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命題
給你個例子和解析
Ⅱ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命題
小學數學命題要注重基礎,主要以課本為主延伸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聯系實際,使題目有價值
Ⅲ 根據《小學數學測試命題的技術與創新》小學數學命題應注意哪些方面
一、理解信息技術社會的含義,體驗和分析信息技術對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影響,表現出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使用的習慣。
1.結合學習和生活經驗,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徵,討論衡量信息社會的主要標志。結合自身應用信息技術的經驗,進一步討論信息的價值,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表現出理性認識信息價值、敏銳,捕捉有用信息、主動獲取相關信息、甄別篩選正確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識;進一步提高判斷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動抵觸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斷能力;討論每個個體在學習共同體和社會公共知識創新中的責任,形成積極參與有益信息創作和知識創新的意識。
2.結合實例,了解常見的信息編碼方式及其對信息處理的意義。
3.調查身邊常用的信息技術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術的類別及其在學習、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舉和分析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對工作、學習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並能就某個專題進行調查、研究。
二、探究和初步了解計算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1.能結合應用實踐,總結和描述計算機系統的硬體和軟體構成,初步認識互聯的概念及與單機的區別。在具備網路的學校中,學生應熟悉局域間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見硬體設備的作用及其常用的關鍵技術指標,比較不同指標對計算機功能的實際影響,學會根據學校、家庭或工作場所的具體要求,設計計算機軟體的配置方案。
3.討論分析操作系統在計算機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4.學習或進一步熟悉資源管理器的有關功能及其相關步驟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復格式化、建立目錄、搜索、設置安全和共享等)。通過實踐,加深對資源管理的認識,養成資源管理的意識。
三、利用網際網路有效獲取信息,支持學科學習,解決實際問題。
1.根據學習或實踐需要,提高使用網際網路搜索、瀏覽和下載信息的能力,體驗超鏈接在網頁中的作用,提高信息獲取能力,學會合法、合理地使用網路工具和資源。
2.能根據學習主題或實踐任務,識別網上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和相關性,能討論網路信息獲取與其他信息獲取的異同點。
3.能利用BBS、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網路交流工具傳遞信息、表達思想、輔助學習。學會判斷不良信息、主動抵觸不友好網路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學會管理電子郵箱和反垃圾郵件的管理的方法,學會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斷並主動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四、學會製作動畫作品,直觀地表達動態信息或描述過程。
1.欣賞分析動畫作品,比較動畫與其他信息表達方式的聯系與區別,分析動畫在信息表達方面的獨特性。
2.通過剖析作品,了解動畫的製作原理,熟悉動畫製作的基本概念。
3.學會使用一種常用的動畫製作工具,設計、製作動畫,表達動態信息或描述動態過程。
五、學會使用電子表格軟體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支持學科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1.根據學科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需要,學會使用電子表格輸入或記錄數據,對數據進行整理、分類、成表。
2.根據需要,學會用電子表格的公式和函數等功能對數據進行必要的計算和處理。
3.能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和發現規律。
4.學會使用電子表格的圖表功能,直觀地呈現統計結果和研究結論,增強研究結論和結果的說服力。
六、能使用常用信息處理工具,綜合運用寫作、繪畫、表格、動畫等多種方式,設計、製作並發布多媒體作品。
1.能根據內容的特點和信息表達的需要,確定表達意圖和作品風格,選擇適合的素材和住處表現形式,並對製作過程進行規劃。
2.能根據表達的需要,結合考慮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不同媒體形式素材的優缺點和適用性,選擇合適的素材並形成組合方案;學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採集必要的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3.綜合運用合適的軟體和工具對原始素材進行初步的編輯、加工。
4.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體製作軟體,集成各類素材,製作多媒體作品。
5.能根據作品特點和受眾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演示或發布電腦作品,表達主題和創意。
6.能通過討論形成多媒體作品的評價標准,對自己和他人的多媒體作品及其製作過程進行評價,並對作品進行有效的優化以增強在現力;能比較利用信息技術製作電腦作品與傳統作品製作過程的異同。
7.討論所用信息技術工具的優缺點.提出可能的技術改進建議,形成技術創新意識,養成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
七、通過網站設計與製作進行合作學習,開展健康的社會交往。
1.結合自己使用網站的經驗,比較網站與其他多媒體作品在信息表達與發布方面的異同,比較網站和網頁的關系,了解網站的基本結構。
2.學會根據學習或社會交往的需要,設計學習支持網站或其他主題網站,學會合理規劃網站或其他主題網站,學會合理規劃網站的內容欄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學會使用合適的網站製作工具製作網站,嘗試使用常用網站製作技巧支持課程學習、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會交往。
八、設計和製作機器人,以機器人為載體,體驗並初步學會通過程序設計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該部分內容為選修。
Ⅳ 小學數學命題的原則有哪些
一、命題指導思想
命題必須依據各科《課程標准》所規定的內容和要求。命題應注意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切實體現新一輪課程理念,切合小學教學實際、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強調能力立意、應用立意,增強合作性、自主性、探究性,注重綜合性、創新性,堅持教育性,體現時代性。
二、命題原則
1.命題要充分體現三維目標的要求,要注重考查「雙基」基礎學力的建模試題,又有探究性和感受、體驗類的過程與方法、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試題。
2.命題具有基礎性、全面性、科學性、適切性、典型性和規范性。
3.每套試卷注意學習內容的典型性、代表性,也要注意題目的難度、梯度和題目類型的多樣性。
4.題量安排均衡適宜,賦值准確合理。
5.盡量選用新材料、新背景、新話題的原創題,杜絕繁、難、偏、舊的試題,鼓勵設計一些新內容、新體例、新風格、新形式的開放試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作出個性化的解答。
6.問題創設融入多樣性、互動性、體驗性。各科習題的類型具有多樣性。部分習題以各類活動的形式展開,讓學生體驗探索過程和體會多樣化的探究方法。
7.問題的解決突出實踐性、開放性、發展性,重點突出可使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內容。
8.習題創設過程有機地插入點撥性語言、激勵性語言、警示性語言、啟導性語言,以體現人文關懷,體現知、情、意合一。
9.試題形式生動活潑,指導語言親切、准確、明了,方便學生作答。
Ⅳ 小學數學試卷命題應注意些什麼
一、 題目要簡潔明了
試題是老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以來學習成果的一種考察載體,因此我們在出題時,考察的目標一定要明確。題目的表述要簡潔明了。我們在出題時應該選擇適合學生年齡段的閱讀水平,便於他們理解,不要使用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語,避免因閱讀困難給學生的解題造成困難;題目中的情境應該是當地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盡量少用或不用學生難以理解的生活場景。
二、 注重題目的科學性
數學試題是知識的載體,在試題中有豐富的知識,學生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同時也吸收了題目中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所以我們在出題時應注意題目內容的科學嚴謹性,盡量不要出現一些科學性的錯誤。
比如:五年級數學試卷中有過這樣一道題:某工地堆放的一批鋼管,形狀近似與梯形,上層有4根,最底層有10根,共9層,請問這批鋼管共有多少根?從數學的角度來說,這一道題好像沒什麼問題,可仔細一想,這題出的缺乏其科學性。鋼管的堆放,每一根應該放在下面兩根的之間,不可能在每一根的上面,這樣說來,以下每一層都應該比上一層多一根,因此也就只有7層,而不是10層。
三、 注重試題的應用性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課程標志明確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因此我們在出題時應盡可能的挖掘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來命題,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所學的數學是有價值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Ⅵ 小學數學考試命題的依據是什麼
教學大綱。
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專、作業的時數分配屬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6)小學數學命題擴展閱讀:
教學大綱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無論是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選編,授課計劃的制訂,還是成績考核,教學檢查及課程評估都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教學大綱明確規定本門課程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本門課程教學的基本任務和要求。
依據學科的知識系統與有關先行課、後繼課之間的聯系,確定各章、節的基本內容、重點和難點,並能反映出本學科的新成就和學科發展的方向。
同時要提出本門課程教學組織實施的原則和學時數,並分列講授課、習題課、實驗課及其他實踐性教學環節等的教學時數的分配。教學大綱不僅是講授大綱,還是指導學生自學和培養學生能力的綱要。
Ⅶ 小學數學題目
自己後就想趁一些課余時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