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廣東高考語文答案
⑴ 2014廣東高考語文作文題我離題了嗎
2014年廣東高考作文
照片的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多,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但照片漸漸泛黃,日益模糊。
數碼技術的時代,照片很多,記錄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隨時上傳到網路與人分享。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你在作文中講科技發達了,人們方便了,卻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我們要維護好感情,不要被高科技所左右。舉了打電話給父母方便了但是見面少了,鄰里之間因為防盜門接觸少了,等等。我個人認為,這樣寫肯定沒跑題!!
⑵ 高考語文廣東卷答案及解釋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⒈【參考答案】A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級。字音涉及多音字、形近字和形聲字的讀音。作答字音字形題首先需要仔細審題,明確題意,是選相同還是不相同。其次聯想相關詞語,因義定音,排除法與認定法相結合,逐項逐音分辨。
【解析】A項yàn/yè,gài/kǎi,yàn/yè;B項sù,chōng/tóng,shà/xià;C項zhēn,cuì/cù,mú/mó;D項què/quàn,zào,jiàng/xiáng。
⒉【參考答案】C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辨析和使用成語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需根據語境和詞義來分析。本題重點考查的是望文生義,「首當其沖」 「莘莘學子」就屬於此類型。「首當其沖」常被理解成「首先沖在前 面的」;「莘莘學子」 常被理解成「辛苦的學子」。
【解析】A「莘莘學子」指眾多的學子,此處符合語境。B「運籌帷幄」指在後方決定作戰策略,也泛指籌劃決策,此處符合語境。C「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此處不合語境。D「棟梁之才」擔負國家重任的人,符合語境。
⒊【參考答案】A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需要熟練掌握病句的幾種類型,積累常見的語病現象。病句類型主要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幹分析法和枝葉分析法,即從語法角度對句子成分進行分析找尋病因。
【解析】B項首先是語序不當,「新發現的一種野生動物」不是鑒定的內容,「發現的一種新的野生動物」才是鑒定的內容。其次主謂搭配不當,改稱「這頭金色氂牛是世界上新發現的一種野生動物,並被命名為「金絲氂牛」。C項語序不當,應為「……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築物,構思奇特,巧奪天工,令人流連忘返」。D項句式雜糅,「所以食用水果應該洗凈削皮較為安全」雜糅,糅合了「食用水果應該洗凈削皮」「洗凈削皮較為安全」兩種句式結構,改成「所以食用水果前的洗凈削皮較為安全」或「所以食用水果前應該洗凈削皮」。
⒋【參考答案】C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語言表達連貫和文章邏輯順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時需要通讀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內容,確定首句,抓住前後的銜接詞、照應詞。
【解析】綜合來看,幾個句子的中心議題是「修辭學中的示現」,抓住前後的銜接詞、照應詞排序,第③句中的「後來」,照應前文的「本是」, ①是對③具體闡釋,④⑤②是總分結構,⑤照應後文的「同追述的示現相反」,也可用派出發,根據「預言的示現,同追述的示現相反」判定前面一句是⑤,AD兩項排除,⑤句前是④;④句是總述句,後三句分別闡述「追述的」、「預言的」、「懸想的」,故②句應在⑤後。④⑤②排列的有BC選項,也可排除AD選項。例舉杜甫詩句是為了說明「修辭手法」,根據語感,順序應為③①,由此可選C。
二、本大題為7小題,35分
⒌【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採取篩選的辦法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所考查的四個實詞,都是教學大綱規定的120個詞語之中的,且都是教材中常見的詞語。
【參考答案】B
【解析】A.奇:意動用法, 認為……驚奇,C.誅:誅殺,D.弛:鬆弛。
⒍【參考答案】D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解析】A.代詞,代李迪 /表祈使,當,可。 B.代詞,代亡卒/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以何」的倒裝,用 / 用來 。D.都是竟然。
⒎【參考答案】C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時,先要准確理解題乾的要求,圍繞「膽量非凡」加以篩選,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容是否與題干要求對應。可先找出不能表現李迪「膽量非凡」的句子,再用排除法,如本題中①④⑤並非直接體現誠信,由此可排除ABD選項。
【解析】①說的是李迪有才情, ④、⑤與「膽量非凡」無關,刪除BD選項,答案選C。
⒏【參考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處的理解。
【解析】A.不是李迪「為了躲避五代的戰亂,他與家人搬家來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獻太後預政」之後。C.「不畏眾怒」錯,「怒」的只有皇帝。
⒐【參考答案】⑴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
原文:論曰:李迪、王曾、張知白、杜衍,皆賢相也。四人風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於斯見之。知白、衍勁正清約,皆能靳惜名器,裁抑僥幸,凜然有大臣之概焉。宋之賢相,莫盛於真、仁之世,漢魏相,唐宋璟、楊綰,豈得專美哉!《宋史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
⑵① (章獻太後)告訴李迪說:「你先前不想讓我參與國家政事,(從現在看)大概是你錯了!」
② (仁宗皇帝)下詔不批准,但卻覺得他內心很有豪氣。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譯時注意聯系前後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力求做到文從句順。
【解析】第⑴句注意「向」、「 殆」「 過」等詞的落實,第⑵句注意「許」、「然」 「壯」等詞的落實。
【翻譯】李迪字復古,他的祖先是趙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戰亂,遷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學識,曾經攜帶自己寫的文章去見柳開,柳開很賞識,說:「先生有輔才。」後來參加科舉考試舉進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誥。真宗駕臨亳,李迪是留守判官,於是就任毫州知縣。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發兵搜捕,很久沒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後,全部讓所發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訪流寇的去處,部署曉諭精銳士卒,一舉擒獲流賊,斬首後徇游示眾。
曾經回家沐浴,忽然傳詔對內於東門,拿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給李迪看。當時正值連年蝗災旱災,問李迪如何度過難關,李迪請求打開內府藏庫來幫助國家,這樣賦斂寬裕,老百姓就不會過於勞苦了。皇帝說:「朕想讓李士衡替代馬元方,等他到,應當拿出金帛數百萬借給三司。」李迪說:「天子在財物上沒有內外之分,希望下詔賜給三司,來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說借。」皇帝很高興。
起初,皇上將立章獻為皇後,李迪屢次上疏勸諫,因違章獻起於寒微,不可母儀天下,章獻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間,李迪任給事中。周懷政之誅,皇帝非常生氣,想責怪到太子,群臣沒有人敢說話。李迪從容上奏說:「陛下有幾個皇子,竟然要出這個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誅殺了周懷政。
仁宗即位後,章獻太後干預政事,貶寇準到雷州,因為李迪朋黨傅會,貶到衡州。丁謂派人脅迫他,沒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來朝京師,當時太後垂簾,(章獻太後)告訴李迪說:「你先前不想讓我參與國家政事,(從現在看)大概是你錯了!現在我保養天子到這里,你以為怎麼樣?」李迪回答說:「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現在見到天子明聖,我不知皇太後盛德,竟然不知道到這種地步。」太後也高興。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縣因祠岳為皇上祈年,仁宗對輔臣說:「祈禱不是李迪所應當做的,還是讓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軍事長久鬆弛,守將有的因為有其他名義賴躲避戰爭,李迪願意漱守邊疆,(仁宗皇帝)下詔不批准,但卻覺得他內心很有豪氣。
李迪是賢相。當仁宗初立,章獻臨朝稱制,很挾仗自己的才能,將有專制之隱患,李迪義正詞嚴,能使宦官近習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聲德一天天豎起,章獻也保全了好的名聲,古人所說的社稷臣在這里就看到了。
⒑【參考答案】⑴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予著兩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抒發了詩人對時局動盪、國事艱難的憂慮以及對家鄉故園親人的思念。作者通過描寫春夜清冷靜謐的月下景色,抒發了自己因國難而顛沛流離、生活動盪不定的凄涼傷感之情。
⑵①「萬里」一詞,突出空間范圍之廣,表現了廣闊地天地籠罩於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襯了詩人的個體的渺小孤獨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詞,強調時間之長,寫出了南飛的烏鵲在深夜經長時間飛奔後只能落在江邊暫時棲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現了詩人長時間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艱難處境。
「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與下句的「故故」相對,使語言表達更富有韻律美。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詩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讀全文,結合背景,從詩歌所描繪的意象出發。
【解析】第⑴題考查詩歌景和情的關系,「月」是本詩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月的特點,再結合詩人遭遇和國家的局勢作答。第⑵題考查詩歌情感,結合注釋①作答。
附:高考學子心聲:
因為個人對古詩詞有一定的喜好和敏感,所以當語文題目解密後,我首先看的是詩歌。老實說,不看註解,我基本上讀不懂這首詩;看了註解,我還是不太懂——當然,我不懂不等於別人不懂,何況我們在教學生做詩歌鑒賞題的時候,經常會有「文難題易」的說法,目的是提升學生做題的信心。在語文高考所有的題目當中,恐怕「古詩鑒賞」是一個連老師也沒有把握做准確的題吧,那麼,在「參考答案」沒有出來之前,姑且讓我這個「資深」高級語文老師猜解一回吧。
⒈一看詩題:詩題既然是「月」,那麼,詩的主要內容當然是寫「月」了,詩的主題當然也是與「月」有關了。朝著這方面去理解詩歌,總不會太離譜。
⒉二看註解:先看註解的好處在於了解作者寫作的背景和避免在閱讀時對不懂的地方過多糾纏耽誤時間。①瞿唐:瞿塘峽,位於長江三峽奉節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後,杜甫曾困居於此。這個地址無關緊要,「安史之亂」是背景,「曾困居於此」是提示——只不過這個提示讓人迷惑:「曾」是相對於杜甫寫詩的時間而言還是相對於今天命題的時間而言呢?這個問題不解決,詩歌的內容就不好理解。按理,「曾」應該改為「當時」。②上弦:上弦月,農歷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這個註解基本上沒什麼大用——但也有點用,就是讓我們猜想「六」大概應該是「初六」吧,但本詩的主題,只與月亮有關,而與什麼時候的月亮沒有太大關系。③故故:常常,頻頻。這是解詞,怕學生不懂。可是不解還好,一解反而迷惑了——這是寫某一天晚上的月亮呢還是寫某一段時期晚上的月亮呢?看來應該是後者——瞿塘峽晚上的月亮經常彌漫了青天——用泛寫代特寫,學生難懂。
⒊三看詩文:我看不懂的有四處:
①「萬里瞿唐月」中的「萬里」是指什麼?如果本詩的主題為「月下鄉思」,那麼可以理解為與故鄉有「萬里之遙」,但也可以理解為「瞿塘峽青天萬里」。哪一個較為恰當?
②「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不好理解。正如上文所言,這是當晚的特寫,還是瞿塘峽月亮的泛寫?若泛寫,上文的「六」如何落實?若特寫,「時時」「故故」如何落實?
③「爽和風襟靜,高當淚臉懸」中的「和」不好理解。下一聯的「當」應為動詞,讀音應為第一聲。按照對仗的原則,「和」也應該為動詞。就平仄規律來講,「和」應該為仄聲,那麼這個字應該念hè(第四聲),意思應該和「配合」差不多。全句的意思大概是:天氣清爽無風,衣襟配合著靜止不動,月亮高掛天空,正對著淚臉高懸——唉,「高師」尚要猜,學子何以堪!
④「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一句,勉強可以理解:不管「南飛」是飛向南還是從南邊飛來都無關緊要,反正一隻烏鵲停在江邊。但是「夜久」一詞學生未必能准確理解:是停落了很久呢?還是夜很深呢?杜甫和命題人的意思,大概是後者。
上文說過,難文可以易出,這是命題的常識。但是所命的兩個題,偏偏卻不怎麼好答。
⑴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怎樣的感情?」除了「安史之亂」和「曾困居於此」,詩歌當中沒有任何文字信息,也即是所謂的意象能表明詩歌的主題。那麼我們就只有猜了:戰亂時期,流離失所,困居他處,見月思鄉。不知我這樣解行不行?
⑵從「萬里」、「時時」、「夜久」三個詞中任選兩個,分別簡析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這又難了。剛剛所分析的這幾個詞,偏偏是含有許多歧義的,你讓學生如何准確的解釋清楚呢,更何況要說它們的「作用」?真是難為人!我姑且再猜一次:「萬里」——用空間的遙遠或廣闊表明離鄉之遠,思念之深。「時時」——用月亮頻繁的出現惹起作者的思鄉之痛。「夜久」——用烏鵲深夜久停,不肯離去,喻作者深夜難眠,望月對鳥,增添思鄉之念。
⒒【參考答案】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⑵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⑶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⑷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結合上下文准確填寫。
【解析】常出現的錯別字是「反」寫成「返」,「 受任」寫成「受命」,「 潼關」寫成「童關」。
三、(16)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題
⒓【參考答案】B E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解題時首先要鎖定答題范圍,將選項對應原文信息,合理篩選。需要准確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解析】B選項中「就能夠」和E選項中「只要……就……」語意絕對化
⒔【參考答案】D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以及篩選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時需要准確把握原文信息。
【解析】與倒數第二段末句「如果合理的分工問題得到解決,技術的進步就會提供這種自由的可能性」意思不同。
⒕【參考答案】
①主觀因素:個人在思想上是否受權威和社會偏見的束縛,是否受一般違背哲理的常規和習慣的束縛。
②客觀因素:社會(包括學校)是干涉「內心自由」的發展還是鼓勵支持「內心的自由」。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題時需依據題干要求,鎖定答題范圍,合理篩選相關句子,再加以提煉。
【解析】答題范圍在最後一段,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如「這種精神上的自由在於思想上不受權威和社會偏見的束縛,也不受一般違背哲理的常規和習慣的束縛」是主觀因素,而「但社會也能做很多事來促使它實現,至少不該去干涉它的發展。比如學校可以通過權威的影響和強加給青年過重的精神負擔來干涉內心自由的發展;而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鼓勵獨立思考來支持這種自由」是客觀因素。
⒖【參考答案】⑴滿足物質上的需要。
⑵增進一切有關自然規律的知識,也就是要促進一切科學工作。
⑶人在獲得生活必需品的前提下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個人活動,使一切人的精神發展成為可能。
⑷只有不斷地、自覺地爭取外在的自由和內心的自由,精神上的發展和完善才有可能。
【考點】本題考查對原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層級為B級。解答此題,應先依據選項找到信息在原文中所在的地方,合理篩選相關句子,再加以提煉。
【解析】本題答案遍布全文,首先根據提干要求,結合文意,找到相關的句子,再加以提煉。相關的句子有「滿足物質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滿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發展成為可能……人不應當為了獲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從事個人活動的程度」「 但如果要使科學思想、哲學和一般的創造性思想得到盡可能快的進步,那就必須始終不懈地去爭取這種自由」「 只有不斷地、自覺地爭取外在的自由和內心的自由,精神上的發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類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才有可以得到改進」。
⒗【參考答案】
⑴「它們」指割草、縫鞋子、編識字課本、收割、種植等平凡瑣碎的日常勞動。
⑵「踩出深深的凹痕」寓意是托爾斯泰深深地紮根於土地,踏踏實實、身體力行地從事日常的勞作,在文學創作上取得的輝煌成就,創作了大量反映土地和農人生活得作品。
【考點】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需要聯系前後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層含意。
【解析】①根據語句:「他怎樣匍匐到土地上,與庄園里的農民,特別是孩子和農婦們打成一片,割草、縫鞋子、編識字課本、收割、種植……他做他們所做的一切,身心與土地緊密結合。」②根據第五自然段,結合內容作答。
⒘【參考答案】
①從其作品內容:詩人一生最重要的幾部文學著作都揭示出他對農人的深厚感情和與土地的緊密結合。
②從其人生經歷:他是一個貴族,後來卻越來越離不開土地,最終拋卻了自己的庄園,將更遙遠更蒼茫的土地作為最後的歸宿。
③從其創作觀:托爾斯泰將日常的勞作與寫作結合起來,在勞作中捕捉、感悟、發現生活的真諦,土地滋養了他飽滿的詩情,給予了他創造的靈感。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把握文意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先依據題干要求,通讀全文,篩選出信息在原文中合理相關句子,再加以提煉。
【解析】本題答案需要通讀全文,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圍繞「托爾斯泰的一生是與土地須臾不可分離」這一題干要求,歸納出幾個角度作答。
⒙【參考答案】
⑴俄國畫家列賓給托爾斯泰畫的耕作圖長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認為托爾斯泰與土地須叟不可分離的關系是一個偉大詩人與庸常寫作者的最本質、最重要的區別。
⑵揭示文學創作與體驗生活的關系,批判當下纖弱、虛假、遠離生活的創作風氣。
⑶耕作能給予我們真正的創造力和判斷力。
⑷高度禮贊了托爾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創造精神。對他的寫作態度和方式表示贊美。
【考點】本題考查評價文章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評價的前提是讀懂文章內容,
【解析】本文始終圍繞「耕作」二字描寫托爾斯泰的,這兩個字既表現了托爾斯泰的精神,也體現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高度評價,應結合原文內容,從這兩個方面作答。
⒚【參考答案】
①文章是從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學人之嚴謹三個方面敘寫黃侃的。
②舉例:a.志士之狂:寫題為《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葯也》的文章抨擊清廷腐敗,擁護革命浪潮。
b.名士之狷:在中央大學任教期間,從不佩戴校徽、攜帶名片,穿著土氣,多次與門衛發生沖突。
c.學人之嚴謹:所治諸書皆反復數十遍,幾乎沒有誤差,不肯輕易為文,教育學生學無止境。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把握文意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先依據題干要求,通讀全文,篩選出信息在原文中合理相關句子,再加以提煉。
【解析】文中「志士之狂、名士之狷,當然不是黃侃的全貌,他對學術的謹嚴與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是一過渡句,由此句即可得出答案。
⒛【參考答案】
①中國學問的特點: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學無止境。
②治學態度:嚴謹認真求實、不欺世盜名、有敬畏之心。
③貢獻:治學要實事求是,要對後世負責。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把握局部文意的能力。
【解析】在第⑦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回答。找出相關的句子:中國學問的特點:中國學問猶如仰山鑄銅,煮海為鹽,終無止境;治學態度: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五曰不竊;貢獻:四曰為後世負責。
21.【參考答案】
①從多個側面刻畫人物豐富的個性,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傳主。
②體現了傳記文學真實性的特點。
③為了表達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畫黃侃的狂、狷、嚴謹的個性,自然會選擇一些妙文趣事來寫。
【考點】本題考查評價作者的選材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解析】作者的選材和表達特點都是為了表現黃侃的狂、狷、嚴謹的個性,更好地豐富人物形象。
22.【參考答案】A學歷越低的群體通過電視科普節目獲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B不同職業的群體通過電視科普節目獲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異,C多考慮性別、年齡、學歷、職業的不同需要。
【考點】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能力,要抓住圖表中的主要信息,用精練准確的語言概括表述。
【解析】要把握住每個圖表的主體特點和不同發展趨勢,如圖表一主體是不同學歷的人,趨勢是「學歷越低的群體通過電視科普節目獲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圖表二的主體是不同職業的人,特點是「不同職業的群體通過電視科普節目獲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異」。
23.【參考答案】
尊敬的華南大學的各位代表:
你們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南粵中學向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感謝華南大學為我校無私捐贈了一批圖書和電腦.。
再次向華南大學表達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考點】本題考查致謝詞的表達能力,要注意內容的前後連貫,語氣誠懇,達到致謝的目的。
【解析】致謝詞屬於應用文體,目的是表達感謝,要符合這一特點。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解析】廣東今年高考作文命題較為平易,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話題作文。命題者只提供了一個話題范圍,學生只要在話題范圍內作文便是符合題意。和去年「不要輕易說『不』」這一作文題相較,廣東今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審題難度顯然有所降低。只要抓住「談談你生活中與『常識』有關的經歷或你對『常識』看法」這個關鍵信息,就能夠寫出符合題意的文章來。
「常識」即普通知識。「知識」是人類的認識成果,來自社會實踐。「普通知識」是「知識」的初級形態,亦即「經驗知識」。按其內容可分為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和思維科學知識。哲學知識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知識的總體在社會實踐的世代延續中不斷積累和發展。作文審題要抓住「常識」普通性一面,寫出對「普通知識」看法即可。
作文的導語部分,提供了兩個學生可寫的角度:有時,常識雖易知而難行,有時,常識須推陳出新。一般考生只要選擇其中一個角度來寫,就能符合作文的命意要求。基礎好的學生也可另外選擇新的角度作文,甚至反向立意,只要自圓其說即可。
作文立意的思辨色彩是廣東近年設題的一個關注點,廣東今年高考作文命題也沿襲這一特色。辯證的聯系的發展的去認知「常識」,是取得立意高分的不二法門。
寫好這篇作文的關鍵在於考生是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化大為小、化虛為實,要搞懂常識背後的規律性。比如今年幾次模擬考試當中接觸過的作文題「登高望遠」、「一葉落而知秋」等,還有平時練習過的「雨過天會晴、春來草自青」等,都可以納入「常識」的范疇,關鍵就是要靈活運用,關聯上「常識」的內涵。
⑶ 2014廣東高考語文作文以「物以稀為貴"為立意是不是離題了..
http://www.5184.com/gk/news/201406/201406171402970910653.html
語文科
語文評卷組組長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 陳少華教授:
「當然,也有一些考生的作文以 「物以稀為貴」 、珍惜「點滴」為主題,只著眼於寫事物的多與少、優與劣,或人無完人、惋惜時間的分秒流逝等等,既不聯系照片或影像,亦不涉及科技與人們生活及情感體驗等關系。這種情況表明,還是有部分考生對材料內涵的整體把握有所偏頗,對題意認識不清,思維局囿於材料中的某個詞,導致立意含混。這提醒我們,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重視語言文字的運用技巧,讓學生寫出文從字順、有文采、有說服力的文章,應該是中學作文教學題中之義。」
⑷ 2014年高考廣東語文閱讀題《鶴》的主題
精銳教育提醒你:
通過自己養「鶴」的回憶以及「鶴」的遭遇,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對人性的召喚和對世間生命的愛戀,也深化了對人因崇尚高貴品質而偽善(附庸風雅的虛榮心)的批判。
⑸ 2014年高考語文廣東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我下載 好了
把你郵箱給我~~
這個上面傳不了
接受到了吧 QQ!!!
⑹ 2010年廣東高考語文試卷答案
1、B 2、C 3、A 4、D 5、B 6、B 7、D 8、C 9.(1)諸將已得宋忠/頗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諂諛奸惡/貨賂得官/才掌兵柄/便爾驕縱/此輩熒惑小人/視之如狐鼠耳/區區勝之/何足喜也/諸將咸頓首稱善 (2)①翻譯:而今上天把(居庸關)授予我們,不可以(再)丟失。②皇上指揮軍隊度過黃河,吶喊(著)直接沖擊宋忠的軍陣。10.(1)隔,隔斷、阻隔之意。詩人身處江西,目光被樹阻隔而難望見江東。同時,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東。一語雙關,增強於江東留戀之情。(2)上片:詞人觸景生情,實寫江邊目光阻隔感受,虛寫夢中回到江東。抒發不忍離去之愁。下片:詞人實寫燈下寫書信,虛寫希望大雁捎帶思念,卻是節令已過。流露濃重的牽掛不舍愁緒及深深的無奈之情。11.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12、AD13、C14、答:劃線句為兩句。第1句,強調表演要重視我化為非我,要把握具體形象的反映特點。第2句,強調在表演中,在非我中要有我,要有鮮明的個人的愛憎情感。15、答:創作和欣賞都需要不可無我的體驗過程。一,創作角度:藝術活動要表現創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現對客觀現實的態度,要影響現實改造現實。
二、欣賞角度:發現藝術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聯系,找回自我,擁有個人的獨立的態度,顯示鮮明個性。16、答:1,妻子發現丈夫凌晨在廚房。1分2,妻子仔細觀察後發現丈夫偷麵包。1分3廚房對話中,妻子沒有揭穿丈夫的謊言。1分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麵包勻給丈夫。1分
17、答:第1句,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了丈夫尋找借口意欲掩蓋真相的心理。2分
第2句,與第1句內容上重復,體現了丈夫內心的慌張與不安。
第3句,動作描寫。「頭深深埋下去」說明丈夫不敢面對妻子。體現了丈夫矛盾心理。一方面,知道妻子確實會吃不飽。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妻子麵包,自己又飢餓難忍。3分
18、答:小說通過飢荒中妻子維護丈夫尊嚴並為他省下口糧的小故事,不但表現了患難與共的真情,也歌頌了二戰後飢荒中,人們互相砥礪互相關愛的精神。
分析:第二段中,妻子已經很明確判斷出丈夫偷了麵包,但她並沒有明言。
丈夫在被窩中吃麵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體現了她對丈夫深摯的愛。
最後妻子以謊話對謊話,更能體現她對家人和家的深沉的愛。
19、答:第1句,擬人1分。賦予陽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態,生動鮮明的表現了人們對新能源認識的局限。1分
第2句,反問1分。增強語氣,再次強調應該正確認識並充分利用好新能源。1分
第3句,排比1分,增強氣勢,突出新能源發展受限制的現實原因。1分
20、答:作用為承上啟下1分。承上指法拉第剛發現電磁感應時不被人理解,和現在新能源現狀接近。2分
啟下則為,電力現在對人類的貢獻預示著新能源會帶給人類美好的未來。2分
21、答:標題含義為,人類通過立法來保護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2分
文章主要從新能源現狀即為新能源立法的原因和2分
立法的意義兩大角度論述。其中,現狀包括人們對新能源認識有限和新能源開發利用上受限制。
22、這個活動中心隨著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轉移到了英國,它的標志是牛頓對微積分的研究及牛頓學派的學術成就。其後,受18世紀大革命的影響,加上蒙日對微分幾何的貢獻和蒙日學派的研究成果,法國成為數學活動中心。
23、感謝高一2班的精彩表演。是啊,我們知道,封建傳統禮教的一統天下無疑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下面我們就來欣賞民主思想和封建傳統出現斗爭的一出作品。有請高二5班為我們帶來《雷雨》!
作文:是夢境與我為鄰
那是我一直在尋覓著一種意境,一恍然見到的燈火闌珊處的身影。似乎是醉酒李白眯著惺忪的雙眼大吼「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情萬丈;又好像白樂天筆下「回眸一笑百媚生,後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般裊娜多情;或者又是易安的那絲絲離愁「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無奈薄涼。
偶爾會坐在書房,捧上一闋詞,讓鼻翼間充斥這茉莉花的芳香。半閉著目,就彷彿完全沉醉。那似真似假的夢境里有的是《飲水詞》中納蘭容若對她妻子的纏綿悱惻,又有著《漱玉詞》里李清照的那份凄凄慘慘戚戚,曾幾何時也看到了曹雪芹那滿紙荒唐言中的一摸辛酸淚啊。我不禁夢得痴了,在夢中跌宕起伏,體驗人生如南柯一夢。看那些詩人們,流著眼淚笑、皺著眉頭忘,最後終究只留下了這幾行墨跡蔓延。直至我們的心底。
我夢到了,夢到李白在我夢境中撒潑。在牡丹擁簇的亭台樓榭里,他命力士脫鞋,國舅磨墨,卻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在柳條微撫的春風中,他雙眼垂淚,無語凝噎,嘆息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又在皎皎的明月下,他高舉酒杯,對影空自憐,只得哀傷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便是愛著他這份率性大方,那一襲白衣、或大氣或清雅;那一樽清酒、也被一句「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寫到淋漓了。我便在夢境里,看透了他的紅塵夢,不過是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可我心中卻泛起了一絲狂放後的凄涼。
我夢到了,夢到蘇東坡在我夢境里的那略一皺眉。是初來黃州任知府時,滿目的荒蕪也敵不過心底的荒涼的那點心酸,是「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的凄涼;是東坡心傲時犯下的「烏台詩案」,其實錯的並不是那句「明月枝頭鳴,黃狗卧花心」的荒唐,而是一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無奈;又或許,那皺眉是為了他那識詞達意的「如夫人」,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道盡了心中的悲切。我看到的他,是「永不背叛感覺」的性情中人,又何嘗不是橫絕百年的男子,天資卓絕的才人,最後、不也是釋然了,不然、如何唱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超曠。他的一生,是一隻荊棘鳥,最後用最痛來換取所有的最美好。
我還夢到了,夢到了易安居士的一顰一笑,是她「驚起一灘鷗鷺」的無措,也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的無奈與荒涼;我也夢到了,夢到那千古情皇李後主的那一聲輕嘆,那句「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的香艷,又或許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那份落寞。
我在夢境中,體會著人生苦短,看他們「今朝有酒今朝醉」,看她們「女為悅己者容」,看他們冷暖自知,看他們……
是夢境與我為鄰。
⑺ 2014廣東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寫親情和珍惜點點滴滴
014年廣東高考作文——照片與數碼時代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多,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但照片漸漸泛黃,日益模糊。
數碼技術的時代,照片很多,記錄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隨時上傳到網路與人分享。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你在作文中寫的是現在這個物慾橫流,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人們的感情越來越淡,沒有翻看相冊的習慣,而是一味上傳,並不去欣賞,還提及親情,放慢生活節奏。這樣寫是可以的,我個人認為肯定沒跑題,請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