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分段
A. 如何分段
分段需要根據如下標准制定:
1、開頭為兩個空格的就是一個自然段。
2、出現一個逗號為一句話,段首不需要。
4、句號用於一句話中的停頓,使一篇文章理清層次,連貫成一個主要內容,使中心更加明確。
常說的分段就是指劃分文章的段落,讓文章看起來更加簡潔明朗。
(1)小學語文分段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文分段的方法如下:
1、按時間的變化分段。按時間的變化分段,就是按時間變化的先後順序給文章分段。
2、按地點的變化分段。按地點的變化分段,就是以地點轉換的順序來分段。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或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等幾個基本部分。
4、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先要了解文章寫的是什麼事物,然後仔細分析思考。
5、按文章的總—分結構分段。總—分結構的文章就是指總起分述的文章。
6、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然後找出主要事例在文中的起始和結束。
B. 小學語文的課文分段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分段是總結段意,因為每次考試時可能會考讓你分析的那一段,如果自己理解透了。那回答那段問題應該不會出什麼大錯!!
C. 小學語文應將分段放在哪一部分進行
在小學一年級時是不需要分段的,
二年級下學期會稍有涉及,
從三年級開始就正式要求給課文分段了.
D. 小學語文分段分層練習及答案。越多越好。
(一)成全一棵樹
①一個平常的春天,一位飽經風霜的母親,向別人討了幾棵樹苗。她要把它們栽在門前。
②母親栽種完畢後,她的一個孩子從門里一拐一拐地出現了,「媽媽,把這棵小樹也栽下吧?」孩子的手裡擎著一棵樹苗,那是她丟棄的一棵。她又瘦又小,一點也不強壯,甚至還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親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殘疾。孩子擎著那棵樹苗,滿眼裡都是渴求的光芒。母親望著孩子站立不穩的腿,她猶豫了。她認為孩子是在做著一件沒有結果、同樣也沒有意義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裡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親終於點點頭——就算它最終長不成一棵大樹。
③孩子高興極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樹苗,搶著去挖樹坑。他人小力氣弱,挖得很吃力。母親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樹坑比母親挖得都大、都深。
④樹苗栽種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著水桶,給每一棵樹澆水。母親看著,心裡想著,這棵樹能長大嗎?做母親的目光是復雜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樹苗會活過來,會長成一棵大樹。
⑤可是不久,那棵樹苗和其它樹苗一樣,也鼓出了葉子。只不過稍遲了幾天,葉片稍細小了些。可不管怎麼說,它活過來了,它也是一棵樹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澆樹苗。孩子是認真的。他澆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樹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親允許,他自己親手挖坑栽種的小樹苗,孩子也只澆一桶水。
⑦小樹一天一天長大。開始的時候,那棵小樹明顯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們壯實,顯得有些楚楚可憐。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趕上了它們。
⑧這一年冬天,母親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送她這個最小的孩子也去學校讀書。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沒有這個能力讓這個孩子去學校讀書。孩子背著母親用布片為他縫制的書包,高高興興上學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學校,可他的臉上卻是永遠像春天一樣明麗燦爛!
⑨放了學,除了做作業,孩子就澆那幾棵樹,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樹之間。春去冬來,那棵本來已經失去了生存資格的樹,比別的樹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興興的。別人送給他一個綽號:陽光。他們都叫他陽光。
11幾十年過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經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這一年,他回到了他的家鄉,母親已是滿頭銀發了,兒子歸來的消息使她分外高興,這一天她早早就在門口迎接兒子。和母親同在門口的還有那幾棵樹。
12他是坐著一輛小轎車回來的。但他沒有讓車子進村。從村頭他就下來自己走路,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13遠遠地他首先看到了家門口的樹——那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樹。他看見了自己的母親。她依著樹。他的心裡一熱,急急忙忙沖了過去。在那棵他親手栽種的樹下,他把他的母親摟在懷里。他發現母親是真的老了,身子輕得像一片樹葉。他叫了一聲娘,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14他在老屋裡住了半個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著母親到門外樹下的青石板上坐,陪著母親說話。有一天說起身邊的樹,他忽然神秘地說:「娘,你知道這棵樹為什麼比那些長得快嗎?這裡面,有一個誰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15母親望著已人到中年的兒子,望著他那一臉的得意,她平靜地笑了,她點點頭說:「其實娘早就知道了。那樹長得高長得快,還不是你每天半夜起來喂它一泡童子尿?開始我也納悶兒,後來有一天半夜我悄悄跟著你,看見你一邊喂它一邊說小樹快快長大吧……孩子,你知道我為什麼改變了主意,讓你上學堂了嗎?就是因為我看見你天天半夜去偷偷喂那樹啊!」
16他一下子怔住了。許久許久,他突然噗通一聲跪了下來,跪在了母親的面前。他明白了,他終於明白了母親。母親的心永遠是一顆母親的心。
1.第④段畫線句「這棵樹能長大嗎?做母親的目光是復雜的」,請聯繫上下文,品讀出母親此時復雜的目光。
答:
2.第②④⑧⑨段中的「一拐一拐」共出現了四次,作者突出這一細節的用意:一是強調他是個殘疾孩子;二是
。
3.認真揣摩文章標題,說說它的含義是什麼?
答:
成全一棵樹答案
1.那棵樹又瘦又小,甚至還有一些枯萎,母親擔心它不會長大成一棵大樹;另一方面母親為殘疾孩子的未來憂慮。(意思相符即可得滿分)
2.突出孩子的自強(或:志堅)(回答「做事努力、有毅力、認真或執著」等均可)
3.以樹喻人。體現了小孩不向命運低頭,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及母親對他的關愛。(意思相符即可得滿分)
(二)祖母的葵花
我總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種在小院門口。
是祖母種的。①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綉花一樣,一針下去,綠的是葉,再一針下去,黃的是花。
記憶里的黃花總也開不敗。
絲瓜、黃瓜是搭在架子上長的。②扁扁的綠葉在風中婆娑,那些小黃花,就開在葉間,很妖嬈地笑著。南瓜多數是趴在地上長的.長長的蔓,會牽引得很遠很遠。像對遙遠的他方懷了無限嚮往,蓄著勁兒要追尋了去,在一路的追尋中,綻放大朵大朵黃花。黃得很濃艷,是化不開的晴。
還有一種植物,被祖母稱作「烏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順著牆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綠綠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罷。忽一日,嘩啦啦花都開了,遠遠看去,房子插了滿頭黃花呀,美得讓人心醉。
最突出的,還是葵花。它們挺立著,情緒飽滿,鬥志昂揚,迎著太陽的方向,把頭顱昂起,再昂起。小時候我曾奇怪於它怎麼總迎著太陽轉呢,伸了小手,拚命拉扯那大盤的花,不讓它看太陽,但我手一松,它彈跳一下,頭顱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彎的樣子。
梵谷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黃來渲染葵花。畫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陽光下怒放,彷彿是「背景上迸發出的燃燒的火焰」。梵谷說,那是愛的最強光。在頗多失意頗多彷徨的日子裡,那大朵的葵花,給他幽暗沉鬱的心,注入最後的溫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梵谷,不懂得愛的最強光,但她喜歡種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歲月里,院門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們心頭,投下最明艷的色彩。葵花開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這是一種香香的等待,這樣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結籽,亦有另一種風韻。沉甸甸的,望得見日月風光在里頭喧鬧。這個時候,它的頭顱開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桿仍是挺直的。一顆一顆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飽滿,吸足陽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來,蜂窩一般的。祖母摘下它們,輕輕敲,一顆一顆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預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陽光下曬,會聞見花朵的香氣。③一顆瓜子,原來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曬干,祖母會用文火炒熟,這個孩子口袋裡裝一把,那個孩子口袋裡裝一把。我們的童年就這樣香香地過來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連葵花也種不動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靜。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門口,坐在老槐樹底下,不錯眼地盯著一個方向看。我想,那裡,一定有一棵葵正在開放,開在祖母的心窩里。
1.上文第三段說,「記憶里的黃花總也開不敗」。通讀全文,說說「我」記憶里的黃花有哪些。(2分)
答:
2.聯繫上下文,從不同方面體會「這是一種香香的等待,這樣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點詞語的妙處。(4分)
答:
3.從上文加方框的三個句子中任選一句,品味文句中蘊涵的語言運用的美或情感表達的美。(4分)
選句序號:[]
答:
4.上文第七段寫到了梵谷和他創作的《向日葵》,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4分)
答:
5.請從下面的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若兩題都做,只批閱第①題。)(想像合乎情理,描寫生動形象,語言准確流暢,最多可獲加2分。)(4分)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輕輕敲落瓜子時,跟在祖母身邊的「我」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請你聯系文章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合理想像,進行描寫,不超過60個字。(可描寫神態,可描寫動作,可描寫語言,可描寫心理。)答: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連葵花也種不動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靜。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門口,坐在老槐樹底下,不錯眼地盯著一個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麼呢請你聯系文章內容,展開合理想像,進行描寫,不超過60個字。
答:
祖母的葵花答案
1.答案:有絲瓜花,黃瓜花,南瓜花,烏子花,葵花的花。
2.答案要點:①「香香
E. 小學語文該怎麼給課文分段
段就是意思的集合。
一段就是一個意思。
一個作者寫一篇文章,要表達他的思想。前面可能是引子,各種各樣的原因引起了這篇文章。那麼這個引子就是第一段。後面的經歷,可以跌宕起伏,那麼每個起伏又是一段。最後總結一下。又是一段。
所以,思想決定段落。通常因為心裡想著要給文章分段,從而造成身陷其中而無法全心全意理解文章思想。所以,跳出去,完全從欣賞的角度來理解文章。那麼作者開心你也開心,作者難過你也難過,這樣身臨其中,你就會發現原來的文章分成好多思想部分,那麼這些部分就可以分段了。
哎,對於一個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孩子來說,上面的東西有點難。而對於一個經歷了人生起伏的大人而言,這些都是自然的事。
你再看看,我上面寫的這篇小小說明文,我問什麼要這么分段?就是因為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意思,給你解釋隨著段落不同的深入程度進行分段。
F. 小學課文的自然段怎麼分段
小學課文的自然段分段方法如下:
1、歸並法
先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然後認清各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再把說明同一內容的多個自然段歸並成一個個結構段。
2、三段變通法
每篇課文均有開頭、中間、結尾,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變通。
3、重點突破法
先用一句話概括全文重點內容,然後找出這一重點事件或重點問題的起訖點,把重點段確定下來,最後看重點段落前面後面各講什麼,考慮全文如何分段。
4、標志識別法
在縱式結構的文章中,表示時間推移、地點變換和人物出沒的詞句常常是分段的標志,在橫式結構的文章中,這種標志常常表現為某些段落開頭的總起句或結尾的小結句。抓住這些標志就能順利分段。
(6)小學語文分段擴展閱讀:
分段可以是,也可以是計算機網路術語等。
武術套路術語:即趟,是武術完整套路的組成部分,由若於個動作或組合動作組成。通常所說的分段,指套路中的一段,由向同一方向演練至折回處的所有動作構成一段。
武術大多數拳種中的段(趟)都是雙數。如二段(往返一次),四段(往返二次)、六段等,個別拳種也有單數的,如「一去不回頭」的翻子拳。
G. 小學語文課文怎樣用分段符號
小學語文課文用分段符號需要根據如下標准制定:
1、開頭為兩個空格的就是一個自然段。
2、每一段的段後用雙斜線劃分,也就是在段落後畫//。
3、/是放在段尾的,段首不需要。
4、逗號用於一句話的結尾,使一篇文章理清層次,連貫成一個主要內容,使中心更加明確。
(7)小學語文分段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文分段的方法如下:
1、按時間的變化分段。按時間的變化分段,就是按時間變化的先後順序給文章分段。
2、按地點的變化分段。按地點的變化分段,就是以地點轉換的順序來分段。先要在認真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找出表示地點的詞語和句子,然後把同一地點的內容歸並為一段。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必須先要了解文章中所寫事情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或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等幾個基本部分。
4、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先要了解文章寫的是什麼事物,然後仔細分析思考。
5、按文章的總—分結構分段。總—分結構的文章就是指總起分述的文章。
6、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然後找出主要事例在文中的起始和結束。
分段方法、概括段意方法、列小標題方法
一、分段方法
1、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
凡是記敘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寫清楚。有時作者採用「順敘」的方法,先寫原因,接著寫經過,最後寫結果;有時作者採用「倒敘」的方法,先寫結果,再寫原因和經過。不管文章怎麼記敘,我們閱讀時只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找出來,把它們單獨作為一段。
2、按時間的變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時間的變化來敘述的。閱讀時,我們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或句子,然後分析文段內容與時間的聯系,再將同一時間的內容歸為一段。(注意:不能每見到一個表示時間的詞句就把文段合為一段,而應以一個時間段的內容聯系為主。)
3、按地點的變換分段
一般游記、參觀、訪問類的文章多採用此種方法。我們閱讀時只要把文章中標明地點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然後把屬於同一個地點的內容歸為一段。地點變了,就另換一段。
4、按事物的內容和性質分段
一般狀物、幾事寫人的文章,多可採用這種方法分段。我們在閱讀時只要了解了作者從幾個方面來描述人或物的,那麼,一個方面就可歸為一段。
5、按文章的結構分段
有些文章的開頭有個總起段或接尾有個總結段,有的兩者都有(即總分總、總分、分總結構)。對於這樣的文章,我們在分段時把總起段和總結段各為一段,把中間分述的內容合為一段。
二、概括段落大意
1、串連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進行綜合概括)
一個段落只有一個自然段組成,先看看有幾句話並了解每句話的意思,接著找出每句話中的重點詞或中心詞語,然後把這些詞語連起來,組成一句通順的話。
一個段落有幾個自然段組成,首先概括出各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後把這些自然段意思綜合起來,最後用一句簡潔的話歸納出段落大意。
2、取主法(抓住重點自然段歸納段意)
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一段話,都有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在一個有幾個自然段組成的段落里,與段的中心聯系密切的詳寫的自然段,就是重點自然段。歸納段意,就以重點自然段的意思為段意。
3、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歸納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