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高一語文古文

高一語文古文

發布時間: 2021-08-04 00:20:46

『壹』 高一語文必背文言文(人教版)

沁園春 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

『貳』 高中語文必修一古文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1),且貳於楚也(2)。晉 軍函陵(3),秦軍汜南(4)。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5):「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6),師必 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力也 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 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7)。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其亡矣。若 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8),君知其難也;焉用 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9),行李之往 來(10),共其乏困(11),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12)。許君焦瑕(13),朝濟而夕設版焉(14),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 (15),又欲肆其西封(16);不闕秦,將焉取之(17)?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泊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18),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說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困人之力 而敝之(20),不仁;矢其所與,不知(21);以亂易整(22),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注釋:
(1)以:因為。其:指鄭國。元禮於晉:指晉文公重耳流亡經過鄭國時,鄭文公未以禮相待。
(2)貳:兩屬,同時親附對立的雙方。
(3)軍:駐扎。函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
(4)南:鄭國的汜水南面,在今河 南中牟南。
(5)佚之狐:鄭國大夫。
(6)燭之武:鄭國大夫。
(7)縋 (zhui):用繩子吊著重物。這里指把燭之武從城牆上吊下去。出:指出鄭國 都城。
(8)鄙:邊邑。這里指把遠地作為邊邑。
(9)東道主:東方路上 的主人,因鄭國在秦國的東邊。後世用這個同作「主人」的代稱。
(10)行 李:使者,外交官員。
(11)共:同「供」,供給。乏困:指資財糧食等物品 不足。
(12)嘗:曾經,賜:恩惠。晉君,指晉惠公。
(13)焦:晉國邑名,在今河南三門峽市附近。瑕:晉國邑名,在今河南靈寶東。
(14)濟:渡河。 版:築土牆用的夾板。設版:指建築防禦工事。
(15)封鄭:以鄭國為疆界。
(16)肆:放肆。這里的意思是極力擴張。
(17)焉:從哪裡
(18)杞 (qi)子、逢(peng)孫、楊孫:三人都是秦國大夫。戍:駐守。
(19)微: 要不是。夫人:那個人,指秦穆公。
(20)因人:依靠他人。敝:傷害。
(21)所與:指友好國家,盟國。知:同「智」。
(22)亂:分裂。易:代替。整:團結一致。
荊柯刺秦王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②,盡收其地,進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⑥。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⑦。夫今樊將軍⑧,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⑨。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⑩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⑾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⑿!」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⒀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⒁。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⒂!」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見臣。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

注釋:
本文選自《戰國策·燕策三》。
②〔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荊軻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③〔略〕掠奪,奪取。
④〔荊卿〕燕人稱荊軻為荊卿。卿,對人的敬稱。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過易水了。旦暮,早晚,極言時間短暫。易水,在現在河北省西部,發源於易縣,在定興縣匯入南拒馬河。
⑥〔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微,假如沒有。謁,請。
⑦〔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現在去卻沒有什麼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
⑧〔樊將軍〕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國將領,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
⑨〔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秦王用一千斤金(當時以銅為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購取他的頭。購,重賞徵求,重金收買。邑,封地。
⑩〔督亢〕現在河北省涿州東南一帶,是燕國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說〕同「悅」,喜歡,高興。
⑿〔更慮之〕再想想別的辦法。更,改變。
⒀〔深〕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沒〕殺戮和沒收。重要的殺,其他的沒收入官為奴婢。
⒂〔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麼辦法罷了。顧,表輕微的轉折,不過、只是。
⒃〔善〕副詞,好好地。
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而燕國見陵之恥①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②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③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己,無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葯淬之⑦。以試人,血濡縷⑧,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⑨。乃令秦武陽為副⑩。荊軻有所待,欲與俱⑾,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頃之未發,太子遲之⑿,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⒀!今提一匕首入不測⒁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⒂!」遂發。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⒃。高漸離⒄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⒅,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⒆,士皆瞋目⒇,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21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22,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23。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怖24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25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26,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27。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28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29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注釋:
①〔見陵之恥〕被欺侮的恥辱。見,被。陵,侵犯、欺侮。
②〔偏袒扼腕而進〕脫下一隻衣袖,握住手腕,走進一步。這是形容激動憤怒的樣子。偏袒,袒露一隻臂膀。
③〔拊(fǔ)心〕胸,這里形容非常痛心。
④〔盛〕念chéng。
⑤〔函封之〕用匣子裝起來。函,匣子。之,代樊於期的頭。
⑥〔徐夫人〕姓徐,名夫人。
⑦〔以葯淬(cuì)之〕把毒葯在淬火時浸入匕首上。淬,把燒紅了的鐵器浸入水或其他液體中,急速冷卻,使之硬化。
⑧〔濡(rú)縷〕沾濕衣縷。濡,浸漬、沾濕。
⑨〔忤(wǔ)視〕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著目光看。
⑩〔為副〕作助手。
⑾〔荊軻有所待,欲與俱〕荊軻等待另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
⑿〔遲之〕嫌荊軻動身晚了。遲,作動詞。
⒀〔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那是沒用的人。反,同「返」。豎子,對人的蔑稱。
⒁〔不測〕難以預料,不可知。
⒂〔請辭決矣〕我就辭別了。請,表示客氣,無義。
⒃〔既祖,取道〕祭過路神,就要上路。祖,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
⒄〔高漸離〕荊軻的朋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高漸離因為擅長擊築(竹製的樂器),秦始皇叫他在左右侍奉。一天,高漸離得著機會,用築去打秦始皇,要為燕國報仇,沒打中,被殺。
⒅〔為變徵(zhǐ)之聲〕發出變徵的聲音。古時音樂分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變徵是徵音的變調,聲調悲涼。
⒆〔慷慨羽聲〕聲調激憤的羽聲。
⒇〔瞋(chēn)目〕形容發怒時瞪大眼睛的樣子。
21〔終已不顧〕始終不曾回頭。形容意志堅決。
22〔持千金之資幣物〕拿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幣,禮品。
23〔厚遺(wèi)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優厚地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國君的車馬之類的官。
24〔振怖〕懼怕。振,通「震」。
25〔比〕並,齊。
26〔給貢職如郡縣〕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給,供。
27〔奉守先王之宗廟〕守住祖先的宗廟。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國土。
28〔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使」是動詞,後一「使」是名詞。
29〔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聽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荊軻奉①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②。至陛③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④,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⑤,使畢使於前⑥。」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⑦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⑧。拔劍,劍長,操其室⑨。時恐急,劍堅⑩,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⑾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⑿。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⒀;諸郎中⒁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葯囊提⒂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⒃!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⒄,乃引⒅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⒆。</FONT>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⒇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21 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注釋:
①〔奉〕兩手捧著。
②〔以次進〕按先後順序進來。
③〔陛(bì)〕殿前的台階。
④〔顧笑武陽〕回頭沖武陽笑。顧,回頭看。
⑤〔少假借之〕稍微原諒他些。假借,寬容,原諒。
⑥〔使畢使於前〕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⑦〔發〕打開。
⑧〔自引而起,絕袖〕自己掙著站起來,袖子斷了。引,伸、掙。
⑨〔操其室〕握住劍鞘。室,指劍鞘。
⑩〔劍堅〕劍插得緊。
⑾〔還〕通「環」,繞。
⑿〔卒(cù)起不意,盡失其度〕事情突然發生,沒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態。卒,同「猝」。
⒀〔尺兵〕指尺寸之兵器。
⒁〔郎中〕宮廷的侍衛。
⒂〔提(dǐ)〕擲擊。
⒃〔負劍〕推劍於背。
⒄〔廢〕殘廢,傷殘倒地。
⒅〔引〕舉起。
⒆〔被八創(chuāng)〕(荊軻)受了八處劍傷。被,受。創,傷。
⒇〔箕踞〕兩腳張開,兩膝微曲地坐著,形狀像簸箕。這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
21〔劫〕強取、威逼(其訂立盟約)。 鴻門宴[《鴻門宴》原文]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棗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庄,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庄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棗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壁,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叄』 高一語文課本中文言文有那些

第一學期:
1.沁園春 長沙
15.詩經《蒹葭》
20.紅樓夢《香菱學詩》
21.《三國演義》版群英會蔣干中計
22.《水滸權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第二學期:
14.阿房宮賦
15.黃州快哉亭計
16.項脊軒志
17.登金陵鳳凰台、八聲甘州、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登快閣
18.古詩為焦仲卿妻所作(註:就是《孔雀東南飛》)
19.夢游天姥吟留別
20.終南山、登樓、書憤
21.塞下曲、從軍行、過華清宮
註:
1這是去年的,每年都會有些變化
2大部分學校會補充些篇目,建議從已有的篇目著手深入

『肆』 高一語文古詩詞 古文 全部

《沁園春》 作者: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xiāng)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gě)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chàng liáo kuò),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zhēng róng)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qiú)。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è)飛舟?

《蒹葭》 來源: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飲酒》 作者: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登金陵鳳凰台》 作者: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八聲甘州》 作者: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水龍吟》 作者: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liǎo),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wèn)英雄淚?
《登快閣》 作者:黃庭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夢游天姥吟留別》 作者: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終南山》 作者: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登樓》 作者: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塞下曲》 作者: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從軍行》 作者: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過華清宮》 作者:杜牧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伍』 高一語文文言文,。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謀.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於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國之罪,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太宰嚭諫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勾踐說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行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官其子;其達士,絜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之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勾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
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沒,又郊敗之.
遂滅吳.

[注釋]
1.囿: (yòu)
2.稽: (jī)
3.讎: (shóu)
4.嚭: (pǐ)
5.絜: (jié)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楚龍說趙太後
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後不肯,大臣強諫.太後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願見太後,太後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後玉體之有所郄也,故願望見太後.」太後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太後曰:「老婦不能.」太後之色稍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後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後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後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後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太後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飢謹;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寡人之於國也
寡人之於國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
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
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
無恆安息.靖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
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
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
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
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蘭槐之
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
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
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
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
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
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
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
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
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
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秋水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囗(左「氵」右「矣」音si 4)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 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陸』 求高一語文常考古詩句,文言文

必修一:
《荊軻刺秦王》: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必修二:
1、《蘭亭集序》: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2、《游褒禪山記》: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赤壁賦》: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柒』 高一語文文言文

1.通假字

沈金玉於江 沈——同「沉」,句意是,把金玉寶物都沉到江里。

仇讎敵戰之國也 讎——同「仇」,句意是,是互相仇視、敵打、交戰的國家。

不可失也已 已——同「矣」,句意是,不可以失掉。

令壯者無取老婦 取——「娶」。句意是,規定青年男子不許娶老年婦女。

將免者以是 免——「娩」,生育,臨產。句意是,婦女將要臨產時向官府報告。

公令毉守之 毉——「醫」。句意是,官家就派醫生看護她生產。

絜其居 絜——「潔」。句意是,收拾干凈他們的住所。

吾請達王甬,句東 句——「勾」。句意是,我請求把你送到市,旬以東的地方。

而為弊異宸宇 弊——「敝」。句意是,做吳國的庇護者。

2.古今異義詞

敬得聞子大夫之言 子,尊稱。現常用於人的通稱,或專指兒子。句意是,如果能夠聽到大夫您的話。

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去,離開。現常用於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或過去的時間。句意是,夫差與文種達成和議而離開了越國。

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中原,原野之中,現常用於「中原地區」。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屍骨暴露在荒野之中。

寡人請更 請,請允許我。現常用於請別人如何。句意是,請允許我改正。

丈夫二十不娶 丈夫,男子。今常用於男女兩人結婚後,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句意是,男子二十歲還不娶媳婦。

生丈夫 丈夫,男孩。今常用義同前「丈夫」句。句意是生男孩。

十年不收於國 國,指國內人民。今常用於「國家」或「代表國家的」。句意是,十年不向人民徵收賦稅。

貧病者納官其子 病,貧病,貧困。今用於「得病」等。句意是,貧困的人把他們的兒子送人官府,給以稟食,加以敬養。

爪牙之士 爪牙:勇敢的,今為貶義,比喻壞人的黨羽。句意是,勇敢的將士。

孰是吾君也 是,這個,代詞。現代為肯定判斷詞。句意是,誰能象我們國君這樣好啊。

吾將殘汝社稷 社稷,國家。現今「社」與「稷」是兩個詞。「社」為「社會」「社交」等,「稷」只有古義。

越君其次 其,代吳國,次,舍,駐。今用於「次第較後」,「次要的地位」等。句意是,請越君到吳國來駐扎吧。

3.一詞多義



必哭泣葬理之如其子(嫡子)

苟得聞子大夫之言(尊稱)

丈夫

丈夫二十不娶(男女)

生丈夫(男孩)



不可失也已(同「矣」,了)

今已服矣(已經)



三江行之(代間代吳國與越國)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代詞,代地)

勾踐之地(助詞「的」)



女子十七不嫁(女性,名詞)

請勾踐女女於王(助詞,作婢妾)



請姓無庸戰(請求對方)

寡人請更(請允許我)

4.詞類活用

寡君勾踐乏無所使(乏,形容詞作動詞,缺乏,課文中指人材缺乏。句意是,我們的國君勾踐缺乏人材,無人可以派遣。)

請勾踐女女於王(第二個「女」名詞作動詞,作婢妾。句意是,請允許把勾踐的女兒作吳王的婢妾。)

惟君左右之(左右,方位名詞作動詞,處置。句意是,任憑您的處置。)

宦士三百人於吳(宦,名詞作動詞,服役)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衣,名詞作動詞,穿。句意是,現在夫差穿水犀皮鎧甲的士卒有十萬三千人。

必廟禮之(廟,名詞作狀語,在廟堂上。禮,名詞作狀語,以隆重的禮節。句意是:一定在廟堂上以隆重的禮節接待他。)

5.古漢語句式

判斷句

仇讎敵戰之國也。(「也」來判斷,句意是:是互相仇視、敵對、交戰的國家。)

倒裝句

勾踐說於國人曰(介詞結構後置句。句意是:勾踐向越國人民解釋說。)

宦士三百人於吳(謂語前置。句意是:派三百多士人到吳國去服役。)

省略句

必廟禮之(缺主語:「必」後省略介詞「於」;句意是:一定在廟堂上以隆重的禮節接待他。)

『捌』 高一語文文言文。

28.沒有29.通「暮」,晚上30.沒有人31.通「納」,使……進來,接納。32.內心33.滿。「期年」合起來就是「滿一年」34.約定35.意動用法,認為……與眾不同36.數:命數。奇:不好。37.被貶謫的,背井離鄉的38.陞官39.左遷:貶官40.請讓我,請允許我
41.請教42.窮盡,走到盡頭43.處境困厄44.學完

『玖』 高一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及古文的全文

高一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及古文的全文

1.終南山

唐代: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2.夢游天姥吟留別 / 別東魯諸公

唐代: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四萬 一作:一萬)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度 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3.登快閣

宋代:黃庭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4.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代: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桿 一作:闌干)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5.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代: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闌 一作:欄)

6.登金陵鳳凰台

唐代: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二水 一作:一水)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7.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9.沁園春·長沙

現代: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拾』 高一語文有哪些文言文

必修一4、《燭之武退秦師》5、《荊柯刺秦王》6、《鴻門宴》必修二4、《內詩經》兩首(氓)、容(採薇)5、《離騷》6、《孔雀東南飛》7、《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8、《蘭亭集序》9《赤壁賦》10、《游褒禪山記》

熱點內容
化學發光儀價格 發布:2025-07-15 11:31:41 瀏覽:706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11:24:42 瀏覽:557
中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11:15:29 瀏覽:517
一加一筆有哪些字 發布:2025-07-15 10:46:37 瀏覽:188
五年級上冊語文測評卷 發布:2025-07-15 10:34:46 瀏覽:419
全國高考數學卷 發布:2025-07-15 10:32:48 瀏覽:750
地暖多少錢一平米 發布:2025-07-15 08:42:54 瀏覽:57
師德師風問題整改方案 發布:2025-07-15 08:00:29 瀏覽:663
電棒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07:59:03 瀏覽:628
東北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07:37:39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