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行程
⑴ 小學數學行程專題
2、相遇時甲乙兩人所走路程比等同速度比,也是6:5 ,
甲走了全程的6/(6+5)=6/11
乙走了全程的5/(6+5)=5/11
甲多走了:6/11 -5/11 =1/11
從相遇點距中點5千米,甲比乙多走了:5×2=10(千米)
全程為:10÷1/11=110(千米)
甲從相遇點走到B地,走了 全程的5/11 ,此時乙走了: 5/11 × 5/6 =25/66
距離A地:6/11 - 25/66 =1/6
乙距離A地位:110 × 1/6 =55/3(千米)
3、
乙的速度:1 ÷(3+1)=1/4
甲到B地,乙走了:1/4 × 3=3/4
甲乙一共走了:1+3/4=7/4
AB兩地距離為:35 ÷7/4= 20(千米)
⑵ 小學數學行程問題(急)
設兩輛汽車的間隔距離為s,AB間隔為S
s=2*v汽*4
s=(v甲+v汽)*5
s=(v汽-v乙)*12
=>v甲=3/5*v汽,v乙=v汽/3
t=S/(v甲+v乙)=S/((3/5+1/3)*v汽)=15/14*S/v汽
=(15/14)*56=60分鍾
這是老師講的,標准答案,選我!!
⑶ 小學數學 行程問題
行程問題是研究物體運動的,是數學中常考的題型。行程問題主要包括追及問題、相遇問題、流水問題、火車行程、鍾表問題。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例如:甲乙兩列火車在不同的時間內,由距離794千米的兩個車站相向出發,甲車每小時52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2千米。甲車行了416千米與乙車相遇,求乙車比甲車早出發幾小時?
甲車行駛了 416/52=8(小時)
乙車行駛了(794-416)/42=9(小時)
乙車比甲車早出發幾小時9-8=1(小時)
⑷ 小學數學行程問題
1300÷(50+150)=6.5(分鍾)
50*6.5=325(米)
答:6.5分鍾後兩人相遇,相遇時,她們距離王蘭家有325米.
⑸ 小學數學!行程專題
解:(1)196÷(3 5 +80%-1),
=196÷(0.6+0.8-1),
=196÷0.4,
=490(千米);
答:全程是490千米.
(2)客貨速度比為:
3 5 :80%=3:4;
則貨車速度為:
(490÷5)×4 3+4 ,
=98×4 7 ,
=56(千米);
貨車行完全程需要的時間是:
490÷56=83 4 (小時).
答:貨車行完全程需要83 4 小時.
⑹ 小學數學(行程問題)
速度和:240÷5=48千米/時
速度差:240÷15=16千米/時
甲速度:(48+16)÷2=32千米/時
乙速度:32-16=16千米/時
⑺ 小學數學行程問題整理
追及問題:
(相向而行):追及路程/追及速度和=追及時間
(同向而行):追及路程/追及速度差=追及時間
行船問題:
V順=V船+V水
V逆=V船-V水
(V順+V逆)/2=V船
(V順-V逆)/2=V水
(V=速度)
我的肯定是正確的哦!是老師說的^_^
⑻ 小學數學的行程問題
甲乙兩車速度比是3:2,全程5份,相遇時甲走3份,乙走2份,甲車到達版B地時,甲還要走2份,權需要2/3時間,在這段時間乙走了:(2/3)x2=4/3份,距A地還有3-4/3=5/3份,每份:60/(5/3)=36千米,AB兩地路程為:36x5=180千米
甲乙速度和:180/2=90(千米/小時)
甲乙兩車速度比是3:2
每份:90/(3+2)=18(千米/小時)
甲車速度:18x3=54(千米/小時)
乙車上的:18x2=36(千米/小時)
⑼ 小學數學路程公式是怎麼來的
通過實驗測試和計算,得到物體勻速運動的規律:速度×時間=距離
其中速度是一版個因數,時間也權是一個因數,距離是積。根據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一個因數等於積除以另一個因數,所以就有了
距離÷速度=時間
距離÷時間=速度
我們只要掌握了這三個數量關系式,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數量,就能算出未知的第三個數量。
⑽ 小學數學行程問題
第一次在距A地125千米處相遇,也就是甲乙走完一個全程時甲走了125千米.第二次相遇後,甲乙共走了三個全程,這時甲走了三個125千米,即125×
3=375千米,又因為在距B地85千米處第二次相遇,也就是這是甲後退85千米正好是一個全程.即375-85=250千米.
所以A、B兩地相距:25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