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測試
『壹』 高中數學學業水平測試
其實這個考試就跟以前的會考是一樣的,就是改了個名字而已,而且以前是按百分比通過,每次只有百分之五的不通過,現在是按及格通過,時間是一個班小時,滿分100,考的是必修一到五的所有知識。
『貳』 高中數學考試時間分配
這個具體要看你的水平了 首先你要知道絕大多數學生就算是學霸 真正數學高考的時候也是來不及的 我的解決方法是估記好自己成績區間 然後根據這個來確定自己時間分配
把時間放到易得分的點上去我是浙江考生就以浙江卷為例
如果你的平均水平是110分左右要沖刺120
如果要拿到110分你可以把選擇題最後一題蒙一個 填空題最後一題空著 最後三道大題都可以只做第一小題 然後把其他題目認認真真地做對 當你把其他題目全部做完後 你就可以告訴自己這次考試已經成功了 如果還有時間 那好 繼續做難題 如果沒時間 也沒事 該拿的分數已經拿到了 這個方法好處就是有充分的時間做自己會做的題目 然後再做對於自己的較難題時可以少一些思想負擔 更容易得高分
僅個人觀點 希望能幫到你
『叄』 高中數學題啊測試!快!
解答:
(1)將A(1,0),B(3,0),C(0,-3)三點代入:一般式y=ax^2+bx+c
得0=a+b+-3
0=9a+3b+-3
解得a=-1,b=4,c=-3
二次函數解析式為:y= -x^2+4x-3 或代入交點式得y= -(x-1)(x-3)= -(x-2)^2+1
頂點坐標為D(2,1)
(2)頂點D為(2,1),設直線AD為:y=K(x-1),把x=2 ,y=1代入其中得k=1
所以直線AD為:y=x -1
(3)解:設P點坐標為(0,h)
因為S△ABD=1/2*2*1=1
所以S△PAD=0.5√2 S△ABD= 0.5√2
又因為S△PAD=S梯形OPDE-S△POA-S△ABD/2
=(|h|+1)2/2 – 1/2*|h|*1-1/2
=(|h|+1)/2
因為S△ABD= 0.5√2
所以(|h|+1)/2=0.5√2
|h|=√2-1
P點坐標{0, (√2-1)}和{0, (-√2+1)}
(1)設直線Y=3/4KX+3(K>0)與X軸,Y軸分別交於A(x1,0)、B(0,y1)代入
Y=3/4KX+3解得x1=-4/k y1=3 則 A(-4/k,0)、B(0, 3), 點P是線段AB的中點,
P點坐標為(-2/k,3/2)
將A(-4/k,0)P(-2/k,3/2)、O(0,0)代入Y= -3/8X^2+BX+C得:C=0 ; K=±1(-1捨去);B= -3/2
拋物線Y= -3/8X*X+BX+C的解析式為y= -3/8x^2-3/2x
(2)因為∠QAO=45°,
直線QA與Y軸的交點坐標為(0,4)
所以直線QA為:y=x+4 ,代入拋物線中求得:
Q為(-8/3 ,4/3),所以存在這樣的點Q。
『肆』 高中數學考試的答題技巧。
對數學而言,立體幾何占據很大的比例,解題方法如下:
1.平行、垂直位置關系的論證的策略:
(1)由已知想性質,由求證想判定,即分析法與綜合法相結合尋找證題思路。
(2)利用題設條件的性質適當添加輔助線(或面)是解題的常用方法之一。
(3)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題中使用的頻率最高,在證明線線垂直時應優先考慮。
2.空間角的計算方法與技巧:
主要步驟:一作、二證、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證、二算。
(1)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①平移法:②補形法:③向量法:
(2)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作出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關鍵是作垂線,找射影轉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計算,或用向量計算。
②用公式計算.
(3)二面角
①平面角的作法:(i)定義法;(ii)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法;(iii)垂面法。
②平面角的計演算法:
(i)找到平面角,然後在三角形中計算(解三角形)或用向量計算;(ii)射影面積法 ;(iii)向量夾角公式.
3. 空間距離的計算方法與技巧:
(1)求點到直線的距離:經常應用三垂線定理作出點到直線的垂線,然後在相關的三角形中求解,也可以藉助於面積相等求出點到直線的距離。
(2)求兩條異面直線間距離:一般先找出其公垂線,然後求其公垂線段的長。在不能直接作出公垂線的情況下,可轉化為線面距離求解(這種情況高考不做要求)。
(3)求點到平面的距離:一般找出(或作出)過此點與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過該點作出平面的垂線,進而計算;也可以利用「三棱錐體積法」直接求距離;有時直接利用已知點求距離比較困難時,我們可以把點到平面的距離轉化為直線到平面的距離,從而「轉移」到另一點上去求「點到平面的距離」。求直線與平面的距離及平面與平面的距離一般均轉化為點到平面的距離來求解。
4. 熟記一些常用的小結論,諸如:正四面體的體積公式是 ;面積射影公式;「立平斜關系式」;最小角定理。弄清楚棱錐的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的內心、外心、垂心的條件,這可能是快速解答某些問題的前提。
5.平面圖形的翻折、立體圖形的展開等一類問題,要注意翻折前、展開前後有關幾何元素的「不變性」與「不變數」。
6.與球有關的題型,只能應用「老方法」,求出球的半徑即可。
7.立體幾何讀題:
(1)弄清楚圖形是什麼幾何體,規則的、不規則的、組合體等。
(2)弄清楚幾何體結構特徵。面面、線面、線線之間有哪些關系(平行、垂直、相等)。
(3)重點留意有哪些面面垂直、線面垂直,線線平行、線面平行等。
8、解題程序劃分為四個過程:①弄清問題。也就是明白「求證題」的已知是什麼?條件是什麼?未知是什麼?結論是什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審題。②擬定計劃。找出已知與未知的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從中捕捉有用的信息,並及時提取記憶網路中的有關信息,再將兩組信息資源作出合乎邏輯的有效組合,從而構思出一個成功的計劃。即是我們常說的思考。③執行計劃。以簡明、准確、有序的數學語言和數學符號將解題思路表述出來,同時驗證解答的合理性。即我們所說的解答。④回顧。對所得的結論進行驗證,對解題方法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