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端午節語文

端午節語文

發布時間: 2021-08-05 13:52:19

語文作文:端午節500字左右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傳說那天愛國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裡。直到現在,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吃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每當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今年端午節我還學會包粽子呢!剛開始,我學著外婆的樣子,拿出兩張粽葉,把它平攤在桌子上,放一些糯米,再放一、二塊排骨和板栗,然後放一些糯米蓋好,最後拿筷子攪勻、折好。可是我用力太猛,葉子碎了,還好糯米沒漏出來。我就用繩子把粽子捆緊,結果太緊了,葉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這慌亂之中,我沒把粽子包好,卻把糯米灑了一地。但是我沒有放棄,想起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又小心翼翼地包起了粽子。在外婆的指導下我終於包好了。香噴噴的粽子煮好後。我找出了自己包的那個粽子,咬了一口,真香啊!這種味道真是讓我回味無窮。
我喜歡吃粽子,所以我很喜歡端午節。

Ⅱ 人教版語文必修五中《邊城》節選部分每節主要寫那些事文中寫了幾個端午節在結構安排上有什麼特點

端午節賽龍舟的場景重復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描寫翠翠在端午節的龍舟賽會上回與爺爺走散,遇見了船總順順的二答兒子儺送,儺送派人將翠翠送回家,兩人在相處中彼此產生了朦朧的好感。

第二次,翠翠為了不能忘記上個端午節遇見儺送的「甜而美」的經過,又同祖父到城邊河街上去看賽龍舟。天突然下了雨,為避雨,祖孫兩人到船總順順家,沒有見到儺送卻遇上了大老天保,這就為日後兄弟兩個去碧溪姐唱歌埋下了伏筆。

端午節場景第三次出現時,翠翠還一直「溫習著兩次過節、兩個日子所見所聞的一切。

特點:結構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憶,回環往復,跌宕起伏,採用順序和補敘相結合的敘述手法。

(2)端午節語文擴展閱讀: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Ⅲ 語文 非常時期的端午節 分析

1,指端午節那天的喜慶,於龍舟開始於開船的熱鬧場面
2,因為端午節是從古代傳承至今,而現在,很少有劃龍舟的了
3,場景,表達了人們的喜悅,感到這件事很新鮮,表達對節日的祝福。
4,原文好,因為,原文的描寫更好的表達了人們與參加人的喜悅,一起慶祝節日的高興
比賽的激烈,人們的叫好。競爭的場景。這也可以想像出當時的比賽熱烈的場面

Ⅳ 了解端午節(作文)70字(語文)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准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裡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鍾,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繫上了五綵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綵線的來歷,它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裡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Ⅳ 小學語文作文《端午節》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贊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
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著大地的靈氣,沐浴著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於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
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鍾,母親起床,把事先准備好的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著後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裡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
上,象徵著一年的
,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著,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裡煮沸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後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裡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媽媽也
,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里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Ⅵ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除了語文書上的內容!)

1、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2、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3、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Ⅶ 端午節課件

三年級語文說說端午節

五月端陽 端午節

五月端陽 端午節

三年級語文說說端午節

端午節

端午節的鴨蛋 人教

端午節

端午節的鴨蛋

端午節

《說說端午節》[蘇教版]

===================================
我們站點有以上內容,輸入www 910 hk
希望能解答你的問題

【輸入www 910 hk,來到好多課件站。】
【雲集師生和朋友,匯聚課件和教案。】

【課件教學到培訓,kejian 910 hk。 】
教師備課有教案,jiaoan 910 hk。 】

【學習作業有作文,zuowen 910 hk。 】
【範文幫助你工作,fanwen 910 hk。 】

【答案配套到試題,shiti 910 hk 。 】
【論文出版這里多,lunwen 910 hk。 】

Ⅷ 六年級下冊語文練習冊上的一篇短文端午日的答案短文主要寫了端午節的哪些民俗

端午日的主要寫了端午節的民俗:

1、文章中描寫到的民俗有在端午日的這一天,家家戶戶人家的都穿上了新衣服。從文中」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可以得到。「莫不」展現了人人參與、一個不漏的場景,體現了人們對這個節日的重視和節日熱鬧的氣氛。

2、給小孩塗雄黃。文章中在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可以直觀的知道這個習俗。因為人們認為雄黃具有驅妖避邪、驅除體內毒素的功效。中國自古就有"喝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民諺。而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3、端午日這天人們有劃船比賽的民俗,在文章」看劃船河中龍船以長潭某處作起點,稅關前作終點,作比賽競爭。因為這一天軍官、稅官以及當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可以看出。中國自古以來有以船送瘟神的習俗,有敬龍神與驅邪送瘟的意義。

4、自由下水追趕鴨子。文段」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這鴨子的主人」可以看出。記述賽龍船後人們下水追趕、捕捉鴨子的情景。"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日的愉快起見",交代放鴨河中的目的。"綠頭""紅布",色彩鮮艷,與喜慶氣氛相應。"水面各處是鴨子,同時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可以想見熱烈、歡樂的程度不下於賽龍船。

拓展資料: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Ⅸ 初一語文的一篇課文《端午日》寫了關於端午節的哪幾件事

1、穿新衣、2、畫王字3、吃魚肉4、賽龍舟5、追鴨子,後兩件重點寫。

熱點內容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