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方程公式

數學方程公式

發布時間: 2021-07-29 15:53:08

❶ 六年級數學解方程公式式

方程形式
一般式
(a、b、c是實數,a≠)

配方式
a(x+b/2a)^2=(b^2-4ac)/4a
兩根式
a(x-x1)(x-x2)=0
公式法
x=(-b±√b^2-4ac)/2a求根公式
十字相乘法
x^2+(p+q)x+pq=(x+p)(x+q)
編輯本段解法
分解因式法
因式分解法又分「提公因式法」;而「公式法」(又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兩種),另外還有「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法是通過將方程左邊因式分解所得,因式分解的內容在八年級上學期學完。

1.解方程:x^2+2x+1=0
解: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解得:(x+1)^2=0
解得:x1= x2=-1
2.解方程x(x+1)-2(x+1)=0
解:利用提公因式法解得:(x-2)(x+1)=0
即 x-2=0 或 x+1=0
∴ x1=2,x2=-1
3.解方程x²-4=0
解:(x+2)(x-2)=0
x+2=0或x-2=0
∴ x1=-2,x2= 2
十字相乘法公式:
x^2+(p+q)x+pq=(x+p)(x+q)

例:
1. ab+2b+a-b- 2
=ab+a+b^2-b-2
=a(b+1)+(b-2)(b+1)
=(b+1)(a+b-2)
公式法
(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首先要通過Δ=b^2-4ac的根的判別式來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有幾個根
1.當Δ=b^2-4ac<0時 x無實數根(初中)
2.當Δ=b^2-4ac=0時 x有兩個相同的實數根 即x1=x2
3.當Δ=b^2-4ac>0時 x有兩個不相同的實數根
當判斷完成後,若方程有根可根屬於2、3兩種情況方程有根則可根據公式:x={-b±√(b^2-4ac)}/2a
來求得方程的根
配方法
(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
如:解方程:x^2+2x-3=0
解:把常數項移項得:x^2+2x=3
等式兩邊同時加1(構成完全平方式)得:x^2+2x+1=4
因式分解得:(x+1)^2=4
解得:x1=-3,x2=1
用配方法的小口訣:
二次系數化為一
常數要往右邊移
一次系數一半方
兩邊加上最相當
開方法
(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如:x^2-24=1
解:x^2=25
x=±5
∴x1=5 x2=-5
均值代換法
(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同時除以a,得到x^2+bx/a+c/a=0
設x1=-b/(2a)+m,x2=-b/(2a)-m (m≥0)
根據x1·x2=c/a
求得m。
再求得x1, x2。
如:x^2-70x+825=0
均值為35,設x1=35+m,x2=35-m (m≥0)
x1·x2=825
所以m=20
所以x1=55, x2=15。
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以下兩個公式很重要,經常在考試中運用到)(韋達定理)
一般式:a^2+bx+c=0的兩個根x1和x2關系:
x1+x2= -b/a
x1·x2=c/a

❷ 高中數學直線方程公式

⑴點斜式 已知直線斜率為k,經過點(x0,y0) 則直線方程為:
y-y0=k(x-x0)

⑵斜截式
已知直線斜率為k,與y軸交點縱坐標為b, 則直線方程為:y=kx+b

⑶截距式:已知直線與x軸交點 橫坐標為a,與y軸交點縱坐標為b,
則直線方程為:x/a+y/b=1

⑷兩點式:已知直線經過點(x1,y1),(x2,y2)

(y-y1)/(x-x1)=(y2-y1)/(x1-x1)

⑸一般式 Ax+By+C=0

❸ 數學求根公式是什麼

求根公式如下:

a為二次項系數,b為一次項系數,c是常數。

一元二次ax^2 +bx+c=0可用求根公式x= 求解,它是由方程系數直接把根表示出來的公式。這個公式早在公元9世紀由中亞細亞的阿爾·花拉子模給出。

拓展資料:

南宋數學家秦九韶至晚在1247 年就已經發現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歐洲人在400 多年後才發現,但在中國的課本上這個公式仍是以那個歐洲人的名字來命名的。

一元三次方程ax^3 +bx^2 +cx+d=0的求根公式是1545年由義大利的卡當發表在《關於代數的大法》一書中,人們就把它叫做「卡當公式」。可是事實上,發現公式的人並不是卡當本從,而是塔塔利亞(Tartaglia N.,約 1499~1557).發現此公式。

❹ 數學解方程

方程形式一般式(a、b、c是實數,a≠0)配方式 a(x+b/2a)^2=(b^2-4ac)/4a 兩根式 a(x-x1)(x-x2)=0 公式法 x=(-b±√b^2-4ac)/2a求根公式十字相乘法 x^2+(p+q)x+pq=(x+p)(x+q)編輯本段解法分解因式法因式分解法又分「提公因式法」;而「公式法」(又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兩種),另外還有「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法是通過將方程左邊因式分解所得,因式分解的內容在八年級上學期學完。如 1.解方程:x^2+2x+1=0 解: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解得:(x+1)^2=0 解得:x1= x2=-1 2.解方程x(x+1)-2(x+1)=0 解:利用提公因式法解得:(x-2)(x+1)=0 即 x-2=0 或 x+1=0 ∴ x1=2,x2=-1 3.解方程x2-4=0 解:(x+2)(x-2)=0 x+2=0或x-2=0 ∴ x1=-2,x2= 2 十字相乘法公式: x^2+(p+q)x+pq=(x+p)(x+q) 例: 1. ab+2b+a-b- 2 =ab+a+b^2-b-2 =a(b+1)+(b-2)(b+1) =(b+1)(a+b-2) 公式法(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首先要通過Δ=b^2-4ac的根的判別式來判斷一元二次方程有幾個根 1.當Δ=b^2-4ac0時 x有兩個不相同的實數根當判斷完成後,若方程有根可根屬於2、3兩種情況方程有根則可根據公式:x={-b±√(b^2-4ac)}/2a 來求得方程的根配方法(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如:解方程:x^2+2x-3=0 解:把常數項移項得:x^2+2x=3 等式兩邊同時加1(構成完全平方式)得:x^2+2x+1=4 因式分解得:(x+1)^2=4 解得:x1=-3,x2=1 用配方法的小口訣:二次系數化為一常數要往右邊移一次系數一半方兩邊加上最相當開方法(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如:x^2-24=1 解:x^2=25 x=±5 ∴x1=5 x2=-5 均值代換法(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同時除以a,得到x^2+bx/a+c/a=0 設x1=-b/(2a)+m,x2=-b/(2a)-m (m≥0) 根據x1·x2=c/a 求得m。再求得x1, x2。如:x^2-70x+825=0 均值為35,設x1=35+m,x2=35-m (m≥0) x1·x2=825 所以m=20 所以x1=55, x2=15。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以下兩個公式很重要,經常在考試中運用到)(韋達定理)一般式:a^2+bx+c=0的兩個根x1和x2關系: x1+x2= -b/a x1·x2=c/a

❺ 數學,求根公式

前面的哪個負號?b前面的負號針對的只是b。與後面根號前的正負號無關。這個求根公式可以化為以下兩個:
x1= [-b+√(b2-4ac)]/(2a)
x2= [-b-√(b2-4ac)]/(2a)
你能「正負為負,負負為正」嗎?

❻ 誰知道,數學 方程萬能公式

你要的是這個求根公式吧:

❼ 數學解方程的所有公式

您好!建議您可以在網上下一個解方程式的軟體或者是在網上搜集一下,從初中到大學都有這樣的公式.

❽ 數學求根公式和方法怎麼

一元二次方程:對於方程:ax2+bx+c=0:
b2-4ac叫做根的判別式.
①求根公式是x

當△>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當△=0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
當△<0時,方程沒有實數根.注意:當△≥0時,方程有實數根.
②若方程有兩個實數根x1和x2,並且二次三項式ax2+bx+c可分解為a(x-x1)(x-x2). ③以a和b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

熱點內容
誡子書教學設計 發布:2025-08-05 12:52:28 瀏覽:797
在機場的英語 發布:2025-08-05 12:18:42 瀏覽:561
數學2017全國卷文科 發布:2025-08-05 11:25:28 瀏覽:147
2017年教師師德總結 發布:2025-08-05 11:19:05 瀏覽:765
鬼步小步教學 發布:2025-08-05 10:06:17 瀏覽:127
小程序模板教育 發布:2025-08-05 09:51:37 瀏覽:190
教育系統師德教育月活動總結 發布:2025-08-05 07:54:40 瀏覽:632
為什麼視頻是黑的 發布:2025-08-05 07:05:02 瀏覽:957
數學六年級上冊小狀元答案 發布:2025-08-05 06:31:13 瀏覽:281
火鍋雞的歷史 發布:2025-08-05 06:06:24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