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高中選擇

語文高中選擇

發布時間: 2021-08-06 05:04:01

『壹』 語文高中選擇題怎樣做

你會說的是基礎題還是閱讀題啊?
我的基礎題都是靠積累的,每天摘一些易錯的字詞還有成語,每天記個10分鍾就可以了。
至於改錯,病句之類的就要歸納聯系了。
可以做專項訓練。
至於閱讀題,現代文閱讀都是不難的,答案文章里都有,要留心。
文言文的話,基本上都是實詞、虛詞、字義,這些都是萬通的!平時學的文言文里的解釋要多注意,在考試的時候很多都是課本里碰到過的!多歸納總是對的。
不用想得太難的!
我高中剛畢業。
我學語文學得最輕鬆了,很少在上面花功夫,但成績還是很穩定的。
我的選擇題一般都錯一兩個,有時候全對。選擇題對分數還是非常重要的!!
呵呵。
還有什麼疑問,盡管提。

『貳』 怎樣答好高中語文選擇題

語文選擇題的解題技巧——解題技巧
選擇題是客觀試題,加強選擇題的解題練習,從中學到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對提高考試成績是有效的。
1、運用心理效應
運用心理效應包括做深呼吸;告誡自己,仔細審題等等。
2、要有扎實的功底
語文考試實際上就是調動自己平時的積累來回答問題的過程,不僅要善於回憶,更需要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組織答案。在組織答案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句子的簡明連貫得體、注意保留命題者的原意、注意滿足題旨、注意少用絕對化的句子。
自己做題的方法和題型
如果基礎好成績卻沒有別人好,可考慮自己做題的方法,這是其一。其二,應研究幾份試卷看看有沒有哪種題型特別薄弱。找准問題,對症下葯。
4、做題的方法
做語文選擇題首先要審清題意,其次要方法,比如採用直接法、比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等答題。要注意相信自己的第一語感,不要輕易改動,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5、做選擇題的辦法
做對題的根本因素還是對知識的掌握,但在考試中掌握一些方法,一些應試技巧,也有助於得分。
選擇題都有題干,題干當中包含內容和要求。選擇題總是有正確選項和迷惑選項這么兩種選項。正確選項當然是正確答案,而迷惑選項則是用來迷惑考生的,看考生能不能區別正確選項和迷惑選項。題乾的後面,一般有四個選項。如果是單選題,則只選擇一個選項作為答案,其餘的都是迷惑項;如果是多選題,則要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項作為答案。
做選擇題有許多好辦法。比如:
採取排除法,「縮小包圍圈」。
不一定要先去找答案,最好先排除迷惑選項。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迷惑項數量多,四個裡面佔了三個,錯誤比較容易發現。容易排除的迷惑項排除掉了,迷惑項數量減少,檢查剩下的選項就要容易一些。這就是採取排除法,好比逐步「縮小包圍圈」。
例如: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先分裂後統一是無法通行的死胡同,分裂與統一不能共存,猶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B.入春以來,長春市一些小販走街串巷上門收購陳米、陳面,盡管價格低廉,每公斤有1元多錢,但生意做得很紅火。
C.遠古時代,地球上的某個角落,有一個部落,以狩獵為主,但知獵獸,不知捕魚,更不知稼穡種植為何物。
D.簡單是一種富足和從容,只有寒磣和自卑才需要泡沫的虛化和油彩的掩飾。
A的「分裂與統一」是對立的統一,「魚與熊掌」不是對立的統一,不能用「魚與熊掌」來類比「分裂與統一」,可見這是一個迷惑項,所以首先要淘汰A項。剩下三個選項就比四個選項容易對付。B的「價格低廉,每公斤有1元多錢」和「生意做得很紅火」之間沒有轉折關系。價格低,往往生意紅火,所以B的關聯詞用錯了。又淘汰了一個迷惑項,剩下的只有C和D了。從兩個選項里挑選一個正確答案,當然要容易得多。再看C,裡面的「稼穡」與「種植」重復,也應該淘汰。最後審查D,雖然難理解一些,但是沒有毛病,D就是正確答案。
(2)互相做比較,利用序列差。
什麼叫做「序列差」呢?有一些選擇題,有雙重序列,題幹上有1、2、3、4,選項裡面有A、B、C、D,兩個序列之間的矛盾,就是序列差。迷惑選項總是要「露馬腳」的。前面說過,各人的知識情況都不一樣,在各個考生眼裡,迷惑選項「露馬腳」的先後次序也不一樣。找到了一個「露馬腳」的迷惑選項,就可以否定一兩個選項;再找到了一個「露馬腳」的迷惑選項,又可以否定一兩個選項。一個選項被否定,就造成了另一個選項的不可能,於是題干序列和選項序列之間互相映襯,互相「揭老底」,產生了空檔,正確答案往往就出來了。例如: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
[1]置身在這座________的小樓,她內心的孤寂、凄楚是難以言傳的。
[2]入夏以來,許多立交橋下________了不少消夏納涼的人。
太多,損失慘重。我們知道,語文成績作文差
[3]他似乎早已忘記遭人白眼的________,一上班就像沒事似的吆五喝六。
[4]在馬路上曬糧食會________交通。
做這一題,如果感到[1]的空檔處很難填入哪個詞,填入「寂靜」、「安靜」似乎都可以,那就不要在分析[1]上多花時間,不如暫且放下[1]而去分析[2]。選項里有「聚積」和「聚集」,「聚積」的對象應該是物質,「聚集」的對象才是人。這就「露馬腳」了,使選項序列產生了空檔:「聚集」使得A、B的「寂寥」和「寂寞」、「苦楚」和「苦處」、「妨害」和「阻礙」等都可以不用考慮,說明A、B選項都應該否定。
如果首先看[3],似乎填入「苦楚」、「苦處」或者「痛苦」都可以,那就暫時放一放。然後看[4]。對於「交通」而言,應該使用「妨礙」而不是「妨害」,又「露馬腳」了,A、C應該否定,什麼「寂寥」、「安靜」、「苦處」和「痛苦」等都是虛設的,於是正確答案就是D。實際上,我們只審查[2]和[4]兩處,不仔細審查[1]、[3],答案就找到了。這就是充分利用序列差的結果。

高考語文選擇題解題方法和答題技巧、方法使用
字音辨析題
常見多音字標次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大,形聲字標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大。生僻字一般不會標錯音。
用排除法是較好的方法。
字形辨析題
逐個審讀容易出錯的字,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別字。如果懷疑某個是別字,可以寫出幾個同音字來比較,可以寫出幾個形似字來比較。通過分析形聲字的形旁來推導這個字的含意,再放到這個詞語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多使用結構分析法:字形結構及詞語結構分析法。看詞語不宜太長久,時間長了對的都象錯的。
實詞辨析題
重點分析理解不相同語素,可以通過組詞來理解,也可以找出反義詞來理解,還可以分析形聲字的形旁來理解。語素都不相同的詞語,重點從用法方面考慮。
採用排除的方法,將最容易辨析的詞語先排除,逐漸減少選項。
詞語運用題
虛詞辨析題
主要是憑語感,可以造一些結構相似的句子來分析它的正誤,其次是理性分析。一是虛詞詞典含義的分析,先分開解釋,後組合理解;二是找出配套的關聯詞語,前後聯系來確定虛詞的含義;
採用排除法,將最容易辨析的詞語先排除,逐漸減少選項,同時也要做記號。
熟語(含成語)辨析題
第一,不能望文生義。第二,體會熟語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
正確理解熟語的整體意義,要注意語境的組合與搭配情況,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語越要注意陷阱。
病句辨析題
重點注意分析並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並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
對於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
對於語序不當的句子,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
有多重否定或還有反問的句子,要將否定換成肯定來理解。
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後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
對邏輯概念方面的不協調,可以憑事理推斷。
注意題乾的要求,究竟選擇的是有語病的還是無語病的一項。
做題思路通常是:檢查句子的主幹,是否缺成分→ → 推敲詞語運用,是否搭配 →→ 心裡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①介詞關於對於對等開頭的句子,注意主語的殘缺。
②類似於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協調,也可能是句式雜糅。
③動詞後有很長的修飾詞語,注意是否賓語殘缺。
④用和或以及頓號連接的並列成分,注意歧義及內在邏輯順序是否失當以及意義的從屬關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雙面詞語,注意後半句是否與前半句協調。
⑥反問句及疑問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標點符號題
重點審查這類標點的使用正確性。
逐一辨析排除。
語言連貫題
先從語句形式方面考慮,要求話題一致,陳述對象一致,敘述角度一致,情調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與上下文思路保持連貫。還要注意語言音節上的和諧及押韻。
再從語句內容方面考慮,在時間上、事理上注意先後順序。還要在上下語句中找到相對應的信息。語言風格要前後一致。
上下文主語的承接及邏輯的內在聯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題思路是:考查陳述對象(主語)是否一致→→話題是否一致→→前後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節是否和諧等。

『叄』 高中語文怎麼做閱讀選擇題:

現代文閱讀選擇題干擾項設置十法
近年來細心觀察高考的人會發現:高考的語文試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前六道語基知識題被刪減了,開門見山就是一道現代文的閱讀選擇題。如何做好此道題至關重要,因為「萬事開頭難」,它關繫到考生心理的穩定,思維的清晰,可以為後面順利解題打好基礎。
現代文的閱讀選擇題主要取材於社科類或科技類文章,它以選擇題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現,稍不加註意就會使考生與正確選項失之交臂。而造成錯誤的主要原因,就是對選擇題所設置的干擾項辨析不清。現結合近年高考題型和練習,就選擇題干擾項的設置歸類辨析,以便考生理解掌握。
一、偷換概念
這種干擾項就是把原材料中某個名詞的內容,故意變換成其它內容,達到迷惑人的目的。當考生在辨析此項時,應當注意所表述的名詞同原文的內容是否在概念上相等,有無漏掉或變換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詞。
例1. 閱讀下文,分析E項從中得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學會生存》中指出:「人們越來越要求把所有人類意識的一切潛能都解放出來」,然而,「人們的創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響的能力」。
E.創造能力最容易受文化水平的影響。
簡析:不正確。E項中用「文化水平」偷換了文中「文化」一詞,用「文化」這樣相同的字眼迷惑考生,往往使不夠細心的人誤認為正確。
二、無中生有
例2. 閱讀下文,判斷B、D兩項說法是否符合文意。
這兩位學者是利用直徑為26米的射電望遠鏡,來尋找由浩瀚宇宙深處發出的未知訊號的。他們以波長21厘迷和10.5厘米的電波對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區域分別進行了三次和兩次調查。
B.「三次和兩次」是指對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區域進行分片調查的次數。
D.「三次和兩次」是指按照時間(天數)的長短分別進行調查的次數。
簡析:均不符合文意。B項中的「分片調查」、D項中的「按照時間的長短」在原文中都沒有提到,所以B、D兩項判斷有誤,屬無中生有。
三、強加因果(強加因果與因果倒置)
例3.閱讀例6第一段,判斷下面說法是否准確。
D.太空帆船的航速,在月球軌道上比在地球軌道上更大,所以必須在地球軌道上加速。
簡析:不準確。「強拉因果」類干擾項的「原因」及「結果」都盡量用原文語句或意思,只是其因果關系不成立,故不準確。D項「必須在地球軌道上加速」的原因是為了「擺脫地球引力」,而不是如選項前半部分所述。
四、答非所問
例4.閱讀《讀書精神的失落》一文,完成:對「是書害了讀書精神」的含義的闡釋,正確的兩項是(文略)
A. 出版物太多太濫,書籍只是一種商品,並不關心讀書的精神內涵。
B. 現代人把讀書當作生活的一種點綴和娛樂行為,並不看重書籍的重量。
C. 閱讀已經成了現代人包裝自己、推銷自己的一種手段,讀書至上的神聖光 環已不復存在。
D.書籍不再是信念和執著的見證,無休止的商業炒作瓦解了讀書人的精神防線。
E. 現代人將書籍作為工具和玩具,放棄了對社會人生的追求。
簡析:正確項是A、D。A、B、C、D、E五項均符合原文意思,而B、C、E說的是「現代人」失落了「讀書精神」,不符合「書」害了「讀書精神」的題意,答非所問,故答案只能是A、D兩項。
五、前後倒置
例5. 閱讀下文,判斷A項說法是否正確。
按照計劃,到2000年時,陸基衛星發射器將把三個「太空帆船」送入軌道,這些太空帆船在軌道上「揚起帆」並只依靠陽光作動力朝著月球方向航行。
A. 太陽帆船不用燃料,沒有污染,是目前最好的航天器。
簡析:不正確。A項中「目前」與文中「到2000年時」從時間上不符,故A說法有誤。
參考例證:1993年高考第28題B項「《學會生存》激發了吉爾福特和威廉斯的探討」中雖然沒有表示時間的詞,但文中表示時間的詞卻是判斷B項正誤的關鍵,《學會生存》是1972年發表的,而吉爾福特在1956年和1965年就提出了智力結構模式,因而B項說法不正確。
六、誇大與縮小
例6. 閱讀下面文句,判斷D項理解是否正確。
美國市場上現有的抗蛇毒葯物是從注射了蛇毒的馬血中提取的,馬血中的紅血球被去除了,只留下含有數千種不同抗體的血漿,而這些抗體中只有幾種能解蛇毒,這樣患者在使用了這種解毒葯之後,會對血漿中數千種其他的抗體和蛋白質產生若干種過敏反應,而且,使用劑量還必須很大。
新一代抗蛇毒葯物是從注射了蛇毒的羊血中提取的,其血漿經過提純,使其中僅含能解蛇毒的抗體。在迄今接受這種新葯治療的32位患者中,大多數都沒有產生副作用,沒有一個產生使用傳統解毒葯時經常出現的嚴重的過敏反應。
D.新研製的抗蛇毒葯物使用時所需劑量小,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簡析:不正確。D項說法的前半部分符合文意,但後半部分就「誇大其辭」了,因為文中用的是「大多數」,馬虎的學生很可能把文中的「沒有一個」看成「產生副作用」的主語。
例7. 閱讀下面一句話,判斷B項理解是否正確。
用一種名為木瓜蛋白酶將每一種Y-形抗體的「桿」與其一對「臂」分離,後者才是該抗體與目標化合物結合的部分。
B.該抗體指能解蛇毒的一種Y-形抗體。
簡析:不正確。B項誤將文中的「每一種」說成「一種」,屬於「縮小其辭」,走馬觀花的考生很可能漏讀文中的「每」而誤認為B項正確。
七、個別與一般(以偏概全)
例8.閱讀下文後回答,A、B、C、D是對太空帆船的結構的說明,選出不準確的一項。
一個劍橋科學家小組在建造歐洲參賽太陽帆船的挑戰中,因為設計獨特而處於領先地位,它設計的太陽帆船將在競賽中同其他太陽帆船一道,在一個載荷艙中由一個衛星發射器(如歐洲阿麗亞娜火箭)送入大約1萬公里高的軌道上。進入軌道後,它將展開成為3萬平方英尺的帆,並環繞地球許多圈,速度逐漸增加,直到達到擺脫地球引力並進入月球軌道的速度。
太陽帆船可以用同風箏相似的方式來通過改變形狀(從錐體到平板甚至是馬鞍形)而加以操縱。與雨傘的脊相似的靈活的金屬脊決定著帆船的形狀,而且根據地面指令,金屬脊還能受熱致彎,從而改變帆船的形狀……成功的關鍵是位於帆船中部的一顆小型太陽能通信衛星。該衛星為地面的導航人員提供視頻圖像,帆船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安置在衛星內。
A. 有一張面積為3萬平方英尺的帆。 B. 帆中有傘脊一般的靈活的金屬脊。
C. 船中有一顆太陽能通訊衛星。 D. 衛星中裝有計算機控制系統。
簡析:A項不準確,因為「面積為3萬平方英尺的帆」是劍橋科學家小組建造的帆船的結構情況,其他帆船的帆的面積不一定為3萬平方英尺,這是「個別」與「一般」情況的置換,也就是說,「個別」情況不一定能代表「一般」情況,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八、未然與已然(未然與已然和或然與必然)
此類干擾項就是命題者故意把現實中未發生的事實(又稱「未然」)判斷為已發生(又稱「已然」)或把已發生的事實判斷為未發生,。此類干擾項只要認真辨析,抓住關鍵字眼,是不難判斷出來的。
例9. 如原材料「科學研究發現,復眼見於昆蟲和節肢動物,它由許多獨立的晶體組成……新的顯微機械加工技術使研究者可以製造出模擬昆蟲眼睛的極小的人造復眼。研究者甚至想辦法將多個晶體環繞一個半球形物排列,有朝一日或可用它來製造視野能達到360度的裝置。」
干擾項設置為:「研究者可用多個復眼晶體環繞成的半球形物製造視野達到360度的」。
經過辨析我們會發現,原材料所說「有朝一日或可用它來製造視野能達到360度的裝置應用於化妝培訓行業。」是屬於研究方向,只是表示將來有可能出現,而這只是一種假設的情況,而干擾項卻判定為「已經」的事實,這就違背了原材料意思。
與此相類似的干擾項還有「可能」變「一定」(或然與必然),「未知」變「已知」等。
九、必要與充要
這種干擾項就是命題者把閱讀材料中的邏輯關系混淆在一起讓考生判斷推理,常見的是混淆「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關系。「必要條件」的判斷特徵是「無甲必然無乙,有甲並非必然有乙」。如,「只有存在空氣,植物才能生長」一句,沒有「存在空氣」這個條件,植物必然不能生長,但有了「存在空氣」這個條件,植物也不一定必然能生長。
而「充要條件」的判斷特徵是「有甲必然有乙,無甲必然無乙」。
例10.我們看原材料:「超聲波清洗技術是功率超聲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主要是利用超聲波在液體中的空化作用將物體表面的污物層剝離,從而達到清洗的目的……它不僅能把附著在物體表面和死角內的污物打散,而且振動加劇溶液的脈動和攪拌,更增強了清洗的效果。因此,超聲清洗已成為國內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
干擾項設計為:「將物體表面的污物剝離,達到清洗的目的,是離不開超聲波清洗技術的。」
通過辨析材料,我們可以知道「超聲波清洗」只是「將物體表面的污物剝離,達到清洗的目的」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即沒有這個條件未必就沒有這個結果。
十、描述當解釋
在理解重要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時,一些描述性的說明或補充性的闡釋,並沒有準確揭示事物的特徵。
例11.從對"沙塵暴"的解釋中,選出最准確的一項,B項"沙塵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態平衡的一項工程".此句雖可在原文中找到,但它只是一種描述性的說法,並沒有揭示出沙塵暴的本質特徵,是無效信息。
本文僅就原閱讀題中某一段落進行閱讀,或對某一選項的正誤進行分析,這樣文字少,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失誤率較低。如果面對整個現代文閱讀,面對大量的文字、紛繁的選項,考生對選項認真辯析、增強抗干擾能力就尤為必要了。

解答高考現代文小閱讀題,通常採用三遍閱讀法,即①第一遍:閱讀全文,把握思路,領會主旨,勾畫關鍵句;②第二遍:結合題干,重點閱讀,勾畫相關信息;③第三遍:對照題乾和原文,辨明干擾項,找出選題依據。

『肆』 高中語文選擇題

【答案】D
【解析】
A、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象專家表示,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谷類農作物的生長。引用的詩句「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出自北宋詞人柳永的名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這首詞描寫是秋景,因為詞中有「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等詩句可以證明。所以,這句話中的詩句引用不恰當。
B、「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語出《孟子·離婁上》,此話的重點在「好」,「好」讀作「hào」,是「喜歡」的意思,講的是人學聖賢之道,學君子之行,稍有所得,很容易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見解是絕對正確的,自己是最博學的,這時候就喜歡到處炫耀,到處去教訓別人,自己則以老師自居。意思是批評「做老師的人」。這里的語境是小寧做錯了題老師為他單獨輔導,老師沒有錯,也不是老師自以為是炫耀才學教訓人。所以,這句話中的詩句引用不恰當。
C、「志士不飲盜泉之水」這個典故出自晉陸機《猛虎行》:「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唐王勃《滕王閣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唐白居易《感鶴》:「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飢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明尹鳳岐《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珍重平生清節在,不妨引滿酌貪泉。」明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袁可立子)憲副》:「帝曰念哉,駿業惟戲。鈔關江南,貪泉自付。」傳說孔子經過盜泉時,因泉名為「盜」,雖口渴也不飲,事見《屍子》卷下。後因以「不飲盜泉之水」表示堅守節操,不污其行。《晉書·吳隱之傳》:「吳隱之,操守清廉,為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相傳飲此水者,即廉士亦貪。隱之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厲。」事見《晉書·良吏傳·吳隱之》。這里的語境是說陳教授的女兒做啃老族,不願意付出自己的努力獨立生活,跟「貪泉」毫無關聯。所以,這句話中的詩句引用不恰當。
D、「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兩句詩出自李白的五律《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這兩句詩是對孟浩然的高潔品格的贊美,意思是:「您高山似的品格我怎麼能仰望(能做到像您一樣)呢?只能在此揖敬您芬芳的道德光華!」這里用來表示自謙,是正確的恰當的。

『伍』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選擇題(含答案)

1找出滅有病句的一項(

a
雪蓮牌襯衫,無論在款式上、質量上,還是包裝上,都可以看成全國一流。
b
在抗洪救災的戰斗中,經過四個小時驚心動魄的同洪水搏鬥,同志們奮不顧身地跳進洶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壩,戰勝了洪水。
c
目前,水資源緊缺的情況正以銳不可當之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理應引起高度重視。
d
濫用外來語,既破壞了漢語言文字的嚴謹與和諧,影響了漢語表意功能的發揮,也消解了中國文化精神而豐富的內涵。
2對《雁門太守行》理解不正確的(

a
首聯用景物描寫渲染了嚴酷的戰斗氣氛,使人聯想到敵軍壓境,形勢危急,大戰在即的情勢。
b
從聽覺,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厲的戰地氣氛,直接描寫了短兵相接的戰斗場面。
C「臨易水」既表明交戰地點,又暗示將士們具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那種壯懷激烈的豪情和愛國熱情。
d
全文主要藉助想像,用濃煙斑駁的色彩吧戰斗的氣氛渲染得凝重而慘烈。
3下列句中括弧中詞語使用錯誤的一句(

a
李雲龍渾身透出一股粗獷自信的氣質,雖是粗布土軍裝,但是站在軍裝筆挺的進軍將領中,仍是給人(鶴立雞群)之感。
b
小張(匠心獨運),勤學苦練,很快學會了騎自行車。
c
大家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獻愛心活動,切不可(袖手旁觀)。
d
同學們喜歡新穎別致的小玩意兒,原來那些樣式陳舊,毫無個性的東西已(無人問津)
能做幾道做幾道,標號序號!
問題補充:
我既需
2008-08-02
10:42
愛&淚
回答:9
人氣:40
解決時間:2008-08-04
08:48檢舉
答案應該依次是ABB。第一題,b項「經過四個小時驚心動魄的同洪水搏鬥,同志們奮不顧身地跳進洶涌澎湃的激流」語序不對;c項「銳不可當」用詞不當;d項關聯詞「既」與「也」搭配不當。第二題,「直接描寫了短兵相接的戰斗場面」表述有錯,文章並沒有直接描寫「短兵相接」的場面。第三題,b項,"匠心獨運"是指一個人具有「巧妙的心思」,一般用於什麼設計之類的,所以用詞不當。
玫瑰~love
2008-08-02
17:30
檢舉

『陸』 高中:想練語文選擇題的話,哪種練習冊好一點

有一本書叫「小題狂做」,它是系列叢書。高考所有類型的選擇題、填空題、默寫題都有,答案也非常詳細。

『柒』 高中語文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都要背嗎

高考有8分出自這里,你全背了8分就穩了,近幾年改革更加縮小的范圍,這等於了白賺的,肯定要背啊

『捌』 高中語文選擇題怎麼選

高中語文選擇題,主要是考音,字,詞,成語,病句和文言文,這類題沒有技巧,只能加強積累,考試的時候用排除法來選擇答案。

『玖』 如何做好語文的選擇、閱讀題 高中

議論文
一、論點
1、 分清論點和論題。
① 論點:觀點、主張。
② 論題:論述的問題。
2.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
二、論證
1、論證的方式:
①立論——在論證過程中,通過論述逐漸確立自己觀點的過程。
②駁論——批駁別人錯誤觀點的過程。
駁論的方式:
A、直接批駁對方論點的
B、通過駁倒對方論據來駁倒對方論點的
C、通過駁倒對方論證來駁倒對方論點的。
2、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道理論證——用名言/諺語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來證明論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
3、論證方法的作用(表達效果)
基本格式:使用××論證的方法+論證了××觀點+效果
舉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使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列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引用論證: (舉名人逸事、奇聞趣事):增強論證的趣味性說服力。(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
格式:使用了引用論證的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更有趣味性,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比喻論證: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論證更加生動形象,更利於讀者明白。
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三、論據
1、論據的作用:(不管是道理論據還是事實論據,作用都是用來證明論點的。)
四、結構與特點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引論―本論―結論)。
(1)縱式:逐漸深入的論述結構。
①層層深入 ②起—承—轉—合。(層進式)
(2)橫式:圍繞一個論點並列展開論述的。
①總—分—總;②總—分;③分—總。(總分式)
2、議論文題目分析:
①作用分析 1點明論點 2交待論題 3點明議論由頭
②效果分析:點明了文章論述的內容,明確了文章論點;運用比喻,生動形象的提出了論點
3、文段結構作用:
(1)引出(全)下文;(2)總結前(全)文;(3)承上啟下。
開頭段作用:(1)提出中心論點;(2)引出論題;
①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②開頭通過寫…的事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
③用生動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中心論點…,既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於讀者接受。
④開頭通過引用…的奇聞趣事,提出中心論點…(引出…的論題),起到吸引讀者的作用,增強了論述的趣味性。
⑤開頭通過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⑥擺出錯誤的論點和論據,為下文的批駁樹立靶子。
結尾段的作用:
①深化中心論點,提出…的結論;
②強化…的中心論點;
③發出…的號召或勸勉人們…;
④補充論證了…。(作用:使論證更嚴密。)
⑤總結全文,得出中心論點
⑥提出問題,發人深思,其發人去關注或思考某個問題
4、關鍵詞、句在文中的含義。
①能揭示中心,提挈全文,具有較強概括力多居於段首的中心句;
②能歸納、提示上下文,在結構上起起、承、轉、合作用的過渡句;
③能概括總結全段內容,處於段尾的總結句;
④巧用修辭、表意蘊藉的含蓄句。
5、議論文的語言
(1)語言特點;簡明平實、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6、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
(1)修辭: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動,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論述了的××論點,便於讀者理解和接受;
排比,增強了文章論證的氣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引用,引用古詩文(名言),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時有力證明了××論點。
反問:增強語氣,發人深思
設問:啟發讀者思考,強調某種觀點
(2)寫作手法比較固定,常見的就是:
①舉例論證與道理論證相結合(夾敘夾議);
②針對生活中的進行分析,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等。
說明文
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一般—特殊、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說明的方法
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③作比較:把**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④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將**比作**,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⑦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⑧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⑨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⑩引用說明: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散文
1.散文的線索
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為線索;以行為為線索;以文眼為線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線,還有暗線。
線索的特徵有:在結構上貫穿全文,時隱時現,有明顯的標志或是標題本身,或在文中反復出現。
2.散文的表現手法
象徵、托物言志、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寓情於景、借物喻人、聯想想像、設置懸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辭等。
3.表現手法
①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移情於景
②詠物類——托物言志
③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揮
⑤送別類——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邊塞類——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對比襯托,側面描寫,象徵,卒章顯志,諷喻,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實寫虛,寓虛於實,虛實相生)手法等。
小說
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
(1)創造懸念,引人入勝
(2)前後照應
(3)側面襯托、埋下伏筆
(4)總結上文、點明題意
(5)線索作用
(四)環境描寫常見題型:
①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或展示世態風情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
④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⑤奠定情感基調
⑥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打基礎等
(五)表達方式。
敘述人稱的選擇
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描寫的特點
白描:純用線條勾畫,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見大,寥寥幾筆勾勒出畫面,表現了性格、主題。
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表現手法角度
看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們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結構安排角度
看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等。
記敘文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5)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9)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10)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11)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12)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3)引用:使內容更真實、准確、深刻、精密。
(14)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態度鮮明,加強語氣。
(15)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語言特色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
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方法:
格式:「××」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啟下(過渡)(4)為後文作鋪墊、打伏筆(5)照應前文(開頭)
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說明、抒情、描寫
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1)肖像描寫(2)語言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5)細節描寫
(6)心理描寫(8)景物描寫(9)場景描寫(10)環境描寫
景物描寫作用
(1)交代背景(2)推動情節發展(3)渲染氣氛(4)突出人物性格(5)襯託人物心情
散文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種類 (1)敘事散文(2)抒情散文
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小說三要素 人物、環境、情節
環境的種類及作用
(1)自然環境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襯託人物的心情。
(2)社會環境 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襯託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熱點內容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
歷史民權 發布:2025-07-10 03:34:51 瀏覽:53
tea化學 發布:2025-07-10 03:06:29 瀏覽:355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