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語文全解
《七年級語文下中學教材全解》是2009年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金星。
Ⅱ 求七年級下冊語文全解(人教版)電子版!快!好了加分!
點擊教育網搜索即可。
Ⅲ 七年級下語文知識全解
岳飛(1103~1142年)
中國南宋愛國軍事家。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靖康元年(1126年)投軍抗金,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建炎三年(1129年),金將完顏宗弼渡江南進,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地區 ,襲擾金軍 ,多次獲勝 ,並收復建康 ,升任通泰鎮撫使。紹興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劉豫政權派軍攻佔襄陽(今屬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五年夏,奉宋廷之命鎮壓洞庭湖地區的楊幺農民起義軍。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 ,舉兵奇襲劉豫軍 ,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飛乘金朝廢除劉豫之機 ,提 出舉兵收復中原的主張 , 後多次上書反對與金議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檜拒絕。十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岳飛按照其連結河朔進軍中原的方略,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之戰中大破金軍精騎,擊敗金軍主力。正當岳飛行將渡河時,高宗 、秦檜卻向金乞和,詔令各路宋軍回師,致使岳飛恢復中原的計劃功敗垂成。次年,回臨安,被解除兵權,改授樞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其子岳雲和部將張憲也慘 遭 殺害 。宋孝宗 繼位後為岳飛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謚武穆。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改謚忠武。
岳飛墓(浙江杭州)
岳飛是中國古代的民族英雄,南宋最傑出的將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主張黃河以北的游擊軍和正規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 ,以收復失地 。岳飛治軍 ,賞罰分明 ,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反對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
--------------------------------------------------------------------------------
岳飛(1103年—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追謚岳武穆王,為中國南宋時期的名將。
==生平== 岳飛幼年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傳說其母透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1]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
1124年21歲從軍為宗澤部下,屢建戰功,嘗以八百岳家軍大破五萬金兵,聲名大噪。歷官御前忠武統軍、鄂州駐答諸軍都統制使、河陽等三鎮節度使。
1126年靖康之變,金兵攻破開封,北宋覆亡。1134年(紹興四年) ,岳飛首次伐金,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1135年,鎮守武昌,1136年(紹興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陽、洛陽,後因孤軍作戰而被迫撤回武昌。岳飛在這次北伐中壯志未酬,於武昌寫下《滿江紅》。
1140年(紹興十年)春,金兀術南侵,岳飛出兵大破金兵,收復鄭州、洛陽,兵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南20公里),直迫金國首府汴京。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主和派秦檜向宋高宗獻計,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結果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之後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於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於紹興十一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被賜死。
至紹興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准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謚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志傳記。
===被處死的原因=== 岳飛父子被宋高宗處死的原因有多種說法: #宋高宗耽心如果岳飛取勝,可迎徽欽二帝回朝,宋高宗天子地位可能不保。但也有人認為宋高宗並不擔心此事。徽宗當時已死,而高宗和金國紹興議和時屢次強調要迎欽宗回宋。後來由於金國的反悔欽宗才未被釋放。欽宗本人在執政時就已心生退意,高宗並不懼怕失去權利。 #為討好金人,以利和談。 #秦檜是金國奸細。此說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無稽之談。 #岳飛由於深受重用而干涉高宗立嗣的問題。高宗本人無後,而岳飛屢次上書建議高宗為社稷安定著想早日立嗣,犯了高宗的忌諱。岳飛用十二道金牌才被召回更顯得擁兵自重。所謂「莫須有」罪名是指其擁兵干涉立嗣,不需要證實其謀反罪名就可處死。 #一種大膽的猜測,岳飛可能是宋徽宗流落民間的兒子,趙構的兄弟。趙構因發現此事,才在短短的一年裡由高度信任岳飛轉而指示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
==文學中的岳飛== 岳飛充滿傳奇色彩的悲劇故事成為後世文學作品的重要素材,也是元代到清代,甚至辛亥革命時漢族反抗異族政權的民族主義斗爭的精神旗幟。這些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甚至民族偏見的作品已經將他「符號化」,以至於他真實生平反而無人問津。
===孝道=== 在所有的故事中,岳飛被同時描繪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完美軍人與恪守儒家道德規范的模範。這些故事有的強調他與生具來的民族主義精神,如(岳母刺字),其母通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這個民間杜撰的故事也體現了他的「孝道」,在「家國同構」的中國古代社會有特殊寓意。
===軍事=== 有的故事強調他的軍事天才,在《岳家軍》等民間文學作品中,岳家軍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屋,令行禁止,甚至讓敵人也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他出師百戰百勝,朱仙鎮大捷,將金兵打得一敗塗地。幾乎所有的作品都著重描繪了他的個人悲劇,並把它和民族命運相聯系。.
===政治=== 這些描寫的共同範式如下:在戰局順利,本可直搗金國黃龍府的情況下,岳飛被南宋皇帝趙構十二道金牌招回,又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這些描寫體現了中國社會不自覺的「泛道德化」傾向,即用道德標准評價政治事件,把政治矛盾描繪為政治人物「忠」,「奸」的道德沖突。
值得一提的是,岳飛被誣陷至死而寧死不反,體現了儒家的忠君之道,也同時為這些作品所肯定。在明代話本《黃龍府》中,作者採取了反歷史主義的立場,將歷史改寫為岳飛打敗金朝軍隊,「直搗黃龍」。關於冤屈與忠誠的類似的命題也可以在《水滸傳》這樣的作品中被發現。
不可否認的是,岳飛的故事已經作為全世界華人,特別是作為主體民族的漢族人,對自身悠久歷史的苦難與榮耀的共同記憶而傳誦,且成為大家的民族英雄,愛國名將,《滿江紅》更是流傳千古。這種記憶是如此之深,以至於相關的典故已經成為漢語的「成語」和固定表達,如「直搗黃龍」「盡忠報國」等。
==其它== ===詩詞=== 如同很多中國古代的將領和政治家一樣,岳飛也以文才傳世。慷慨激昂,膾炙人口的《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為全世界華人所熟知。但這首著名的詞是否為他所作在文學界尚有爭議,事實上,因其中很多的「身後之語」,故後人出於政治或其它目的偽托的可能性很大。
岳飛另有一首《小重山》,寫出了他憂心憂國卻在朝中孤立無援的心境.
===軍事、武術=== 除詩詞外,據說有岳武穆兵書,有岳家拳,岳家槍傳世。且被心意六合拳派尊為祖師。
===書法===
岳飛的書法也令人稱道,「還我河山」四個字氣勢磅礴,現為杭州岳廟匾額。
Ⅳ 求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全解
1.文言文字詞句翻譯(課內),課外文言文得多靠平日里的積累
2.現代文句子含義,人物分析,中心思想(課內
主要是重點篇目),課外現代文只能靠平時自己的閱讀量,以及自己對句子的理解,人物的分析
3.課外古詩十首賞析(每首詩前的小字部分)
4.語言運用
5.作文,多積累好詞佳句,最重要的是多練
Ⅳ 七下語文教材全解上每課的詞語和解釋。只有帶讀音的。,很急,謝謝。(有鄧稼先,孫權勸學的那版)
《孫權勸學》原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 呂蒙於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注釋: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今:如今。當塗:當道;當權掌事:掌管事務。辭:推辭,推託。以:介詞,用。務:事務。孤:古時王侯的自稱。豈:難道。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者的官職。涉獵:粗略地閱讀。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耳:語氣詞,表示限制語氣,罷了。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益:好處。乃:於是,就。始:開始。就學:指從事學習。及:到了……的時候。過:到。尋陽: 縣名,如今湖北黃梅西南。與:和。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何:為什麼。見事:認清事物。乎:啊。表感嘆或反問語氣。拓展資料: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並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孫權,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二十二世後裔。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孫權勸學》選自《 資治通鑒》,該書是北宋司馬光(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間的史事。因宋神宗的「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評價而得名。
Ⅵ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材全解》
19課 《三個太陽》
Ⅶ 求文檔: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材全解
: http://book.idoican.com.cn/ReviewBook/?eBookId=m.20070429-m016-w005-005
Ⅷ 七年級語文下中學教材全解的人教實驗版
帶著豆蔻的芬芳,您步入了花季的殿堂;踏上七年級的方舟,您開始了人生的遠航。我願為您調整人生的方向,我願就怎樣學好七年級語文為您把舵導航。
1、以書為師勤動腦,不動筆墨不讀書
一本好書,就像是一位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老師。您不僅要善於把「老師」的知識、思想用圈點勾畫的形式據為己有,還要善於對「老師」的觀點、語句進行思考、質疑,把您的想法通過您的筆向「老師」傾訴,通過無聲的「交談」,您一定會茅塞頓開、大有長進。
2、善於總結妙趣法,博聞強識受益深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不... [顯示全部] 第一單元
單元綜合解說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清風吟誦
目標導航
文題背景
課文全解
歸納探究
讀後感悟
練習解答
學海無涯
體驗中考
2 爸爸的花兒落了
清風吟誦
目標導航
文題背景
課文全解
歸納探究
讀後感悟
練習解答
學海無涯
體驗中考
3 丑小鴨
清風吟誦
目標導航
文題背景
課文全解
歸納探究
讀後感悟
練習解答
學海無涯
體驗中考
4 詩兩首
清風吟誦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目標導航
文題背景
課文全解...
Ⅸ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全解語文版
你要多少個啊?給你一點,你自己隨便挑吧
一、cuan o ji ban mo ran xiao shi gao qing yi shuang
( ) ( ) ( ) ( ) ( ) ( )
li hua shai kang yin mai chou chu pan shi ban lan
( ) ( ) ( ) ( ) ( ) ( )
二、桑葚、蟬蛻、臃腫、腦髓、花圃、驪歌、訕笑、姊妹、嗥鳴、蚱蜢
三、解釋 :雜亂無章、嘆為觀止、戛然而止、怏怏不樂、毛骨悚然、語無倫次
四、義憤填( )、( )( )來遲、風( )露( )、( )大( )算
精( )力( )、耀( )揚( )、( )得( )所
五、《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 )國詩人( )的著作;他的代表作還有
( )( )(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 )作者是( )
《爸爸的花兒落了》節選自( )
《最後一課》作者是( )本文的寫作背景是( )
額,這可是本人一點一點從課本上找的哦,不過也不知道教材是不是一樣的,希望能幫助你嘍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