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算盤
選A。我向你保證100%的准確。算盤上面的一個珠代表5,下面一個珠代表1,所以是選A。我很小的時候就學過算盤,因為我哥哥是村裡的會計,他的算盤打得好,有時間也就教教我。
Ⅱ 關於算盤
算盤與算籌的相似之處顯而易見。在算籌表示的數字中,一根上籌當五,一根下籌當一;而珠算盤中,檔上一珠當五,檔下一珠當一。籌算中有條約定叫「五不單張」,意思是5不能單用一根籌表示,這就是算盤中檔下有五珠的緣由。數學史專家還可以找到算盤中檔上有兩珠的籌算根據。上述事實,足以證明珠算是由籌算演變而來的。
Ⅲ 數學算盤珠子看圖寫數珠子在最上面啥意思
算盤珠子只有靠梁才能表示數。珠子在最上面或者最下面都不表示數。
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
Ⅳ 數學是用算盤算的快 還是豎式算的快啊
如果是熟悉算盤的就是算盤快,豎式的對於大部分人都適應!
現在還是計算機算的快哦!
Ⅳ 算盤數學方法算盤是誰發明的它是現代哪個省的人
劉洪(約公元129~210),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東漢魯王劉興後裔,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珠算發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被後世尊為「算聖」。
Ⅵ 和算盤有關的數學知識
珠算。古時候人們用石子來計算很不方便。後來,人們改用像筷子一樣的小棒進行計算,叫做「籌算」。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大家覺得用籌算擺來擺去進行計算太麻煩,又把算籌改為「珠盤」進行計算。把珠子放入盤內,表示要加的數,取出盤子里的珠子,表示要減的數。用珠盤計算珠子容易滾動散失,是我國人民發明了珠算。把珠子穿起來並列第聯排起來就成了算盤,因為用算盤計算又快又方便,很快就傳到了朝鮮日本等國。
1000多年來,珠算在我國的經濟,教育,文化等領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並流傳海外成為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互相學習的見證。近年來美國,日本的學者把珠算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抄錄《掌故辭典》。
Ⅶ 小學數學珠算口訣表
珠心算口訣表
所謂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用來計算多位數的加、減、乘、除、四則計算、開方等題型。其運珠技巧有一定的規律及口訣,當使用者能熟 練操作算盤,除了會快速的求出正確答案外,也能透過腦細胞的滋長,將算盤的盤式,檔次及珠子的浮動變化描繪到腦子里,即好像在腦子里有把「活算盤」,這種 活算盤的影像,稱為「虛盤」。它透過知覺,形象,記憶等過程,在大腦里來完成珠算運算,即我們所謂珠算式心算。
珠算式心算,熟練後計算速度要超過電子計算器,其速度之快非常驚人。往往只要聽到題目報數,或自己看到計算題型,算者即能將答數脫口而出,或立即寫出。所以珠算式心算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一種計算技術。
珠心算口訣
一、加法口訣表
不進位的加 進位的加
直加 滿五加 進十加 破五進十加
一 一上一 一下五去四 一去九進一
二 二上二 二下五去三 二去八進一
三 三上三 三下五去二 三去七進一
四 四上四 四下五去一 四去六進一
五 五上五 五去五進一
六 六上六 六去四進一 六上一去五進一
七 七上七 七去三進一 七上二去五進一
八 八上八 八去二進一 八上三去五進一
九 九上九 九去一進一 九上四去五進一
二、減法口訣表
不退位的減 退位的減
直減 破五減 退位減 退十補五的減
一 一下一 一上四去五 一退一還九
二 二下二 二上三去五 二退一還八
三 三下三 三上二去五 三退一還七
四 四下四 四上一去五 四退一還六
五 五下五 五退一還五
六 六下六 六退一還四 六退一還五去一
七 七下七 七退一還三 七退一還五去二
八 八下八 八退一還二 八退一還五去三
九 九下九 九退一還一 九退一還五去四
三、除法口訣(珠算除法有歸除法和商除法兩種)
歸除法用口訣進行計算,有九歸口訣,退商口訣和商九口訣。
九歸口訣共61句:
一歸(用1除):逢一進一,逢二進二,逢三進三,逢四進四,逢五進五,逢六進六,逢七進七,逢八進八,逢九進九。
二歸(用2除):逢二進一,逢四進二,逢六進三,逢八進四, 二一添作五。
三歸(用3除):逢三進一,逢六進二,逢九進三,三一三餘一,三二六餘二。
四歸(用4除):逢四進一,逢八進二,四二添作五,四一二餘二,四三七餘二。
五歸(用5除):逢五進一,五一倍作二,五二倍作四,五三倍作六,五四倍作八。
六歸(用6除):逢六進一,逢十二進二,六三添作五,六一下加四,六二三餘二,六四六餘四,六五八餘二。
七歸(用7除):逢七進一,逢十四進二,七一下加三,七二下加六,七三四餘二,七四五餘五,七五七餘一,七六八餘四。
八歸(用8除):逢八進一,八四添作五,八一下加二,八二下加四,八三下加六,八五六餘二,八六七餘四,八七八餘六。
九歸(用9除):逢九進一,九一下加一,九二下加二,九三下加三,九四下加四,九五下加五,九六下加六,九七下加七,九八下加八。
退商口訣共9句:無除退一下還一,無除退一下還二,無除退一下還三
無除退一下還四,無除退一下還五,無除退一下還六
無除退一下還七,無除退一下還八,無除退一下還九
商九口訣共9句:見一無除作九一,見二無除作九二,見三無除作九三
見四無除作九四,見五無除作九五,見六無除作九六
見七無除作九七,見八無除作九八,見九無除作九九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叫「單歸」;除數是兩位或兩位以上的除法叫「歸除」,除數的首位叫「歸」,以下各位叫「除」。如,除數是534的歸除,叫「五歸三四除」,即用五歸口訣求商後,再用34除。
Ⅷ 算盤的計算原理是什麼
算盤究竟是何時何人發明的,現在無法考查。但它的使用應該是很早的。東漢數學家《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周甄鸞注雲:「刻板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各當一。」可見漢代即有算盤,但形制與今不同。不過,中梁以上一珠當五,中梁以下各珠當一,則與現代相同。又據徐岳說,他的老師劉洪曾問學於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即曾傳授珠算之法,可見至遲在東漢已出現算盤。有些歷史學家認為,算盤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元代學者劉因(1249-1293年)撰寫的《靜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選》無名氏《龐居全誤放來生債》里也提到算盤。劇中有這樣一句話:「閑著手,去那算盤里拔了我的歲數」。公元1274年,楊輝在《乘除通變算寶》里,1299年朱世傑在《算學啟蒙》里,都記載了有關算盤的《九歸除法》。公元1450年 吳敬在《九章詳注比類演算法大全》里,對算盤的用法記述較詳。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中畫有一算盤,可見,早在北宋時或北宋以前我國就已普遍使用算盤了。
我國的算盤由古代的"籌算」演變而來。「籌算」就是運用一種竹簽作籌碼來進行運算。唐代末年,已見籌算乘除法的改進,到宋代產生了籌算的除法歌訣。 15世紀中葉,《魯班木經》中有制適算盤的規格。由於算盤普及,論述算盤的著作也隨之產生,流行最久的珠算書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輯的《演算法統宗》。由於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便,因而在我國被普遍應用,同時也陸續傳到了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算盤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歷史上計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電子計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仍然在發揮著它特有的作用。
[珠算加減法]
珠算加減法要對准數位,從高位算起.
珠算加減法的口訣如下:
[ALIGN=CENTER]珠算加法口訣表
[img]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img]此主題相關圖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6/10/000905.jpg[/imga]
珠算減法口訣表
[img]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img]此主題相關圖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6/10/000935.jpg[/imga][/ALIGN]
口訣中第一個數表示要加上(或減去)的數,後面的「上一」、「去一」、「去五」、「退一」、「進一」等表示撥珠的動作與撥的數.
珠算加減法也可以不用口訣.不用口訣的珠算加減法,一般把加減法分為三類.
(1)直接加、直接減的.即本檔上算珠夠加就直加,夠減就直減.如2+6,7-5.
(2)滿五加、破五減的.即本檔下珠不夠加減時,需要動用上珠.加法用「加五減多」的方法撥珠.減法用「加多減五」的方法撥珠.如4+3=4+5-2,7-4=7+1-5.
(3)進位、退位的.即本檔不夠加減時,需要進位或退位.
加法用湊十加,減法用破十減.如4+8=4-2+10,12-8=12-10+2.
珠算加減法,可以先教加法,再教減法;也可以加減並教.教學時:(1)要講清撥珠的原理和方法.(2)要指導學生根據規律撥珠,不要用口算算出得數後去改數.如教滿五加、破五減時,要學生一看到加3,就想到2,撥珠動作是「下五去二」.珠算練習宜先用聽算,這樣便於教師對全班進行指導和檢查.也可以進行加百子、九盤清等傳統的練習.練習題還可採用表格的形式.如:
[ALIGN=CENTER][img]leadbbsfile/fileType/jpg.gif[/img]此主題相關圖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6/10/001012.jpg[/imga]
[img]leadbbsfile/fileType/gif.gif[/img]此主題相關圖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6/10/001038.gif[/imga][/ALIGN]
Ⅸ 珠心算和數學有什麼區別
珠算心算那是培養孩子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得!
公文得數學也是得但是一個是形象得直觀!◎一個是抽象得!所以兩者都是必須得!
珠心算和數學密不可分。珠心算是以數學原理為基礎,以算盤為工具,用算珠示數計算的獨特運算體系。數學是抽象的思維活動,兒童時代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數學難度較大。珠心算溶入小學數學中,有利於解決啟蒙階段學習數學的難度大的問題。在現行小學數學教材里,繁瑣的計算過程浪費了小學生的大量時間。實踐表明:珠心算加、減、乘的計算幾節約了約50%的思維量,除法計算節約了約70%的思維量,乘除法的計算特別注意「基因」上的簡化。數與珠都是符號。珠心算只有三個符號即1、5和0;數學有10個符號,即0、1、2、3、4、5、6、7、8、9。可見珠心算運算的簡捷性。珠心算的直觀模型作用能培養小孩子的數學概念能力,珠心算的分析模型作用能幫助小孩子理解應用題的結構關系和數量關系,提高解題能力。
珠心算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主要目的,而計算能力的提高促進了學生記憶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與空間觀念等數學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