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
很多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在素質教育的呼號聲和應試教育的戰場上,那一線夾縫才是語文教育的真諦?或許,從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反映。 編者們牽強附會地把一些類似教材放在一個預定的單元組,殊不知有些作者的文章有其個性內容,勉強地按這些要求去做,就失去了教材本身應該帶給讀者(學生)的個性的享受。況且,一本《教參》,很多時候左右著教師們對教材的理解和內化,有時候甚至充當標准答案的角色,難道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要教這些東西?教師的教學也要個性化應該不僅僅指教學方法或風格,也應該包括教師本身對教材的理解、處理、內化。 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正是如此,會學習的人要會思考,其中包括發現問題(獨立思考)。所以孔夫子就說:學而不思則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教什麼的問題首先要考慮的應該就是這個。本人認為,處理教材,拿到一篇課文,首先要考慮的並非怎麼去教,教師自己首先要去讀懂這篇文章,哪怕只懂一點!只有懂得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和編者的編組意圖,明白了應該教什麼,才能著手思考怎麼教。
② 小學語文課堂怎麼上
語文來由於孩子們的知源識有限。不能夠講的太多,一般都是讓他多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另外,語文課堂還要注意拓展就是相近的,或者相似的文章可以放在一塊,讓學生去欣賞。這會還要進行拓展。歸納運用。
③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熱鬧起來
一、設計精彩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語能扣動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的思維,它能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導入的類型有很多,有猜謎語,講故事,聽歌曲等等,根據不同的課文採取不同的導入方式,使課文的導入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如,我在教學《竊讀記》這一課時,一曲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忐忑》,讓學生睜大了好奇的眼睛,繼而是眉飛色舞參與進來,在交流歌曲感受和聯系實際說體會之後,話題一轉,「林海音小時候就有過一段這樣的經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竊讀記》,一起來感受林海音在竊讀時豐富的內心感受吧。」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急於想通過閱讀去了解課文,尋求答案。
二、發揮引導靈智,順應學生發展
要使語文課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這種引導貴在因情、因性、因勢、因人而異,具有很強的生成性、隨機性的特點。唯如此,語文課堂才能散發出人性的光輝,奔騰著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學生也才能獲得充分的心靈自由去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隨情引導
教學中,教師要正視學生的「自我感受」。運用得當,不僅可以成為課堂中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更能使之與文本所蘊含的情感相連,成為學生攀登獲取新知的階梯。如我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時,學生對疼愛、慈愛感受得到,而對嚴厲的、負責任的愛卻僅表現出來理解不贊成的一面。其間正好有一個叫張學佳的孩子因不完成家庭作業而被父親打了,(這是我從其他學生口中知道的)於是,我問他:「你怎樣看待你爸打你這件事?」「他就是不喜歡我!看我哪兒也不是順眼!」於是,順情我順情引導,組織學生們對這件事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再現自己內心。其中,有很多同學都認為父親的行為有些過激,但那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如果張學佳能好好學習,即使成績不是很好,父親也不會這樣待他。讓孩子們知道有時候或許存在自己不理解父母的一面,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愛,它會警醒自己誤入歧途。以真實的事例引導學生,學生有話可說,理解深入。
隨性引導
教師緊緊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把學生獨特的思維、智慧、創造力當作一種精妙的課程資源來開發,「縱容」他們發出不同的聲音,從而使學生成為拒絕盲從、秉持獨立思考與判斷的操守者。如我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問道:「他們就不怕死嗎?」在一陣「不怕」聲中,王海洋的一聲「怕——」顯得格外刺耳,同學們嘩就笑了。我一愣,遲疑半晌,然後請他說說你的看法。「他有他的孩子和妻子,有他的父母,要能活下來他們就會和自己的親人團聚的。他們很想活下來,可是現在卻不行了,要想活下來就當了叛徒,還不如讓他們去死。」求生是人的本能,但五位壯士在叛徒和死亡之間選擇了死亡,這正是英雄的五壯士最感人的一面,這樣的發言為英雄的壯舉增添了濃濃的一筆。
隨誤引導
課堂教學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課堂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甚至是錯誤。隨誤引導就是教師依據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將錯誤當作一種課程資源來開掘的教學方式。這樣的引導,能促使學生在辨中求思,在思中求悟。如我在教學《毛主席在花山》一課時,一個同學讀成了huá山,同學們紛紛糾正,「這兩座山有什麼區別嗎?」「華山在陝西,是五嶽之一,那裡山勢險峻,是一個旅遊聖地。」「花山是河北的一小村子,是毛主席為了躲避敵人的圍繳的,他可沒有心思旅遊。」同學會嘩笑了。教師及時強調:「以後讀這個詞的時候可千萬別讀錯了。」
三、巧用教學「留白」,放飛學生想像
動情處留白
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情感教育,情感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但教師的情感體驗不能代替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准確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和寫法,才能細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懷完善人格。如講《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時,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讓學生體會毛主席作為普通父親和偉人抉擇的的情感體驗。當「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我彷彿看到了這位老人 」學生就一下子就進入了氛圍中,把自己的情感體驗深深融入到毛主席的思子情感中,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疑點處留白
質疑是創新的基礎,在課堂上設疑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啟發性教學的核心。有疑才能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激發他們探索問題的熱情,使他們對問題作更深入的思考。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課時,文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可以怎樣理解?可以換作哪個詞?你覺得哪個詞運用最好?為什麼?這樣提問就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逐步體會「綠」字的傳神。
四、結尾拓展引導,留下無窮回味
葉聖陶說:「結尾是文章完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卻是真個完了。」(《葉聖陶論創作》)一節課的結尾,學生精力比較疲憊,注意力比較分散,思維比較遲鈍。因此,在「曲」終之時,教師可以留下一串「省略號」,目的在於讓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作更進一步的推理延伸。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結尾時,一曲閻維文的《母親》可能會勾起學生自己和母親曾經發生過的一些鏡頭,引發許多感想。這樣課雖已結束,而學生的思維活動卻在持續,一曲彈罷,繞梁三日不絕,這是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
總之,要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必須體現人文情懷,必須還學習以自由,還學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還學生以靈性和活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傾情展示,讓語文課堂洋溢著生命的激情和快樂。
④ 小學語文課堂到底該教些什麼
很多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在素質教育的呼號聲和應試教育的戰場上,那一線夾縫才是語文教育的真諦?或許,從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反映。 編者們牽強附會地把一些類似教材放在一個預定的單元組,殊不知有些作者的文章有其個性內容,勉強地按這些要求去做,就失去了教材本身應該帶給讀者(學生)的個性的享受。況且,一本《教參》,很多時候左右著教師們對教材的理解和內化,有時候甚至充當標准答案的角色,難道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要教這些東西?教師的教學也要個性化應該不僅僅指教學方法或風格,也應該包括教師本身對教材的理解、處理、內化。 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正是如此,會學習的人要會思考,其中包括發現問題(獨立思考)。所以孔夫子就說:「學而不思則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教什麼的問題首先要考慮的應該就是這個。本人認為,處理教材,拿到一篇課文,首先要考慮的並非怎麼去教,教師自己首先要去讀懂這篇文章,哪怕只懂一點!只有懂得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和編者的編組意圖,明白了應該教什麼,才能著手思考怎麼教。
⑤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常規要求
1、上課前必須認真、充分備課,至少超前三課時備課。
2、教案書寫一般內容:
(1)教學目標(全面、准確、可操作、可檢測);
(2)教學重點、難點(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兩方面確定);
(3)教學准備(教具、學具、搜集資料等等);
(4)教學過程(鎖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注重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5)板書設計(簡明准確,富有創意);
(6)課堂或課後練習(有針對性、層次性、典型性);
(7)教學反思(每單元至少一篇)。
3、備課類型包括識字課(低年級)、閱讀課、習作(寫話)課、口語交際課、語文綜合性學習等。教案應分單元按課文、按課時撰寫,課時數以教學參考用書相關規定為參照。教案設計以個人鑽研為主,提倡集體超前備課,提倡按單元整體備課。
4、認真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認真通讀教材,熟悉任教年級、上下銜接年級的教材以及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況。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材編排特點,理解教材編排意圖,准確地把握每單元教材的特點。要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學定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做到六備、六結合。
一備《語文課程標准》;二備教材(教師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編者對話);三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結構、學習需要、學習方法和習慣等);四備教學資源(教材背景資料,生活體驗等與實現教學目標相關的所有信息);五備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法和學法;六備作業設計、學具、教具(要體現個人特色及課型特點)。
六結合是指課程標准與教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主導和主體相結合;教法與學法相結合;預設與生成相結合;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
6、提倡電子備課、多媒體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激發興趣,變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提高教學效益。
(5)小學語文課堂擴展閱讀:
教學基本功:
1、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素養。
2、教態親切、自然。
3、能靈活處理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
教師應培養學生逐步做到:
1、上課鈴響,保持安靜。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2、積極思考,主動交流,認真傾聽他人意見。
3、大膽質疑、勇於求異、敢於創新。
4、講普通話,吐詞清楚,聲音宏亮。
5、能就不理解的內容向人請教。
網路-小學教師
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什麼意思
《小學語文教學》是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國最早的小學語文教學專業性期刊。創刊26年來,《小學語文教學》以其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山西省一級期刊,第二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第五屆華北地區「十佳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中國語文報刊編輯質量優秀獎,「首屆中國教育傳媒·讀者喜愛優秀教育期刊」。
⑦ 小學語文講課技巧
你好,針對你的問題,我給出以下建議:
(1)畢竟教學對象是小學生,所以你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多誇獎,多表揚,貼標簽,這些都可以起到非常不錯的特點。
(2)講課時建議多涉及生活中的有趣事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雪中玩,玩中學。
(3)和小朋友做朋友,不僅僅是師生關系,而且是朋友關系,這樣可以更好地起到教學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⑧ 如何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氣氛
平時上課時往往是老師熱情飽滿,可學生在聽課時總感覺提不起精神來,這就造成了學生的聽課效率低,所收獲的知識也不是很多,長期以來,還有可能造成學生厭惡語文,那將是最可怕的結果。針對我在教學中發現的這一問題,我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並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嘗試改變教學方式,錘煉教師的課堂語言,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改進。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現在的課堂氣氛變的活躍了。現就針對這一問題,談點我淺薄的認識和建議。
課堂氣氛為什麼會沉悶?主要是因為老師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興趣不高。再追根而問,教師為什麼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是哪方面沒有做好呢?大家可以看這樣一個實際教學事例:那是在聽一年級的公開課,老師上的內容是學習漢語拼音,老師教的很細很細,一個字母反復地指導發音,老師帶讀,孩子跟著讀練習發音,鸚鵡學舌般地跟著念。老師帶讀完後,又指名學生讀,學生讀完後,老師就指著「b」、「d」教學生如何區分,「b」是一豎加個右半圓,「d」是一豎加個左半圓,老師又在黑板上書寫,讓學生來看。這個老師的教學非常認真,仔細,看起來是滿滿的一堂課內容。可我們來看學生的整節課的表現,學生在跟著老師剛念不久,聲音就變底了,也開始東張西望了,在指導字母的書寫時,孩子們就變的沒有精神了,甚至在用小手不停地玩弄著東西。老師教得多,學生缺乏積極性,吸收的知識少,顯然,這節課是不成功的。後來,我們在一起評課、議課時,我們達成了一點共識:教學方式單一,是造成這節課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聽課效率差的主要原因。 要想使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首先我們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變成生動而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