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高中語文
1、鑽透課本。
語文復習倘若漫無邊際,走馬觀花,那將事倍功半,徒勞無益。復習前要領會考綱精神,明確考試范圍,對復習的主流及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從各種類型的考試命題來看,包括諸多基礎知識、課內閱讀題、古詩文言知識,它們都來自於課本中,雖然重點考查了課外閱讀,也是課內知識的遷移與延伸,也是在課內學習基礎上進行的擴展,只有鑽透課本,對課本中各類知識理解並會運用,臨場時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讀」「思」「問」相結合。
學語文「讀」是根本,復習語文「讀」還是根本。當然不是盲目的讀,而是有選擇不可少的環節。因為通過精練,不僅可以鞏固舊知識,又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解題經驗。高度肯定和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中外學者所共識。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學生「每事問」,他高度評價問題的價值及意義,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是對問題意識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得更生動形象,他在一首詩里寫道:「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國外也有很多學者極力推崇問題及問題意識。蘇格拉底認為,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誕生。愛因斯坦也強調:「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
3、注重作文復習。
作文寫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語文成績的高與低,而它又不是靠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的。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接觸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復習中可進行梳理,把有價值的材料製成「半成品」,供你臨場時依照題目的要求選用;還可選擇各種文體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來讀一讀,仔細分析它們的擬題、立意、選材、謀篇等優點,以便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提高臨場作文的能力。
Ⅱ 怎樣才能學好高中語文
語文是一門需要積累,厚積薄發的學科,不像數理化,在短時間就能夠突飛猛進。建議高中階段語文學習要做到以下三點:
1、要勤評點
在閱讀文章書籍時,我們可以隨時在書中重點、難點以及精彩的地方畫線和各種自己看的懂的符號。此外要養成勤批語的習慣,在文章精彩和讓自己有感觸地方,隨時寫上自己對所看的一些想法和體會。其實,不論是在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好的文章以後,還是在做完一套習題之後,都要及時的把自己體會到的內容寫成心得筆記,只需要隨意的寫,沒有一定之規,隨感而發。
2、要勤摘抄
在閱讀的時候,會在文章內容中看到好的句子或者好的段子,同學們務必要養成勤摘錄的習慣,這樣既可以讓我們吸收書籍中最精華的部分,也可以幫助我們積累好句好段,為寫作積累好的素材,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學功底。
3、要勤查找
讀書要養成勤查詞典資料等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的種類很多,除了字典、辭典外,還包括文獻資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圖書。最常用的工具書為字典、詞典、辭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典》、《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等。工具書不僅可以在碰到疑難問題時查閱,而且也可以作一般書籍一頁一頁地讀下去,同樣是大有收益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多動筆多思考,學習大家的好的東西,把它變成屬於自己的知識,自己給自己制定計劃,突破難點,總結出屬於自己的答題經驗集,打好基礎;此外在生活中細心體會觀察,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做一個「有心人」。總之,想要真正學好語文,必須實干加巧幹。
Ⅲ 高中語文該怎麼學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怎麼學語文最有效
語文首先要把所有的基礎知識都背下來,尤內其是古詩文默寫容不能丟分,基礎字詞也盡量得滿分。至於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等要掌握方法,知道怎麼閱讀原文和找答案,答案一般在什麼位置出現。
高中語文作文最好背一些作文素材和語段,知道一篇作文寫幾段,每段寫什麼內容。對於語文學習,雖然靠平時積累,但掌握方法和技巧也很重要。
語文差,勤能補拙
語文成績差不算什麼,因為語文並不難,只要大家肯努力都能學會。語文不像數學和物理,需要掌握思維方法,憋不過彎來就怎麼都學不會,語文只要背了就會,多用心才是。
語文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看到效果的,所以大家學習語文要堅持,不能三分鍾熱度。語文可能不像做出一道數學或物理題目有成就感,但語文考了高分同樣值得驕傲。
Ⅳ 高中語文如何學習!
我覺得興趣其實是最重要的老師,還有,我是今年高考的考生對於高考的題目類型等也是有很強的感覺,下面我就語文素材的積累和語文學習中如何處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給您一些建議。
第一點,要多接觸一些文學氛圍很強的報刊雜志,這樣既可以接觸到一些很有文學底蘊的作品,(每本文學刊物都有很多經典作品等我們欣賞)。同時,這些刊物又有著鮮明的時代氣息,與現在的生活緊密相關,從多個角度反映我們現實生活。我們學校中經常訂的刊物有《語文報》,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我們的學習。也向大家推薦《作文與考試》刊物,上面有很多的作家作品,很有教育意義。
其次,我還要強調一點,身邊有材料不意味著真的可以利用這些材料,就像我們統一訂的刊物,雖然每個同學都有,但是同學們的利用程度就不一樣,這就要求同學們要培養一種善於運用材料的意識,有一種對於材料的渴求感,才可以真正的對身邊的材料感興趣,這種興趣,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一線的老師應當及時培養的,多鼓勵,多褒揚,才會培養出一個有一個的語文愛好者。
第三點,我認為,我們就生活在語文素材的包圍中,何謂語文?語言與文學,我們每天的談話,就是語文研究的范圍。培養對語文的感覺,是積累素材的一個關鍵,更是運用素材的關鍵。多看一些電視的訪談節目,就是一個很好的幫助。訪談節目,訪的就是我們這個社會上頗有些成就的人物,他們的談話往往是充滿著智慧的,學習他們的語言是一點,學到一種文學的思維才是我們運用素材的關鍵。
第四點,注意記錄,有時我們老師也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有的時候記得有一個相關的例子或者是什麼資料,但就是想不起來了。這就要求我們要多看勤記,喜歡,就抄下來嘛!如果沒有時間,到學校的復印社復印也可以啊!
第五點,多接觸一些名著。有人可能認為,這好想與我們的第一點重復了吧?其實並不然,一部名著,有時候就是一個社會,保羅天地萬象,品人文之大觀,收萬物之博大。比如《紅樓夢》吧,光是古詩詞就可以出好幾本書,這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文明的博大。其中的每一首詩詞,都是一個高等的材料,是非常吸引人的眼球的。而且其中有好多的判詞與酒令,都是一些單句,用作文章的題目,那真是畫龍點睛之筆啊!
第六點,要學會運用素材,學會提高自己的素材的質量,從多年的教學經驗可以看出同學的語文學習的差別就在語言的運用,知道這個材料還不能結束,要學會用精妙的語言把見到的材料運用起來,才真正達到了我們的目的。這也是文學創作的真正目的。
處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第一點, 要學會找所閱讀的文章的閃光點。我們中學中所選擇的閱讀文段,有的是名家的名作,大部分是我們不太常見,但是特別有韻味,特別有文學底蘊的文章。可讀性是非常高的。這些文章,看似高深莫測,對我們的同學的寫作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但只要老師引導同學真正找到自己折服於這篇文章的地方,就像同學們感動於《荷塘月色》景色描寫的細致動人,就像同學們為《背影》中的老父親的形象而感動落淚。這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寫作素材。
第二點, 說到寫作素材,從所閱讀的文章中找到寫作素材也是一種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方法。我們閱讀的文章,大部分是一些專業的作家所做的文章,他們所用的素材,都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後才做出的,很有品味的價值。而且,他們用來抒情的文段,都是很有文學韻味的,從中尋找一些自己認為很有感觸的文段資料,就是自己將來再作文的新鮮的血液。
第三點, 如果說我們從文章中直接提取有用的素材是提取它的內容的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向,那就是文章的結構。一片文章,特別是成熟的議論文或散文,都是有一個嚴密的結構架構的,學習架構文章,是學習寫作的一個重要方向。
第四點, 除了內容和結構,我還想單獨談一談寫作的方法,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並用於自己的文章中,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像是反面襯托,借景抒情都是可以採取的方法。像有同學寫記敘文,寫自己的心情不好,就從周圍的事情怎麼怎麼不順眼開始寫起,最後自己想開了,就寫出一些正好相同的事情的積極的方面。這就是從劉心武先生早年的作品《熄滅》中獲得的經驗,運用襯托與對比的手法,讓文章顯露出很多的亮點。
這是從閱讀中學會寫作的幾點方法,但我想我們也沒有必要完全改變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從文章的各個要素開始分析,同學們應當都可以找到自己所喜歡的地方,可以對自己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幫助。
下面再談談寫作對閱讀的影響。其實與前面道理不謀而合,只是我們做的時候老是有所顧忌,其實同學的習作與大家的文章相比,雖然在底蘊與其它各方面綜合功底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文學的角度,使用的作文之法,都是可以做一番細致的分析的。
第一點, 分析同學的習作,可以鼓勵同學找出其中所運用的手法,如果覺得太過死板,可以讓同學說出在他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往往運用手法最多的地方也是印象深刻的地方,這樣在互動與鼓勵之中,同學們對於這種手法就會有更多的興趣,可能也就會主動去運用它。
對於同學所運用的素材,也不要輕易放過,這正是「現身說法」的好時機!可以讓作品的作者來談談自己是怎樣從發現這個素材一直做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的,也可以讓其他同學談談有沒有見過類似的資料,可以進行補充。這樣不但讓同學們積累了更多的素材,也激發了同學們積累素材的興趣。這是很符
Ⅳ 如何學好高中語文
學習語文我認為沒有一個速成的方法,最大的必要是積累,學習方法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別人的方法。
1.如何學習語文: 不僅僅要背誦那些文學常識、課文,這只是個步驟,應該從更大的角度上學「大語文」。
1)多讀書:也不一定要看魯迅、矛盾的小說,並不一定會有效果的。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整個高中期間,「我」都反復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協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復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4)語文的習題訓練:並不是多多益善,做題是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具體可歸納為「三步曲」(理解—識記—運用)
一理解:
語文學習固然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古人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外來信息,但是有些同學因為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進中學默寫小學學過的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倍」會寫成「備」、「被」,「渭城朝雨 輕塵」,「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如果學生真正懂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生這種錯誤的。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錯別字特別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詞義是主要原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識記: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前學後忘,學期剛開始教的內容到中途就忘卻了,時過境遷就不再有什麼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沒有用心去讀用心去記,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頌外必要的還要做筆記,好記心不及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師有一條重要的讀書經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現在要求學生課外閱讀要寫讀書雜記,也正是出於這 一原因,這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
三運用:
俗話說「學以致用」,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文中體現出來。現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名篇的構思布局,學了那麼多優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內容空洞枯燥乏味。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活水。
學語文難,難在需要你持之以恆地積累,難在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運用「理解、識記、運用」的方法,堅持多看、多思、多寫,做生活的有心人,那麼閱讀和寫作能力是會逐步提高的。
Ⅵ 高中如何學好語文
從小學開始,語文數學英語就是一直都在學習的,我們真的能學好嗎,很多同學在學習的時回候都很迷茫,怎麼才可以答把初中語文學習的更好呢?學習對於孩子們來說真的這么困難,讓孩子們都望而卻步嗎?
一、基礎默寫,不能除出錯
語文考試中雖然默寫佔比不大,但是往往1分就會在考試中失利,老師說1分1操場,這句話絕不是開玩笑,我們要重視這些默寫,看起來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很大程度上是會幫助我們在考試時靠細節取勝.
二、作文題百變,找到新思路
語文考試最重要的就是作文,也是考試中最重要,佔分最高的部分,學生們都會比較重視.可能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作文大全,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可能完全猜對老師要考的題目,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去在不同中找相同.往往很多時候都是可以從中獲取靈感,從而寫出漂亮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