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文學
多了去了,歌德席勒這些大師級的,還有馮塔納、格林兄弟、海涅、均特.格拉斯等等。
比較出名的作品有浮士德、鐵皮鼓、少年維特之煩惱、茵夢湖、荒原狼還有最近拍成電影的朗讀者等等。
Ⅱ 德語近現代文學是指的是什麼年代
給你一張表,呵呵
中世紀德語文學
Old High German literature (750-1050) 歲的德國文學 ( 750-1050 )
Middle High German literature (1050-1300) 中東高級德語文學 ( 1050年至1300年)
Late medieval German literature/Renaissance (1300-1500) 中世紀晚期德國文學/文藝復興時期 ( 1300年至1500年)
Early Modern German literature (see Early Modern literature )早期現代德語文學(見早期現代文學 )
Humanism and Protestant Reformation (1500-1650) 人文和新教改革 ( 1500年至1650年)
Baroque (1600-1720) 巴洛克 (一六〇 〇年至1720年)
Enlightenment (1680-1789) 啟示 ( 1780至89年)
Modern German literature現代德語文學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century German literature十八和十九世紀德國文學
Empfindsamkeit / Sensibility (1750s-1770s) Empfindsamkeit /情感 ( 1750 - 1770s )
Sturm und Drang / Storm and Stress (1760s-1780s) 斯特姆和德朗 /風暴和應力 ( 1760s - 1780年代收藏)
German Classicism (1729–1832)德國古典主義( 1729年至1832年)
Weimar Classicism (1788-1805) or (1788-1832), depending on whether one marks the end of this period with Schiller's death (1805) or with Goethe's (1832) 魏瑪古典主義 ( 1788至1805年)或( 1788年至1832年) ,具體取決於是否一馬克這一時期結束時與席勒的死亡( 1805年) ,或與歌德的( 1832 )
German Romanticism (1790s-1880s) 德國浪漫主義 ( 1790s - 1880 )
Biedermeier (1815-1848) Biedermeier ( 1815年至1848年)
Young Germany (1830-1850) 年輕的德國 ( 1830至1850年)
Poetic Realism (1848-1890)詩意現實主義 ( 1848年至1890年)
Naturalism (1880-1900) 自然主義 ( 1880至1900年)
Twentieth-century German literature二十世紀的德國文學
1900-1933 1900年至1933年
Fin de siècle (ca. 1900) 世紀末世紀 (約公元1900年)
Symbolism 象徵
Expressionism (1910-1920) 表現 ( 10年至20年)
Dada (1914-1924) 網路社區 ( 1914年至1924年)
New Objectivity (Neue Sachlichkeit) 新的客觀性 (新客觀)
1933-1945 1933年至1945年
National Socialist literature全國社會主義文學
Exile literature流亡文學
1945-1989 1945至1989年
By country按國家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Austria奧地利
Switzerland瑞士
Other其他
By thematic or group專題或一組
Post-war literature (1945-1967)戰後文學( 1945年至1967年)
Group 47 組47
Holocaust literature 大屠殺文學
Contemporary German literature (1989-)德國當代文學( 1989 - )
Ⅲ 推薦幾本德語書。。。
學德語是一件需要努力和時間的事情,佩服樓主的鑽研精神,我是德語專業的,後來做德語教師多年,推薦:
德語學習背景知識
德語詞彙聯想與速記
德國文學簡史
德國文化史
德國簡史
德語語言學教程
Texte,Themen und Strukturen Grundband Deutsch fuer die gymnasiale Oberstufe Ausgabe B
至於德語詞性,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逐步確立的,規律不是很多;德語與英語等語言的聯系,網路一下就能知道,其實以前的英語也有陰性陽性中性,也有第二格第三格,只是後來英語改革啦。。。。。
如果樓主需要的話,可以看看這上面的的書籍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7de32e0100d5lb.html
Ⅳ 德語文學和德語語言學的區別
你好,關於德語文學和德語語言學的區別
1、德語文學,主要是研究文學,而回且不僅僅是德國的,而是德語答范圍內的。當然,文學離不開語言,裡面肯定有對語言的研究,但還是以研究文學為主。
2、德語語言學,主要是對語言的研究。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語言學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探索范圍包括語言的性質、功能、結構、運用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與語言有關的問題。語言學被普遍定義為對語言的一種科學化、系統化的理論研究。並且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現實。
Ⅳ 現代德國文學是什麼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德國出現了印象主義和新浪漫主義文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又產生了表現主義文學。這是德國頹廢文學的3個主要流派。前二者又都屬於象徵主義文學。
20世紀德語文學,包括德意志(現代又分東、西德)、奧地利及瑞士文學幾部分。
進入20世紀,德語文學有突出成就的首先當是傳統的現實主義文學,除了托馬斯·曼寫了《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海賽(1877~1962)寫了《在輪下》(1906),當推亨利希·曼(1871~1950)的創作。亨利希·曼在20世紀初寫了長篇小說《在懶人樂園里》(1900年,又名《一部寫上等人的小說》)、《垃圾教授》(1905)、《小城》(1909)、《臣僕》(1911~1914)。他的小說批判資本主義社會,揭露德國反動的教育制度和虛偽墮落的知識分子,展示民主力量與反動力量的沖突,十分有力。《臣僕》和後來寫的《窮人》(1917)、《首腦》(1925)組成《帝國三部曲》。前者通過欺軟怕硬的造紙廠老闆的兒子的卑劣性格,揭示了德意志帝國忠順奴才的典型;後兩部描寫了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沖突。20世紀30年代,他還寫了歷史小說《亨利四世》(1935~1938)等等。他一生寫了19部長篇,55部中短篇,11部劇本,還有大量的散文與政論。
從1919~1933年,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德國無產階級文學運動高漲,它不但有革命作家聯盟與《左翼》雜志,而且涌現了大批作家。德國主要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梅林(1846~1919)、蔡特金(1857~1933)和盧森堡(1871~1919)均寫了不少文藝論著。無產階級作家還有貝希爾、沃爾夫、托勒等由表現主義轉到無產階級立場上來。女作家安娜·西格斯(1900~),著名作品有廣泛反映20世紀20年代各國政治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同伴們》(1932)、反法西斯小說《月之路》(1935)等。從文學形式上來分,長篇小說有格倫貝格的《魯爾烈火》(1926)、圖雷克的《一個無產者自述》等等。詩歌有貝希爾的詩集《王位上的屍體》(1925)等等。戲劇方面,有沃爾夫和布萊希特等。沃爾夫(1888~1953),代表作是揭露法西斯的話劇《馬門教授》(1933~1934),《氰化鉀》也是他的作品。布萊希特(1898~1956)是著名劇作家和戲劇理論家,他建立了獨特的稱作「敘事性演劇」的戲劇理論體系。他的作品主要有劇本《三角錢的歌劇》(1928)、《母親》(1932年,據高爾基小說改編)、《卡拉爾大娘的槍》(1937)、《伽利略傳》(1939)和歌頌巴黎公社的《公社的日子》(1948)等。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這時期的名著有捷克德語作家基希的報告文學《神秘的中國》(1933)、沃爾夫的劇本《馬門教授》(1935)和《博馬舍》(1941)、貝希爾的詩《1937的祖國》、布雷德爾的小說《父親們》(1941)、西格斯的小說《第七個十字架》(1942)等等。
這個時期的傳統現實主義文學,有的在思想上受左翼文學影響,有的在藝術上受現代派影響,亨利希·曼的《帝國》的後兩部、托馬斯·曼的《約瑟和他的兄弟》四部曲,都是力作。其他著名作家作品有福伊希特萬格(1884~1958)他的《候車室》三部曲:《成功》(1930)、《奧倍曼兄妹》(1933)、《流亡》(1942)寫了納粹的形成與發展,批判了法西斯的罪惡。他另有3部曲《約瑟夫斯》(1932~1942)、《冒牌的尼羅》(1936)、《西蒙》(1945)以及戰後寫的關於西班牙畫家的《戈雅》(1951)。和平主義者雷馬克(1898~1970)的《西線無戰事》(1929)與雷恩的《戰爭》(1928)一樣都是優秀反戰小說。雷馬克通過8個普通士兵的痛苦的戰壕生活,揭露戰爭的恐怖。他還寫有反法西斯的小說《流亡曲》(1941)和《凱旋門》(1946)。奧地利作家茨威格(1881~1942)是有特殊文學貢獻的作家,他的《三大師》(1920)與《三詩人》(1928)等是優秀的傳記,也是深刻的文學評論。他的小說集《馬來狂人》(1922)、《感覺的混亂》(1927)、《象棋的故事》含蘊極豐。唯一的長篇《焦躁的心》(1938)寫癱瘓少女的愛情與自殺,十分深刻。茨威格善於寫孤獨者的奇特遭遇。《一個女人一生的二十四小時》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細膩地分析了資產階級婦女的心理,影響頗深。
20世紀20年代,表現主義發生了左翼與右翼的分化,中間派在藝術上成就突出。其中最重要的作家是奧地利的卡夫卡(1883~1924),他影響著幾代現代派作家。其他還有:凱澤(1878~1945)的《珊瑚》(1917)、《煤氣》(二部,1918年,1920)三部曲寫瓦斯工人的受剝削。托勒(1893~1939)的《群眾和人》(1921)、《機器破壞者》(1922)表現了無產階級的斗爭。施特思海姆、考考施卡等也寫了有代表性的作品。
民主德國的文學以社會主義文學為主,其中著名詩人,除了貝希爾以外,還有魏納特(1890~1953)。這位20世紀20年代就著名的無產階級詩人在他眾多的詩篇中,號召反對法西斯,熱情歌頌社會主義。小說家除了布雷德爾、西格斯,有成就的還有寫《創奇跡的人》(1957年,1973)的施特里特馬特(1912~)、寫《被分裂的天空》(1963)的女作家克里斯塔·沃爾芙(1929~)、寫《少年維特之新煩惱》(1972)的普倫茨多夫(1934~)等等。戲劇方面,突出的是布萊希特(1898~1956)的《高加索灰闌記》(1946)、《伽利略傳》(1947)和歌頌巴黎公社的《公社的日子》(1948)。60、70年代,民主德國卓有成效的作家還有賴曼、康特、布勞思、諾伊奇、庫納爾特等等。
聯邦德國戰後最先出現的是以博歇爾特(1921~1947)為代表的「廢墟文學」。1947年成立「四七社」,一批作家迅速震動文壇,其中有伯爾、格拉斯、瓦爾澤、沙呂克和奧地利的巴赫曼、漢德克等等。亨利希·伯爾(1917~1985)的長篇小說《一個婦女周圍的群像》(1971年,中譯名《萊尼和他們》)、《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1974)通過善良婦女的受迫害,控訴了西方社會。京特·格拉斯(1927~)的「但澤三部曲」:《鐵皮鼓》(1959)、《貓與鼠》(1961)、《非人的歲月》(1963)既回顧了法西斯統治的殘暴,又揭露了現實資本主義的丑惡。西格弗里德·倫茨(1926~)的《德語課》(1968)以警察兒子在德語課作文中回憶往事形式,寫出了納粹時期人們悲觀絕望的心理。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1942~)的劇本《卡斯帕爾》(1968~)以痴人學話形式表現了對人生哲理的探求。
1961年工人文學家成立了「六社」,1970年又成立「勞工界文學社」提倡工人文學與紀實文學。20世紀70年代,紀實文學發展引起日記體、自傳體小說盛行。戲劇方面受歡迎的是霍赫胡特(1931~)的《助產士》(1971)、《獵人之死》(1976~)和彼得·魏斯(1916~)的《馬拉薩德》(1964)。
現代瑞士德語文學以弗里施與迪倫馬特的小說與戲劇最引人注目。弗里施(1911~)的鬧劇《中國長城》(1947)讓秦始皇、拿破崙、羅密歐與朱麗葉不同時代的人物同台,喜劇《唐璜》《老婦還鄉》(1956)揭露了西方金錢萬能的現象,《物理學家》(1962)說明強權爭霸對科學的侵佔。他們的戲用誇張手法,寫異化現象,也有人歸之為荒誕戲。
Ⅵ 近現代著名翻譯家哪個主要翻譯德語的文學著作
德語復 張威廉 德國文學翻譯制名家,包括小說,童話,文論,詩歌等錢春綺 德國詩歌翻譯名家,包括歌德詩歌,席勒詩歌,尼采詩歌,《尼伯龍根指環》,《惡之花》,黑塞詩歌等,《浮士德》流傳最廣楊武能 《浮士德》,《少年維特之煩惱》,《格林童話全集》,托馬斯曼《魔山》,《里克爾抒情詩》綠原 《浮士德》,《里爾克詩選》,米沃什《拆散的筆記簿》等《浮士德》的翻譯者有:郭沫若,周學普,顧壽昌,梁宗岱,綠原,楊武能,董問樵,錢春綺等,十餘個譯本傅唯慈 托馬斯曼《布登波洛克一家》,毛姆《月亮和六便士》,《1984,動物庄園》,《基督最後的誘惑》(合譯),盧森堡《獄中書簡》高中甫 《萊辛寓言》,《茨威格小說選》,《少年維特之煩惱》等馮至 海涅作品《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里爾克作品 德語翻譯家還有:葉廷芳,張玉書,韓世鍾等。
Ⅶ 請推薦幾部德語國家文學名著。
歌德《浮士德》
海涅《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席勒《陰謀與愛情》
君特·格拉斯《鐵皮鼓》
托馬斯·曼《魔山》
赫爾曼·黑塞《荒原狼》
雷馬克《西線無戰事》
Ⅷ 德語文學中的文體
die Parabel = 比喻、 寓言; (數學)拋物線
Literatur (文學): ein zu einer Erzählung ausgeweitetes Gleichnis
die Fabel = 寓言,虛構故事; [口, 貶] 無稽之談,謊話; 主要的故事情節
1. Literaturwissenschaft: eine Form der Erzählung, in der menschliche Verhaltensweisen auf Tiere (seltener auf Pflanzen oder Dinge) übertragen werden, um so auf unterhaltsame Weise eine bestimmte Moral zu vermitteln
2. eine erfundene, erlogene Geschichte
3. Literaturwissenschaft: der Verlauf der Handlung, eines Ereignisses in einem literarischen Werk
Ⅸ 德語國家有哪些著名的文學家
德國
1、席勒 德國啟蒙時期著名劇作家和詩人
重要劇作有:《強盜》、《陰謀與愛情》、《華倫斯坦》三部曲、《奧爾良的姑娘》、《威廉退爾》等
2、歌德:18世紀末19世紀初最偉大的詩人、作家和思想家
重要劇作有:《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等
3、格林兄弟:《格林童話集》
4、海涅:被認為是繼歌德之後德國最重要的詩人。
重要劇作有:《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詩歌集》
5、埃里希 馬里亞 雷馬克:德國現代著名作家,後加入美國國籍。
重要劇作有:《西線無戰事》、《流亡曲》、《凱旋門》、《生存死亡的年代》、《黑色方尖碑》
奧地利
卡夫卡: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被譽為20世紀現代藝術的鼻祖。
重要劇作有:長篇小說《美國》、《審判》、《城堡》,短篇小說《變形記》等
黑塞: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後加入瑞士籍。
重要劇作有:詩集《浪漫之歌》、《荒原狼》
Ⅹ 德語文學為什麼在中國不流行
德國的文學很多側重人文,思想難以理解,想托馬斯曼,君特格拉斯等。不過也有在中國比較流行的,像歌德,席勒,里爾克,海涅等。不過總體看來,與別的國家相比德國的在中國不是太流行。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側重哲思。比較通俗的像茨威格在中國比較受歡迎。不過,卡夫卡在中國也比較受歡迎,但是他也是屬於思想性比較深的類型。另外就是翻譯的問題,搞德語翻譯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