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 數據收集整理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 除法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 有餘數的除法
西師版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 萬以內數的認識
『貳』 二年級數學上冊 第一單元我學會了嗎
學不學會可以通過做一些升級的練習題檢測一下啊。
我是做趣動課堂教育游戲的,是把知識點設計進游戲的關卡里,學生可以邊玩邊學,幫助預習復習,老師課上展示教育游戲也能豐富課堂,現在只開發了小學的知識點,如果您認識小學老師或小學生家長,可以把趣動課堂教育游戲推薦給他/她。
數學相關的游戲有100以內的加法、100以內的減法、長度單位、角的認識、99乘法表、觀察物體、乘法的初步認識、數字闖關、表內除法、認識線段、圖形運動、有餘數除法、圖形對稱、數字填空、混合運算大作戰、數數轉轉樂、數字消除、數字大小解密、克和千克滑滑樂、克和千克蹺蹺板、數的加減奇幻之旅等小游戲。
『叄』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我的收獲
你的圖那?
『肆』 二年級下冊數學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沒關來系,既然教的是二年源級,壓力比其他年級相對較小。小游戲沒有,我有個辦法,我用過,就是破費點,用水果或糖果之類的做教具,學生聽不聽得懂看你自己,下課後用水果糖果獎勵聽課認真積極發言的學生,或者一節課下來給發言的學生在書上蓋個章,積累幾次下來獎勵一個小擦子什麼的,雖然破點費,但也比背個不認真講課的壞名聲好
『伍』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注意什麼
2007-2008學年度上學期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一期來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出如下總結:
一、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備課。學期初,鑽研了《數學課程標准》、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上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著,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後,盡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現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為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及時復習。根據愛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復習或第二天復習,以後再逐漸延長復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復習的特點。
(3)努力構建知識網路。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復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復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業。
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教師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教師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訂正之後,仍給滿分,鼓勵學生獨立作業的習慣,對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效果。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
4、注重對後進生的輔導。
對後進生分層次要求。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採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
5、做好測試評估工作。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為教師改進教學的依據。在測試卷中,增加了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也不再作為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講試卷時,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採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有關概念的歸為一類進行講解。希望通過這一改變,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二、積極落實素質教育
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改變「以知識為本」的傳統認識,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觀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活動展開,呈現出「樂、實、活、新」的教學情境。例如:找規律;動物拼圖;我當收銀員等活動,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解放了學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創造了讓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獨立思考的機會;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終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去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三、參加教研活動:
1、改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是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的。閱讀教育期刊,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3、「走出去,請進來」。到其他小學聽課,自己上公開課,大家交流、討論:在新的課程標准下如何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各種適宜的、開放的情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明確方向,促進教學。
『陸』 寫一篇數學二年級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日記
在二年級上冊已經安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初步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在教學第一個課時的時候,最主要讓學生進行舉手投票的形式來統計,要求每人舉一次。本以為會很順利,誰知道也有一點小插曲,在驗算投票人數是否與實際人數相符時出現了錯誤,所以只能又進行了一次投票,這中間耽誤了一些時間,而且學生有跑票的動作,這個是沒有預料到的,還好最後能完成教學的內容。
有了這一插曲,在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就有點擔心局面會不會難以掌控,會不會太耽誤時間而達不到這節課的目標。不過最後進行的全班范圍內調查,比較順利,做這項調查時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井然有序,並且在我快速公布名單的時候,全班的氣氛非常緊張,生怕一不小心哪個數據沒有記到。
不過,另一個問題卻是我沒有考慮到的。當我提問「用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舉手統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麼?」時,學生們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可以。」當我再問「有沒有不同意見?」班上沒有人舉手,這讓我很尷尬,顯得很被動。這確實是我沒有充分考慮到的問題,學生缺乏生活經驗,考慮問題時往往只是單方面的,思維簡單化。為了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我即刻打了個比方,「劉潔和朱燕是我們的候選人,假如王佳同學心裡認為朱燕同學更適合這個人選,但是她和劉潔又是好朋友,如果舉手投票時投給了朱燕,猜猜誰會不開心?但是如果投給劉潔,這又不是王佳自己內心的想法,你們說那該怎麼辦?舉手投票的方式還合適嗎?有沒有誰能想到更好的方法?」這時終於有學生思維發生轉變,提出用紙條投票的方法,因為「公平」、「保密」,於是我們一起完成了投票。在記票時我讓學生自己想方法來記,匯報的時候就出現了寫數、畫圈、寫正字、打鉤等方法,我有提問:「哪個記的方法你覺得最方便?」都說寫數字的方便。於是我又花了一些時間舉例,讓學生體會寫正字計票比較好,因為5個5個數比1個1個數快,記大數目的時候寫起來也省力。
我們在備課時,通常要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更有優秀的教師能夠做到備課堂。而作為一名新教師,往往我只能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時經常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也確實是新教師的弊端。對於這個問題,我想除了要多看相關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外,更應該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然後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多准備幾種預設,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