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三年級上冊數學報

三年級上冊數學報

發布時間: 2021-08-05 09:45:23

❶ 三年級小學數學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於Brunswick,位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老師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於發現了高斯的才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後來成為大學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老師和助教去拜訪高斯的父親,要他讓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像他一樣,作個泥水匠,而且也沒有錢讓高斯繼續讀書,最後的結論是--去找有錢有勢的人當高斯的贊助人,雖然他們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經過這次的訪問,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織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討論數學,但不久之後,Bartels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顧父親的反對進了高等學校。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後就要他不必再上數學課,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駕全班之上。
1791年高斯終於找到了資助人--布倫斯維克公爵費迪南(Braunschweig),答應盡一切可能幫助他,高斯的父親再也沒有反對的理由。隔年,高斯進入Braunschweig學院。這年,高斯十五歲。在那裡,高斯開始對高等數學作研究。並且獨立發現了二項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數論上的「二次互逆定理」(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質數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術幾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1795年高斯進入哥廷根(G?ttingen)大學,因為他在語言和數學上都極有天分,為了將來是要專攻古典語文或數學苦惱了一陣子。到了1796年,十七歲的高斯得到了一個數學史上極重要的結果。最為人所知,也使得他走上數學之路的,就是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之理論與方法。

❷ 做三年級的數學報需要什麼內容

(1)數學小故事

1.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作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7.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2.高斯,德國著名數學家,並有「數學王子」的美譽。小時候高斯家裡很窮,且他父親不認為學問有何用,但高斯依舊喜歡看書,話說在小時候,冬天吃完飯後他父親就會要他上床睡覺,以節省燃油,但當他上床睡覺時,他會將蕪菁的內部挖空,裡面塞入棉布卷,當成燈來使用,以繼續讀書,高斯有一個很出名的故事:用很短的時間計算出了小學老師布置的任務:對自然數從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對50對構造成和101的數列求和(1+100,2+99,3+98……),同時得到結果:5050。這一年,高斯9歲。

3.華羅庚,1930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只念過初中。熊慶來驚奇不已,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2)數學小笑話

《職業特點》三位科學家由倫敦去蘇格蘭參加會議,越過邊境不久,發現了一隻黑羊。

「真有意思,」天文學家談論道,「蘇格蘭的羊都是黑的。」

「這種推斷並不可靠,」物理學家應道,「我們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蘇格蘭有一些羊是黑色的。」

邏輯學家馬上接著說:「我們真正把握的只不過是:在蘇格蘭至少有一個地方有至少一隻黑羊。」

《生死人數》英國詩人捷尼遜寫過一首詩,其中幾行是這樣寫的:「每分鍾都有一個人在死亡,每分鍾都有一個人在誕生……」

有個數學家讀後去信質疑,信上說:「尊敬的閣下,讀罷大作,令人一快,但有幾行不合邏輯,實難苟同。根據您的演算法,每分鍾生死人數相抵,地球上的人數是永恆不變的。但您也知道,事實上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斷地在增長。確切地說,每分鍾相對地有1.6749人在誕生,這與您在詩中提供的數字出入甚多。為了符合實際,如果您不反對,我建議您使用7/6這個分數,即將詩句改為:「每分鍾都有一個人死亡,每分鍾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誕生......」

《數學家談戀愛》數學家同女朋友在公園漫步。女朋友問他:「我滿臉雀斑,你真的不介意?」

數學家溫柔地回答:「絕對不!我生來最愛跟小數點打交道。」

《誰最吝嗇》「你說,世界上誰最吝嗇?」

「當然是數學家。」

「為什麼?」

「他們是毫釐必爭呀!」

《統計學家》有個從未管過自己孩子的統計學家,在一個星期六下午妻子要外出買東西時,勉強答應照看一下4個年幼好動的孩子。當妻子回家時,他交給妻子一張紙條,上寫:

「擦眼淚11次;系鞋帶15次;給每個孩子吹玩具氣球各5次,每個氣球的平均壽命10秒鍾;警告孩子不要橫穿馬路26次;孩子堅持要穿過馬路26次;我還想再過這樣的星期六0次。」

「那您就趕快結婚吧。」

「可是恰恰與願望相反,植物學和礦物學的業余愛好使我終生只能是單身漢了。」

(3)趣味數學題

1、兩個男孩各騎一輛自行車,從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兩個地方,開始沿直線相向騎行。在他們起步的那一瞬間,一輛自行車車把上的一隻蒼蠅,開始向另一輛自行車徑直飛去。它一到達另一輛自行車車把,就立即轉嚮往回飛行。這只蒼蠅如此往返,在兩輛自行車的車把之間來回飛行,直到兩輛自行車相遇為止。如果每輛自行車都以每小時1O英里的等速前進,蒼蠅以每小時15英里的等速飛行,那麼,蒼蠅總共飛行了多少英里?

答案

每輛自行車運動的速度是每小時10英里,兩者將在1小時後相遇於2O英里距離的中點。蒼蠅飛行的速度是每小時15英里,因此在1小時中,它總共飛行了15英里。

許多人試圖用復雜的方法求解這道題目。他們計算蒼蠅在兩輛自行車車把之間的第一次路程,然後是返回的路程,依此類推,算出那些越來越短的路程。但這將涉及所謂無窮級數求和,這是非常復雜的高等數學。據說,在一次雞尾酒會上,有人向約翰?馮•諾伊曼(JohnvonNeumann,1903~1957,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提出這個問題,他思索片刻便給出正確答案。提問者顯得有點沮喪,他解釋說,絕大多數數學家總是忽略能解決這個問題的簡單方法,而去採用無窮級數求和的復雜方法。

馮•諾伊曼臉上露出驚奇的神色。「可是,我用的是無窮級數求和的方法.」他解釋道

2、有位漁夫,頭戴一頂大草帽,坐在劃艇上在一條河中釣魚。河水的流動速度是每小時3英里,他的劃艇以同樣的速度順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劃行幾英里,」他自言自語道,「這里的魚兒不願上鉤!」

正當他開始向上游劃行的時候,一陣風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但是,我們這位漁夫並沒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丟了,仍然向上游劃行。直到他劃行到船與草帽相距5英里的時候,他才發覺這一點。於是他立即掉轉船頭,向下游劃去,終於追上了他那頂在水中漂流的草帽。

在靜水中,漁夫劃行的速度總是每小時5英里。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劃行時,一直保持這個速度不變。當然,這並不是他相對於河岸的速度。例如,當他以每小時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劃行時,河水將以每小時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對於河岸的速度僅是每小時2英里;當他向下游劃行時,他的劃行速度與河水的流動速度將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對於河岸的速度為每小時8英里。

如果漁夫是在下午2時丟失草帽的,那麼他找回草帽是在什麼時候?

答案

由於河水的流動速度對劃艇和草帽產生同樣的影響,所以在求解這道趣題的時候可以對河水的流動速度完全不予考慮。雖然是河水在流動而河岸保持不動,但是我們可以設想是河水完全靜止而河岸在移動。就我們所關心的劃艇與草帽來說,這種設想和上述情況毫無無差別。

既然漁夫離開草帽後劃行了5英里,那麼,他當然是又向回劃行了5英里,回到草帽那兒。因此,相對於河水來說,他總共劃行了10英里。漁夫相對於河水的劃行速度為每小時5英里,所以他一定是總共花了2小時劃完這10英里。於是,他在下午4時找回了他那頂落水的草帽。

這種情況同計算地球表面上物體的速度和距離的情況相類似。地球雖然旋轉著穿越太空,但是這種運動對它表面上的一切物體產生同樣的效應,因此對於絕大多數速度和距離的問題,地球的這種運動可以完全不予考慮.

3、一架飛機從A城飛往B城,然後返回A城。在無風的情況下,它整個往返飛行的平均地速(相對於地面的速度)為每小時100英里。假設沿著從A城到B城的方向筆直地刮著一股持續的大風。如果在飛機往返飛行的整個過程中發動機的速度同往常完全一樣,這股風將對飛機往返飛行的平均地速有何影響?

懷特先生論證道:「這股風根本不會影響平均地速。在飛機從A城飛往B城的過程中,大風將加快飛機的速度,但在返回的過程中大風將以相等的數量減緩飛機的速度。」「這似乎言之有理,」布朗先生表示贊同,「但是,假如風速是每小時l00英里。飛機將以每小時200英里的速度從A城飛往B城,但它返回時的速度將是零!飛機根本不能飛回來!」你能解釋這似乎矛盾的現象嗎?

答案

懷特先生說,這股風在一個方向上給飛機速度的增加量等於在另一個方向上給飛機速度的減少量。這是對的。但是,他說這股風對飛機整個往返飛行的平均地速不發生影響,這就錯了。

懷特先生的失誤在於:他沒有考慮飛機分別在這兩種速度下所用的時間。

逆風的回程飛行所用的時間,要比順風的去程飛行所用的時間長得多。其結果是,地速被減緩了的飛行過程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因而往返飛行的平均地速要低於無風時的情況。

風越大,平均地速降低得越厲害。當風速等於或超過飛機的速度時,往返飛行的平均地速變為零,因為飛機不能往回飛了。

4、《孫子算經》是唐初作為「算學」教科書的著名的《算經十書》之一,共三卷,上卷敘述算籌記數的制度和乘除法則,中卷舉例說明籌算分數法和開平方法,都是了解中國古代籌算的重要資料。下卷收集了一些算術難題,「雞兔同籠」問題是其中之一。原題如下:令有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

問雄、兔各幾何?

原書的解法是;設頭數是a,足數是b。則b/2-a是兔數,a-(b/2-a)是雉數。這個解法確實是奇妙的。原書在解這個問題時,很可能是採用了方程的方法。

設x為雉數,y為兔數,則有

x+y=b,2x+4y=a

解之得

y=b/2-a,

x=a-(b/2-a)

根據這組公式很容易得出原題的答案:兔12隻,雉22隻。

❸ 尋三年級數學小報素材

華羅庚的故事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對不起,只能這么短了。

❹ 三年級數學小報資料。

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進步.鑒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並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

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塞樂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積極思考問題。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裡,塞樂斯認識了古埃及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數學知識。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高斯非常聰明,老師在課堂上出了一道算術題,要學生們計算出前100個自然數相加之和,一般的同學採取逐個相加的辦法計算得頭昏腦脹,而高斯幾乎不加思索就算出了答案。他是注意到這個算術級數的規律,100+1=101,99+2=101……共50對數,答案是5050

就這些了

❺ 小學三年級數學小報怎麼做圖

1.搜集數學小故事
2.數學小常識(比如說:知道腳的長度可以知道身高等)
3.數學題(照做三年級出)
4.數學漫畫(如果你畫工好的話)

最重要的是要圖文並茂

❻ 三年級數學手抄報上面寫什麼

你好,既然是數學手抄報,那麼可以將三年級所學的知識分類做出。比如兩位數乘一位數列式。三位數加三位數列式。還有公式等整齊羅列一下即可。

❼ 三年級小學生數學報

數學是我們的一門重要的科目,
它總是在我們的身邊幫助我們,
例如;
第一,學習C語言主要可以幫助你提高的是邏輯思維能力,因為C中的一些演算法思想的設計,可以鍛煉你已知答案向求解過程的推理能力,這其中關於過程的實現可以用傳統的邏輯也可以取巧以達到目的,這就涉及到演算法實現的高效性與否,所以從另一個側面鍛煉了你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二,關於英語和計算機語言的關系是,前者為後者服務,你以後可以發現,如果你的英語水平不錯,學習起計算機語言來是很快的,這就是很多軟體公司在招聘時很注重你的英語水平的原因,他們可以對你進行短期的培訓來提高計算機水平,但英語的運用則非朝夕的事情;
所以,你的邏輯因該是通過積累英語水平來提高計算機水平,通過計算機水平來提高數學中的思辨能力;
建議: 緊抓英語水平,在完成數學的基本任務後,可以適當學習下C語言,等你到大學後可以將主攻方向在放在計算機上,不會晚的;
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數學的重要性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
所以我們要熱愛數學哦.

❽ 3年級數學手抄報簡單謎語

1、 四加四(猜一字) 積

2、 此方程無解(打一俗語) 求之不得

3、 20÷3 (打一成語) 陸續不斷

4、 一顆糧食3尺長,只能計算不能嘗(打一計量單位) 米

5、 有了它就賣,沒有它就買(打一數字) 十

6、 東方欲曉(打一數學家名) 徐光啟

7、 修路不能坑坑窪窪(猜一數學名詞) 平行

8、 員(猜一數學名詞) 圓心 閱讀3lian.com/zl/轉載請保留

9、 滅火(猜一中國數字) 一

10、 春雨灑故園(猜一數學家) 陳景潤

11、 爺爺參加百米賽跑(猜一數學家) 祖沖之

12、 數學老師的教鞭(打一數學名詞) 指數

13、 八分之七(猜一成語) 七上八下

14、 1、2、5、6、7…(猜一成語) 丟三落四

15、 二四六八十(猜一成語) 無獨有偶

16、 1%(猜一成語) 百里挑一

17、 100-1(猜一字) 白

18、 一加一(猜一字) 王

19、 3.4(猜一成語) 不三不四

20、 555,555,555(猜一成語) 三五成群

21、 再見了!媽媽(猜一數學名詞) 分母

22、 5、4、3、2、1(猜一數學名詞) 倒數

23、 五角錢(猜一數學名詞) 半圓

24、 客運章程 (打一數學名詞) 乘法

25、 不帶零頭(打一數學名詞) 整除

26、 走遍天下都不怕。(猜一數學名詞) 有理數

27、 大甩賣:新鮮蘋果一角一斤。(猜一數學名詞) 絕對值

28、 夏周之間(猜一數學名詞) 商

29、 考試作弊(猜一數學名詞) 假分數

30、 插去三角形的一邊(猜一數學名詞) 餘角

31、 垂釣 (猜一數學符號) 等於(魚)

32、 待命沖鋒(打一數學名詞) 等號

33、 虛心(猜一數字) 七

34、 其中(猜一數字) 二

35、 一來就千(猜一數字) 十

36、 數字雖小,卻在百萬之上(猜一數字) 一

37、 AB制演員(打一數學名詞) 互為補角

38、 泰山中無人無水(猜一數字) 三

39、 荊軻刺秦王(打一數學名詞) 展開圖

40、 招收演員(打一數學名詞) 補角

41、 你盼著我,我盼著你(打一數學名詞) 相等

42、 登上最高峰(打一數學名詞) 頂點

43、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打一數學名詞) 循環節

44、 3,4,5,6,7,8,9(打一成語) 缺衣少食(缺一少十)

45、 大同小異 (打一數學名詞) 近似

46、 過了就不回來了(打一幾何) 射線或直線

47、 一減一不是零(打一字) 三

48、 1+1= (猜一數字) 田

49、 從一數到十(打一數學名詞) 正數

50、 二斗(打一成語) 偷工減料

51、 鼎足勢成魏蜀吳(打一數學名詞) 三角形

52、 不用再說(猜數學名詞一) 已知

53、 搬來數一數(猜數學名詞一) 運算

54、 隔河相答(猜數學名詞一) 對應

55、 同室操戈(打一數學名詞) 內角

56、 兵對兵,將對將(打一數學名詞) 同位角

57、 十八斤(猜數學名詞一) 分析

58、 司葯(猜數學名詞一) 配方

59、 請人做事(猜數學名詞一) 求作

60、 查帳(猜數學名詞一) 對數

61、 大家的樣子(猜數學名詞一) 公式

62、 聽候下令(打一數學名詞) 等號

63、 協議離婚(打一數學名詞) 約分

64、 扳手腕;(打一數學名詞) 比例

65、 左顧右盼;(打一數學名詞) 移項

66、 北(猜數學名詞一) 反比

67、 劍穿楚霸王。(猜數學名詞一) 通項

68、 十百千(打一成語) 萬無一失

69、 x=只-吾(打一工業用語) 成品

70、 34 的倒數(打一成語) 顛三倒四

71、 磨拳擦掌(打一數學名詞) 等角

72、 團體賽(打一數學名詞) 公共角

73、 =100×100×100(打一成語) 千方百計

74、 待命(猜數學名詞一) 等差

75、 大同小異;(打一數學名詞) 近似

76、 祖父錯了(猜數學名詞一) 公差

77、 成績是多少?(打一數學名詞) 分數

78、 醫生提筆 (猜數學名詞一) 開方

79、 一筆債務(猜數學名詞一) 負數

80、 海峽兩岸盼統一(打一數學名詞) 同心圓

81、 並駕齊驅(猜數學名詞一) 平行

82、 哨聲響了(打一數學名詞) 集合

83、 爺爺當先鋒(猜數學家名) 祖沖之

84、 九寸加一寸(打一成語) 得寸進尺

85、 聯合國憲章(猜數學名詞一) 最大公約數

86、 斷紗接頭(打一數學名詞) 延長線

87、 老人拄拐杖(猜數學名詞一) 垂直

88、 入座(猜數學名詞一) 進位

89、 廢律(猜數學名詞一) 除法

90、 從嚴判(猜數學名詞一) 加法

91、 從輕判(猜數學名詞一) 減法

92、 風箏跑了(猜數學名詞一) 線段(斷)

93、 天平(猜數學名詞一) 對稱

94、 0000(打一成語) 萬無一失

95、 下完圍棋(猜數學名詞一) 分子

96、 我先走了(猜數學名詞一) 不等

97、 健全法制(打一數學名詞) 圓規

98、 五角錢(猜數學名詞一) 半圓

99、 兩牛打架(猜數學名詞一) 對頂角

100、 1∶1(打一成語) 不相上下

101、 七天七夜(打一數學名詞) 周長

102、 不足為奇(猜數學名詞一) 偶數

103、 補充規定(打一數學名詞) 加法

104、 背著喇叭(打一數學名詞) 負號

105、 彼此盤問(猜數學名詞一) 互質

❾ 三年級數學小報資料

笛卡兒的坐標系的故事

笛卡兒的坐標系不同於一個一般的定理,也不同於一段一般的數學理論,它是一種思想方法和技藝,它使整個數學發生了嶄新的變化,它使笛卡兒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現代數學的創始人之一。笛卡兒是十七世紀法國傑出的哲學家,是近代生物學的奠基人,是當時第一流的物理學家,並不是專業的數學家。笛卡兒的父親是一位律師。當他八歲的時候,他父親把他送入了一所教會學校,他十六歲離開該校,後進入普瓦界大學學習,二十歲畢業後去巴黎當律師。他於1617年進入軍隊。在軍隊服役的九年中,他一直利用業余時間研究數學。後來他回到巴黎,為望遠鏡的威力所激動,閉門鑽研光學儀器的理論與構造,同時研究哲學問題。他於1682年移居荷蘭,得到較為安靜自由的學術環境,在那裡住了二十年,完成了他的許多重要著作,如《思想的指導法則》、《世界體系》、《更好地指導推理和尋求科學真理的方法論》(包括三個著名的附錄:《幾何》、《折光》和《隕星》),還有《哲學原理》和《音樂概要》等。其中《幾何》這一附錄,是笛卡兒寫過的唯一本數學書,其中清楚地反映了他關於坐標幾何和代數的思想。笛卡兒於1649年被邀請去瑞典作女皇的教師。斯德哥爾摩的嚴冬對笛卡兒虛弱的身體產生了極壞的影響,笛卡兒於1650年2月患了肺炎,得病十天便與世長辭了。他逝世於1650年2月11日,差一個月零三周沒活到54歲。笛卡兒雖然從小就喜歡數學,但他真正自信自己有數學才能並開始認真用心研究數學卻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緣。那是1618年11月,笛卡兒在軍隊服役,駐扎在荷蘭的一個小小的城填布萊達。一天,他在街上散步,看見一群人聚集在一張貼布告的招貼牌附近,情緒興奮地議論紛紛。他好奇地走到跟前。但由於他聽不懂荷蘭話,也看不懂布告上的荷蘭字,他就用法語向旁邊的人打聽。有一位能聽懂法語的過路人不以為然的看了看這個年青的士兵,告訴他,這里貼的是一張解數學題的有獎競賽。要想讓他給翻譯一下布告上所有的內容,需要有一個條件,就是士兵要給他送來這張布告上所有問題的答案。這位荷蘭人自稱,他是物理學、醫學和數學教師別克曼。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笛卡兒真地帶著全部問題的答案見他來了;尤其是使別克曼吃驚地是,這位青年的法國士兵的全部答案竟然一點兒差錯都沒有。於是,二人成了好朋友,笛卡兒成了別克曼家的常客。笛卡兒在別克曼指導下開始認真研究數學,別克曼還教笛卡兒學習荷蘭語。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兩年多,為笛卡兒以後創立解析幾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據說別克曼教笛卡兒學會的荷蘭話還救過笛卡兒一命:有一次笛卡兒和他的僕人一起乘一艘不大的商船駛往法國,船費不很貴。沒想到這是一艘海盜船,船長和他的副手以為笛卡兒主僕二人是法國人,不懂荷蘭語,就用荷蘭語商量殺害他們倆搶掠他們錢財的事。笛卡兒聽懂了船長和他副手的話,悄悄做准備,終於制服了船長,才安全回到了法國。在法國生活了若干年之後,他為了把自己對事物的見解用書面形式陳述出來,他又離開了帶有宗教偏見和世俗的專制政體的法國,回到了可愛而好客的荷蘭,甚至於和海盜的沖突也抹然不了他對荷蘭的美好回憶。正是在荷蘭,笛卡兒完成了他的《幾何》。此著作不長,但堪稱幾何著作中的珍寶。 笛卡兒在斯德哥爾摩逝世十六年後,他的骨灰被轉送回巴黎。開始時安放在巴維爾教堂,1667年被移放到法國偉人們的墓地--神聖的巴黎的保衛者們和名人的公墓。法國許多傑出的學者都在那裡找到了自己最後的歸宿。

❿ 小學生三年級數學手抄報報怎麼做

我記得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關於端午節的作文,你翻了看一下。
要製作手抄報,既要畫畫,又要寫關於端午節的文章,你先畫些畫,留些位置,等畫好了之後,從書上摘抄些片段,寫在上面就行了。

熱點內容
如何鋪地磚 發布:2025-07-11 22:46:37 瀏覽:232
田靜老師 發布:2025-07-11 22:21:52 瀏覽:758
文科生物會考知識點 發布:2025-07-11 21:32:18 瀏覽: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學 發布:2025-07-11 21:21:02 瀏覽:729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