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作業
⑴ 小學語文作業怎樣布置最好最佳最有效的方法
一、減少機械重復性作業
針對語文作業種類繁多的問題,我首先作出歸類分析,按他的功能劃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橫格3項作業合成一項,這三項作業基本上都是字詞句的認知訓練,就都集中在大橫格上,字詞每個兩遍,要求背誦課文抄一遍,很多人問:那麼少的量,學生能記住嗎?其實,學生能記住與否,跟他寫多少遍的關系不大,有的同學記憶力好,或記憶的方法好,或許在上課時就記住了,再抄5遍10遍只會增長厭煩心理,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讓把字詞寫10遍,我們就學會了投機取巧的辦法,手握3、4根筆,握成一豎行,一次就相當於寫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樣的。而到了考試的時候還得再記,真是重復浪費資源了。與其逼迫學生學會投機取巧,還不如「化敵為友」,留少些作業呢。至於學生能否掌握我還有對策,我與學生立下條約:當天學完的字詞或課文必須當天掌握,第二天早自習考,全會的可以免去這些作業,錯個別的可單改錯字即可,「全軍覆沒」 的則甘願按原來的量完成作業。如此堅持幾天,大家都看到會的同學享受的優待及帶來的種種好處,便都自覺學習生字詞了。再加上同學們看到別的班同學作業多,自己作業少,心裡就覺得很美,還能增進向師性。如此,學生可減輕一半的作業量,基礎知識也掌握了,老師也省下許多判作業的時間。
二、減少整齊劃一的作業
人和人的個性愛好,能力是有差異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狀元,就是因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發展了,所以語文老師的職責在於傳播知識,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但沒有義務把每個學生都教成語文家,從而遏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發展。原來我們留的作業都是抄某些詞或某篇課文,每次一留作業時,學生總是垂頭喪氣,把它當成一種負擔,何時能讓他們把作業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會即將開始時,我一進班級,發現大部分學生擁在黑板前,搶著給黑板配畫,塗色,我一下子想起班裡的美術、書法愛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夠他們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業中加上這些提高興趣的項目呢?恰好當天學了兩首古詩,我便留了一項作業,讓學生為古詩配主題圖。同學們很興奮。作業交上來之後,我為學生的想像力和繪畫技能所驚嘆。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覺。我無法用對鉤來評判,把我的感想以幾句話的形式寫給學生,學生的個性得到肯定,既驕傲又高興,更願期待在下一次作業中有好的表現了。就這樣我時而布置一項為課文配插圖的作業,時而布置為課文配樂或找主題曲的作業,時而讓大家搜集圖片或文字資料舉辦展覽,時而編排課本劇等等。學生覺得每次作業都很新奇,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才智,也增加了同學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識,我也不再為枯燥的作業所包圍了。
另外,課堂作業的設置要體現出層次性。作業的設置既要有對基礎性知識的強化鞏固,又要有課堂相關知識的開拓與延伸,體現作業的層次性,可選擇性。如一年級在學完《雨點》一文後,有的老師布置了這樣三個題目: 1、你可以選擇課後喜歡的生字組詞,並各說一句話; 2、你讀懂課文了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想想看,把它畫下來,並學著課文的樣子編成兒歌好嗎? 3、搜集一首關於春雨的古詩,在小組內交流,好嗎?第一個作業屬於基礎性作業,是學生的必做題目,後兩個作業視學生的個人知識基礎量力而為,布置三個作業,讓學生自由選做,既給學生留出選擇的餘地,讓學生以教材為榜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邊畫邊編兒歌,又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空間,把自己的學習快樂分享給別人。結果有的學生編出了這樣的兒歌:「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樂得笑哈哈;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魚兒樂得搖尾巴;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田野里,禾苗樂得向上拔……」這樣,作業分層次布置,破除了傳統作業設置的「大水漫灌」,變整齊劃一、機械重復為靈活多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有所選擇,在各自的基礎上都得到進步。老師留作業最頭疼的是學生能否完成作業的問題,遇上有不寫作業的人是老師最易動怒,是學生最易恨老師的時候了,而不寫作業的人歸結原因大致有這么幾種:一是學有餘力的同學,認為重復的作業很枯燥的;二是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可能有很多題不會做;三是一些個性懶惰的同學看到作業多就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沒有層次性的作業會讓部分同學不愛寫作業。
⑵ 小學語文作業
1、比賽在進行。
比賽在操場上進行。(在什麼地方進行)
足球比賽在操場上進行。(進行什麼比賽)
為了增強同學們的友誼,足球比賽在操場上進行。(為什麼進行比賽)
2、我們要遵守紀律。
我們在學校要遵守紀律。(在什麼地方遵守)
我們在學校要遵守課堂紀律。( 遵守什麼)
為了同學們能夠認真聽講,我們在學校要遵守課堂紀律。( 為什麼要遵守紀律)
3、雨下起來了。
雨在島上下起來了。(雨在什麼地方下起來)
雨在島上下大起來了。(下的什麼)
由於台風的到來,雨在島上下大起來了。(為什麼雨下起來了)
4、列車通過大橋。
列車在拉薩河通過大橋。(列車通過了哪裡的大橋)
列車在拉薩河通過大橋的鐵軌。(通過了什麼)
由於青藏鐵路的修通,列車在拉薩河通過大橋的鐵軌。(為什麼列車通過了大橋)
5、老師幫助我。
老師在家裡幫助我。(在哪幫助)
老師在家裡幫助我補習功課。(幫助什麼)
由於我生病請假,老師在家裡幫助我補習功課。(為什麼幫助)
6、小朋友看書。
小朋友在書店看書。(在哪看書)
小朋友在書店看漫畫書。(看什麼樣地書)
由於「六一」兒童節放假,小朋友在書店看漫畫書。(為什麼看)
7、小華釣魚。
小華在河邊釣魚。(在哪釣魚)
小華在河邊釣鯉魚。(釣什麼樣的魚)
由於小華的妹妹愛吃魚,小華在河邊釣鯉魚。(為什麼釣魚)
8、他是學生。
他是二班的學生。(是哪的學生)
他是二班的好學生。(是什麼學生)
由於他學習優秀,他是二班的好學生。(為什麼是)
9、書中有插圖。
書中的右上角有插圖。(哪裡插)
書中的右上角有插的地圖。(插的什麼圖)
由於書是地理書,書中的右上角有插的地圖。(為什麼插)
10、戰士們沖向敵人。
戰士們在山上沖向敵人。(在哪沖向)
戰士們在山上沖向凶惡的敵人。(沖向什麼)
因為敵人地撤退,戰士們在山上沖向凶惡的敵人。(為什麼沖)
在辦公室里,我經常看見同行埋首於批改作業中,而無暇於精心備課及教研。內而我,不論是家容庭作業還是課堂作業,都喜歡在教室里批改,共原因有以下三點: (1)可以縮短作業反饋評價的時間;(2)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學生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 具體做法如下: (1)對於家庭作業,一般是利用第二天的晨會時間,讓每一個學生把做好的作業翻開,放在桌子角上,自行早讀,教師巡迴批改。 (2)對於課堂作業,則在課內最後10至15分鍾,讓學生做作業,早做完的早批改。批改完後交與組長檢查、收齊。 實踐證明,在教室里批改作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二、改革批改作業的符號 數學教師批改作業,一般來說,錯了的打「×」,對的打「√」我覺得那個紅色的「×」是學生永遠都無法訂正的「錯」,學生每天做作業,面對以前那個「錯」,會挫傷積極性。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於做錯的題,我採取的是「____」這個符合或乾脆不批改,而用口頭提示、及時指出的方式。
⑷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業布置與批改
小學教師語文作業布置與批改要點
一、作業批改
1、要認真及時地批改學生的作業,做到當天或隔天反饋。
2、對於較差學生的作業應盡可能地給予面批或面檢。
3、應做好學生作業中錯誤的統計和分析工作,提倡做好作業批改記錄,以此作為課堂講評和改進教學的依據。
4、要求學生訂正作業中的錯誤,並給予復批,標明復批日期。對共同性問題要進行全班性分析訂正。
5、要標明批改作業的日期,對於較好的或較差的學生作業要寫些描述性評語。
6、作文批改要統一,要有眉批和總評,評語要注意調動積極性,不諷刺挖苦學生。批改方式可以多樣交替使用。
二、作業本要求
1、作業本封面要有四章。(即學校、班級、學生、教師)
2、作業本保持整潔,不亂寫亂畫。
3、作業本上字要寫得規范、清楚、端正。低年級作業用鉛筆書寫,中、高年級用鋼筆書寫。
4、作業格式要符合規定。作業書寫如有錯誤,進行修改。不用修正液和修正紙,要用統一規定的修改符號。
5、作業本應分為預習本、測驗本、抄寫本、練習本、練習冊,作業本兩側要留出一公分餘地,作業要標明課題。
6、作文簿第一頁寫目錄,每篇作文換新頁,題目前空四格,每段開頭空二格、
三、作業布置
1、要精心安排每教時的學生作業。
2、設計作業既要有口頭的,也要有筆頭的,力求口頭作業和筆頭作業相結合。
3、作業題目要精選。
4、嚴格控製作業量,課內作業以一般學生能在5~10分鍾內完成為宜。課外作業,一、二年級不布置回家作業,三、四年級每天一般不超過20分鍾。五、六年級不超過30分鍾。
5、大作文要努力在課內完成。
⑸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各年級作業的設置有哪些種類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各年級作業的設置種類有:基礎知識,閱讀,作文三大項。
一.基礎知識:1.看拼音版寫漢字;2.改正詞語中權的錯別字;3.標點符號的用法;4.組詞;5.填上恰當的詞語;6詞語的順序排列;7背誦的課文填空;8查字典知識;9按要求寫句子(仿句、造句、句式互改:陳述句、疑問句、否定句等);10.修改病句。
二、閱讀理解(包括文章的字、詞、句及中心寫作方法特點等)。
三、作文:1、簡單應用文的寫作;2、重點是記敘文的寫作(寫人、寫事、寫物)。
註:設計種類應根據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合理選擇設置種類,不可千遍一律。
⑹ 淺談如何發揮小學語文作業的作用
布置作業的目的,在於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掌握並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同時也有助於教師了解自己教的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因此,作業的設計應講求有效性。那麼怎樣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我認為最重要的要從作業的設計和批改兩方面來入手。下面就我所教的小學語文學科來談一點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精心設計作業
設計什麼作業,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安排。課堂上、課間,只要是老師認為有必要,就可以隨時隨地的設計合理的作業。根據教學需要,我認為設計作業可以分成四種類型:課前預習作業、課堂檢測作業、課後鞏固作業、實踐性作業。每種設計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因此,我在選擇題目時會根據它們不同的作用精心設計,以發揮它們各自的功能。
1.課前預習作業
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課前朗讀文章,學習字詞,了解文章內容,理解文章作者大概的寫作意圖是基本的預習要求,同時還要配合評價手冊自主學習的內容了解作者、作品特點及寫作背景。很多學生和家長把此項作業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有些乾脆不加理睬,而有的學生也只是匆匆將課文讀了一遍就了事了,這些做法的後果是直接導致影響課堂聽課效率。為了避免使課前預習作業流於形式,我將此項課前作業要求具體細化,字詞要提前標注音,朗讀要家長簽字,課後練習要提前思考並寫下答案,對作者和背景的了解要作勾畫。總之,書上要留下預習的痕跡。並且要填寫家庭作業卡,作業卡上有家長的評價,這種細化的形式,慢慢不僅得到家長的認可,學生看到有形的成績也逐漸提高了預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就培養了學生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通過這個途徑,學生課前預習作業完成質量高了,課堂上學生發言也積極了,效率提高不少。
2.課堂檢測作業
當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是對學生聽課效果的及時反饋,因此必須緊扣教學內容和目標,所布置的問題力求針對性強,有實效。要根據所教班級學生實際,實行分層次布置作業。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好、中、差三類學生的學習差異,在對學生課堂作業的訓練中,做到內容上分層次,要求上有差異。規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要完成基礎題,中等學生除了完成基礎題外,還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題。比如在學習古文時,積累常用文言詞是基本要求。通常學完一部分之後會有當堂練習的反饋時間。此時,我會請基礎較弱的同學回答反復強調的書本注釋有的字詞解釋,請基礎較好、聽課效率高的同學回答復雜的翻譯句子,同時再次強調翻譯的重點和要求;開放性的題目不求統一答案,讓學生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力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當堂練習中都有收獲,都能有成就感或發現不足之處並及時彌補。
3.課後鞏固作業
課後作業是課堂的延續和補充,通過完成快樂園和練習冊上的一些基礎題和閱讀題,使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並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利於教師了解教學情,及時反思改進,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課後作業的布置要求
嚴格控製作業量,
有針對性——能針對重點、難點和不同學生布置分層作業。比如屬於小學語文基礎較弱或心理生理上有學習障礙的特殊學生,對他們的課後作業要求就不能完全與其他同學相同,即使同樣布置下去他們也無法按要求完成,於是我採用分層布置作業的方式。讓特殊學生以基礎作業如抄詞注音、背誦默寫等作業為主,輔以課內重點現代文閱讀的經典題型作為他們的課後作業,講求實效性;對他們的作文要求也稍作放放低,無論是字數還是內容,以鼓勵來讓他們盡量按要求完成。對於一般同學的作業,通常是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在鞏固課內知識的同時豐富其課外閱讀量,培養其閱讀能力、熟悉閱讀題型和答題方法,並以寫讀書筆記的方式來讓閱讀指導寫作。不同作業層次的設計,不但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更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實踐性作業
語文作業除了基本的抄詞注音、解釋詞語以及評價手冊上的相關練習之外,我還精心設計了一些實踐性作業。實踐性作業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素養。
(1)講一講,寫一寫。把每一天學習中的有趣事情、收獲、或者是不解、不愉快
的事情回家和父母交流。父母把學生交流的感受用一句話來做評價,填寫交流卡帶回學校。我布置這項作業的目:一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樂說願意說。二是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了解自己的孩子一天在校的喜怒哀樂,給於鼓勵和安慰,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三是培養親子感情。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很少和學生交流,往往只關心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對於處於困惑期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關心和愛護至關重要。
(3)綜合性學習作業。每個單元都會有綜合性學習,我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現自己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結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或繪制精美的小報,或查詢資料、收集圖片後製作成幻燈片,還有小組間,同桌間講故事等形式。同時根據課文內容,我還考慮了感恩的教育,在父母生日的時候唱首歌,自己製作卡片,或者幫父母做一些家務,觀察父母的反應,寫一寫感受。這些非書面形式的作業,讓學生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學習成果,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二、及時批改、用心評價
作業的設計很重要,作業的批改和評價更重要。因為很多學生在認真完成作業之後,正滿心期待著老師的鼓勵和表揚。所以教師不僅要及時批改作業,更要用心准備作業的評價。評價應該以鼓勵性語言為主。符號上盡量少用「×」,將錯處用劃線的形式指出;作業質量特別好的,應該及時給學生發放積分卡;理解性錯誤畫個大「?」意為「多多思考,多多益善」……在實際使用中這些方法一方面加深了訂正的印象,另一方面又讓復習多了那麼點點樂趣,讓學習不再那麼枯燥,提高了學業效果。作業一定要善始善終,對於第一次就正確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於表揚和鼓勵,對於需要訂正的學生,教師一定也別忘了及時鼓勵評價,直到學生學會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這樣才會讓快生和慢生都不會喪失對作業的興趣。
講評作業是檢驗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講評作業時,應該在答案要點的同時,充分展示思維的形成過程。特別是講解閱讀題時,一定要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的出處,了解分析的過程,形成思維的習慣。在作業的講評中還應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於後進生,我會請好學生將基礎題答案寫在黑板上,為他們學習提供條件。而對優等生,由於他們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在作業講評中掌握基本知識和答題方法的同時,讓他們從不同角度全面考慮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兼顧「兩頭」的同時,也要帶好中等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得到發展。力求讓每個學生在作業講評課上都能有所得。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我們往往造成一種錯覺:作業講評後,學生的作業訂正好了,而且訂正得正確、清楚。教師感到很滿意,以為學生已經掌握了。實際上部分學生往往對有些習題仍一知半解,存在著認知上的"盲區"
因此,加強作業訂正後的反思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可以讓學生知道錯誤的原因,更可以理順解題思路,積累經驗,提高思維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業的設計合理,作業的批改及時得當,作業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⑺ 淺談如何優化小學語文作業
一、作業設計要體現個體差異 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都可能有所不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形式多樣的,有層次、有梯度的作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教學中,我把作業分成兩類:必做題﹑選做題.下面以《盧溝橋的獅子》一課為例.
全班學生必做題:
1.抄寫課後生字詞.
2.多音字組詞.
3.用「有的……好像」造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部分段落.
選做題:1.用總分的形式圍繞一個主題寫一段話.
這樣,遵循了教學規律,作業具有針對性,使學習較好的學生「吃得飽」,自動消化;一般學生「吃得下」,逐漸消化;學習差一點的學生「吃得消」,慢慢消化.
二﹑作業設計要新鮮有趣 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了,並不意味著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就有了分量.對小學生來說還須布置一些他們感到新鮮有趣的作業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比如,寒假裡,我布置一項作業:學生把各家的春聯抄下來,比較一下誰家的春聯有特色.再如,上學期以來,我布置課外作業:收集佳句妙語競賽.學生把平時看課外書學到的精彩詞句摘錄在自己的《佳句妙語》上,每天由一位同學精選部分自己摘抄的再抄在班級「佳句妙語角」,全班共同欣賞,教師按時督促﹑檢查,完成一輪進行一次評比.這樣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學生也能從中汲取不少知識,豐富了作文素材,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作業設計要體現發展特長 發展特長,這是素質教育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改進布置作業的方法,優化作業結構,要讓作業對發展學生的特長起促進作用.對喜歡小製作的學生,我在班上組織小製作展覽,指導學生寫小製作說明文;對喜歡集郵的學生,我組織大家交流體會,了解集郵方面的知識,寫好心得體會,對喜歡朗讀的學生,我組織朗讀誦會;對喜歡作文的學生,我在班上開辟「習作園」.
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要給學生一塊自由的天地,讓他們在這塊天地里自由地展現自己的才能和潛力,不再為作業發愁,這也是廣大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願望
⑻ 小學語文作業,怎麼寫
彩色,彩色筆,水彩彩色筆。大米,大米飯,一碗大米飯,小雨,小雨滴,好多小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