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有用嗎
❶ 學數學到底有沒有用
如果你對數學這門課程感到很吃力,那麼你應該:
1,數學的基礎很重要,數學這門課的特點是連慣性太強,每一個知識點就象我們上樓的每一級台階,你某一個知識點沒學好,就象那裡少了一級台階。
有的同學說,老師在課堂上講我能聽得懂,為什麼做題時就是做不出來呢?這是因為課堂上老師講好比開著燈上樓梯,雖然有一兩級台階沒有(只要它們不連慣)還是能上去的,但做作業或考試時就象關著燈上樓梯,完全憑感覺走,沒有任何人幫你指出哪裡沒有台階,所以走到斷級的時候不跌到才怪。那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只有把缺少了的那級台階補上去。其方法就是一定要抽出時間去看以前的課本,如果你拿某一本舊課本來看還是看不懂,那說明你要補的還在前面,暫時把這本書放下,去看更前面的舊課本。只到你能完全弄明白了為止,然後從這一本書一直往後看,直到你現在所學的課本。我個人認為這比你為了完成任務而做作業重要得多,這才是你跟得上課程的根本保證。我有一個外孫女就是這種情況。有一次她拿一道數學題來問我,那道題有四個知識點,我問她,她竟然一個都回答不了,我叫她先去看以前的課本上的相應部分再來做這個題,她竟然去問同學去了,結果當然是不了了之的把答案抄了一遍,完成了作業。還說我不如她的同學厲害,我只有苦笑(在這里我不由的又要報怨現在的教育起來了,作業,作業,做孽,對優生是一條拖後腿的繩,對差生是套牢脖子的繩。當年我就是經常沒能完成作業而。。。這是題外話不說也罷)依我的看法,對於所謂的差生來說,花時間去學習以前被遺忘了的知識點比做作業要重要得多。當然我不是在這叫大家都不要做作業,而是說要花適當的時間去自己給自己補課。
2,要學好數學,興趣最關鍵,人人都這么說。但歸根到底還是基礎要好才可能產生興趣,一個人不可能對那個讓自己陷入困境的事情產生興趣。所以成績不好的同學還是要把時間多花在第一步上。如果你是一名中學生,那麼小學課本應當能看懂吧,你能看懂它,做小學的一些奧數題你一定會覺得其樂無窮。這樣你就能培養起對數學的興趣了。有了光趣還有什麼做不好呢!
3,數學不是靠的死記硬背,要理解,怎樣理解呢,還是在基礎,所以成績不好的同學還是要多把時間花在第一步上。對於公式的記憶呢,只要求能記住最基本的就行了,其餘的要學會自己推導出來,發明狂當年很多公式都記不住,但我能在考場上花上一兩分鍾就把需要的公式當場推導出來,這比你花死力氣去死記要保險得多,而且絕對准確,這就叫做理解記憶,發明狂與課本無緣已有一二十年了,但做題時所要的公式還是能根據它的定義把它推導出來。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就是這個意思,不要把時間花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死記硬背是靠不住的,關鍵時刻最容易出亂子,你一下子想不起,或對一個符號不敢確定,這一題就完了,而自己會推導就不一樣了,一本書你要記的不過幾個公式而已,從小學到高中真正要記憶的公式恐怕不會超過二十個吧。
比如:面積公式,只要記住矩形和圓的面積公式就行了。矩形面積=底X高(S=ab)。三角形面積如何從這推導呢?在矩形中劃一條對角線,是不是得兩個面積一樣大的三角形?那當然就有:(S=ab/2)
那梯形呢?在梯形中劃一條對角線,是不是得兩個三角形?而且它們的高相等?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就有S=ah/2+bh/2=(a+b)h/2。有一點要說的是你在推導公式時用特殊的情況就行了,因為你不是證明。發明狂已多年沒接觸課本了,對課本都已不了解了,如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4,要多做題,多思考,才能打開思維面。上面我反對作業不是叫你不要做作業,而是反對浪費時間去做那些對你來說一看就會毫無意義的作業。你應當把這鍾時間花在做真正要做的題目上。如果你確實覺得做作業是浪費時間,你可以向老師申請不做作業。我想老師應當同意的(你們現在的老師應當比我們那時的老師開明得多了吧?)
5,碰到好的題目時,要多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你能不能出一個相類似的題、或比它有所改變的題、或者有所提高的題。這樣下次碰到這一題或與它相類似的題時你就能很容易的做出來了。這也是訓練發散思維的好方法。也是發明家最重要的思維方式了。
6,認真聽講,有不懂的問題及時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只到弄懂為止,孔子都不恥下問呢,何況我們!
7,信心很重要,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才會成功。
廢話就不多說了,最後希望你愛上數學,這樣你一定會覺得數學是那樣的其樂無窮了。還愁學不好數學?祝你成功。
❷ 學習數學有用嗎
作為一個日後不想以數學或者工程師或者精算師為職業的人來說,數學究竟何用呢?誠實的說,譬如三角,三角變換,微積分等等數學知識,一般人的生活和工作的確用不上,但並不能因此就說,這些東西學來無用。
其實許多知識的所謂「用」,跟數學一樣,是一種「無用之用」,是作為一個思維方式健全的人所必備的知識體系之一。因為有了數學,物理,化學以及許多你日後生活學習都不太會用到的知識,你的知識體系完整了,你的思維方式得到了訓練,你對世界的認識日漸趨向於真實!
不要認為數學與美無關,也不要認為物理與哲學無關:數學體現了最完美的對稱與平衡,物理問題討論到最後,比如「時間」從哪裡開始,就變成了一個哲學問題!因此並不存在哪個學科無用,每個學科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接近著真理,你所掌握的接近真理的途徑越多,你就越可能探求到更全面的真理,而這恰恰是人生的意義之一!
舉個例不算恰當的例子,長大後,你會結識幾個異性,跟他們戀愛,最終和其中某個幸運的傢伙組成一段幸福婚姻。但,你並不能因此說,跟另外幾個人的戀愛無用。正是那些情感讓你理解了愛情,並且找到真愛。
同樣道理,無論日後你以什麼為職業,數學都是你「沒有結婚的異性朋友」,現在你所該做的就是,學好它——跟它談一段哪怕不成功的戀愛!
物理的用處當然很大了,你天天在用,當然你可以沒有意識那是物理或者說實在利用物理而已,可以從原始人說起
原始人 鑽木取火, 利用摩擦起熱的原理
鐵器時代 磨刀霍霍 利用壓強的原理
淘金術 流水淘金 用力浮力的原理
。。。。。。。。等等實在太多
就連大衛的魔術都是了很多光學的東東
你平常擠公交,如果知道邊緣優勢的原理說不定更好擠一些。
更關鍵的在於「學物理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 」這個作用非常大 給你日後工作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化學的用處指甲油長久不脫落法:塗指甲油之前,先用棉花蘸點醋把指甲擦乾凈,等醋干後再塗指甲油,這樣指甲油就不容易脫落了。
毛衣穿久了,有些部位會磨得發亮,可用醋、水各半的混合液在發亮部位噴灑一下,再洗滌,就可恢復原樣。
蒸饅頭時,饅頭發黃,可在鍋中加入適量醋,再蒸一會後,饅頭就會變白
燉骨頭湯的時候,先要加幾滴醋,便於吸收.骨頭的主要成分是羥基磷酸鈣,加醋酸,可使羥基磷酸鈣轉換為便於人吸收的鈣鹽~~
醋的作用也很大啊,它除了調味外,還能幫助人體進行消化,另外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它有腐蝕性,能消除保溫瓶及高壓鍋等內壁的污垢。
❸ 數學到底有什麼用
「數學?既復雜又無用,拚死拼活的學那麼多幹嘛?難不成等你畢業了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還要畫個拋物線來研究一下?數學嘛……上完小學就差不多可以了,那些更深層次的就留給數學專業的人去研究好了。」
忘了這是在哪本書中看到的言論了,雖說當時在同學們之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和我一樣堅持著「不敢苟同」。
是否真的是只學完小學數學就可以很好的生活了呢?就社會現狀而言,「很好」是不見得的,但「生活」不成問題,現今社會不是仍舊有很多小學文化的人依舊正常的生活著嗎?好似並沒有受到數學的影響一般。
但數學終歸是有用的,至少我深信並且堅信這一點。
淺層次的來說,我們學習數學最初是為了順利通過中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其次就是為了順利通過高考,能上一所好的大學,拿到一張能夠找一份好工作的敲門磚。數學不是唯一科目,但是它至少佔了不小的比重,幾乎沒有人敢輕言說「我不學數學,照樣可以上好大學」。
其次,每一個學科都是具有關聯性的,特別是對於偏理科的科目來說,如果你的數學成績差的一塌糊塗的話,物理、化學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沒有什麼很科學的依據,但就我的觀察而言,好像的確是這么回事兒。
數學,除了能幫助你取得一份好成績之外,更能營造一種偏理性的思維,這種思維不僅對偏理科的學科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並且也能滲透進日常生活中,讓我們能以一種更理性的思維去判斷問題,使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不止停滯在言語之上。
帶著一種世界性的格局去看待數學,它並不是一無是處的。
❹ 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
數學真是很有用的,我就是數學系的,剛上大學時候我們同學也都說數學沒有用,但是經過了四年的學習,慢慢大家對數學應該也或多或少有了感情.
數學的作用有很多啊,這是門很有用的基礎學科,首先就象一樓說的,學好了數學以後賣菜都可以算的快些,不用算錯帳,哈哈.
其次,數學是你現在學習的一科,是你成績組成的一部分,學好這個,不說幫你總成績提分,至少也不會拖你的後退,這都是很直接而且現實的作用.
還有一些隱性的作用,好好學習數學,可以鍛煉你的邏輯思維能力,象有些數學題,其實很需要腦子會轉彎才能做上,如果經常能夠這樣靈活的運用頭腦,以後在別的問題上也會自然的學會轉彎,會用多角度思考,這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是很有用的,這樣說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瞎說,但我是這么覺得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注意我們中國的兵法了,兵法不止戰斗可以用,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比如說做生意,處理人際關系,甚至是夫妻關系都能用得上,而兵法中也有很多時候用到了數學的知識.
總之啊,數學的用處可多了,不是只有我說的這么多,還有什麼就要大家在生活總慢慢體會啦.
❺ 數學有什麼用處
1.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通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合適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真理。
2.數學屬性是任何事物的可量度屬性,即數學屬性是事物最基本的屬性。可量度屬性的存在與參數無關,但其結果卻取決於參數的選擇。例如:時間,不管用年、月、日還是用時、分、秒來量度;空間,不管用米、微米還是用英寸、光年來量度,它們的可量度屬性永遠存在,但結果的准確性與這些參照系數有關。
3.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簡單地說,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由於生活和勞動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簡單的計數,並由用手指或實物計數發展到用數字計數。
(5)數學有用嗎擴展閱讀:
數學(mathematics或maths,來自希臘語,「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❻ 數學學那麼多有用嗎
小學,中學,大學的最有用而高中的數學就是用來帶基礎和練腦的.有些長大了都會忘記的因為不怎麼用到
❼ 學習數學有什麼用
要說數學在生活中的直接用途,真的說不出幾個,買菜?找零?那學幾何和函數又是要幹嘛用呢?但其實大家也都非常明白,數學確實是很多學科的基礎。
但作為父母,想要給孩子一個合適的回應很難很難,何況我們自己可能都捋不清答案。希望今天文章中作者給大家提供的答案,可以讓你下一次和孩子談論數學時得到更多啟發。
一門不招人喜歡的學科
數學為什麼這么不招人喜歡呢?
首先跟數學這門學科的特性有關。數學是一門研究模式的學科,是試圖用數量, 形狀和關系這些手段來描述世界的一種方式。
不管是任何學科知識,孩子們理解起來往往是習慣從自己親身的經歷出發,比如我們上語文課,寫一篇描述自己假期生活的作文,每個孩子都能寫出東西來,而且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孩子很容易能夠從中體會到樂趣所在。但數學就讓人一頭霧水了,不光跟實際生活相差甚遠,正確答案也都是非錯即對,又枯燥又抽象。
此外,數學這門學科的區分度也很高,能學不能學的孩子之間差距非常大,這也會讓孩子產生畏難和挫敗感。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或許很難改變學校的教育模式,但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拓展對於數學的一些生活體驗。
比如外出旅行的時候,引導孩子在車牌上查找數字組合(例如連續的3、4、5或不連續的2、5、7或平方144之類的數字);此外平時出門可以和孩子一起利用地圖軟體計算出的不同路線時間,來預估走哪條路最快到達終點;看電視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計算下電視節目中有多少時間是廣告。
這樣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在生活中接觸數學,能夠增加孩子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認識,為什麼要學數學?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數學對我以後的生活有用嗎?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數學——我們在用地圖導航的時候、預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時候、買新傢具測量尺寸的時候、公司開會聽到各種數據的時候……
很多人都以為只有極少數的職業才會用到數學,然而其實ta們都錯了。絕大多數職業:護士、設計師、建築工人、記者、司機等等每天都在使用數學。
但學校里的數學恰恰是以技能為基礎的——比如教你怎麼確定角度,怎麼用公式來確定物體的體積或容量,很少會教孩子數學究竟是什麼。比如,一堂數學課上老師往往會對孩子講:我們做了A、然後 B、然後 C,最後就能得到正確答案,而且往往是唯一的正確答案。
這種教育模式,往往導致孩子們從來都不會主動去思考數學本身,也不會充分理解每一個步驟的意義。對於許多學生來說, 他們對數學的理解變成完成老師設定的一個個具體任務,對於真正需要理解的概念呢?老師的要求是:背過就行了。
正是因為學校對數學的關注是技能學習,而不是解決真正的問題,孩子想要在數學這方面鑽研的興趣很容易就會被扼殺。
關於數學,我和學生們經常講的一個類比是, 學習數學技好比彈鋼琴。你知道鋼琴的每一個具體組成,並不代表你就懂得音樂是什麼了,一樣的,知道了數學的概念、公式和算術法,雖然非常重要, 但卻不足以讓你真正的理解數學是什麼。
過分強調數學的技能(基本數字理論,、方程式),忽略作為數學家的實際工作(推理、 解決問題、建模、使用技術),也會導致願意在大學繼續學習數學的學生人數下降。
美國近幾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000-2014 之間, 學習高等數學的學生比例從11.9% 下降到 9.6%,學習中級數學的人數從25% 降到到19.1%。香港地區高等數學畢業生佔全體畢業生的比例由2015年的25%下跌到了2016年的16%。
由於大陸地區沒有具體數據,我們只能參考一下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的全國本科理學專業在校學生人數,2012年這個數字是約125萬人,到了2015年,直接下滑到了約107萬人。
數學的意義是什麼呢?
下一次,當你的孩子問你數學有什麼用時,或許可以這樣回答:
數學能幫你理解周遭事物發生變化的原因:為什麼同樣的禮物一過節就會變得更貴?怎麼趁打折的時候以便宜的價格買到自己喜歡的玩具?
預測未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麥當勞隨機送的玩偶有多大幾率正好是我想要的那一款?
用數學解決謎題:電子游戲中的主角如何出招才能最大限度的縮減技能冷卻時間,把敵人殺死?
總之,數學的確非常美妙,但也由於其自身特性很容易變成應試教育中每個孩子的噩夢,不過如果我們能夠善於利用生活中的小常識,就能和孩子一起學會領略數學這門學科的美妙之處。
❽ 大學學數學有用嗎
數學在任何地方都有用 任何學科都離不開數學
❾ 數學有什麼用
我們在學習一樣東西的時候(比如數學),其實我們最後真正得到的是兩個層面的東西。
第一個層面是這個學科非常具體的內容,比如數學公式、解題技巧。這類東西通常可以被寫在教科書上,也容易用語言描述出來,我們可以稱之為「顯性知識」。
第二個層面是在學習這個學科的過程中帶給我們的影響或者順帶學到的一些思維方式、思維習慣或者其他一些微妙而隱晦的東西。這類東西一般很難用語言表述出來,甚至很多人在掌握這些知識、習慣之後,自己並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學會了」它們。這類知識,我們一般可以稱之為「隱性知識」。
比如,在科學史上,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一句「萬物源於水」被認為是早期科學誕生的重要標志之一。但是我們知道萬物源於水這句話實際上在科學上並不正確。那為什麼他的話還會流傳至今呢?原因在於,雖然這句話在顯性知識層面上不正確,然而這句話背後卻隱含著這樣一種思維邏輯:即人類第一次對世界的規律的問題做了從自然自身尋找答案的嘗試,而不是簡單地將其託付於超自然力的原因,這一點正是科學的核心思想之一。而這個隱性知識實際上對當時認可這句話的人們起的作用遠比其顯性知識來得作用要大。雖然這句話本身是錯的,確使接受這句話的人在以後的問題中會更傾向於使用非神秘主義的方法來認識這個世界,科學也由此逐漸在人類文明中誕生。
由此可見,顯性知識的運用往往是有條件、有范圍的,而隱性知識雖然不容易被發現和察覺,但其作用和影響卻可以作用於人的一生、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
回到你的問題,數學本身給我們帶來的顯性知識可能對於大多數不從事理工專業技術工作的人來說可能沒有什麼直接作用。就像韓寒曾經說的那樣,我們生活中用到的數學估計到小學三年級就已經夠用了。然而在之後我們多年來學習的數學,實際上塑造了我們一種理性的、條理的、系統化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在我們解決自己一生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慎密的思考、分類的思想、排序的思想等。很多東西其實都帶有學習數學這個過程產生的影響,只是由於其作用方式非常隱晦,也不容易被追溯其源頭,我們平時不容易注意到罷了。
因此對於平時工作不使用數學的人來說,真正學到,有益的的是那些隱形而非顯性知識,而正是這些隱形知識將極大地影響我們在一生中做出的許多關鍵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