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2000-3000字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礎,語文開設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能力。
所以不同的教學法對教學的重點是不同的,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加以訓練,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
『貳』 關於語文教學的相關論文
我有,但一發網站就被網路屏蔽了,你留下QQ吧,或者在網路hi 里找我
『叄』 語文教學方面的論文
一.情境教學的教學模式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建立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期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由此,我們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學模式既不同於教育學,亦不同於教學論,它僅僅是依據教育學、認識論、心理學和教學論原則,在認知活動中充分開發非智力因素,從而實現愉快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誘發動機。
因為兒童的學習動機更多地被感情驅使,所以情境教學強調在連續動態的情境中不斷地維持、強化兒童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習動機與情境之間持之以良性的互動。
2.憑借情境,在審美的樂趣中豐富感受
情境教學提出了「強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過優化情境,引導兒童從感受美的樂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學原則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可以分為以下四個環節:(1)帶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實質;(3)再現情境,表達美的感受;(4)駕馭情境,誘發審美動因。而這些環節都是離不開具體的審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體驗的樂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學是一種創設典型場景,激起兒童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這里所說的情感活動體現在多個方面,如(1)教師與學生之間。情境教學主張教師對兒童傾注真情,以敏銳的洞察力去觸及兒童的情感領域,從而建立起親和的師生關系,渲染一種溫暖和諧的、可以信賴的、充滿自信的、無拘無束的情境。教師首先必須通過一種移情作用,設身處地地感覺體驗,回歸到兒童的情感狀態,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這樣才能產生「以情動情」的移情效應。(2)學生與教材之間。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生與教材之間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情境教學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曾總結出這樣的情感推進的發展模式: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3)學生與學生之間。由於情境的優化,學生與學生之間,友愛親密。他們在親、助、樂等人際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這就為學習語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圍。
4.優化情境,在活動的樂趣中增長力量
在教學過程中讓兒童活動,並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動,而是讓兒童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讓兒童在樂中學,趣中學,活中學,坐中學。既然如此,將活動貫穿於教學過程,就不能游離於教學內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點,針對教材特點,具有鮮明的學科特點,與能力訓練相結合,從而加強
基礎。語文教學中的訓練強調操作情境中的基礎訓練,它包括以詞句為主的基礎
訓練、加強應用為目的的整體訓練和結合感知為媒介的思維訓練。
5.營造情境,在創造的樂趣中展現個性
傳統的教學不恰當地造成大腦左半球接受過度教育,結果因教學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與情感而影響右腦的激活、興奮,造成壓抑,甚至損傷兒童的創造才能。這是教學領域長期以來注重認知,忽視情感而造成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而情境教學通過情境的創設營造,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右腦,對兒童創造力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為:(1)激發情感。激勵、喚醒、鼓舞學生,殷切地期待學生,堅信學生一定會成功,是真正引導兒童開啟智慧大門的閃光的金鑰匙。因為學生會從教師的愛中獲得信心,獲得力量。這種信念往往轉化為一種積極向著教學目標的驅動力。(2)訓練感覺。創造在某種意義上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形象越是鮮明豐富,感覺越是敏銳,右腦越是興奮,形象思維活動就越是活躍。實踐證明,感覺的訓練,使兒童對周圍世界日漸留心敏感,因而拓寬了他們進一步認識世界的通道,並成為他們的創造力發展的重要基礎。(3)培養直覺。右腦的激活十分有利於直覺的培養,而無意識的直覺可以說是一切發現的源泉。
6.拓寬情境,在認識周圍世界的樂趣中開闊視野
為了更好地發揮周圍世界在兒童發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學提出以下原則:由近及遠,逐漸拓寬;漸次認識,螺旋上升;由表及裡,啟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質。
二.創設情境的方法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在此基礎上,依據教材的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層次創設問題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的生活在作家頭腦里反映的產物。以文章為例子,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
2.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實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師展示,也可
以由學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黃山奇石》一課後,讓學生把自己參觀風景名勝拍下的照片,帶進課堂,讓學生一邊展示自己的照片,一邊向大家介紹自己游覽過的景點。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呢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由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
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通過對樂音有組織的安排構成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同時,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
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如《白毛女》(選場)、《屈原》(節選)等,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
6.錘煉語言描繪情境
前面所說的五種方法,無論哪一種都必須依靠教學語言來實施,如果離開了教學語言,就不能創設教學情境,即使有了某種情境,也不能發揮教學作用,實現情境的價值,所以說教學語言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如果只靠直觀性的教學情境,則容易使教學簡單化、表面化,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與訓練,也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滿足學生對真善美更高層次的追求。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也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作用。教師的本領歸根結底就在教學語言上,教學藝術最後也體現教學語言中。運用教學語言,從內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確美、簡潔美、理趣美;從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飾美、風格美、態勢美。
7.教學情境的優化
在創設教學情境中,我從不同角度介紹了六種創設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中,
要求最優化,提高教學效率,則不能各執一端,需要從實際出發,靈活地綜合地運用這些具體方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是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愉快教學。教師應該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學模式,熟練而恰當地運用各種情境創設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
『肆』 小學語文教育論文
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淺談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進行語文情境的創設就是一個焦點問題。最初,很多語文教師將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局限在課堂導入的范圍之內,於是語文課出現了熱熱鬧鬧開場,匆匆忙忙結束的怪現象。幸好,現在這種錯誤傾向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扭轉,人們對於語文教學情境創設問題的理解和研究也有了可喜的進展。如,人們這樣給語文情境創設下定義: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情境的創設可以包括以下2個方面:1. 利用導入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程學習;2.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那麼到底怎樣才能達到我們的預期目的呢,我主要談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語文情境教學的幾點認識
摘要 情境教學具有情感性互動性等特點,能較好地帶動學生投入課堂氣氛中來。本論文主要從情境教學的特點、方法出發,結合平時教學實踐及點滴感悟,融入自己的分析總結,切實地提出有關情境教學的認識。
淺談「情境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情境教學」是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認為,「情境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徵,通過圖片、音樂、文學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再現教材情景、背景或環境,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以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要求,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即情景、背景或環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以現代教學手段為媒介,積極開展「情境教學」使學生自融其中,融情入境。「情境教學」具有以下的主要作用:
情境化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一、語言描繪,帶入情境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導語設計的好與不好,將直接影響整節課的課堂效果。可以說,好的導語是開啟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語設計,把學生的感情引入到課文情境中來,那將會為這堂課的成功奠定基礎。
語文情境教學初探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情境教學簡單地說就是創設一定的情境,激起學生的情,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的需要,創設一定的場景或氛圍或提供具體的活動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能夠主動學習,迅速而准確地理解教材內容,促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和諧、全面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關於語文情境教學的幾點經驗
一、導入情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課伊始,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調動學生,創造出學習、競賽、思考、優美等等各種於課堂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情境,那就為一堂好課奠定堅實的基調。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常有這樣的體會,當一節課的開始學生們積極發言,那被調動不僅是學生,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可以說,好的導入,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可是萬事開頭難,以下是我參考眾多名師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後的一點感想。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設計
一、情境教學的界定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書先生灌輸式的教授方式在中國延續了千年之久,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可否認同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有很大的聯系。如今中國千百年來的封建制度的影響雖然已經減弱,但在教育領域內起的消極作用仍然不可忽視,現在的教育中還存在著「教師教是為了應考,學生學也是為了應考」的觀念。
『伍』 中學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即思想,語文即生活,語文伴隨著人的一生,學好語文,終身受益。然而,要想學好語文,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是不行的。俗語說:習慣成自然。
學習語文的習慣須要慢慢地養成。
一,要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漢字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之一,
伴隨著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無論是做作業還是記筆記,都要養成把漢字寫得規范、整潔、優美的好習慣
引言6-7 一、 教學環境研究的發展簡要概述及教學環境的解讀7-10 二、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含義、類及構成要素10-14 (一 學語文課堂教學心理環境11-13 (二) 中學語課堂教學物理環境13-14 三、 中學語文課堂教環境教育價值分析14-18 (一) 語文課堂教學環境能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與情緒15-16 (二)語文課堂教學環能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動機與行為16-17 (三) 語文課堂教學環境能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與效率17-18 四、 優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心理學依據18-21 (一) 中學語課堂教學心理環境優化的心理依據18-20 (二)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物理環境優化的心理學依據20-2五、 優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原則21-25 1 、 教育性原則21-22 2 、 人性化原則22 3 、 合理性原則22-23 4 、 自然性原23 5 、 效益性原23-24 6 、 整協性原則24 7 、 情感性原則24-25 六、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的優化25-39 1 、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心理因素,為師生教與學活動創造良好和諧環境26-36 (1) 、 營造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27-30 (2) 、 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中各環境因素的調和來優化教學氛圍30-36 2 、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物理因素,為師生教與學活動創造良好物質條件6-39 結束語39-41 注釋41 參考文獻41-44 中文摘要44-51
1華英;;《俄漢詞典》漢譯辨正[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2晁繼;;語文規范標准與規范型字詞典的編寫[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3李國;;規范型語文辭書的理論思考[A];中國辭書學文集[C];1998年
4李鋼;論語文詞典的專科詞條及其釋義[A];中國辭書論集1999[C];1999年
5黃穎;;培養英語的初步交際能力[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6王傑;李名方;;關於得體修辭學的通信[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7曹擢;;序[A];中國辭書論集1999[C];1999年
8彥玲;;立足課堂教學激發學生情感培養語文興趣[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9軍琦;;生活之樹常青 語文不會蒼白——感悟教育的一點嘗試[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10沁怡;;台灣地區職校學生自我概念之因素結構[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