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語文積累
A. 六年級語文積累運用的全部
這還用在這問哦
找你同學借本書不都可以了
B. 六年級下冊千里馬答案語文字詞積累
四個鍍金大字-潺陵中學.走進這個讓我嚮往已久的學校,一棟六層高的教學大樓首先映入眼簾,哇,好大耶.要靠近大樓,我疾步如飛地經過一條筆直的林蔭小道.小道兩旁有雷鋒,列寧,李時珍,愛因斯坦等塑像讓我蕭然起敬.小道兩邊分別是籃球場和六個乒乓球台,左邊幾個活潑可愛的同學正汗流浹背地追逐爭奪著一個籃球,旁邊還有幾個助威和喊加油的同學.右邊操場上有鍛煉身體的老師和學生.操場邊沿那邊乒乓球台旁站滿了觀戰的和打球的同學.原來我看到的教學大樓其實是老師們的辦公樓,穿過這棟大樓還有兩棟更大的建築物才是我們的教學樓,若干個教室里傳出朗朗的讀書聲,左邊二樓其中一間就是我的教室.看到寬敞明亮的教室,我欣喜若狂.
C. 六年級語文成語積累
1.含有深刻道理的來成語:(勤學苦源練 )、( 登高望遠
)、( 高瞻遠矚 )、( 不恥下問 )
2.教育類的成語::( 言傳身教 )、(教導有方 )、( 孟母三遷
)、( 因材施教
)
D. 六年級語文平時怎麼積累
對於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學習積累。很多家長和孩子在小學六年級階段並不重視,到了初中以後就會發現和其他的孩子差距很大,到時候就來不及補了。有好的語文基礎知識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下面就小學六年級階段介紹幾個簡單的語文知識積累方法,家長可以給孩子試試看。
第一,要注重平時的寫一寫。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孩子學習積累的時候可以准備一本摘抄本,這樣不僅可以對知識進行加深鞏固,而且還可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低年級的孩子可以摘抄一些好詞好句好段,中高年級的孩子在摘抄的時候可以自己整理歸納不同的知識素材。
第二,要注重背一背的良好習慣。「學習語言需要背誦,常常背誦才能使所學的詞語、句子在記憶里生根。」可以制定一個計劃,比如每天背誦古詩,朗讀好文章。背誦不受條件的限制而且背誦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孩子可以在學校里背,可以在家裡背。檢查的方式也很多種,可以讓同學抽背,也可以讓家長檢查。
第三,要注重歸類。比如常見的詞語格式和類型,AABB、abab,還有常考的詩句、文學常識、等等都需要歸納歸類,常見的名言名句,以及對應的意思都需要熟悉,放到歸類的練習本中,這樣方便日常使用。
E.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復習重點
六下語文課文復習資料
第一課《文言文兩則》
1、背誦課文,默寫。
2、知識點:
《學弈》選自《孟子. 告子》,《學弈》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 湯問》,這個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3、注釋
(1)字、詞:
弈:下棋。 通國:全國。 誨:教導。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鴻鵠:天鵝。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為:因為。
其:他的,指後一個人。
辯斗:辯論,爭論。 以:認為。 去:離。 日中:正午。 及:到。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裡。意思是天氣很熱。 湯:熱水。 決:判斷。 孰:誰。 汝:你。
★文中幾個「之」的意思
(2)句子: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孰為汝多知乎?
(譯)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3)譯文:
學弈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後一個學生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治理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兩小兒辯日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 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進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麼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第二課《匆匆》(散文)
1、背誦課文。
2、知識點: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師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榮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時間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排比句。作者從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4)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比喻獨特,聯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
4、背誦《明日歌》。
5、有關珍惜時間的句子: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第三課《桃花心木》(寫作特點:借物喻人)
1、背誦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寫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量不確定,時多時少。作者桔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2)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3)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紮根,茁壯成長。如種樹人所願,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
《回顧. 拓展一》
1、 日積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師說》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
(3)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墨子》
(4)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傳習錄》
(5)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文心雕龍》
2、邯鄲學步——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了。
第六課《北京的春節》
1、背誦第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滿族人,代表作《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等。老舍的語言風格:北京韻味,通俗明白,幽默詼諧。
3、《北京的春節》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時間 自然段 風俗習慣 詳略安排
臘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吃糖;大掃除;購置年貨 略寫
除夕 7 家家燈火通宵,炮聲不絕,吃團圓飯,守歲 詳寫
初一 8——9 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 詳寫
初六 10 店鋪開張;伙計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略寫
正月十五,元宵節 11——12 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詳寫
正月十九 13 春節結束,小孩上學,大人忙活 略寫
像這樣又想又略地介紹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顧. 拓展二》
1、日積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2、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3、《元日》寫的是除夕時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寫的是中秋時的情景。我國的傳統佳節還有清明、端午、乞巧節等。描寫我國傳統佳節的詩句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等。
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回憶錄)
1、背誦第5、7、17、19、22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憶》通過對李大釗的回憶,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被害後寫了全家的無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
3、理解句子:
(1)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問父親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從這句話看出父親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這一次卻是不耐煩地,含糊地回答我,這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重,不是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這件事並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里寫出了李大釗對待親人慈愛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
(2)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里的工作多麼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李大釗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父親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對李大釗施了重刑,「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4、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與開頭的聯系是:首尾呼應。這樣寫的好處:使文章顯得非常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在心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課《為人民服務》(議論文)
1、背誦全文。
2、《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一般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澤東,是為紀念張思德所作的演講。文章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然後結合當前的實際,從三個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一是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二是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三是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3、理解句子:
(1)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開篇就點明主題。 整段話表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和革命軍隊的根本宗旨。我們的隊伍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做什麼工作,都百分之百地為人民服務。完全的意思:除了為人民服務,沒有別的目的;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
(2)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的。因此,不論是幹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斗,實現我們的目標。
4、共幾句?每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這段話共3句話。第一句是講我們要歡迎批評,第二句話是講我們歡迎任何人的批評,第三句話是講我們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句與句之間聯系緊密,意思層層遞進。再抓住這段話中的關聯詞語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衡量批評正確與否的標准只有一個,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為人民服務。
回顧. 拓展三
1、《囚歌》,作者:葉挺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2、《紅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許雲峰、華子良、小蘿卜頭……
革命題材的小說
《鐵道游擊隊》,作者劉知俠;《紅日》,作者吳強;《小兵張嘎》,作者徐光耀;《小游擊隊員》,作者王願堅;《赤色小子》,作者張品成。
第十四課《賣火柴的小女孩》
1、背誦1、2、3、5、6、7、9、10、11、12自然段。
2、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特點: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拇指姑娘》、《海的女兒》、《丑小鴨》……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點寫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現了四次幻景。第一次看到了溫暖的大火爐,因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溫暖。第二次看到了噴香的烤鵝,因為小女孩非常飢餓,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麗的聖誕樹,因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歡樂。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為小女孩非常孤獨,她渴望得到疼愛。
4、理解句子:
(1)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飢餓和痛苦了。
(2)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兩個「幸福」的含義? )
前一個「幸福」是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了,就徹底幸福了。通過這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感受到作者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第十五課《凡卡》
1、背誦第6、8、21自然段。
2、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爺爺傾訴自己難以忍受的悲慘的學徒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並回憶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一是爺爺守夜的情景;二是過聖誕節的情景。
本文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第一,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映襯。第二, 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回顧. 拓展四
1、《日積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鍾》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課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2、知識點:
丹麥作家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凡卡》,英國作家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美國作家馬克. 吐溫的《湯姆. 索亞歷險記》。
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
1、題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恆,居里夫人的偉大發現對社會的貢獻永恆,她的優秀品質和人格精神永恆。
2、背誦2、4、5、6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是瑪麗. 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這項偉大自然發現」是指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金屬元素鐳,「人生意義的發現」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於為科學作出貢獻,為人類做出貢獻。
(2)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這里的「變」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飛躍,四個「變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奮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績。
第二十課《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1、 背誦1、2、6、7、8自然段。
2、「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課文的主要觀點,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文舉了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代表性事例:一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二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三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
3、理解句子:
(1)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這里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樣寫的好處: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鍋問到底」形象表達 了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按收獲由小到大排列,也說明平常事情中蘊含著真理,蘊含著偉大的成就, 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見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或問題的實質。這句話用「只要…….就……」的句式說明「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並「不斷探索」。
回顧. 拓展五
1、《日積月累》
百煉成鋼 發憤圖強 堅持不懈 迎難而上
集思廣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標新立異
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 實事求是 各抒己見
不恥下問 觸類旁通 精益求精 古為今用
2、「捨本逐末」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F.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四字詞語積累
千門萬戶 莫名其妙 從從容容 語重心長 無緣無故 狂風暴雨 勃勃生機 座無虛席 不知所措 不失風度 驚心動魄 專心致志 意想不到 養尊處優 邯鄲學步 截然不同 零七八碎 開山鼻祖 和睦相處 安然無恙 渺渺回盪 人聲鼎沸 鬨堂大笑 能歌善舞 行善積德 贊嘆不已 身無分文 兩面三刀 別無所求 隨心所欲 深厚久遠 鋪天蓋地 肅然起敬 美不勝收 載歌載舞 豁達樂觀 萬象更新 張燈結綵 蜂擁而至 一擁而入 怒氣沖沖 聚精會神 千鈞一發 精兵簡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重於泰山 輕於鴻毛 哆哆嗦嗦 無依無靠 游手好閑 荒無人煙 知足安命 聊以自慰 聞所未聞 與世隔絕 衣衫襤褸 無憂無慮 無拘無束 若無其事 驚弓之鳥 落荒而逃 滿不在乎 臭味相投 滔滔不絕 魚貫而出 天涯海角 鯤鵬展翅 九天攬月 炎黃子孫 瑰麗絢爛 積勞成疾 風華正茂 華發早生 猝然長逝 堅持不懈 鍥而不舍 司空見慣 追根求源 無獨有偶 撲鼻而來 見微知著 侃侃而談 目瞪口呆 終身受益 卓有成效 出人意料 饒有趣味 百煉成鋼 發憤圖強 堅持不懈 迎難而上 集思廣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標新立異 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 實事求是 各抒己見 不恥下問 觸類旁通 精益求精 古為今用 捨本逐末 卓有成效 震耳欲聾 振奮不已 夜以繼日 音容笑貌 娓娓動聽 身臨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勝 前仰後合 迫不及待 平平淡淡 綠蔭如蓋 誨人不倦 熱火朝天冷冷清清 琳琅滿目 歷歷在目 流光溢彩 鬱郁蔥蔥 地久天長 陸陸續續 取之不盡
G. 六年級下冊語文日積月累五課外積累兩個
第五單元:
百煉成鋼 發憤圖強 堅持不懈 迎難而上
集思廣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標新立異
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 實事求是 各抒己見
不恥下問 觸類旁通 精益求精 古為今用
課外積累:任勞任怨 鞠躬盡瘁 赴湯蹈火
H. 六年級語文上下冊積累古詩
【六年級上冊】 詩經•採薇(節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天凈沙•秋 元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六年級下冊】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芙蓉樓送辛漸
唐五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
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宋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希望可以幫到您!覺得好就請點採納答案吧,你的採納是我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