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拓展訓練

語文拓展訓練

發布時間: 2021-08-05 17:42:47

1. 語文基礎知識拓展訓練

1、孫權:嚴格要求、殷切期望、以身作則、現身說法、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2、呂蒙:知錯就改、虛心好學、才幹謀略、大有長進

應該是標准答案,老師講過了

2. 五年級學生在語文上怎麼進行拓展訓練

多看名著,尤其是新語文課標 必讀的名著,多練習寫作。

3. 初中語文拓展訓練的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釋義。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來源《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文化,造就了眾多名垂青史的風雲人物。西漢時期的一代名將李廣便是其中之一。他智勇雙全,長期與匈奴作戰,為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作為一個統軍大將,他武藝過人、膽略非凡,是不用說的,即便在對待部下諸多兵士上,他也有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在行軍征戰中,李廣治軍有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一次,在行軍途中,天氣非常寒冷,李廣發現身邊有一個腿部負傷的士卒,凍得全身直打顫,行走起來一跛一跛的,十分艱難。於是他立即跳下馬背,毫不猶豫地牽著韁繩來到這個士卒跟前,親切地對他說:「你行動如此不便,就暫時騎我的馬吧!」說完李廣便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馬背,並且親自為他牽馬,同時,輕聲地和他交談。負傷的士卒受到將軍如此的呵護,不由得感激涕零。當軍隊終於到達宿營地點時,又發現軍中糧食缺乏,李廣為了讓負傷的士卒吃的好些,就將自己那份飯菜也給他送去,自己卻是空著肚子挨了一夜。

李廣為人真誠和善,行事磊落,關心部下,雖然不自我張揚,但也使許多人深受感動。士卒們因受到將軍的關懷,便全力以赴地殺敵打仗,來回報他,致使軍隊捷報頻傳,所向無敵。因此,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對李廣稱贊有嘉。

《史記》卷一零九《李將軍傳》太史公曰:「李將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亦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全句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艷,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德才兼備,自然能感召人心。

4. 語文拓展

1.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獻身精神………………
2.歐陽修《醉翁亭記》中形容眾賓客飲酒的歡樂場面的成語是 觥籌交錯

3.下面一個單句不便於廣播,請將它改成社和廣播的一段話。
要求:分成四個短句,每句中包含一個要點,句語句之間要連貫。

一座縮短了從淮南市到淮北市幾百公里路程的淮河鐵路公路兩用大橋今天在省委領導同志參加下舉行了通車典禮

今天,在省委領導同志的參加下,通車典禮舉行,該典禮是為了慶祝淮河鐵路公路兩用大橋的通車,這座大橋縮短了從淮南市到淮北市幾百公里的路程

4.仿句: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己,這是他許身社稷的誓言,也是他作為兩朝輔臣忠心報國的見證。
文天祥從容赴死,誓不降元,這是他忠心於朝的承諾,也是他作為南宋丞相留取丹青的完現。

5.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拓展訓練

1,抓重點字詞拓展,抓住重點詞句的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內涵。是語文教內學的要求,2,就相容關知識拓展,我們大力提倡學生課外閱讀,大量提取課外知識,而我們的閱讀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更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盡可能多的涉獵,應用,3,向生活領域拓展,教材中有許多文章極富哲理性,闡明了深刻的道理,特別是切身體驗去理解,感悟,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6. 語文拓展訓練

1.積少成多,量的積累會導致質的變化

7. 六年級語文拓展訓練第50篇參考答案

gg

8. 六年級語文拓展訓練題

1.「替罪羊」源於《聖經》的《舊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典故。在摩西時代,依據法規,猶太人在新年過後的第10天,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Atonement/Yom Kippur(贖罪日)。在這一天,猶太人徹底齋戒,並在聖殿舉行祭祀儀式,以此祈求上帝赦免他們在過去一年中所犯的罪過。祭祀時,教徒們拿來兩頭山羊,一頭為the Lord's goat(「獻給上帝的羊」,不言而喻,小命肯定不保);而另一頭則要被放逐曠野,這就是所謂的「escape goat」或「scapegoat」(替罪羊),即一頭「帶走了猶太人一切罪孽的羊」。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與祭祀上帝的那隻「the Lord's goat」相比,《舊約》中的「替罪羊」實質上幸運多了,它不但免遭屠刀之災,還可不受任何懲罰逍遙於山林。不過,現代的「替罪羊」日子可不好過,明明自己一身清白,還要替人「背黑鍋」,實在冤得慌。舉個例子:

I was made the scapegoat, but it was the others who started the fire.(別人放的火,卻讓我背了黑鍋。)

===================================================================
2.諸葛亮是三國時間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稱卧龍,東[漢末]年徐州琅邪郡陽都縣(在今山東沂南縣)人。諸葛亮生於漢靈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發了黃巾大起義。軍閥割據,戰亂不休,諸葛亮又失去了雙親,依隨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亮十五歲跟隨叔父到荊州襄陽去依附劉表。他看到劉表昏庸無能,不是命世之主,於是結廬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隱居待時,這是公元197年的事。諸葛亮在隆中已隱居了十年,他廣交江南名士,「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謀為大家所公認,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時局的發展,所以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人稱「卧龍」。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_-

9. 寫一篇拓展訓練的心得的語文作文,謝謝!!!必採納!!!

這次由XXXX拓展培訓中心舉辦的新員工拓展訓練營,是我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有幸參加的拓展訓練活動。在訓練活動中,每一個項目都帶給我許多啟示與思考,同時也使我受益匪淺。

「貢獻的是個人,展現的是整個團隊」。這是我這次拓展訓練最深的感受和收獲。團隊擁有各種能力與人格的成員,怎樣將各具風格的成員加以整合,形成共識,步調一致,充分發揮其作用,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是一個團隊成功的關鍵所在。而團隊里的每個成員都必須將自己的利益、前途、命運與團隊緊密聯系在一起,並積極接受團隊各方面的拓展訓練,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提升自我,貢獻自我,是一個團隊的希望所在。個人與團隊相互依存,共謀發展。而一旦員工不局限於一種工作,公司的效率、品質、生產力與員工滿意度將同時獲得提升。

在拓展項目拓展訓練中,隊員們無不表現出貢獻精神。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學習他人之長,共同完成目標任務,真實地體現了一個團隊的團結與協作,溝通與協調,真誠與信賴,激情與挑戰,勇氣與信心,素質與心態,見解與共識的完美△△。在此過程中,也鍛煉和提升了我們制定目的、策劃方案、組織指揮、△△執行的綜合能力。

通過這次拓展訓練,對照檢查自己的工作,我想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改進。一是調整心態,煥發激情。作為一名部門負責人,他的心理素質的表現將直接對下屬工作情緒產生影響。如果做到既不急噪,又冷靜果斷,就會營造一種輕松的工作氛圍,使人心情舒暢。否則,將會使他人感到煩躁和壓抑,失去工作信心。不論是領導還是員工,他的激情將是他的工作動力。因此,在我們的工作中,特別是領導幹部應保持且不斷激發全員的激情,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會是高效的、創新的。二是充分信賴他人。因為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都自己扛,這樣不僅效率不高,而且質量不佳,更沒有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因此,要把工作合理分解,大膽讓他人去干。不要擔心會出問題,要相信他有能力比自己乾的更出色。這樣,就能造就一直人人都特別能戰斗的隊伍。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把握住了這兩方面的改進,整個工作將會有一個明顯的改觀。

通過拓展訓練,使我深刻的認識到:人只有銳意進取,與時俱進,並把自己的一切與團隊融入在一起,以貢獻自己,展現團隊精神風貌,凝聚團隊力量,才能使我們團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10. 如何把握好語文教學的拓展延伸的

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拓展是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展開的.「潤物細無聲」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的.看似不經意間的拓展延伸,卻能夠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化文章主旨,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在實踐中努力追尋著.
關鍵詞:課堂教學 把握時機 行之有效 類型豐富 方式多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大多數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都能抓住「大語文」的特點,充分挖掘、利用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課外拓展,在教學中不再把教材作為「聖經」進行解讀.
什麼是「課堂教學拓展」? 一位教育專家是這樣說的:「根據教材要求、文本特點、教學目標、學生基礎、教師個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適量、適情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關內容,其中包括文字、音樂、圖片、影像等媒介,整合成讀寫思的教學策略,促進感悟,促成建構.」
小學語文教學要真正發揮葉老所說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的作用,必須將活的語文資源引進課堂,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正得法於課內,增加拓展閱讀興趣並學會拓展閱讀,再從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
一、拓展延伸——把握時機
拓展性閱讀作為課內教材的補充、延伸,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類型及教學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時段.為此,教師可從課前拓展性閱讀、課中拓展性閱讀、課後拓展性閱讀三個角度來談談其具體操作.
1.課前拓展性閱讀.課前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儲備能量.如蘇教版四年級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禮》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可請學生談談課前通過查資料(包括上網)所了解的瀑布形態,如何形成的.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2.課中拓展性閱讀.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難,適時地利用拓展性閱讀材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釋疑解惑.
蘇教版三年級教材中的《菩薩兵》一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讓學生了解藏族同胞聽說又有部隊開進自己居住區,便躲進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這里老師可簡介軍隊是如何對待老百姓的,也可以請學生們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所看到的相關內容.學生對第四自然段中翻譯說的「一定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句話就容易理解了.
3.課後拓展性閱讀.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
蘇教版新教材課後思考練習中多了一些 「搜集資料」的要求.如四年級教材《人類的「老師」》一文,課後要求「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事例?搜集有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在小組里跟同學們交流.」;《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課後要求「搜集宋慶齡的有關資料,說說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又如《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的課後要求「中葯是我國寶貴的遺產.你知道哪些中葯?說說這些中葯的葯效.」這些都表明,實行課程改革,要不斷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二、拓展延伸——行之有效
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但是由於我們缺乏對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經驗,因此在教學中不免出現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說是無效的拓展.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的時候,一位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引入科學常識,說明壁虎的特點,觀察壁虎的捕食錄像,了解壁虎的生活習性;一位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一個教師上《水上飛機》一課,只花近20分鍾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水上飛機外形奇特、特殊用途,而後就補充了網上搜集來的大量的有關水上飛機的圖片、種類及用途介紹等等.對於文質兼美的課文是如何以童話的形式、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紹出水上飛機的廣泛用途的,不再研讀、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幾乎完全被忽略,這顯然是有悖於語文課的初衷……
語文課堂教學就如一道道菜餚,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燒菜用的鹽,沒了少了,這道菜則給人感覺淡而無味,多了亂了同樣讓人無法入口.因此,適量、適度的進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
1.自然拓展
有效的拓展應該是跟文本之間有一種「互文性」的關系.拓展的內容和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也應該有一種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拓展時,也應該是自然的、不露痕跡的.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導入時,教師不露痕跡的運用拓展教學往往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整個課堂教學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可愛的小蜜蜂》教學中,一位教師這樣引出問題:
(1)出示蜜蜂采蜜畫面.最吸引你的是什麼?為什麼?
(2)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篇描寫小蜜蜂的課文——可愛的小蜜蜂(齊讀)
(3)課題直接告訴我們什麼?
(4)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楊朔寫的,它的原文叫《荔枝蜜》,其中原文的開頭是這樣的.(課件:出示原文的開頭,讓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看了這段話,你認為作者對蜜蜂是懷著怎樣的感情?(不喜歡)
(6)是呀,為什麼從開頭的不喜歡到這里的覺得可愛呢?接下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從上述案例中看出,教者引用了作者原文開頭的一段話,讓學生從這段話中了解作者對蜜蜂的感情是不甚喜歡的,甚至是帶有害怕情緒的.那麼為什麼作者能從「害怕」到課文中的覺得「可愛」呢?一次簡單的不露痕跡的拓展,讓學生很快產生疑惑,同時也讓學生產生學文的慾望.
2.適度拓展
拓展延伸應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對文本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因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最終必須超越課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應該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任何離開課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樓閣,不著邊際的.為了拓展,將課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卻沒了原則和規矩;為了創新,囫圇吞棗學習課內知識,忙於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卻多了幾分浮艷.因此,只有文字才是教學之本,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憑借,也才是最好的課程資源.拓展延伸是為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讓內容為拓展延伸服務.正如於漪所說:「離開文本去過度發揮,語文課就會打水漂.」所以在對課文拓展延伸時,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緊扣文本,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
同時,拓展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包含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閱歷、認知水平、知識積累、學生能力發展水平、地區差別和特徵等.做到切合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適當變換內容或改變難度,使每一位學生都感到很親切,都有話可說.每一節語文課,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而且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因此,拓展延伸時教師應注意照顧學生個性差異,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多設置一些難度各異的學習內容,多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訓練項目,以供學生自由選擇,各取所需.立足課堂實際,考慮時間、場地、情景的限制.否則,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過是一種表演或作秀,比作一隻「綉花枕頭」恐怕並不為過.
特級教師秦詠中在教學《三顧茅廬》一課時,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情感的漸漸推進,一點一點地把劉備和諸葛亮的生平資料引入進來,把與文本相關聯的資料滲透到學習過程中.此時的拓展在教師一張一弛的把握中,彷彿落花般悄無聲息地飄落,使得原本在學生心目中陌生而遙遠的三顧茅廬的故事,一步步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領悟到了劉備「求賢若渴」的內涵.
再如一位老師在解讀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沒有單純地在「綠」字上做文章,而是設計了想像說話環節:「 又 江南岸」,讓學生仿照詩句展開豐富的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於學生對春天太熟悉了,一至六年級也積累了大量的描寫春天的詞句,於是他們很快調動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相似的記憶,用鮮活的語言,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他們心中江南岸的春天美景:「桃花又紅江南岸」「蝴蝶又舞江南岸」「小鳥又唱江南岸」……
就這樣,教師沒有多餘的講解,更沒有採用花俏的課件,而是採用一次簡單的說話訓練環節,讓學生在適度的拓展中明白:在春風的吹拂下,江南又顯現出一片綠色的、充滿生機的景象.
從學生的閱讀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閱讀基礎、閱讀心理,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乘勢引入相關資料,能保證學生面對重點難點疑惑點時,有充分的自主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收獲的空間,促進學生視野融合.
3.巧妙拓展
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課內外的適度拓展延伸,可以讓語文更加充盈和豐富!教師在課堂上恰當地選擇拓展的內容,適當地選擇拓展的時間,則有助於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撥動學生內心的感情之弦.
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能深刻體會周總理的不辭勞苦,有位教師在學了課文之後引入「總理最後一段日子的工作時間表」.在悲涼的音樂聲中,在教師動情的朗讀中,學生完全進入了情境.學生深深地被總理的頑強,被總理的不顧個人身體所感動,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聽課老師也無不為之感動.此時大家內心都充滿了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可以說這樣的「拓展」讓人心動,令人拍手稱快.
教師的恰到好處的引領和延伸,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美妙,可以讓學生的練筆在情感的鋪墊和知識的積累中進一步得到訓練,使得此時的拓展體現出「畫龍點睛」的效果.一位教師在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一課時是這樣拓展的:
在學習「山河壯麗」這一部分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的祖國著名的風景,然後讓學生試著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一寫;在教學「文化燦爛」這一部分的時候,這位教師沒有給孩子們講四大發明、、文房四寶、三皇五帝、唐詩宋詞……而是利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教者更多地引導學生回憶奧運會開幕式中所出現的那些中國元素,學生的表現很是興奮.記載中華民族非凡智慧的「四大發明」、美輪美奐的中國畫卷軸、浩瀚星河中飛舞的天女、多種多樣的戲曲……盡管孩子們說的不是怎麼太完整、太精彩,但是從他們興奮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更加關注祖國、關心祖國了!祖國燦爛的文化在一次次交流與碰撞中更加深深地印入學生的心中!
接下來教者引導學生聊如今祖國的各種巨大的變化,聊神州、聊高樓、聊文化、聊「嫦娥」(飛船)……在聊的過程中體會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偉大成就!
適逢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課後,教者布置了一個作業——仿照課文,也創作一首詩歌,贊美祖國,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這樣的拓展方式,是對課文的延伸和拓展,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結和提升,進一步豐富了課文的內涵,使學生在拓展中了解了課文的寫作特點,使學生在情感體驗和人文感悟的同時,語言也進一步得到訓練,在教學中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類型豐富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主題是由語文閱讀教材而來.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文體類型和不同的學習方法設計教學,開展活動.拓展閱讀的類型往往分為三種: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1.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
情境欣賞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資料,讓學生進入到主題情境中去,了解並體驗某一名勝的地理環境與人文景觀、歷史故事及文化信息,從學生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
如蘇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材中《九寨溝》主要介紹了九寨溝蔚為壯觀的自然景色.學習課文後,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虛擬網上游——《中國名勝任我游》,讓學生扮演導游或遊客,通過大量資料的收集閱讀,了解、體驗某一名勝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文化氣息、風俗習慣等,從自己特定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向大家描繪和闡述,在拓展閱讀的主題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
感悟哲理類拓展閱讀,就是通過收集閱讀大量與主題有關的「寓言」、「成語故事」等文體特徵的文章,感悟其中所蘊涵的哲理,並聯系生活實際加以體會.如《感受中國寓言》是學生學習了蘇教版五年級教材中的《成語故事》後的拓展閱讀,主要學習目標為:閱讀某一類寓言故事,了解寓言故事作涉及的背景和典故,理解體驗寓言的寓意,並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3.文學欣賞類拓展閱讀
學生通過搜集並閱讀欣賞散文、詩歌、隨筆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並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如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學習後的《冰心散文鑒賞》就屬於欣賞式拓展閱讀.五年級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了冰心的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感受到冰心的文筆之獨特,筆下的意蘊之美.後續的拓展閱讀可以開展《冰心散文欣賞》的主題學習,主要了解冰心散文的特點和進一步感受冰心散文的內在美和外在美.
四、拓展延伸——方式多元
隨著信息技術逐步與學科教學相整合,各種新穎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出現,如音像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更多藉助於現代音像技術,如電影、電視、廣播、錄像等,比較直觀,它通過畫面、聲音來展示內容,能強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網路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主要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上網瀏覽或在線閱讀來達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閱速度是其它閱讀方式無法比擬的,也是現在學生較感興趣、極易接受的閱讀方式.因此拓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拓展、圖片資料的拓展,通過「屏幕閱讀」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此外,與任何教學活動一樣,對於拓展閱讀同樣需要及時的檢查反饋,需要適當的評價.只是在評價中,更應該傾向於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生生互評,評價的內容要以閱讀的興趣和自主性為主,使我們的學生通過拓展愛上閱讀,使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愛好.
提倡教育創新的今天,學習語文再不能局限於課堂,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奧妙無窮的大自然、紛繁復雜的大社會的源頭活水,讓學生在開放的、無比豐富的教學內容中自由徜徉、自由搏擊!課堂是語文教育的主陣地,有效的教學拓展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新的提升,使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有新的提高,所以它是語文課不能缺少的環節,而它首先應立足於課堂,再向課外拓展延伸.在課堂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空間,盡可能地讓語文課堂更開放,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充實,將教學思路變得更寬廣,將教學方法變得更靈活.

熱點內容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
安工大老師 發布:2025-07-11 02:47:26 瀏覽:525
微生物學第三版 發布:2025-07-11 00:14:22 瀏覽: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