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五成語
高二語文必修五文言文有《歸去來兮辭 》、《陳情表》、《逍遙游》、《項脊軒志》
❷ 語文必修五文言文詞語和句式答案
必修5文言基礎知識復習
《陳情表》
一. 虛詞
1. 以
(1)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連詞,因為)
(2)猥以微賤,當侍東宮(介詞,憑借)
(3)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4)謹拜表以聞(連詞,表目的)
(5)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2. 於
(1)急於星火(介詞,比)
(2)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 (介詞,對,向)
3. 之
(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助詞,的)
(2)臣之進退(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二. 實詞
1. 通假字
(1)夙遭閔凶(通「憫」,憐憫)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僕)
2. 古今異義
(1)九歲不行
古義:不能走路 今義:不可以或能力不夠
2)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古義:優秀人才
今義:明清兩代生員的通稱
(3)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古義:報答
今義:向上級報告或刊登在報紙上
(4)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古義:成人自立 今義:(組織、機構等)正式建立
(5)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古義:申訴,訴說 今義:說給別人聽,讓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古義:辛酸苦楚,苦衷 今義:身心勞苦
(7)臣欲奉詔賓士
古義:趕快往前 今義: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義:尚書部的屬官 今義:中醫醫生
3. 詞類活用
(1)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2)臣具以表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偽朝(名詞作動詞,做官)
(4)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
(5)夙遭閔凶(形容詞作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6)臣之進退(動詞作名詞,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7)舉臣秀才(名詞作動詞,做秀才,為秀才)
(8)察臣孝廉(名詞作動詞,做孝廉,為孝廉)
(9)猥以微賤(形容詞作名詞,微賤的身份)
(10)沐浴清化(形容詞作名詞,清明的政治教化)
(11)凡在故老(形容詞作名詞,年老之人)
(12)少多疾病(名詞作動詞,患疾病)
(13)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名詞作狀語,像犬馬一樣)
4. 一詞多義
矜
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小矜名節(動詞,自誇)
憫
夙遭閔凶(名詞,通「憫」,指可憂患的事)
憫臣弧弱(動詞,悲痛,憐惜)
(3)薄
門衰祚薄(形容詞,淺薄)
日薄西山(動詞,靠近)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用「非」表否定判斷)
(2)今臣亡國賤俘(直接表判斷)
(3)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非」表否定判斷)
2. 變式句
(1)急於星火(於星火急,介賓後置)
(2)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臣於陛下盡節之日長,介賓後置)
3. 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動詞「嬰」本身具有被動語態)
四. 重點語句翻譯
1.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譯文: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
2. 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譯文:我進退兩難,處境十分狼狽。
3.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譯文:因為這些,我的內心實在是不忍離開祖母而遠行。
4.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譯文: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
5.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譯文: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
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
6.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譯文: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聞達。
7.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譯文: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僕。
《項脊軒志》
一. 虛詞
1. 以
(1)娘以指叩門扉曰(介詞,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連詞,表承接,可譯為「來」)
(3)能以足音辨人(介詞,憑借,根據)
(4)以手閹門(介詞,用)
2. 而
(1)而庭階寂寂(連詞,表並列)
(2)牆往往而是(連詞,表修飾)
(3)客逾庖而宴(連詞,表修飾)
(4)而母立於茲(代詞,你,你的)
(5)呱呱而泣(連詞,表修飾)
3. 之
(1)頃之,持一象笏至(語助詞,調整音節)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語助詞,調整音節)
(3)他日汝當用之(代詞,代象笏)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詞,的)
二. 實詞
1. 通假字
某所,而母立於茲(通「爾」,你的)
古今異義
(1)人至不去
古義:離開 今義:前往
(2)吾妻來歸
古義:女子出嫁 今義:返回、還給
(3)牆往往而是
古義:處處 今義:常常
(4)比去,以手閹門
古義:及、等到、並排的 今義:較量、緊靠
2. 一詞多義
得
不能得日(動詞,得到,獲得)
得不焚(助動詞,能,能夠)
日
日過午已昏(動詞,指時間超過)
不能得日(名詞,陽光)
過
大母過余曰(動詞,探望,看望)
人往,從軒前過(動詞,經過)
歸
吾妻來歸(動詞,女子出嫁)
吾妻歸寧(動詞,返回。歸寧,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探望)
書
借書滿架(名詞,書,書籍)
或憑幾學書(名詞,字,文字)
從
吾從板外相為應答(介詞,自,由)
從余問古事(介詞,向)
自
余自束發(介詞,從,由)
自語曰(代詞,自己)
置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動詞,安放)
內外多置小門(動詞,設置)
當
以當南日(動詞,擋住)
他日汝當用之(副詞,理當,該當)
3. 詞類活用
(1)前辟四窗(名詞作狀語,在……的前面)
(2)東犬西吠(名詞作狀語,向西,朝西)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詞作狀語,親手)
(4)垣牆周庭(名詞作動詞,砌上圍牆)
(5)明月半牆(名詞作動詞,月兒明亮地照著)
(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名詞作動詞,上朝)
(7)垣牆周庭(形容詞作動詞,圍繞著)
(8)亦遂增勝(形容詞作名詞,美好的景緻)
(9)時至軒中(名詞作狀語,時常)
(10)客逾庖而宴(名詞作動詞,吃飯)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直接表示判斷)
2. 省略句
(1)(余)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省去主語「余」)
(2)日過午(室內)已昏(省去主語「室內」)
(3)使(之)不上漏(省去動詞賓語「之」)
(4)讀書(於)軒中(省去介詞「於」)
3. 變式句
(1)家有老嫗,嘗居於此(於此居,介賓後置)
(2)其制稍異於前(於前稍異,介賓後置)
4被動句
得不焚,殆有神護者(「不焚」,即不被焚毀)
四. 重點語句翻譯
1.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譯文:在農歷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牆上,月光下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枝影搖動,煞是可愛。
2. 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譯文:東家的狗(聽到西家的動靜)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宿。
3. 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譯文:我家的讀書人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功名,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成就功名)了。
4. 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譯文:回憶往日的這些事,好像昨天剛發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場。
5.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院中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栽種的,今天已經是干直葉茂,像把打開的巨傘一樣了。
《報任安書》
一. 虛詞
1. 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語遇遭此禍(介詞,因為)
(3)退論書策以舒其憤(連詞,來)
(4)重為鄉黨所戮笑,以污辱先人(連詞,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介詞,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連詞,因而)
2. 為
(1)為十表,本紀十二(動詞,寫成)
(2)季布為朱家鉗奴(動詞,做了)
(3)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動詞,當作)
(4)然此可為智者道(介詞,給,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介詞,因為)
(6)重為鄉黨所笑(介詞,被)
3. 且
(1)且勇者不必死節(連詞,況且)
(2)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副詞,暫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連詞,再說)
4. 於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介詞,比)
(2)幽於圜牆之中(介詞,在)
(3)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介詞,被)
(4)少卿視仆於妻子何如哉(介詞,對)
(5)無益於俗(介詞,對)
5. 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副詞,卻,竟然)
(2)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副詞,才)
(3)然後是非乃定(副詞,才)
(4)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動詞,是)
6. 然
(1)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代詞,這樣)
(2)然此可為智者道(連詞,表示轉折)
(3)闕然久不報(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二. 實詞
1. 通假字
(1)及以至是(通「已」,已經)
(2)其次剔毛發(通「剃」,剃光)
(3)被棰楚受辱(通「棰」,木杖)
(4)古者富貴而名摩滅(通「磨」,磨滅)
(5)見獄吏則頭槍地(通「搶」,碰撞)
(6)幽於圜牆之中(通「圓」)
(7)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通「抵」)
(8)網羅天下放失舊聞(通「佚」,散失)
(9)則仆償前辱之責(通「債」,債務,指下獄受腐刑)
(10)及罪至罔加(同「網」,法網)
2. 古今異義
(1)所謂強顏耳
古義:厚顏無恥 今義:勉強裝出笑容
(2)下流多謗議
古義:負罪受辱的處境 今義:下游;卑鄙齷齪
(3)所自樹立使然也
古義:立身處世
今義:建立(多用於抽象的好的事情)
(4)念父母,顧妻子
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配偶
(5)意氣勤勤懇懇
古義:誠懇,懇切 今義:勤勞而踏實
(6)南面稱孤
古義:面向南
今義:方位名詞,與「北面」相對
(7)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古義:落入,沉沒
今義: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8)恨私心有所不盡
古義:自己的心願 今義:為自己打算的念頭
(9)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古義:不一般
今義:程度副詞,相當於「很」「十分」
(10)仆以口語遭遇此禍
古義:言論
今義:談話時所用的語言,與「書面語」相對
3. 一詞多義
就
卒就死耳(動詞,接近,趨向)
草創未就(動詞,完成)
用
而用流俗人之言(動詞,採用,引申為「附和」)
用之所趨異也(介詞,因為)
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形容詞,慎重)
重為鄉黨所笑(副詞,更加)
通
通邑大都(動詞,暢通,沒有阻礙)
通古今之變(動詞,通曉,精通)
通其狂惑(動詞,達,這里指抒發)
4. 詞類活用
(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名詞作狀語,像牛馬一樣)
(2)倡優畜之(名詞作狀語,像樂師優伶一樣)
(3)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名詞作動詞,這里指囚禁)
(4)太上不辱先(動詞使動用,使……受辱)
(5)且勇者不必死節(動詞為動用,為……而死)
(6)韓非囚秦(動詞被動用,被……囚禁)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素所自樹立使然也(「也」表判斷)
(2)李斯,相也(「也」表示判斷)
(3)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斷)
(4)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所以……者,……也」,解釋原因的判斷)
2. 疑問句
(1)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疑問語氣詞「乎」,表疑問)
(2)與螻蟻何以異(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3)安在其不辱也(疑問代詞「安」,表示疑問)
(4)少卿視仆於妻子何如哉(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5)寧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寧」與疑問語氣詞「邪」,表反問)
(6)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無乃」與疑問語氣詞「乎」,表反問)
3. 省略句
(1)(書)草創未就(省去主語「書」)
(2)(先人職位)近乎卜祝之間(省去主語「先人職位」)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賢進士(省去賓語「之」)
(4)聲聞(於)鄰國(省去介詞「於」)
(5)韓非囚(於)秦(省去介詞「於」)
4. 變式句
(1)不得通其道(其道不得通,主語後置)
(2)灌夫受辱於居室(於居室受辱,狀語後置)
(3)無益於俗(於俗無益,狀語後置)
5. 被動句
(1)至激於義理者不然(「於」,表被動)
(2)重為鄉黨所笑(「為……所……」,表被動)
(3)韓非囚秦(「囚」,被囚之意)
(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5)流俗之所輕也(省去的「為」與「所」,表被動)
四. 重點語句翻譯
1.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譯文:人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得)比鴻毛還要輕,這是由於應用死節的地方不同的緣故。
2. 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譯文:猛虎在深山(的時候),所有的野獸都非常害怕它;待到被關進籠子里或落入陷阱之中,(卻)搖尾(向人)討吃的,這是(人)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結果。
3. 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
譯文:落入微塵一般輕賤的境地,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
4. 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
譯文: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願被囚禁在糞土一般的牢獄之中,是因為我的心願尚未完全實現,恥於默默無聞而死,而文采不能顯露給後世的人們。
5. 《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譯文:《詩經》三百篇,也大多是聖賢們為抒發郁憤而寫出來的
6.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譯文:也想用來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規律,弄清從古至今的歷史發展過程,成就一家的學說。
《漁父》
一. 虛詞
1. 之
(1)漁父見而問之(代詞,代屈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詞,定語後置的標志)
(3)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助詞,的)
2. 於
(1)聖人不凝滯於物(介詞,對)
(2)屈原既放,游於江潭(介詞,在)
(3)何故至於斯(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
3. 而
(1)漁父見而問之(連詞,表承接)
(2)而能與世推移(連詞,表轉折)
(3)漁父莞爾而笑(連詞,表修飾)
二.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子非三閭大夫與(「非」表否定判斷)
2. 疑問句
(1)自令放為(疑問語氣詞「為」,表疑問)
(2)何故至於斯(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問代詞「安」與疑問語氣詞「乎」,表反問)
(4)子非三閭大夫與(「非」與疑問語氣詞「與」,表反問)
3. 省略句
(1)行吟(於)澤畔(省去介詞「於」)
(2)(漁父)遂去,不復與(之)言(前省去主語「漁父」,後省去介詞賓語「之」)
4. 被動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見放(「見」表被動,相當於「被」)
三. 重點語句翻譯
1.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譯文:普天下都混濁,只有我還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2. 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譯文:真正賢明的聖人不會拘泥於一事一物,而能隨世情流轉相應地改變。
3.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譯文:怎能讓潔凈光明的純白之質,卻蒙上世俗的塵埃?
4.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譯文:(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纓;(湖上的)碧波混濁,可以洗我的雙足。
《逍遙游》
一. 虛詞
1. 之
(1)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2)其翼若垂天之雲(助詞,的)
(3)鵬之徙於南冥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而莫之天閼者(代詞,它)
(7)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往)
(8)之二蟲又何知(代詞,這些)
(9)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代詞,他,指宋榮子)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詞,他,指彭祖)
2. 而
(1)怒而飛(連詞,表修飾)
(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連詞,表修飾)
(3)決起而飛(連詞,表修飾)
(4)而控於地而已矣(連詞,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連詞,表並列)
(6)而宋榮子猶然笑之(連詞,表轉折)
(7)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連詞,表轉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連詞,表轉折)
3. 則
(1)海運則將徙於南冥(連詞,就)
(2)時則不至(連詞,或者)
(3)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連詞,那麼)
4.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數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 以
(1)以五百歲為春(介詞,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
6. 且
(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連詞,而且)
(2)彼且惡乎待哉(連詞,還)
(3)且適南冥也(副詞,將要)
7. 於
(1)彼其於世(介詞,對於)
(2)覆杯水於坳堂之上(介詞,在)
8. 其
(1)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用在選擇問句中,是……還是……)
(2)其名為鵬(代詞,它的)
(3)其負大舟也無力(代詞,它,指水)
二. 實詞
1. 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4)而徵一國(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後反(通「又」;通「返」,往返)
(6)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2. 古今異義
(1)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雖然這樣 今義:轉折連詞,用於上一個分句
(2)眾人匹之
古義:一般人 今義:多數人,大家
(3)腹猶果然
古義:食飽之狀
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連詞,假設事實
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4)之二蟲又何知
古義:泛指動物 今義:蟲子
(5)窮發之北
古義:毛,草木 今義:頭發
(6)小年不及大年
古義:壽命短的
今義:農歷臘月;節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
四日,舊俗就在這天祭灶。
古義:壽命長的
今義:豐收年;農歷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節
3. 一詞多義
辯
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而御六氣之不辯(通「變」,變化)
知
之二蟲又何知(動詞,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詞,智慧)
名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
聖人無名(名詞,聲名)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4. 詞類活用
(1)彼於致福者(使動用法,使……到來)
(2)而後乃今將圖南(名詞用作動詞,往南飛)
(3)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名詞用作動詞,往南飛)
(4)德合一君(使動用法,使……投合,使……滿意)
(5)而徵一國者(使動用法,使……信任)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此小大之辯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2)《齊諧》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3)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2. 省略句
(1)翱翔(於)蓬蒿之間(省略介詞「於」)
(2)且舉世譽之而(宋榮子)不加勸(省略主語「宋榮子」)
(3)眾人匹(於)之(省略介詞「於」)
(4)眾人匹之,(眾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語「眾人」)
3. 疑問句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疑問語氣)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問語氣)
(3)彼且奚適也(「奚」,表示疑問語氣)
4. 變式句
(1)而莫之夭閼者(夭閼之,賓語前置)
(2)彼且奚適也(適奚,賓語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賓語前置)
(4)覆杯水於坳堂之上(於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賓短語後置)
(5)翱翔蓬蒿之間(<於>蓬蒿之間翱翔,介賓短語後置)
《蘭亭集序》
一. 虛詞
1. 為
(1)引以為流觴曲水(動詞,作為,當作)
(2)已為陳跡(動詞,成為)
2. 於
(1)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
(2)當其欣於所遇(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
(3)暫得於己(介詞,對或在)
(4)終期於盡(介詞,到)
3. 以
(1)引以為流觴曲水(介詞,把)
(2)亦足以暢敘幽情(連詞,用來)
(3)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介詞,因為)
4. 之
(1)暮春之初(結構助詞,的)
(2)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結構助詞,的)
(3)雖無絲竹管弦之盛(結構助詞,的)
(4)夫人之相與(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不知老之將至(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及其所之既倦(動詞,到,往)
(7)感慨系之矣(代詞,它)
(8)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代詞,它)
(9)仰觀宇宙之大(助詞,定語後置的標志)
5. 所
(1)或因寄所託(構成所字結構,相當於名詞短語)
(2)當其欣於所遇(構成所字結構,相當於名詞短語)
(3)及其所之既倦(構成所字結構,相當於名詞短語)
二. 實詞
1. 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內(通「晤」)
(2)趣舍萬殊(通「取」)
2. 一詞多義
修
修楔事也(動詞,做,從事)
茂林修竹(形容詞,高)
況修短隨化(形容詞,長)
一
其致一也(統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內(數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把……看作一樣)
4. 詞類活用
(1)群賢畢至(形容詞作名詞,賢才)
(2)不知老之將至(形容詞作名詞)
(3)所以游目騁懷(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縱展;使……賓士)
(4)所以興懷(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興起)
(5)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形容詞作動詞,把……看作一樣)
(6)齊彭殤為妄作(形容詞作動詞,把……看作相等)
(7)況修短隨化(形容詞作名詞,壽命長;壽命短)
(8)死生亦大矣(形容詞作名詞,大事)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斷)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為」,表示判斷)
(3)齊彭殤為妄作(動詞「為」,表示判斷)
3. 變式句
(1)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會,介賓短語後置)
(2)仰觀宇宙之大(仰觀大宇宙,定語後置)
(3)俯察品類之盛(俯察盛品類,定語後置)
(4)不能喻之於懷(不能於懷喻之,介賓短語後置)
❸ 高中語文必修五課本成語匯總
1.崢嶸歲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風華正茂:正是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年輕有為。
3.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4.百舸爭流:形容群舟爭相行駛。
5.天倫敘樂: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樣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險即在眼前。
7.從諫如流:指聽從好的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一樣順暢自然,形容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
8.洞若觀火:就像黑夜裡看火一樣,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為進:表面上退卻,其實准備進攻的一種戰略或戰術。
10.化險為夷:將危險轉化為平安。
10.放浪形骸:指行為放縱,不受約束。
11.一去不復返:一去之後就不再回來。
12.圖窮匕首:比喻事情發展到了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13.悲歌擊築: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14.切齒拊心:形容憤恨到極點。
15.發上指冠:毛發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
16.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
17.變徵之聲:樂聲中的徵調變化,常作悲壯之聲。
18.秋毫不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勞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20.約法三章:比喻以語言或文字規定出幾條共同遵守的條款。劉邦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21.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處於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長歌當哭:長歌 長聲歌詠,也指寫詩;當:當作。用長聲歌詠或寫詩文來代替痛哭,藉以抒發心中的悲憤。
23.目不忍視: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24.耳不忍聞:耳朵不忍聽知。形容消息極其悲慘。
25.百折不回:無論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縮,形容意志堅強。也說百折不撓。
26.殞身不恤:殞:犧牲;恤:顧惜。犧牲生命也不顧惜。
28.步履穩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穩重,用在特定場合也可以指辦事一步一個腳印,很穩健。
29.博聞強記: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30.屏息以待:抑止氣息靜靜的等待。
31.世人矚目:全世界都在關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 形容跳起舞來的姿態。
33.引人注目:吸引人們注意。
34.發人深思: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35.聳入雲天:形容高山,或者參天巨樹的高大,比雲還要高。
36.扭轉乾坤 比喻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
❹ 人教版必修5語文成語
銳不可當 張皇失措 轉彎抹角 盪然無存 馬革裹屍 草木皆兵 烏合之眾
打草驚蛇 四面楚歌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揭竿而起 大庭廣眾 微不足道
連聲諾諾 觸目傷懷 長途跋涉 窮愁潦倒 風塵苦旅 低眉順眼 生死禍福 惟妙惟肖 巧妙絕倫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胸中有丘壑 因地制宜 重巒疊嶂
銷聲匿跡 風雪載途 衰草連天 周而復始 草長鶯飛 相安無事 天衣無縫
在劫難逃 束手無策 物競天擇 無動於衷 充耳不聞 視而不見 豁然開朗
雞犬相聞 怡然自樂 世外桃源
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轉彎摸角 銳不可擋 名付其實 鑄劍為梨 豐功偉跡
眼花潦亂 大廷廣眾 消聲匿跡 連聲喏喏 窮困撩倒
束手無測 一愁莫展 巧妙絕論 令人消魂 重巒疊障
惟妙惟削 張皇失措 圍追堵接 弄巧成絀 見議思遷
莫不關心 適得其返 無精打彩 毛骨聳然 安祥
遣責 煩燥 維幕
成語練習:
一、根據意思寫成語。
1、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
2、形容夜晚的天氣晴和美好。( )
3、慌慌張長,不知怎麼辦才好。( )
4、(姓名、事件、精神等)永遠流傳,不可磨滅。( )
5、不能夠用語言形容。( )
6、宏偉美麗。( )
7、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 )
8、偉大的功績。( )
9、臉色像泥土一樣,形容極端驚恐。( )
10、深得難以測量。比哈對人或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 )
11、上天不會斷絕人的生路,比喻身處絕境,終能找到出路。( )
12、形容人老實本分。( )
13、微小而不值得一提。( )
14、離開了隊伍。( )
15、窮困愁苦,頹喪失意。( )
16、形容十分精妙逼真。( )
17、精巧美妙到了極點,其他的無法與之相比。( )
18、沒有料到,形容意外。( )
19、沒有相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 )
20、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指定適宜的辦法。( )
21、重重疊疊的山峰、峭壁。( )
22、另有一種子巧妙的心思。( )
23、設計者和工匠師的胸懷中有山水風景的構思布局。( )
24、比喻人民極其痛苦的生活處境。( )
25、形容整齊有秩序。( )
26、相差很遠,很不相同。( )
27、形容東西精緻,造型奇特巧妙。( )
28、形容不斷地,循環往復。( )
29、本領高強,無所不能。( )
30、形容非常贊賞。( )
31、相處沒有沖突。( )
32、永遠沒有盡頭。( )
33、比喻事物沒有一點破綻。( )
33、命中洽談室要遭受禍害,逃也逃不掉。( )
34、燦爛多彩。( )
35、比喻沒有辦法。( )
36、事物要適應自然的選擇。( )
37、心裡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
38、說起來沒完沒了。( )
39、賽住耳朵不聽。形容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 )
40、雖然看見了卻好像沒看見一樣。顯然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
41、一點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 )
成語練習答案:
1、轉彎抹角2、月明風清3、張皇失措4、永垂不朽5、不可名狀6、富麗堂皇7、盪然無存8、豐功偉績9、面如土灰10、深不可測11、天無絕人之路12、老實厚道13、微不足道14、失群落伍15、窮愁潦倒16、惟妙惟肖17、巧妙絕倫18、意想不到19、獨一無二20、因地制宜21、重巒疊嶂22、別具匠心23、胸中有丘壑24、水深火熱水25、井然有序26、迥然不同27、玲瓏奇巧28、周而復始29、神通廣大30、拍案叫絕31、相安無事32、永無止境33、天衣無縫34、在動難逃34、五彩斑斕35、束手無策35、物竟天擇36、無動於衷37、嘮嘮叨叨38、充耳不聞39、視而不見40、不折不扣
❺ 語文必修五都有什麼篇目
人教版語文必修五·目錄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1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施耐庵)
2裝在套子里的人(契訶夫)
3*邊城(沈從文)
第二單元
4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
5滕王閣序(王勃)6*逍遙游(莊子)7*陳情表(李密)
第三單元
8咬文嚼字 (朱光潛)9說「木葉」(林庚)10*談中國詩(錢鍾書)
第四單元
11中國建築的特徵(梁思成)
12作為生物的社會(劉易斯·托馬斯)
13*宇宙的未來(史蒂芬·霍金)
❻ 求高中語文四字成語
必修一
1崢嶸歲月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風華正茂 正是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年輕有為
3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4百舸爭流。形容群舟爭相行駛。
5天倫敘樂 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樣子。
6危在旦夕 形容危險即在眼前。
7從諫如流 指聽從好的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一樣順暢自然,形容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
8【洞若觀火】就像黑夜裡看火一樣,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為進】表面上退卻,其實准備進攻的一種戰略或戰術。
10【化險為夷】將危險轉化為平安。放浪形骸:指行為放縱,不受約束。
11一去不復返:一去之後就不再回來。
12圖窮匕首:比喻事情發展到了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13悲歌擊築: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14切齒拊心:形容憤恨到極點。
15發上指冠:毛發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
16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
17變徵之聲:樂聲中的徵調變化,常作悲壯之聲。
18秋毫不犯 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勞苦功高 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20約法三章 比喻以語言或文字規定出幾條共同遵守的條款。劉邦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21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處於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長歌當哭: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當:當作。用長聲歌詠或寫詩文來代替痛哭,藉以抒發心中的悲憤。
23目不忍視: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24耳不忍聞:耳朵不忍聽知。形容消息極其悲慘。
25百折不回:挫折。無論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縮,形容意志堅強。也說百折不撓。
26殞身不恤: 殞:犧牲;恤:顧惜。犧牲生命也不顧惜。
28步履穩健 表面意思指步伐穩重,用在特定場合也可以指辦事一步一個腳印,很穩健。
29博聞強記。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30屏息以待 抑止氣息靜靜的等待。
31世人矚目 全世界都在關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 形容跳起舞來的姿態
33引人注目。吸引人們注意。
34發人深思。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35聳入雲天 形容,高山,或者參天巨樹的高大,比雲還要高。
36扭轉乾坤 比喻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
必修二
1蓊蓊鬱郁 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樣子。
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3急不暇擇 ;在緊急的情況下來不及選擇。
4二三其德 形容三心二意。
5載笑載言:邊笑邊說話。
6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7夙興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8楊柳依依 ;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
9九死不悔;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後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10瞻前顧後。看看前面,又看看後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11卓爾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人,與眾不同。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難以與周圍人相處。
12日月不淹 日月飛快地運轉,一刻也不停留,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13楚楚可憐;本指幼松纖弱可愛,後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14堅如磐石。象大石頭一樣堅固。比喻不可動搖。
15去日苦多 ;已經過去的日子太多了。用於感嘆光陰易逝之語。
16天下歸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
17少長咸集:年少的、年長的都聚集在了一起。
18群賢畢至:很多有才能的人都來了。
19曲水流觴:古民俗,每年農歷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20情隨事遷: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
21游目騁懷。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22放浪形骸 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
23感慨系之。有所感觸,慨嘆不已。
24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穀粒,形容物體非常渺小。
25、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這里是使動用法。形容人物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26 、遺世獨立:脫離社會,獨自生活,不跟別人往來。
27 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28 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後桌上凌亂的樣子。
29如泣如訴: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
30餘音裊裊: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31終南捷徑: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32容有底止:或許能相當深。底止,深的意思。
33責無旁貸 ;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
34旁稽、博採兩詞意義相仿,連用表示從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長處之意
35駭人聽聞:指使人聽了感到非常震驚。
36義憤填膺:由不義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憤怒感情充滿胸膛。
37安之若素:對於困危境地或異常情況,一如平素,泰然處之。
38心急如焚:心裡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內心焦急萬分。
39無濟於事:對事情沒有幫助,指解決不了問題。
40空頭支票:無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實現的諾言。
41不言而喻:不用說什麼就能明白。
42息息相關:呼吸相關連,比喻關系密切。
43休戚相關: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44休戚與共:憂患禍福彼此共同承擔
45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心裡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46淺嘗輒止:只略微嘗試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 47堅韌不拔:形容意志堅強,有毅力,毫不動搖。
48卓有成效:卓,特別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績、效果。
必修三
1謹小慎微。過分小心謹慎,縮手縮腳,不敢放手去做。
2寄人籬下;依附於他人籬笆下。比喻依附別人生活。
3小家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美麗的年輕女子。
4入不敷出;收入不夠支出。
5橫七豎八:有的橫,有的豎,雜亂無章。形容縱橫雜亂。
6吞吞吐吐;想說,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說。形容說話有顧慮。
7沸反盈天 ;聲音象水開鍋一樣沸騰翻滾,充滿了空間。形容人聲喧鬧,亂成一片。
8為所欲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後指想干什麼就干什麼。
9遍體鱗傷:渾身受傷,傷痕象魚鱗一樣密。形容受傷很重。
10皮開肉綻。皮肉都裂開了。形容傷勢嚴重。多指受殘酷拷打。
11膽戰心驚,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12喜出望外;由於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13地崩山摧:土地崩裂,山嶺倒塌。多形容巨大變故。
14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意思是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著關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
15磨牙吮血;磨利牙齒,吮吸鮮血。多形容像野獸一樣嗜殺。
16殺人如麻;殺死的人多得象亂麻。形容殺的人多得數不清。
17千呼萬喚—指呼喚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輕易出面。
18切切私語—指在暗中小聲說話。
19珠盤玉落—形容樂器彈奏的聲音清脆悅耳,十分動聽。
20整衣斂容—」現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臉色嚴肅起來。
21秋月春風—」比喻良辰佳景、美好歲月。
22暮去朝來—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23門前冷落—形容來來往往的人極少。也作「門庭冷落」。
24杜鵑啼血—本指杜鵑啼鳴,形容鳥類啼聲的悲苦。
25司馬青衫—司馬的衣衫都被淚水浸濕了。形容十分悲傷。
26棄甲曳兵:形容打敗仗逃跑時的狼狽相。
27五十步笑百步:後泛用以比喻缺點或錯誤的性質相同,只有情節或好或重的區別。
28禍起蕭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29鍥而不舍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30席捲天下;形容力量強大,控制了全國
31包舉宇內;並吞天下,佔有一切。
32囊括四海;比喻統統包羅在內。指統一全國。
33追亡逐北;追擊敗走的敵軍。
34因利乘便。憑藉有利的形勢。
35雲集響應】: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贊同和支持。
36斬木揭竿;砍削樹木當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比喻武裝起義
37深謀遠慮;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38同年而語;猶言相提並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39瓮牖繩樞;破瓮做窗,繩作門軸。比喻貧窮人家。
40畏葸不前;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必修四
1. 開柙出虎: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後多比喻放縱壞人。
2. 虎兕出柙: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主管者應負責任。
3. 既來之,則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後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4. 分崩離析: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5. 禍起蕭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6. 五十步笑百步:作戰時後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後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7. 餓殍(piǎo)遍野: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8. 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9. 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鑽研。
10.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11. 堅忍不拔: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12. 永垂不朽: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13.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14. 義憤填膺(yīnɡ):發於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15. 安之若素: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16. 心急如焚:心裡急得象著了火一樣。形容非常著急。
17. 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
18. 無濟於事:對事情沒有什麼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19. 搖搖欲墜: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台。
20. 不言而喻: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21. 大放厥(jué)詞: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用來指大發議論。
22. 語焉不詳:指雖然提到了,但說得不詳細。
23. 一帆風順:船掛著滿帆順風行駛。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24. 不可思議:①佛家語。指思維和言語所不能達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語。②形容事物無法想像或難以理解。
25. 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26. 恫瘝(ɡ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裡。
27. 無憂無慮: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28.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29. 白頭偕老: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
30. 惻(cè)隱之心:形容對人寄予同情。
31. 忐忑(tǎn tè)不安:心神極為不安。
32. 興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後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33. 慢條斯理: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34. 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35. 奮不顧身: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36. 物華天寶: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37. 人傑地靈: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38. 高朋滿座:形容賓客很多。
39. 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歷經坎坷,屢遭磨難。
40. 馮唐易老:漢馮唐身歷三朝,至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唐已九十餘歲,不能再做官了。
41. 畫棟珠簾:形容房屋裝備的華麗。
42. 李廣難封:漢名將李廣部下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廣本人抗擊匈奴,戰功顯赫,卻不見封侯。後以「李廣未封」、「李廣不侯」、「李廣難封」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43. 老當益壯: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44. 東隅已逝: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並不晚。
45. 各抒己見: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46. 艱苦卓絕:堅忍刻苦的精神超過尋常。
47. 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48. 置之不理: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49. 虛無縹緲:形容空虛渺茫。
50. 袖手旁觀: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51. 自得其樂:自己能從中得到樂趣。
52. 不屑一顧: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53. 揚眉吐氣:揚起眉頭,吐出怨氣。形容擺脫了長期受壓狀態後高興痛快的樣子。
54. 迎刃而解:原意是說,劈竹子時,頭上幾節一破開,下面的順著刀口自己就裂開了。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
55. 兢兢業業: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56. 天倫之樂:泛指家庭的樂趣。
57. 耳熟能詳:指聽得多了,能夠說得很清楚、很詳細。
58. 庸人自擾: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59. 來龍去脈:本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現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後果。
60. 雷霆萬鈞:形容威力極大,無法阻擋。
必修五
1忍無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2逼上樑山 ;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3垂頭喪氣;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情緒低落、萎蘼不振的樣子
4沒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5興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後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6平心靜氣;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7理所當然;按道理應當這樣。
8正大光明;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9【物華天寶】原指萬物的光華,天上的寶氣。形容各種珍貴的物品。
10【人傑地靈】。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傑出的人物出生或到過的地方,便成為名勝之地,或指傑出人物生於靈秀之地。
11【勝友如雲】才智出眾的朋友們雲集一處。
12【高朋滿座滿座盡是高貴的賓朋。
13【騰蛟起鳳】象蛟龍騰越,鳳凰起舞。比喻文辭奇巧優美,才華橫溢。
14【鍾鳴鼎食】吃飯時,奏樂列鼎。形容貴族和富貴人家豪華奢侈的生活。
15【雲銷雨霽】雲消雨散。指滿天的雲雨頓時消散,形容已經逝去的一切都不會再回來了。
16【響遏行雲】。聲音高入雲霄,把浮動著的雲彩也阻止了。形容歌聲嘹亮有力,悅耳動聽。
17【天高地迥】迥:遙遠。形容天地之間廣闊無邊。
18【興盡悲來】高興的勁兒過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來了。
19【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種蕨類植物,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裡偶然相遇。比喻從來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20【馮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
21【老當益壯】當:應當。益:更加。原指年紀老而志氣應當更壯。
22【窮且益堅】也作「窮當益堅」。窮:不得志。益:更加。處境困難而意志應當更加堅定。
23.【涸轍之鮒】涸:水干,枯竭。轍:車轍。鮒:鯽魚。乾枯的車轍里的鯽魚。比喻處於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24.【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時,餘光落在桑樹和榆樹之間;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則有所得。比喻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補償。
25【一介書生】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自稱。或對一般讀書人的雅稱。
26【投筆從戎】投:扔掉,放棄。筆:筆桿子,指文墨生涯。從戎:參軍。指棄文就武,放棄文墨生涯去參加軍隊。
27【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兩種喻意。後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28【盛筵難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難以再得。
29【陸海潘江】陸、潘:晉朝的文學家陸機、潘岳。本是稱頌陸機和潘岳文才很高。後用以稱頌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
30鵬程萬里: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31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32扶搖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33.孤苦伶仃;孤獨困苦,無依無靠
34 煢煢孓立 ;孤獨無依的樣子。
35 形影相弔;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
36 日薄西山;太陽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37 氣息奄奄 ;形容人即將斷氣、死亡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
38 朝不謀夕 ; 亦作「朝不慮夕。」早晨不能謀及晚上。形容形勢或事情危急,只能顧及眼前,無暇作長遠打算。
39 烏鳥私情 ;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40 結草銜環 ;亦作「銜環結草」。原是古代兩個受恩報答的故事。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41 皇天後土; 古人對天地的尊稱,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聞君之言。
42 人命危淺 ; 指人的壽命不長了,隨時都會死亡。
43咬文嚼字: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
44學富五車;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45才高八斗;比喻人極有才華。
46心有餘悸;危險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回想起來心裡還害怕。
47流毒無窮;比喻禍害非常嚴重的事物
補充
1走投無路:無路可走。比喻處境非常困難。
2咀嚼鑒賞:細細品味和欣賞。
3張冠李戴:比喻弄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
4信口開河:隨口亂說一氣
5深惡痛絕:厭惡、痛恨到了極點。
6不即不離:不靠近也不分離。
7錙銖必較:對極小的事都計較
8得魚忘筌:筌是用來捕魚的,得了魚,就忘了筌。比喻達到目的後就忘了原來的憑借。
9熟能生巧:熟練了就能掌握技巧或竅門。
10游刃有餘:比喻技術熟練,經驗豐富,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❼ 高二必修五談中國詩里有哪些成語
立竿見影lìgānjiànyǐng
[釋義]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見功效。
[語出]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你說你蓮花化身;清凈無為;其如五行變化;立竿見影。」
[正音] 見;不能讀作「xiàn」。
[辨形] 立;不能寫作「利」;竿;不能寫作「竽」。
[近義] 馬到成功 立見成效
[反義] 曠日持久 勞而無功
[用法] 用於比喻事物見效很快。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❽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典故。求高手告知
蘭亭集序(王羲復之)赤制壁賦(.蘇軾)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游褒禪山記(王安石)《詩經》兩首
氓
採薇離騷(屈原)《孔雀東南飛》(並序)詩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短歌行(曹操)歸國田居(其一)(.陶淵明)燭之武退秦師(《左傳》)荊軻刺秦王(《戰國策》)鴻門宴(司馬遷)召公諫厲王弭謗(《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