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區規則
A. 怎樣給幼兒園小班小朋友講解數學的找規律
你的問題有點抽象,不太清楚具體什麼意思。但是,教幼兒園的小朋友數學這事,的確需要技巧。 我只給一些表面的意見(專業的意見,需要請教有經驗的教育從業者):以例子來說明問題;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孩子;不要用一個固定的思路去教育孩子。 記得,以前看到過一個故事,講的是美國一個幼兒園小學生,上課時老師畫了一個圈,讓孩子們說那是什麼,那個小學生說是……,但是老師卻說:「那是圓」。就因為這個事,那個小學生的父母把這位老師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老師的教育桎梏了孩子的想像、打擊了孩子的自信,最終法院判老師敗訴,並且需賠償上百萬(好像是這個數,具體多少 我忘記了~)
B. 怎樣的材料能使小班幼兒對數學區域產生興趣
數學是一門培養和鍛煉思維能力的基礎課,人們形象地稱數學是人類思維的「體操」。
幼兒園進行數學啟蒙教育,對孩子的思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03.有 用 性
有用的數學,無論是出發點還是歸宿,都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能切實幫助幼兒感知和體驗、發現自己的生活是離不開數學的,它可以幫助幼兒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使幼兒的生活更方便。有用的數學更考慮為幼兒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C. 幼兒園小班數學區域能做哪些東西
n個小朋友,左邊x個,右邊m個,就是簡單的實踐活動加減法。叫一個去算,算出來了有獎
D. 小班數學活動區分多少
這個活動是能讓幼兒認識分辨大小,小班小朋友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物體的知識有點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讓幼兒感興趣.設計此活動,能讓幼兒大膽參與.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認識區分物體的大小
2.能主動參與,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認識大小標記
活動准備:
大小熊的圖片各一張,大小衣服、褲子、鞋子圖片各一份,大小玩具若干,筐子兩個,大小標記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出大小熊
教師出示大小熊的圖片
老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可愛的熊寶寶,小朋友們跟它們打個招呼好么?(熊寶寶你好!)
(二)游戲:打扮大小熊(認識大小,並初步學習同類物品中區分物體的大小)
1.大小熊寶寶自我介紹(介紹時老師的聲音有大小的變化)
①老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兩只熊寶寶的名字呢?讓我們來聽聽吧。
②分別出示大小熊寶寶的圖片
老師: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大大,因為我的頭大大的,身體也大大的。
老師: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小,因為我的頭小小的,身體也小小的。
老師:現在小朋友認識這兩只熊寶寶了么?它們叫什麼?(分別出示圖片,讓幼兒回答它們叫什麼)
2.幫助大大小小打扮
①穿衣服,了解比較大小的方法
老師:老師今天給大大小小准備了兩件衣服,小朋友告訴老師,什麼顏色的衣服大,什麼顏色的衣服小?
老師:現在我們來給熊寶寶穿上衣服,大大要穿哪個顏色的衣服?小小要穿哪個顏色的衣服?(分別將圖片貼到熊寶寶的身上)
②穿褲子和鞋子,讓幼兒感知「大」和「小」是通過比較得來的。
用同樣的方式讓幼兒區分褲子和鞋子的大小,然後將正確的選擇貼到大大小小身上。
E. 怎樣開展小班數學區域活動
在數學區域中讓幼兒充分的按自己的意願去選擇開展游戲,而不是強迫幼兒按教師的意圖去游戲。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成功後的喜悅,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為他們創設一個開始與他人交往的環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操作材料,教師在活動中進行及時的調整、關注與反思,不斷充實活動區的操作材料,從而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數學區域、自主、探索、興趣、材料、能力。 小班幼兒學數學的目的是重視對學習數學的情感和態度的培養,使幼兒能從問題出發,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學習,判斷、決策、把數學知識運用於自己的生活實踐。因為幼兒數學教育更傾向於幼兒自身的感受,體驗,關注幼兒感官的參與,強調幼兒直觀的投入。 小班數學活動區域的開展是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一個有益的延伸和補充。所以通過區域活動不僅拓展了幼兒的思維,還促使幼兒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深化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和現實要求。它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針對一定的數學教育目標為幼兒提供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等大量活動機會,讓幼兒在活動區內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但小班幼兒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興趣常常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同一個游戲,往往只能玩幾分鍾或最多十幾分鍾。那麼,怎樣以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前提開展數學區域活動呢?一、數學活動區域的內容應與近期的數學活動目標相一致。 教師對本學期具體到本月的數學活動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什麼樣的目標就要考慮設計達到某個目標的數學活動區。把教育意圖貫穿到數學活動區內容,創設一個與數學目標相一致的良好環境。我班最近數學的學習內容主要是1-5的點數。於是我班創設了「給小動物餵食」,讓幼兒分別給小兔,小狗,小貓等小動物餵食物,另外還創設了「給小貓釣魚」的活動,讓幼兒通過餵食物的數量,和釣魚數量的點數,讓幼兒在活動區活動中復習、鞏固了近期的數學活動內容,而且,教師還能夠對不同水平的幼兒做到個別教育與輔導。在區域活動中通過 操作游戲既滿足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學習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幼兒的學習經驗及時得到復習鞏固,更重要的是幼兒通過觀察、探求與操作感知和體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使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有效的提高,使幼兒在活動中倍感樂趣無窮,從而促進了幼兒的主動學習。它不僅更新了教學手段和方法,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能夠更生動地展現教材,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為教師近期教學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二、數學活動區域的設置要符合小班幼兒各年齡的認知特點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數概念不是幼兒學會的,而是他們自己感知的,而真正的生活經驗與生活情景應是幼兒自己感知數概念的背景,幼兒頭腦中的數概念是來自當幼兒對其生活的現實進行邏輯數理化時的思維,是在邏輯數理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反思抽象而建構的。小班幼兒多以自我為中心,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所提供的材料要形象、具體、直觀。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好模仿,學習目的性差,任務意識淡薄。常常把動物也當成人,甚至覺得沒有生命的物體也會說、會動、會想,是他們的同類。他們常和「小動物」說話,這是幼兒思維「擬人性」特點體現。正因如此,我班在讓幼兒1-5點數的區域活動中,設置了給小動物餵食物的情節,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復習了所學知識還可以跟動物說說話「小狗我給你餵了三根骨頭」,「你吃飽了嗎?」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也比較有耐心玩游戲。例如釣魚就是利用游戲方法寓數的概念於游戲中,讓幼兒通過把釣起來的魚放入相應的小筐的過程中來學習和理解點數,所以說活動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區角活動的質量,我們應善於根據教育教學要求及幼兒的需要、興趣投放相應的材料。 這樣的游戲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在愉快中學習。 三、結合教學活動,確定每周數學活動區的指導重點 隨著教學的深入,我們關注如何把數學活動區與當前的教學活動相結合,使數學區域活動更自然地融入教學活動,甚至成為課程的點睛之筆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小班集體活動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師根本不能保證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某個知識技能,但是如果能把集體活動內容延伸到數學區域活動中去,幼兒就會有更多的操作時間和進一步探索的機會。 例如,在「點數」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把重點定在讓幼兒根據物品的數量不重復的點數。我們在數學活動區投放一系列材料 ,其中包括集體活動中用到的「小貓釣魚」,以充分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需要,同時幫助幼兒發展點數能力。通過每周結合教學活動進行的有重點的指導,我們基本可以保證每個幼兒接觸數學學習的內容。而對某種知識技能掌握不夠好的幼兒,我們也能做到心中有數,並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四、根據幼兒的不同水平,創設層次豐富的數學活動區材料。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實踐,發現幼兒的數概念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投放不同的材料,創設一個有著豐富層次的數學活動區。 而數學活動區材料是否豐富、可變,對於小班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及激發小班幼兒操作的慾望有很大影響。由於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特殊,他們對同一種物品或材料很容易厭倦,常被無關刺激所吸引,注意力容易轉移。材料豐富可變,能引起小班幼兒興趣、讓小班幼兒喜歡、並樂於參與活動。 通過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教師可以幫助發展較慢的幼兒進一步學習某些知識技能,給予他們鼓勵和幫助;而對於已經掌握某些知識技能的幼兒,教師也能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滿足他們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需求。在區域活動前先制定好活動計劃,並根據目標要求准備好相應的材料,這些處理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准備,同時還注意到幼兒能力上的差異,同種材料的准備有深淺、在幼兒把喂動物的材料放在點子卡上時投放了。。。(3個點) ,。。。。(4個點) , 。。。。。(5個點)的操作卡板,難易之分,使各個能力層次的幼兒都能接受並達到要求,還能根據幼兒不同發展階段的變化,逐步增加難度,使幼兒的能力由低到強,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小班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它有著相對寬松的活動氛圍,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充分發展幼兒的個性。 在活動區活動中讓幼兒充分的按自己的意願去選擇開展游戲,而不是強迫幼兒按教師的意圖去游戲。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成功後的喜悅,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在區域活動過程中我發現,活動區的材料投放不一定要種類繁多,但一定是要幼兒感興趣的,易於操作的。而且教育的目的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容易掌握。在材料的選擇上要新穎、安全、經久耐用的。通過觀察孩子的區域活動中,我領悟到孩子也與成人一樣有著豐富情感世界,但是由於小班幼兒的知識經驗和活動范圍匱乏和狹隘,所以在為他們創設活動區時要貼近他們的生活,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同時時刻關注他們的興趣和需要。為他們創設一個開始與他人交往的環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操作材料,並進行及時的調整、關注與反思,不斷充實活動區的操作材料,從而促進幼兒能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