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2017全國一卷語文題型

2017全國一卷語文題型

發布時間: 2025-07-13 05:12:55

㈠ 全國卷2高考語文難嗎

2017年全國卷1語文卷試題,嚴格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命制,體現課程標準的精神,注重考查核心素養,考點覆蓋面和試卷結構合理,能力層級比例配置恰當,難度適中。

相較往年,題型變化較大,更側重於邏輯思維能力考查,更著力於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發展、社會變化,更希求引領學生拓寬視野,培養人文情懷、家國情懷。

論述類文本閱讀

論述類文本的閱讀材料選自曹明德的《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把脈時代的症結。文本在800字左右,比考試說明題型示例字數略少,閱讀量有所減少。全文採用總分總結構,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信息量不大,理解起來難度也不大,中間兩段是閱讀理解做題的關鍵。原文雖然涉及了一些考生較為陌生的術語,但行文簡明精煉,條理清晰,總體上通俗易懂,不難把握,適合高中生閱讀和理解。

從考點覆蓋看,依然著重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今年特別值得注意的兩點變化:一是側重考查了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這個考點,二是三道客觀題,第1題是選擇正確的一項。

近幾年全國卷命題越來越強化「整體閱讀」意識,要求考生在真正讀懂的基礎上做出選擇。今年更是加強考查考生整體「讀懂」的能力,尤其體現在第2題題干要求的設置、第1題D選項和第3題的所有選項的設置上。這也必將是未來命題的方向,考生需要注意考查方向。

文學類作品閱讀

實用類文本和文學類文本成為必考題,是今年語文卷變化最大的考點。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選材是當代作家趙長天的小說《天囂》,文本長度與考試說明題型示例文本長度相當。選材關注我們比較陌生的科研人員的生活,但情節、人物都不復雜,主題也很鮮明。第1題採用客觀題型,改原來「五選二」的多選為「四選一」的單選。第2題第3題為主觀題,題目設置體現了全國卷的靈活度和綜合性,但仍然立足於小說基本要素的考查。

整體來看,這次文學類文本閱讀難度降低,更切近高中學生的閱讀經驗、人文認知。

實用類文本閱讀

實用類文本選擇了非延續性的新聞材料,其中材料二為圖表形式。這和考試說明題型示例中關於「國民閱讀」的新聞材料題題型相同。第1題第2題都是客觀題,分別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和正確的兩項,要點分散在全文,需要有較強的篩選信息能力和整合概括能力。第3題為主觀題,需要找到問題的區間,分析歸納後有條理的概括,這道題要求考生養成條分縷析的思考和答題習慣。

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取材於《宋書·謝弘微傳》,體現了全國卷一貫的選材特點:一是出自「正史」,二是傳主為忠臣良將、清官廉吏。文本600字左右,與2016年全國卷的《曾公亮傳》586字基本持平。

第1題,文言斷句題,全國卷連續考了三年。今年在這題選項的設置上採用了一樣的做法,四項中其中兩項只有一處不同,只要根據前後文准確理解劃線的兩句話,運用排除法,就能做出正確選擇。

第2題是2015年出現的題型,即在閱讀材料中選取四個具有古代傳統文化內涵的詞語,對相關內容進行解釋,反映其中的文化意義,要求考生選擇出不正確的一項。考查古代文化常識,與整個社會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大背景有直接關系,今年更是在考綱中有了明確規定。四個選擇項分別涉及「名、字」「姻親」「母憂」「私祿」等內容,都是古代文化常識的基本內容,且可帶入原文判斷正誤,考查的是真正的「常識」。

第3題命題形式未變,每個選項首先用一句話作概括,並用句號與後面的句子斷開;接著緊扣這一句概括語陳述原文中的相關信息,體現概括語與相關信息的同一性,即概括語是從相關信息抽取出來的,相關信息用來說明概括語。歷年考試中,這道題規律性極強:四個選擇項是按照文本的自然順序,選擇傳主的代表性事件或體現的思想品質逐層設題。從全國卷命題特點看,本題設錯角度有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人物性格品質分析不恰當、無中生有、強加因果關系等。

第4題文言翻譯題仍然側重考查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需要在翻譯時字字落實,文通句順。

詩歌鑒賞

詩歌鑒賞取材於宋朝著名詩人歐陽修的《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這首詩的內容和考生在考場答卷的情形相映成趣。考生在答題的同時,也了解了古人考試時的情形,體現了文化的傳承和體制的變革,有趣又意義深遠。

第1題今年改為客觀題,是今年考題的另外一大變化。「五選二」,需要考生對詩歌內容、情感、手法都有較為准確的理解。

第2題主觀題為煉句題,是考生熟悉的題型,回答時需有條理。

默寫題仍為理解性默寫,就是將對詩文的理解與默寫巧妙結合。從原來的6分減至5分,高中3分,初中2分,難度不大,得分率會很高。

語言運用題

語言運用題最易出現新題型。今年成語題、病句題、補寫題沒變,表達得體題替代了虛詞選擇填空題,邏輯推斷題替代了流程圖題。這些變化在考試說明中都有體現。

作文

作文材料給出了來華留學生較為關注的十二個「中國關鍵詞」。題目要求選擇其中的兩三個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並且找到所選關鍵詞的有機關聯,據此寫成一篇能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的文章。今年的作文題比去年的驅動型更明顯,立意麵更廣也更開放。審題難度大大降低,思辨能力和邏輯能力的考查卻沒有降低。更側重引領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社會發展、時代變遷。考生能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需要平時養成多看、多讀、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的習慣。

㈡ 2017年高考各地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

2017年高考全國有940萬的考生參加高考。今年是高考恢復40周年,也是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的考生迎來的首次「新高考」。

語文考試一結束,「高考語文」的話題已在微博火爆,不少網友大呼:「現在的作文越來越難了」,也有網友調侃:「段子手們注意啦」。今年各省的高考作文都是什麼呢?

全國卷I(河北 河南 山西 江西 福建 廣東 湖北 安徽 湖南)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上海卷

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於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浙江卷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天津卷:

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我們在長輩的環繞下成長,自以為了解他們,其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一旦重新打開,就會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淀,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上的共識或分歧……

十八歲的我們已經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靈魂觸摸,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㈢ 2017高考全國卷作文會考到什麼題目

2017年高考已經結束,全國卷語文作文題目已經都公布了。

2017年高考全國卷共有三種專,不同的全國卷語文作文屬題目都不相同。比如全國一卷的作文為老外眼中的中國,從給出的關鍵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㈣ 2017年全國一卷語文作文題目

2017年全國一卷語文作文題目為:「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

具體解析如下

  1. 題目一:「我看高考」

    • 寫作角度:這個題目要求考生從旁觀者的角度,對高考這一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可以探討高考的意義、價值、影響以及存在的問題等。
    • 內容要求:考生需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結合社會現實和個人經歷,對高考進行全面的評價。
    • 寫作建議:可以從高考的歷史背景、教育意義、社會影響等方面入手,結合具體事例和數據,使文章更加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2. 題目二:「我的高考」

    • 寫作角度:這個題目則要求考生從參與者的角度,回憶和描述自己的高考經歷。可以講述備考過程中的艱辛與收獲,考試時的緊張與興奮,以及高考對自己人生的影響等。
    • 內容要求:考生需要真實、生動地再現自己的高考經歷,能夠表達出對高考的深刻感悟和情感體驗。
    • 寫作建議:可以從自己的備考經歷、考試感受、成績公布後的心情等方面入手,通過細節描寫和情感渲染,使文章更加生動感人。

寫作注意事項

  • 立意要高:無論選擇哪個題目,都要注意文章的立意要高遠,能夠反映出考生對高考這一重要人生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 結構要清:文章的結構要清晰明了,段落之間要有過渡和銜接,使整篇文章渾然一體。
  • 語言要美:在表達上要注意語言的准確性和生動性,能夠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總之,2017年全國一卷語文作文題目既考查了考生的思維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表達能力和情感體驗。

㈤ 2017全國卷1文言文解析

1. 2017全國卷Ⅰ高考作文怎麼解析

2017全國Ⅰ卷繼續採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

作文材料源於央視5月份的一組連續報道,為了讓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題時做了必要的調整與提煉。 命題在材料選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寫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復斟酌試題的素材、內容和情境,直觀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

立意高遠卻力避空泛,堅持以學生為本,接地氣、有生氣,時代感強。將「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作為明確指令,鼓勵考生從所知所學所感出發,在對宏大話題的把握中,感性敘說,理性思辨,暢所欲言,「講好中國故事」;引導考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關心現實國情與改革發展,展示他們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

「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要求大處著眼,十二個「中國關鍵詞」是考生落筆的抓手,而「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則完全尊重考生的個人意願。這樣處理既利於引發考生的寫作慾望和真情實感,也利於將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細化、實化、具體化。

這些關鍵詞搭配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長城」「京劇」講講擁有古老文明的傳統中國,由「高鐵」「移動支付」談談現代開放的高科技中國,由「中華美食」「廣場舞」說說好玩的中國或熱情的中國,由「共享單車」「移動支付」聊聊生機勃勃的時尚中國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互聯網中國。

另外,還可以將傳統的國粹「京劇」與時下流行的「廣場舞」並置而觀,將文化悠久的「中華美食」與「食品安全」的嚴峻現實作勾連,也可以將古時的「長城」與當下的「一帶一路」相互對照、相互發明……凡此種種,都可能寫出上佳的文章。 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徵,它們之間既存在著豐富的張力和層疊的思辨空間,又共同構成了多樣而立體的中國。

2. 2017年高考全國卷Ⅱ作文題目及專家解析是什麼

試題內容 2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

(魯迅) 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 )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

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並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析] 2017全國Ⅱ卷繼續採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試題材料由精心選擇的六個中華名句組成,試題命制充分發揮作文的積極導向功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自覺繼承、轉化優秀文化傳統,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試題既讓每個考生有話可寫,又讓優秀考生能夠脫穎而出。六個名句言淺理明,貫穿其中的思想主線清晰,具有很好的親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沒有難度;而在審題立意、文體選擇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開放度,便於考生發揮;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為命題加大了空間縱深,也為優秀作文提示了明確指向。

分別來自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時期的中華名句,有詩詞有隨感,或豪邁或溫婉,有的抒懷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強奮發、家國情懷、堅持自我、豁達自信、開放進取、提升境界、敢於正視問題、勇於面對困難、勇於實踐、敢於擔當等豐富內涵,涉及個人「小我」與家國、社會「大我」等不同層面;既各自獨立,言簡意賅,又彼此關聯,聲氣相通。 將六句並列齊觀,從《周易》到 *** ,本身就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淵源有自、傳承有序與生生不息,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生動寫照。

命題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實則是引導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內涵的基礎上自主進行組合,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鑒今,古為今用,激活名句的內在生命力。 考生既可以集中論述兩三個名句的相通內涵,如以①⑤為基礎探討自強奮發、敢作敢為;也可以辯證思考由兩三個名句組合生發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為基礎,討論自信與正視問題、開放進取之間的關系;考生還可以深入研析個人、國家、社會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以①③④⑤為基礎,探究如何全面提升個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為基礎,表現個人對家國情懷、社會現實的關注與思索,或以③⑤⑥為基礎,論說堅持自我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關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帶給他的感觸與思考,而由此出發立意行文,對名句作者及其時代進行歷史分析,個性化地闡發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或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會,講述中華名句化育後世的精彩故事,論說名言警句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命題明確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應了中國詩詞大會引發的詩詞記誦熱,更隱含了「文化傳承不應只是靜態記憶」的認知。

「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義的簡單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語言表達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和說服力;將名句自然融入文章、與全文渾然一體,對考生的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寫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傳承與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豐富期待。同時,這一任務型材料作文的創新,也為辨識考生水平高下、強化區分度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3. 2017年河南語文高考文言文有哪些

2017年河南語文高考文言文有:一、古詩詞部分:1. 氓(2)《詩經》2. 短歌行(2)曹操3. 歸園田居(其一,2)陶淵明4. 蜀道難(3)李白5. 秋興八首(其一,3)杜甫6. 詠懷古跡 (其三,3) 杜甫7. 登高(3)杜甫8.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4)李清照9.聲聲慢(尋尋覓覓,4)李清照10.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4)辛棄疾1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4)辛棄疾二、文言文部分:1.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一段,1) 《戰國策》2.蘭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3.游褒禪山記(第三段,2)王安石4.赤壁賦(全文,2)蘇軾5.寡人之於國也(全文,3)《孟子》6.勸學(全文,3)《荀子》7.過秦論(後三段,3)賈誼8.廉頗藺相如列傳(負荊請罪部分,4)司馬遷9.陳情表(全文,5)李密10.歸去來兮辭並序(全文,5)陶淵明11.滕王閣序(2-3段,5)王勃括弧內的數字為必修課本的冊數。

㈥ 2017年高考語文作文全國卷i滿分是多少

全國甲卷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僕人。

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寫作思路:

「時間」是這道寫作試題材料的重要關鍵詞,時間的有限性、不可重復性,構成了探索人生意義的基本前提。人與時間的關系是永恆的主題。如何安排時間、駕馭時間,是人類自我意識的彰顯。生活中,對時間的計劃、安排與體驗,就是時間觀念的具體表現;這是考生立意行文時感受與思考的起點,也是入手寫作一個最直接的切入點。

「技術」,是材料里的另一個關鍵詞。在人與時間的關系中,「技術」是一個重要變數。怎樣通過技術更好地掌控時間?利用像編寫計劃單、任務書、行程表等一些技術,我們得以更好地規劃日程、安排學習;利用工業革命誕生的一些技術,如機器生產、交通工具,我們得以擴大交往范圍,拓寬時空界限;利用信息技術及互聯網,如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們得以讓經歷的時間變得更有質量。

材料中「時間的僕人」是個比喻,指在時間面前沒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時間卻事與願違,反倒被時間所左右,喪失掉自己的主體地位。這種情況並不鮮見。因為依賴技術,生活變得機械、刻板,例如拘泥於時間計劃表,忽略靈活性、自主性;受日程支配,疲於趕進度,沒有自己的獨處時間。這的確是不少高中生的備考學習狀態,在高中的最後階段,觸及這個話題並不敏感,有必要重新審視人面對時間的態度,「一張一弛」「博觀約取」並不是奢侈的想法,是現實中很多好學生已有的學習品質。在知識獲取的同時,適度地有一些「放空」的時間,在沉潛思考中去形成自己的思想才是學習的要義。

從材料中,考生可以提煉出「技術發展在人與時間的關系中所起的作用」這樣一個論述主題。考生可以圍繞這個論題,結合個人體驗情境,或社會生活情境,或學科認知情境,觀察、梳理相應的現象,通過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認識與觀點;考生也可以圍繞「技術、時間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思考技術給掌控時間帶來的便利與遺憾,還可以就人在時間流逝過程中的主動與被動,以及人掌控時間的方式方法等等進行闡釋論證。當然也可以擇取一個現象、一個故事、一段經歷寫記敘文;如有學生能寫出富有想像力的科幻小品,也在立意的范圍之內。

這道作文題文字簡潔,意蘊豐富,給考生寫作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間。它不同於以前限制了寫作指向的命題式作文,不同於給定了情境任務的寫作,也不同於以往的材料式作文,簡潔的導引文字推動學生自己去想像生活中的現象,形成明確觀點或相對凝練的感受,並以記敘、抒情、議論等不同方式表達出來,避免面面俱到然而卻淺嘗輒止或簡單羅列正反兩面現象然而卻沒有主見的寫作。聯想與歸納、實證與推理、批判與發現這些高度綜合的思辨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得以體現。「解題」的過程正是思維展開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考試與教學也就這樣統一起來。

㈦ 首次曝光,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有哪些變化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國新課標語文《考試說明》在試題結構、賦分、題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既遵循了穩定性和承繼性,又體現了創新性。具體表現為:
(1)取消選考,將「文學類文本閱讀」與「實用類文本閱讀」列為必考,在這兩類文本閱讀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層級。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客觀選擇題,兩道主觀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一道五選二客觀題,一道主觀題。
(2)增加了對古文化知識的考查;
(3)在「論述類文本閱讀」欄目中,增加了「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內容。
(4)加強了對信息篩選、整合能力的考查。
(5)詩歌閱讀改為一道五選二客觀題和一道主觀題。
(1)論述類文本閱讀。全國三套卷的設題都中規中矩,難度適中。其中有數個選項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對應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脫離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襲15年的考點。
(3)古代詩歌閱讀將詩歌的寫什麼與怎麼寫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點,答案精煉,配分科學、規范。
(4)名句名篇默寫。三套卷題型均為根據語境填寫詩文句子,注重考查經典篇目中膾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啟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學類文本閱讀。甲卷為外國小說,乙、丙卷均為中國小說。材料長度均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構思技巧。新的變化在於探究題回歸。
(6)實用類文本閱讀。三套卷均為現代人物傳記閱讀。
(7)語言文字運用,進一步加強對語言表達准確的考查,如試卷中的第15題與第17題。第15題是虛詞填空;第17題選用思維流程圖。
(8)寫作。2016年作文題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關注社會缺失,緊扣時代熱點,聚焦立德樹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擴展閱讀,考查學生真實的寫作能力,真正實現以表達與交流為提高的考試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畫作文出現。

㈧ 2017年廣東高考語文試卷結構 各題型分值是多少分

第I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1~3 單選題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4~6單選題,每小題3分
7題,文言文翻譯,10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8題,6分
9題,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題,6分
乙 選考題(三、四大題選一個做)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題,(1)雙選題,5分;(2)(3)分析題,6分;(4)分析題,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題,(1)雙選題,5分;(2)(3)分析題,6分;(4)分析題,8分
第II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15單選題,每小題3分
16題,5分
17題,6分
六、寫作(60分)
18題,60分

熱點內容
宮頸多久查一次 發布:2025-07-13 09:36:59 瀏覽:682
逆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09:16:35 瀏覽:476
幼兒英語口語培訓 發布:2025-07-13 08:37:47 瀏覽:292
2017全國數學文科二卷 發布:2025-07-13 07:49:17 瀏覽:155
水泥多久干 發布:2025-07-13 07:12:13 瀏覽:105
中考語文要點 發布:2025-07-13 06:16:00 瀏覽:386
教師節送給老師的賀卡 發布:2025-07-13 06:07:45 瀏覽:28
英語考公務員 發布:2025-07-13 05:54:03 瀏覽:243
2017全國一卷語文題型 發布:2025-07-13 05:12:55 瀏覽:652
教師尿褲子 發布:2025-07-13 03:39:22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