們的位置與順序。每個小組選一種你們最喜歡的動物,然後討論一下這個動物的位置有哪幾種不同的說法,比一比哪一組的說法最多。
(組織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代表匯報)
(如果小組之間選的動物一樣,教師可以請兩位同學先做個交流,然後反饋。)
( 評析 此處可能會出現「小白兔在小松鼠後面」「小白兔在小烏龜」前面的說法。教學時,教師應適當地抓住這個契機,引出前後位置的相對性問題。)
3播一播。
(1)先播放獅子大王的邀請信,再出示賽車圖。
師:誰願意接受獅子大王的邀請,來當賽車比賽的解說員。
(學生模仿體育解說員解說)
( 評析 這個活動安排比較巧妙,其實是讓學生在解說中反饋對「前後」的理解。)
(2)課件演示,運動員們的頭上顯示問號。
師:你們能幫每個運動員提一個問題嗎?
生:我想幫小兔提個問題:「我的前面有幾輛車?」
生:我幫小熊貓提個問題:「我的後面有幾輛車?」
(學生之間採取一問一答的形式說一說。)
(3)指導看書,把課本中的填空補充完整。
(三)游戲鞏固
1乘車游戲。
(1)請5個同學當5個站牌,再請一個同學當司機。
(2)請每個上台表演的同學都要提一個和前後有關系的問題,回答正確的同學就可以上車來提問下面的同學。
(教師設計這個游戲時,要注意結合當地情況設計學生所熟悉的站牌。)
2排隊游戲。
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被叫到名字的同學自行排隊,其餘同學幫助排隊:××同學站在最後面,××同學站在最前面,小紅站在××的前面第幾位,小明站在××的後面……
(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自行排隊,師生互動後,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提要求排隊。)
3排隊比賽。
(1)每組5人分別戴上5種動物的頭飾。
(2)按照屏幕上的游戲規則排隊,看哪一組又快又好。(小組長公布位置要求,其他同學按要求排隊。)
(四)數學故事
1引導學生觀察圖,編出故事。
師:認真觀察圖,想想能否用上今天所學的前後知識,編編故事。
2學生交流反饋。
(教師盡量引導學生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
(五)總結
師:同學們,說說本節課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師:今天所學的「前後」知識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用得到。同學們課後要多留心找一找,我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還會用到「前後」的知識。
❸ 一年級數學上冊怎樣認識10的教學案例
教學重點:1、邊擺邊數數
2、由抽象的數到物體可一表示什麽
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可大了,特別是數字,我們常常用,請你仔細聽,找找老師說的下面的這句話中有那幾個數字:小紅書包裡面有1個文具盒,2本書,3個本子。你能象老師這樣用數字說一句話嗎?
二、教學例1
(1) 出示圖,看圖,用數字說一句話
(2) 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順序說說圖意嗎?
(3) 按照數字順序從1說道5
三、教學例2
(1) 擺學具數數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從1到5
92)在黑板上寫1——5,請學生 在黑板上數字上面百圓
(2) 老師指圓,學生說數,
問:3個圓片用幾表示?5個圓片呢?……
老師指數字,學生說圓片。
問:3用幾個圓片表示?4呢?
四、教學例3
剛才用數字2表示2個圓片,2還可以表示什麽?
看書5頁例3
小結:2可以表示任何個數使的物體。
小組討論:說說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課堂活動
6頁 1題
課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5頁例4,6頁課堂活動3、4 ,12頁練習一1、2
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1——5的認識
2、初步感知1——5各數的聯系,變化,感悟數序
3、初步學會用手指比,劃,塗,寫1-5
4、操作分小棒,親身體驗探索數的分解的多樣性。
教學重難點;規范書寫1-5各數
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1——5個,小朋友們能用手來表示嗎?
二、教學例4
1、 看書例4,共右個要求:比,劃,讀,寫,想想,你認為小手和小嘴怎樣分工最合適?
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
2、 根據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練習後小組交流
3、 書上有這樣一句話,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嗎?
4、 教學在田字格裡面規范書寫
91)讓學生說1——5的形狀
(3) 老師示範,學生書空
❹ 小學一年級數學有關合作學習的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
>>您當前位置: 首 頁 >> 教學科研 >> 教學督導 今天是: 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結題報告
--------------------------------------------------------------------------------
--峨山縣錦屏中心小學課題研究--
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課
題
結
題
材
料
錦屏中心小學教科室
2008年12月1日
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目 錄
❺ 小學一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