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王元
⑴ 給數學家王元寫一副對聯
雙手挽乾坤,拓撲知曲率,幾何極宏觀,後學永參陳氏類。
國士竟無雙,弟子遍天下,卓越識青雲,先生長留後世名。
⑵ 中國科院數學研究院,王元,數學家的聯系方式急急急
咋了,你把哥德巴赫猜想整出來了。這種人每年想見元老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元老還做不做研究了。
⑶ 給數學家王元寫一副對聯
雙手挽乾坤,拓撲知曲率,幾何極宏觀,後學永參陳氏類。 國士竟無雙,弟子遍天下,卓越識青雲,先生長留後世名。
⑷ 著名數學家的故事
1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2 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進步.鑒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並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
3 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4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5 俄國詩人萊蒙托夫也是一個數學愛好者。在服兵役時,他出題給軍官做一個數學游戲:
他讓一個軍官先想好一個數,不要告訴別人,然後在這個數上加25,心算好了以後,再加上125,然後再減去37。把算好的結果減去原來想的那個數,結果再乘5並除以2,最後,萊蒙托夫對那個軍官說:答案是282.5。
⑸ 著名數學家王元院院士辭世,他的一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數學家,它的主要成就是將篩法用於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並證明了命題。這是中國的數學家首次在這個領域成為世界領先的地位,同時也奠定了中國的數學研究在世界上的進步。王元在工作的時候,曾經榮獲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陳嘉庚物質科學獎,何梁何利獎和華羅庚數學獎。他在世界數學界有很大的聲望,曾經被多次評為世界科學出版社的顧問,並且在1984年榮獲了”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
王元先生在數學界可謂是元老級別的人物,他不僅在中國有很高的威望,在國際數學界也享有盛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科研事業,王元先生是真正的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數學方面的科研和教育工作。他不僅自己努力鑽研數學,也參加了很多教育工作,他在世時經常去一些學校進行講學,他十分關注後輩們的學習狀況,主動去學校關心和指導並引導學生和老師就“如何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和“怎樣學好數學”等課題進行了深刻的探討。王元於5月1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他的不幸逝世是中國數學的重大損失。
⑹ 數學家王元為什麼說四川話
在四川呆久了,講那話比較習慣了唄。。。鄧小平還不是講四川話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