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課點評

語文課點評

發布時間: 2021-07-31 13:37:49

語文教師課堂如何點評

一、評判式點評。即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思維方式、語言表達、情感態度等方面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教師採取評判式點評時,首先要做到語言多樣、態度真誠、評判有針對性。湖北的熊芳芳老師教學《春》時,教師精彩的點評貫穿整堂課。如:「說得真好!你對春天裡的大自然有一種獨特的體驗。」「你充滿想像力的解說把我們也帶進了那美麗而神秘的境界之中,謝謝你!」「太好了!你是結合自己的生活在全方位地感受春天,感受作品。同學們是不是應該給他掌聲?」「聽了你的解說,連老師都對那片草地無限神往了!」「說得真是太好了,充滿了想像與聯想,老師相信,像你這樣用心的孩子是不會辜負春天的。」「你真是慧眼獨具!竟然發現了這么美麗的一處!是的,疏密結合,動靜結合,使畫面平添了許多魅力。」(見《中學語文·教學大參考》2003年第6期)這樣的點評,教師態度誠懇,語言豐富、生動,極具針對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效果十分明顯。其次要注重實事求是,既不能簡單否決也不能一味遷就。新課程倡導要對文本多元解讀,進行個性化閱讀,這種理念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當學生對文本解讀有誤時,我們教師一定要及時指出。如熊芳芳老師在教《春》時,有以下片斷:一學生給雨中的人命名為「雨中的靜默」,顯然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教師於是反問:「雨中的人是靜默的嗎?」學生回答:「只有房屋是靜默的。」熊老師點評:「對,雨中的房屋是靜默的,雨中的人可忙著呢!我們可以說:雨夜春忙。大家說行嗎?」這一點評,教師就十分注重糾誤糾偏,並不一味叫好。因此,我們語文教師點評時,當學生思維有偏差,要在肯定學生敢想敢說的同時,大膽巧妙地說「不」,同時糾誤糾偏,撥正航向,從而引導學生會想會說。那種學生說什麼都是「好」,答什麼都是「對」,動不動就鼓掌喝彩的做法不僅僅不能給學生積極的鼓勵,持續下去,反而會給學生帶來更多消極負面的影響。
二、點撥式點評。課堂點評不僅要重「評」,評得客觀、評得准確,而且要注重「點」,做到點撥得法。點評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起到點撥、點化的作用。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在於激勵、鼓舞和喚醒。」我們語文教師點評時,要根據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趨勢,找准問題的症結,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由具體到抽象開拓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將一些零散的或表象的東西進行升格總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獲得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認識,增強能力。在點撥時,教師要點撥得精彩,點撥得生動,點撥得精當,點撥得明白,點撥得科學,含英咀華,要揮灑教師的個性和才氣。要隨機應變,相機誘導,使點撥的內容具有提示性、啟發性、示範性,從而開啟學生的心智,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進行深層的多向的思考與探析,真正做到「四兩撥千斤」。如四川的吳明平老師執教的《說美》一課,有學生提問:「我不理解這句話:『我們一定會看得見有些臉面,如果你把他們一部分一部分地來觀察,你是找不到一點好處的;但是各部分在一起,那些臉面就很好看了。』」教師隨即問:「有同學能理解嗎?」無人回答。於是教師點撥:「聽老師舉個例子吧。外面有一塊草坪,單獨看不怎麼美,這個草坪外面有一條小河,單獨看也不怎麼美,但你把這塊草坪和小河放一塊來看,碧水映著綠草,哇,太美了!這是一種怎樣的美?」學生回答:「和諧。」教師歸納:「對了呀!和諧是美。同樣的,文中這句話所揭示的也正是這個道理。」正是教師的點撥,使學生豁然開朗,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見《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4年第9期)。浙江的陳萬勇老師進行《智取生辰綱》的對話教學時,讓學生討論武藝高強、精明能乾的楊志失敗的原因。有學生提出了「部下無能說」,有學生提出了「對手強大說」,還有的學生提出了「天意弄人說」、「作者安排說」等等,學生的這些分析雖有其合理處,卻未能觸及本質——從楊志自身去挖掘,而這恰恰是理解楊志這個人物的關鍵。為此教師進行了點撥、引導:「剛才的發言都很有見地,但我認為大家探討問題的視角還有待全面和深入。不可否認,『作者安排說』有其合理性,但這只是一種背離了文學本質的合理,如果按這種觀點推論,既然作家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安排人物,為什麼曹雪芹不把林黛玉嫁給焦大?我以為,作家固然有權對自己筆下的人物進行設計,但這種設計必須根植於現實生活,必須講究一定的藝術性,必須符合文學創作的內在規律!再來看看『天意弄人說』,大家還記得學過的《伶官傳序》嗎?文章開篇這樣寫道:『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天意固然有弄人之處,但我們是否更應該從『人事』的角度去尋找一下楊志失敗的深層原因呢?」通過教師的這一點撥,學生頓時豁然開朗,提出了「內部矛盾說」、「自掘墳墓說」、「社會決定說」等等(《中學語文教學》2004年第3期)。作為發展中人,不完善是極正常的。但勿庸置疑,學生的聰明才智是無窮的。只要我們教師把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作為財富,在關鍵處、在思辨中能適時又巧妙地加以點化,點撥學生走向完善,他們就會掌握正確的方法,學會自己拿著鑰匙去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三、歸要式點評。學生回答問題或對話交流時,由於年齡、學識水平等原因,往往詞不達意,語言啰嗦,條理性不強。教師點評時便要對學生的話進行歸納、整理,這就是歸要式點評。如某位教師教《回憶我的母親》一課,講到課文第六自然段時,教師問:「第六自然段作者選擇了哪些平凡的事例來表現母親儉朴的美德?」有一個學生回答時,因不知如何歸納,僅僅將課文的一些語句讀出來,教師是這樣點評的:「剛才這位同學都找對了,但是歸納不夠簡練,比如『我們用桐子榨油點燈』這句就可以縮減為『點桐油燈』」。教師的這一歸要式點評,啟發了那位同學,她馬上將其他事例概括出來了:「吃雜糧飯、穿家織布」。……此外,當師生共同探討某一問題,課堂教學進入了一個思維活躍、群情感奮的新境界時,教師在放手讓學生各抒己見、各展其才後,要進行歸要式點評,從而使學生理清思緒,形成能力。山東的高凌雲老師執教《天上的街市》時,有這樣一個學生提問答問比賽的環節——生1:為什麼「遠遠的」用得好?生2:因為遠遠望去,街燈與明星極為相似。師:能不能換個詞語來分析呢?生3:換成「遙遠的」好不好?生4:不好,太遠了,看不清了。生5:換成「身邊的」行嗎?生6:不行,太近了,就不像了。生7:「遠遠的」是疊詞,聽起來富有美感。師點評:很好,「遠遠的」准確說明了詩人與街燈的距離,並且「遠遠的」是疊詞,富有音韻美(見《中學語文教學》2004年第11期)。這一個教學片斷,教師的點評就是採取歸要式,歸納了幾位同學的答題要點,讓學生明白了「遠遠的」這個詞語的用詞之妙。還有一位教師組織學生學完《鄉愁》後,讓學生總結一首好詩至少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生1答:要有真摯的情感;生2答:要有鮮明的意象;生3答:要有優美的韻律。教師點評:同學們概括得很對,簡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三美,即情感美、意象美、音韻美。這位教師的歸納十分完整、到位。總而言之,採取歸要式點評,我們教師首先必須認真傾聽,尤其在面對表達不暢、話說不清楚的學生時,教師一定要耐心聽完學生的發言,切不可粗暴打斷或中止學生的發言。其次必須善於歸納,要准確完整概括出學生交流表達時的要點。惟其如此,學生才會學會歸納、學會概括、收獲知識、增長智慧。
四、補充式點評。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夠完整、比較片面時,教師可以進行補充式點評,既真誠地接納,尊重他們獨特的體驗、獨特的發現,又恰到好處地進行補充。如熊芳芳老師執教《春》時,學生王薪懿的發言是:「我認為最妙的詞語是『嫩嫩的,綠綠的』,這兩個詞分別寫出了小草的質地和色澤,讓人感覺到了春所特有的氣息。」熊老師點評:「你很善於發現美。這兩個詞不僅從內容上表現了小草的美麗,還通過疊音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小草喜愛的真情。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疊詞。」教師的這一補充式點評,讓學生准確、完整地明白了詞語的妙用。此外,當學生答問時提到了一些特有事物、現象、專業術語,教師也可進行補充式點評,予以解釋、說明。如江蘇的王錦起老師執教《桃花源記》時,老師問:「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有一個學生回答:「我認為不存在。桃花源只是陶淵明幻想的『烏托邦』,他之所以寫真實的年號、真實的人,只是為了增加真實感。」這個學生在答問時提到了「烏托邦」,顯然這個詞許多學生不明白,於是教師進行補充式點評:「他提到了『烏托邦』這個詞,我解釋一下。1516年,英國人莫爾虛構了一個烏托邦島,島上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跟桃花源差不多。你的知識真豐富!」(見《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4年第5期)。這種補充式點評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的臨時生成,但如果教師平時沒有豐富的積累,是絕對不可能有這樣的精彩生成的。
當然,教師課堂點評的方法還有很多,上面提到的點評方法還可融合在一起使用。不管採用哪一種方法,語文教師點評時必須注重兩點:首先是要注重語言的藝術性。點評語言要做到生動、有文味,不能乾巴巴的。教師豐富形象的教學語言永遠是課堂教學的魅力之源。其次,點評時要注重情感性。語文教學就是一個儲滿情感的海洋,我們教師必須對學生寄予厚望,凝聚厚愛,做到感情真摯,飽含愛生之情。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多一份輕松,添一份喜悅,增一份成功。

⑵ 怎樣點評一節語文課

一節語文課成功與否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評價呢?依據《語文課程標准》,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抓好「三個點」,具有「四個度」。教師把握這些評價要素,有助於聽課、評課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一、語文課必須突出「三個性」
(一)突出工具性
所謂工具性就是指語文作為表情達意工具的特性。《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教學三個維度,其一就是「知識與能力」。所以,語文課應扎扎實實地進行「雙基」(基礎知識:字、詞、句、段、篇;基本技能:聽、說、讀、寫、書)訓練,引導學生切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語文基本技能。
1.識字教學應重視字理識字。所謂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字原理。識字教學應重視分析漢字的構字原理,針對每個漢字的構字特點,採用「分解一組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可以提高識字效果。學生掌握了構字原理,在他們心中每個漢字就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幅畫或一個故事,就會少寫錯別字,並且舉一反三,形成自主識字能力。
2.閱讀教學應注重「感悟一積累一運用」。閱讀教學應以讀為本,以讀代講。所謂感悟就是通過閱讀來感受領悟文本內涵。為此,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品讀。品詞的方法有換詞比較、換位比較、添詞比較和省詞比較等;品句往往通過變換句型來進行;品讀採用多種朗讀方式品味文本內涵,以讀明理,以讀悟情。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所謂積累就是把有關語言材料熟讀成誦,牢記於心。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胸藏萬匯」,才能「勤寫筆下生花」。
語文是用來交流思想感情的。所謂運用就是用所學語文知識和語言材料,進行遣詞造句、構段謀篇和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教師抓住重點詞語、常用句式和典型段落,引導學生進行用詞、造句、構段、仿寫的訓練;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採用表演課本劇的形式,進行雙向互動的對話。閱讀寫景狀物的課文,讓學生擔任「導游員」、「解說員」,為「遊客…『觀眾」們解說,回答「遊客」「觀眾」們的詢問。
語文課堂教學突出語文工具性,應構建「語言文字—思想內容—語言文字」回環上升的教學模式,從語言文字人手,品詞、品句、品讀,領悟文本的思想內容,再回頭體會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還要注意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有機融合其他學科的教學法,拓展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空間,引導學生利用閱覽室、圖書館、網路資源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突出主體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與方法」的設計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1.讓學生做到「五個參與」。(1)全員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一個都不能少」。(2)全程參與:全班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有序、高效。(3)主動參與: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言積極,配合默契。(4)創造參與:學生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發言或練習中有創新因素。(5)差異參與:兼顧優等生與後進生的能力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2.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和釋疑解難,引導學生種形式合作學習,如指定小組合作學習、自由結組合作學習、按興趣結組合作學習等。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可以採用以下方式:(1)補足式。課文有些語句省略或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像,補足這些省略或空白的地方。(2)多變式。引導學生進行句式變換、語言重組等訓練。(3)幻想式。針對課文的具體情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幻想,展開創新思維。
(三)突出人文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同時又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學突出工具性的過程中應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份值觀」等方面的人文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教育意圖,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恰似杜甫名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思想教育「應該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熏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滲透人文教育:
1.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兩者相輔相成。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具體的思想內容,應滲透人文教育。
2.教師在講讀中滲透人文教育。教師在示範朗讀和講解文意中應充滿感情,像葉聖陶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3.在板書設計中滲透人文教育。板書設計應具有形象性和藝術世性,反映課文的特點,突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易於接受人文教育。
二、語文教學抓好「三個點」
(一)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
語文姓「語」名「文」,語文課堂教學應返樸歸真,抓好語言文字訓練點,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二)抓好品讀訓練點
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讀書至少佔本節課三分之一的時間。要提倡品詞、品句、品讀和個性化閱讀,讀出自己的體驗。可採用自由讀、齊讀、小組讀、挑戰讀、對比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朗讀形式,引導學生抓住品讀訓練點,進行品讀訓練,感悟文本內涵。
(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應抓好口語交際訓練點,創設有關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這也有助於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三、語文教學體現「四個度」
(一)溫度——基本性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語文課堂就是一條有待引發出來的生命之河。這條生命之河應是「溫暖」的、「恆溫」的,而不是忽冷忽熱的。這條「溫暖的河」需要教師用激情來開掘。有人這樣評價竇老師的課:「竇老師把激情灌注到整個課堂,使課堂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蓄勢待發,時而洶涌澎湃,時而舒緩有致,我們彷彿和她以及孩子們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開始了激情之旅。」如教學《晏子使楚》一課,竇老師表揚學生朗讀字正腔圓,具有「精」「氣」「神」。她指導學生齊讀課題,朗讀中心旬,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點燃學生的激情,不斷提升課堂的溫度。
(二)廣度——開放性
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博覽群書,擴展視野。可以圍繞所講的課文,給學生推薦有關文章和書籍。從一篇課文引發開去,延伸到生活,上升到人文精神。根據課文主題相同和相近,進行教材重組。竇桂梅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既「重視文本的規定性」,又補充教材,拓展內容,實現「三個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她說:「語文是沒有圍場的。」教學《晏子使楚》一課,她補充了歷史學家、外交家對晏子的評價,又補充了《胯下受辱》和《狼和小羊》兩篇文章,把學生領到「水草豐茂的牧場」,讓學生自主讀書、思考。
(三)深度——發展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時適度地點撥,逐步引導學生閱讀、體驗和交流,進入作者內心深處,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把握「工具性」,體會「人文性」,培養學生對母語文化的親切感、領悟力。
(四)高度——目的性
語文課的高度就是引導學生攀登教學的更高目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提高對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增長人生智慧。對於《晏子使楚》一文,有些老師僅把它當成歷史故事來教,而竇桂梅老師在課文教學中滋養學生的情感、品格。她以「規圓矩方」入課,讓晏子的形象越來越清晰、豐滿,然後歸總到「人要有尊嚴地活」,延伸到「尊嚴來自由外到內的實力」,上升到「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尊嚴都建立在由外到內的實力上」這樣的高度。

⑶ 如何點評小學語文公開課

公開課的核心價值
葉瀾教授在回答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時,概括了五個實:一是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學生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並激發了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二是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收獲.三是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課堂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有所生成.四是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課堂真實無偽,不事表演.五是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課堂有缺憾,值得反思,需要去重建.
這無疑是一個權威性的意見,但它只是一個籠統的定義,我們還是無法依此有效判斷出一堂好課.我以為它最大的問題是混同了兩個基本概念:日常課與公開課.我們在談論好課時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譬如評價一堂日常課,我們要有整體觀念,須知任何一堂課都是整個教學體系中的一部分,只有放在這個體系中來評價,才可能得出恰當的結論,單獨來評有一葉障目之嫌一堂五實不全的日常課未必就不是一堂好課.與日常課相比,公開課則可能更多地脫離了教學體系,轉而強調個體的研
究性.它包括三個基本內容:一是示範性,公開的目的在於提升自己,啟發別人,沒有示範性,太過家常,開它何用?二是可推廣性,一堂好的公開課要既能啟人智慧,又易於模仿學習,以便最大程度地發揮公開的價值.那些天才流麗、劍走偏鋒、個性特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課,其意義在於展示,而不在於推廣,因此並非最好的公開課!三是創新性,即這堂課閃耀著教師的獨特發見與獨特個性,絕少雷同,不做陳腔,而不是中規中矩,步步為營,散發著陳陳相因的迂腐氣息.因此,我們認為公開課的核心價值在於其研究性.
公開課的評價內容
一、教學理念.評價其是否深入把握課改的精髓,如是不是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是不是堅持整體感悟與品詞析句相結合,是不是堅持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等等.這是幫助教師深入理解課改理念,把握教學方向的重要步驟,因此需要開宗明義,含糊不得.二、教學行為.評價其是否體現了精到、有效、激勵、互動的教學原則,如教學目標是否有效達成,教材處理是否合理,課堂組織是否到位,教學智慧是否具備,教學表述是否精到,資源運用是否得當,激發動機是否積極,師生互動是否有效,等等.這是幫助教師反觀自我,反思課堂教學行為的核心步驟,因此需要用心准備,精心評講.
三、教學特色.評價其是否具有鮮明的教學特點,有則長之,無則勉之,如教材處置的精到或高妙,課堂組織的清晰或從容,課堂生成的激發或處理,教師情感的深蘊或激揚,教學語言的簡凈或幽默,問題設計的准確或精妙,等等.這是幫助教師認清自我、形成風格的關鍵步驟,因此需要准確判別,言之有據.鳳凰衛視老總劉長樂在總結魯豫魯豫有約的主持風格時,言簡意賅地概括了三個特點:第一個是准確的提問;第二個是及時真摯的感嘆;第三個就是她溫和的聆聽.我想這樣的評價風格是需要我們悉心學習的.
公開課的評價目的與原則
公開課的評價目的不是甄別課堂教學之優劣,更不是評價教師水平之高低,而是期待藉助這個評價意見,使上課者與聽課者都能夠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先進、教學行為是否得當、教學風格是否鮮
明,從而在行為上加以跟進,優化教學管理,改進教學行為,要實現公開課價值的最大化,必須得堅持如下四項基本原則:
一、激勵性原則.公開課教學的目的是改進和增值,因此其評價必須堅持以激勵為主的原則,即以敦厚的心態、欣賞的眼光,積極地發現公開課教學中的亮點.切不可動輒就擺出一副競相指摘、群起而攻之的態度,彷彿不批不足以顯示其能耐似的;或者言不由衷,口中諾諾,面帶不屑,心中實大不以為然.如此行為,不但會嚴重遮蔽聽課者欣賞的眼光,而且會極大挫傷上課者改進的信心.因此我們認為激勵性原則是公開課評價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則,要堅持把它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慮.
二、簡明性原則.公開課教學的目的是改進和增值,因此我們還得堅持一清如水的評價原則,即以明確的態度、簡潔的語言,真實地反映公開課教學中的成敗得失.也就是說我們提供給上課教師的評價信息必須是真實的、簡潔的、精粹的,以免使其跌入信息海中,滿頭霧水,無所適從.切不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態度曖昧,發言玄遠,以言語之至偽來對付實踐之至誠,讓人難以接受;或者言語拖沓,不習慣於提綱挈領,而擅長於雲蒸霞蔚,一不小心就作滔滔大論,洋洋灑灑,揮灑開去,讓人無從把握.這樣的評價方式必然不利於公開課教師依據評價意見來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如此以言廢行之舉,豈不令人痛心?
三、具體性原則.公開課教學的目的是改進和增值,因此我們既要簡明有序,又要具體指導,即以負責的態度、得體的語言,抓住核心問題對上課教師進行具體指導,切不可囫圇吞棗、大而化之,讓人摸不著頭腦.譬如教學理念是否深入把握了課改的精髓,教學行為是否體現了精到、有效、激勵、互動的教學原則,教學特色是否鮮明,某一個教學環節是精彩可嘉還是值得商榷等等,其中既要有精要的評價,又要有務實的點撥.這樣,對上課者和聽課者才真正具有指導意義,他們才能據此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而加以改進.
四、探討性原則.公開課教學的目的是改進和增值,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少作結論、多作探討的評價原則,即以開明的態度、溫和的口吻,扎實地研究公開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而不要輕易地就把一個人或一堂課說死.我們在上文中講過,公開課的核心價值是研究性(示範性、可推廣性、創新性),因此評價方式也必須具有研究性.對於公開課中出現的問題,我們不要輕下斷言,要以開明的態度加以保護、務實的精神加以研究、溫和的口吻加以探討.如果一堂公開課稍越雷池半步,我們就當頭棒喝,一棍子打死,這也不行那也不許,那麼以後誰還敢再邁出這可探討的半步呢?誰能斷言這半步一定是謬誤的或創新的?況且沒有謬誤半步,又哪裡有創新的一步呢?探討性原則就是要保護教師的教學個性和那越過雷池的半步.因此,我們認為探討性原則是公開課評價原則中最核心的一個原則,不但要堅持,而且要發揚.

⑷ 如何進行語文課堂評價

有效的語文課堂評價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動力和潛能。這種評價強調在語文課堂中對學生發展的不斷關注,對學生學習進展與行為變化的進行適時的評價。
經過對自我教學的反思和對其他課的觀察和研究,我覺得在課堂中實施有效的學生評價要注意以下幾點
1.評價方式多用多樣
在教學中,評價應注重學生的體驗,注重實效,評價結果要採用具體描述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合作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評價。在教學實踐中,除了給小組加分外,還可以給小組設置獎勵流動小紅旗,以及設置「合作小明星」、 「書寫小明星」 「進步小明星」「思考小明星」等獎項。
2、課堂教學自始至終貫穿靈活評價
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話語,是學生們的陽光,是課堂生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評價還可以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當中。
比如在教學《我心歸去》這篇文章時,我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按照學案自學課文,並完成學案上的題目。我觀察到除個別學生之外,其他同學都能很快的完成。我就或微笑著豎起大拇指,或點點頭表揚做得好的學生,並及時糾正幾個做得不是很好的同學。
3、 認識自我、參與評價
課堂中不應只有老師對學生的言行給予關注和評價,也應加強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評價的能力。
又如,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教師可引導學生簡單評價一下自己在小組中的表現,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學生在自我評價中能夠更加清楚地審視自我,改進自我,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4、科學性與藝術性
教師的評價用語也要注意適度。有時教師喜歡用「太棒了」、「好極了」、「你真聰明」等語言評價學生的作業或發言。但是,我認為,這種評價用詞過於簡單,缺少具體的指向,學生不知道好在哪裡,為何好。而且用得多了,則起不到激勵作用。
有些學生朗讀流利,聲情並茂,我會給予及時贊許,如:「我都被你的朗讀深深陶醉了」;回答問題、誦讀課文不夠令人滿意的,我則鼓勵他們,不要氣餒。如:「你認為自己讀得怎麼樣?你能再試試嗎?我相信這一次你一定會比上一次讀得好」「沒關系,再想想,好嗎?」這樣的評價既肯定了學生的表現,也為全班提供了學習的榜樣,具有鮮明的導向性。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具有發現問題的敏銳力、快速解決問題的反應力,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更高的認知水平。
5、別吝嗇給孩子鼓勵的掌聲。
教育是一門藝術,其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吝嗇給學生們鼓勵的掌聲。
如在一次公開課上,我要求學生們以:「我夢想有一天,……」開頭寫一組排比句,寫完後,讓學生們自己踴躍地來讀自己寫的句子,其中一位同學寫得非常好,我就問:「剛才這位同學寫得好不好?」幾乎全班同學都說好,我接著說,既然好,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吝惜我們的掌聲?接著全班同學為剛才哪位同學鼓掌。這也調動了其他同學的積極性,爭相閱讀自己寫得句子。
總之,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將會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增色增輝。

⑸ 怎樣評語文課

授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要提高教學質量,一定要上好課,怎樣的課才是好課,如何評價呢?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促使我認識到對語文課堂教學做公證的評價,是對執教者辛勤勞動的肯定和鞭策,使之課堂教學完美化。也就如教學指揮棒,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沿著其教學規律的方向發展。
要發揮語文課堂教學評估的作用,就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教學規律出發,要多方位、多角度的去評價。
一、明確語文課堂教學的評估內容
(一)、看教學目的。教學目的是以教材內容為根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即要注意知識教育、又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教學目的是明確的,教師和學生的活動都始終圍繞著教學目的進行。明確目的應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有的課時目的由老師直接告訴學生,對知識點多的課時目的,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揭示歸納,有的可讓學生在課後整理。評課人必須根據語文課的不同教材、不同目的和學生的實際來評價。
(二)、看語文課堂內師生活動體現 的如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等語文教學的基本特徵。聽完課後一些人議論課的好壞,實際上指的就是師生 的活動情況。語文課上要看教師主導是否作用於學生,教師是否精心策劃,通過因勢利導,使學生在課堂內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就是要在老師啟發、引導、點拔、有目的、有計劃、有的放失的指導下,學生積極思維、動口、動手、動腦,在聽、說、讀、寫中強化素質。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都應積極主動的投入,教師講的津津有味,學生聽的昏昏欲睡,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學生處於被動狀態,那絕不是好課。當然學生活動脫離了教師的指導,那也不是好課。教師授課時,應悉心注視整個教學過程 ,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正確處理了「尖子」、「一般」、「後進」三者的關系。處理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這樣才使全班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進程中的每項活動。只有好此,課堂上的教與學方能生動活潑。因此,評課要抓住語文課堂上師生活動的現象,著眼點放在師生 活動的配合上,並與其它語文課對比做評估。
(三)、看課堂結構是否合理。作為聽、說、讀、寫為主線的語文課堂教學,其基本部分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知識布置課外作業等方面。這些課堂結構 的外在表現,評課人的必須根據課的目的、任務、教材的性質、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及教法要求。看教師是否靈活創造地按排課的結構,絕不能千篇一律,造成教學中的形式主義。評課人必須著眼於語文教學結構 的內在因素。
評課人要聽、看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練習教材。從中觀察和分析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語文能力 的復雜過程,看教師在此過程 中指導是否按照課堂教學策劃的訓練重點指導,看教師指導是否有針對性、科學性、藝術性。是否從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就其指導的內容必須科學准確。指導的手段應是藝術的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從指導的效果上看,訓練學生是積極主動,全身投入,並能提出問題包括疑議、評論等。
(四)、看語文課堂教法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語文教學方法根據語文教學規律的,受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制約的。因此,教法必須符合語文教學規律。學生年齡特點、知識基礎、知識規律及教材特點。看一堂課就要結合教學實際,看教師是否將各種教學方法配合並靈活使用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
(五)、要看教師的教學技藝。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是教師的藝術創造。其技術表現在整個課進程中,有周密的計劃性。什麼時候講、練、演示、板書都 要安排的井井有條,而且有效地利用上課時間不浪費一分鍾。再者,教師有一身過硬的聽、說、讀、寫、教的基本功。能融語言知識思想教育發展認識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聽、說、讀、寫、訓練、娛樂於一體,反饋敏銳,應變能力強,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幽默精煉,手勢,教態 顯出藝術性。不時地表現出創造新苗頭、同時師生有爭有論,思維極為活躍,學生在娛樂中從事繁多的智力勞動。
(六)、要看課堂教學效果。課堂效果是評價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而其效果是從學生身上反映出來的。因此要憑借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看效果如何。憑借學生的認識能力、心理素質以及課堂上學練情趣反映效果。
總之,評課人所看的這一堂課,視為教育教學長河的一個浪花。既看到了近效,又看到了遠效,做客觀評價。
二、制定語文課堂教學評估標准。「評估」不是秤稱斗量,也不能量化,按條條衡量。勢必把一堂語文課割裂開來。而應看成一個整體。從局部著眼,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樣的評估才較科學。
上述六方面的評課內容是一個有機整體,它是從不同側面和角度看一堂課 。因此,以己之見將六方面內容劃分為等次,如教學目的「優」,師生活動「良」,課堂結構「優」,教學方法「差」,教師技藝「中」教學效果「良」,總起來,可評估為「良好」。
三、怎樣運用語文課堂教學評估標准。要全面對語文課堂教學作出評價,要求評課人掌握評估標准,取掉各樣主觀色彩,不能一俊遮百丑,要堅持全局觀點,不能感情用事。更重要的是提高評課人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

⑹ 語文課中怎樣評價學生

有效的語文課堂評價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動力和潛能。這種評價強調在語文課堂中對學生發展的不斷關注,對學生學習進展與行為變化的進行適時的評價。
經過對自我教學的反思和對其他課的觀察和研究,我覺得在課堂中實施有效的學生評價要注意以下幾點,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1.評價方式多用多樣
在教學中,評價應注重學生的體驗,注重實效,評價結果要採用具體描述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合作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評價。在教學實踐中,除了給小組加分外,還可以給小組設置獎勵流動小紅旗,以及設置「合作小明星」、 「書寫小明星」 「進步小明星」「思考小明星」等獎項。
2、課堂教學自始至終貫穿靈活評價
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話語,是學生們的陽光,是課堂生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評價還可以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當中。
比如在教學《我心歸去》這篇文章時,我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按照學案自學課文,並完成學案上的題目。我觀察到除個別學生之外,其他同學都能很快的完成。我就或微笑著豎起大拇指,或點點頭表揚做得好的學生,並及時糾正幾個做得不是很好的同學。
3、 認識自我、參與評價
課堂中不應只有老師對學生的言行給予關注和評價,也應加強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評價的能力。
又如,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教師可引導學生簡單評價一下自己在小組中的表現,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學生在自我評價中能夠更加清楚地審視自我,改進自我,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4、科學性與藝術性
教師的評價用語也要注意適度。有時教師喜歡用「太棒了」、「好極了」、「你真聰明」等語言評價學生的作業或發言。但是,我認為,這種評價用詞過於簡單,缺少具體的指向,學生不知道好在哪裡,為何好。而且用得多了,則起不到激勵作用。
有些學生朗讀流利,聲情並茂,我會給予及時贊許,如:「我都被你的朗讀深深陶醉了」;回答問題、誦讀課文不夠令人滿意的,我則鼓勵他們,不要氣餒。如:「你認為自己讀得怎麼樣?你能再試試嗎?我相信這一次你一定會比上一次讀得好」「沒關系,再想想,好嗎?」這樣的評價既肯定了學生的表現,也為全班提供了學習的榜樣,具有鮮明的導向性。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具有發現問題的敏銳力、快速解決問題的反應力,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更高的認知水平。
5、別吝嗇給孩子鼓勵的掌聲。
教育是一門藝術,其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吝嗇給學生們鼓勵的掌聲。
如在一次公開課上,我要求學生們以:「我夢想有一天,……」開頭寫一組排比句,寫完後,讓學生們自己踴躍地來讀自己寫的句子,其中一位同學寫得非常好,我就問:「剛才這位同學寫得好不好?」幾乎全班同學都說好,我接著說,既然好,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吝惜我們的掌聲?接著全班同學為剛才哪位同學鼓掌。這也調動了其他同學的積極性,爭相閱讀自己寫得句子。
總之,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將會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增色增輝。

熱點內容
2017語文高考b卷答案 發布:2025-07-30 07:37:59 瀏覽:711
武漢數學家教 發布:2025-07-30 05:01:25 瀏覽:824
岳陽的歷史 發布:2025-07-30 03:32:45 瀏覽:750
教學設計的環節 發布:2025-07-30 01:16:02 瀏覽:778
孔子教育對象 發布:2025-07-29 23:25:58 瀏覽:397
數學課外活動 發布:2025-07-29 22:14:09 瀏覽:84
四年級語文暑期輔導 發布:2025-07-29 22:12:27 瀏覽:480
歷史上曹姓 發布:2025-07-29 21:24:45 瀏覽:615
小學語文優質課教案 發布:2025-07-29 20:59:56 瀏覽:978
教師家長會後的感想 發布:2025-07-29 20:52:49 瀏覽: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