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加減混合
『壹』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減混合》教案
【 #一年級# 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 無 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減混合》教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篇一】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減混合》教案
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統一為加法運算的意義。
2、能初步掌握有關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分析:
重點:如何更准確地把加減混合運算統一成加法。
難點:將一個加減混合運算式寫成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
教學過程:
一、知識導向:
本節是在對前面所學的有理數的加法運演算法則及減法運演算法則的綜合運用,所以必須對有關法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並能在運算中加以靈活運用。
二、新課:
1、知識基礎:
其一: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其二: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義(運算符號及性質符號)
2、知識形成:
(引例)計算:
根據減法法則,按照運算順序,有:
原式
在一個加式里,通常把各個加數的括弧和它前面的加號省略不寫,即有:
這個式子仍看作和式,有兩種讀法,
按性質符號:讀作「負8、正10、負6、負4的和」
按運算意義:讀作「負8加上10減去6減去4」
例:把寫成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並把它讀出來(兩種讀法)。
例:按運算順序直接計算:
三、鞏固訓練:
P46:1、2
四、知識小結:
本節課所涉及到的新知識點比較少,但在其中就特別注意的是,如何保證學生在省略特號時,能盡量減少錯誤的出現,並能對省略加號的算式的准確讀法。
五、家庭作業:
P47:1、23
六、每日預題:
【篇二】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減混合》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加、減混合運算式題,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2、能看圖列出加、減混合算式。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做題,計算正確、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5、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記住第一次的運算結果。
【教具准備】
例題圖,口算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鴨動畫片斷,你看過這個故事嗎?丑小鴨講的是它在小時候因為長的丑處處被人欺負,後來經過自己頑強的努力終於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那你知道美麗的白天鵝生活在哪裡嗎?今天我們請來了白天鵝為大家做向導帶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學天鵝例題1。看:湖裡有幾只天鵝?演示:又飛來3隻。現在呢?誰能說出完整圖意。
[演示:又飛走2隻。說出正確圖意,然後老師演示完整圖意。湖裡有4隻,飛來3隻,又飛來2隻,現在有幾只天鵝?誰能把圖意完整的說一遍?你知道怎樣列式嗎?求先飛來3隻,怎麼辦?]
一共有幾只天鵝?怎樣列式?(4+3)又飛走2隻又該怎麼辦?
問:飛走幾只天鵝?怎樣列式來表示飛走的2隻?
[學生回答後老師在「4+3」的後面寫「-2」。]
師:這個算式們以前學的連加、連減有哪些不同呢?這個算式里有加法也有減法,是加和減混合在一起,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式題(板書:加減混合)
這樣的算式讀做:4加3再減2。(學生齊讀算式一遍。)
[加減混合式題怎樣計算呢?你知道嗎?]
根據圖意想一想,先算什麼?
你怎麼知道先算4+3接著什麼?用哪個數減去2?誰能說說4+3-2的意義?演示課件,鼓勵學生把這道題計算過程說一說。
[這道題是加在前面,減在後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後再算7減2得5。]
2、教學天鵝例題2。
咱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湖裡的天鵝吧。
演示:先有4隻飛走2隻,又飛來3隻。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出圖意,獨立列式後集體訂正。
[師: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減法,也是加減混合式題,要先算什麼?後算什麼?學生在書的方框里填數,指定學生說計算過程。]
3、小結:同學們真聰明,看看我們學習的和前面學過的連加連減相比有什麼不同的嗎?
剛才計算兩題都是加減混合式題,第l題是加法在前還是減法在前?先算什麼?第2題是加法在前還是減法在前面?先算什麼?
[概括:計算加減混合式題,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減法在前面就先算減法。像這樣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67頁「做一做」題。
[指定學生說圖意。指名列算式。]
問: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接著學生計算,填方框里的數。做完後訂正。]
(2)做練習十五第1題。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題意,邊講邊填,集體訂正。學生說計算過程。]
四、課堂練習
1、練習十五的第2題。指導學生規范書寫算式。
2、練習十五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總結:加減混合運算應怎樣計算?
【教學反思】
【篇三】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加減混合》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學生能比較正確地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式題。
2、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對比、觀察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帶有小括弧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准備
1、教師: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2、計算下面各題:
教師:分數連加、連減為什麼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
二、學習新課
嘗試計算例1。
通過訂正找出簡便的計算方法。
教師:
①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嗎?
②例1與准備題比較哪相同?哪不同?(討論)
③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板書:明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為了簡便,幾個分數可以一次通分,然後按照運算順序依次進行加減計算。說明:虛線框的部分,我們在計算帶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題時這一過程可以省略不寫,而直接寫出計算結果。
教師:計算結果要注意什麼問題?
教師:
①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②分兩步計算,是一次通分好,還是分步通分好呢?學生嘗試計算並訂正。教師:①怎樣計算簡便?
②為什麼分步通分簡便一些?
說明:虛線框的通分過程,以後計算熟練了可以不寫,或寫在草稿紙上,也可以直接寫出結果,不斷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教師:結果要注意什麼?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2、判斷正誤並說明理由。
3、按照下圖的計算步聚列出綜合算式,並算出得數。
4、思考題:華和王英比,誰高一些?高多少米?
『貳』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減混合
一年級數學教案:加減混合
教學目的: 讓一年級學生理解並初步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統一概念和方法。
教學分析: 重點:將加減混合運算統一為加法運算。 難點:將運算式簡化為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並正確讀出。
教學過程:
知識導向:
- 回顧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原則,為加減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新課內容:
- 知識基礎:
- 講解有理數加法與減法的規則,以及「+」和「」在不同情境下的意義。
- 知識形成:
- 通過實例演示,將加減混合運算轉換為加法運算。
- 例如:原式「8 + 10 6 4」可以轉換為「 + 10 + + 」,並解釋其讀法:「負8、正10、負6、負4的和」或「負8加上10減去6減去4」。
- 強調簡化運算時的注意事項,避免省略加號導致的錯誤。
- 知識基礎:
鞏固訓練:
- 完成教材中的相關習題,如P46的習題1、2,以加深理解和應用。
知識小結:
- 總結加減混合運算的轉換方法和簡化技巧,強調運算時的准確性和規范性。
家庭作業:
- 完成P47的習題1、23,作為課後鞏固和拓展。
每日預題:
-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所學簡化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相關應用場景,提高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