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學習數學的感受

學習數學的感受

發布時間: 2021-08-04 20:15:48

1. 學習數學的感想 600字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積累和運用的過程,因此,學好數學的一個必要前提便是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和運用。而在日常時對於數學的學習還是有許多方法的。
學習數學,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樣死背下來.數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舉一反三」.做會了一道題目,就可以總結這道題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總結的原理去解決這類題,收效就會更好.學習數學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基本的下手,穩穩當當的去練,不求全部題都會做,只求做過的題不會忘,會用就行了.在做題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題目會做,卻因粗心做錯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數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條理清楚的去計算,思考;這樣速度可能會稍慢,但卻可以使你不丟分.相比之下,我會採取稍慢的計算方法來全面分析題目,盡量做到不漏.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不要過於著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就一定會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直認為數學不是靠做題做出來的.方法永遠比單純做題更重要.在第二天講課前,最好先預習一下.用筆劃出不懂的地方.在老師講課時認真聽講,並在原先預習時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釋,寫好步驟.在課上,有選擇的聽和記老師所講的例題.首先要聽懂,然後再記下些重要的步驟和方法以及易錯的地方和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地方.還有,重要的定理和結論一定要熟記.課後要善於總結本堂課的內容,並在腦中梳理自己不懂的但經老師講後才明白的例題的步驟,梳理1至2遍.課後要按時完成作業.一般先看老師鉤的題目,看完後再自己動手做一遍.至於那些老師沒有鉤的題目,可選擇性的做一些.若想的時間太久,就需要"放棄"了.
數學學習做題是極為必要的,因此做題之後的總結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否則只能是雜而不精,無法將知識融會貫通,合理運用。總結工作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這樣做:一,常備改錯本,將自己做錯的題目摘錄下來,並將自己的錯誤做法和正確的作法一同記錄下來,,以此警惕自己;二,正確把握考點,抓好典型,以此舉一反三,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應該對題目考察的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不可盲目做題,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取一些具有某知識點的典型考法的題目,將其擬於一個標題之下記錄,以此不變而應萬變;三,對於許多學有餘力的同學而言,僅有以上兩點,想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對解題方法有一個思辯的理解,從許許多多的解法中選取適於自己的解題方式,而對於一些靈活的題目而言,我們還應該在做題中對許許多多的情況進行總結,以便在考試中將方法靈活運用,防止死做與定性思維的產生。

2. 請談談你對學習數學的感受

fdgfdgf

3. 數學學習心得體會怎麼

學了三年的數學,知道了一定要認真對待學習,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學習數學並不難.遇到不會的問題,不要輕易放棄,試著做做看,如果實在不會做,可以問爸爸媽媽和老師。
我最擅長做按規律填空,例如:2,3,5,8,13,……後面兩個數應該是21,34,你知道為什麼2和3後面是5嗎?因為2+3=5按這樣想下去3+5=8,5+8=13……就簡單了,還可以倒算,5-3=2,8-5=3……
這樣也可以。在乘法中10*幾最簡單,就幾後面加0,如果是9或8等,可以算10,然後減1或2*幾,當然這是在2位數以上的乘法中去引用的.在除法中,如果有餘數,一定要記住,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用加驗算減,乘法驗算除法。在數學的學習中,有時會有一時找不到北的感覺,靜一靜,想一想,很多題是有一定規律的,也有的是一定要認真一步步去做的,比如有一題,是「雞兔同籠,共有45個頭,146隻腳.問雞和兔各有幾只?」題目給了雞,兔共45隻。如果假設這45隻全是兔,那麼應該有180隻腳.而題目只告訴我們146隻腳,就多了34隻腳。如果用雞換兔,就要減2隻腳,所以
34/2,雞是17隻,兔28隻。
學習數學,興趣很重要,有了興趣學習就不累了,而認真,仔細是關鍵。

4. 學習數學的感想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積累和運用的過程,因此,學好數學的一個必要前提便是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和運用。而在日常時對於數學的學習還是有許多方法的。

學習數學,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樣死背下來.數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舉一反三」.做會了一道題目,就可以總結這道題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總結的原理去解決這類題,收效就會更好.學習數學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基本的下手,穩穩當當的去練,不求全部題都會做,只求做過的題不會忘,會用就行了.在做題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題目會做,卻因粗心做錯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數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條理清楚的去計算,思考;這樣速度可能會稍慢,但卻可以使你不丟分.相比之下,我會採取稍慢的計算方法來全面分析題目,盡量做到不漏.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不要過於著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就一定會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直認為數學不是靠做題做出來的.方法永遠比單純做題更重要.在第二天講課前,最好先預習一下.用筆劃出不懂的地方.在老師講課時認真聽講,並在原先預習時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釋,寫好步驟.在課上,有選擇的聽和記老師所講的例題.首先要聽懂,然後再記下些重要的步驟和方法以及易錯的地方和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地方.還有,重要的定理和結論一定要熟記.課後要善於總結本堂課的內容,並在腦中梳理自己不懂的但經老師講後才明白的例題的步驟,梳理1至2遍.課後要按時完成作業.一般先看老師鉤的題目,看完後再自己動手做一遍.至於那些老師沒有鉤的題目,可選擇性的做一些.若想的時間太久,就需要"放棄"了.
數學學習做題是極為必要的,因此做題之後的總結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否則只能是雜而不精,無法將知識融會貫通,合理運用。總結工作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這樣做:一,常備改錯本,將自己做錯的題目摘錄下來,並將自己的錯誤做法和正確的作法一同記錄下來,,以此警惕自己;二,正確把握考點,抓好典型,以此舉一反三,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應該對題目考察的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不可盲目做題,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取一些具有某知識點的典型考法的題目,將其擬於一個標題之下記錄,以此不變而應萬變;三,對於許多學有餘力的同學而言,僅有以上兩點,想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對解題方法有一個思辯的理解,從許許多多的解法中選取適於自己的解題方式,而對於一些靈活的題目而言,我們還應該在做題中對許許多多的情況進行總結,以便在考試中將方法靈活運用,防止死做與定性思維的產生。

5. 我學數學的感悟

不要放過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簡單的例題——他們往往並不那麼簡單,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識點。

會用數學公式,並不說明你會數學。

如果不是天才的話,想學數學就不要想玩游戲——你以為你做到了,其實你的數學水平並沒有和你通關的能力一起變高——其實可以時刻記住:學數學是你玩「生活」這個大游戲玩的更好!

浮躁的人容易說:學數學沒有用,應該學一些有用的;——是你自己沒用了吧!?

浮躁的人容易問:我到底該怎麼學;——別問,學就對了。

浮躁的人容易問:上課到底把老師的板書記下來好還是跟著老師的思維不記筆記好?——告訴你吧,都好——只要你學就行。

浮躁的人分兩種:a)只觀望而不學的人;b)只學而不堅持的人。

請不要做浮躁的人。

把新奇的解題方法掛在嘴邊,還不如把常規的解題方法記在心裡。

數學不僅僅是解題。

學習解題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研究例題。

在任何時刻都不要認為自己解過的題已經足夠多了。

請閱讀《數學教材》,掌握數學的標准用語。

看得懂的例題,請仔細看;看不懂的例題,請硬著頭皮看。

別指望看第一遍書就能記住和掌握什麼——請看第二遍、第三遍。

不要停留在基本題型這個搖籃上,要學會把基本題型當成零件「組裝」出來的綜合題。

不要因為數學中的一些詞語與自然語言中的詞語看上去相同,就認為它們的意義完全一樣。

學習數學的秘訣是:解題,解題,再解題。

記住:數學中的概念、對象不只是數學專有的,在其它學科中不要忘了「用數學」。

請把書上的例題親自做一遍。

請找一些習題,把在書上學到的解題方法用上去!

請重視解題中的細節錯誤,並在考試前提醒自己。

經常回顧自己以前解過的題,並嘗試新的解法,把學到的新知識運用進去。

不要漏掉書中任何一個練習題——請全部做完並記錄下解題思路。

當你在一個解題思路上完成一半卻發現自己的方法很拙劣時,請不要馬上丟棄,至少要在用新的更好的方法解完題之後,回過來重新分析一下前面的思路。

不要因為題目「很小」就不遵循某些你不熟練的解題規范——好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一次記住的。

每學到一個數學難點的時候,嘗試著對別人講解這個知識點並讓他理解——你能講清楚才說明你真的理解了。

保存好你解過的所有習題——那是你最好的積累之一。

請熱愛數學!

數學知識是最純粹的邏輯思維活動,以及最高級智能活力美學體現。——普林舍姆

熱點內容
水泥多久干 發布:2025-07-13 07:12:13 瀏覽:105
中考語文要點 發布:2025-07-13 06:16:00 瀏覽:386
教師節送給老師的賀卡 發布:2025-07-13 06:07:45 瀏覽:28
英語考公務員 發布:2025-07-13 05:54:03 瀏覽:243
2017全國一卷語文題型 發布:2025-07-13 05:12:55 瀏覽:652
教師尿褲子 發布:2025-07-13 03:39:22 瀏覽:909
自體脂肪填充哪裡好 發布:2025-07-13 03:32:04 瀏覽:174
幼兒園片段教學 發布:2025-07-13 02:47:43 瀏覽:426
2017年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7-13 02:45:25 瀏覽:447
dnf黑刀暗月哪裡爆 發布:2025-07-13 00:00:06 瀏覽: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