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材處理
一、面對不同的學生靈活處理教材
在小學數學課堂實際教學中,面對不同的學生,重點、難點也會有所變化。教學中如果過分拘泥於教材,只把著眼點放在理順教材本身的知識結構上,對教材內容的處理大多隻局限於補充、調整一些習題。那麼,學生所學的知識就有明顯的局限性。事實上,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根據靈活地根據實際,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科學的進行加工,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如改變課時的教學順序、結合實際情況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設計練習或例題、重新組合教材等等。同樣的教材內容,同樣的學生基礎,由於教師對教材的不同處理,教學效果就不一樣。
二、寓生活實際於數學教材中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比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麼?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裡。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創設說的條件,巧破教材難點
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說的條件,使學生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把不懂的提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做到:學生能說的不說,學生能提的不提;學生能答的不答。教師應把展示自我的機會完全讓給學生。如在教學角的認識這節課時,介紹到老師和學生使用的三角報的共中一塊,三個角的度數分別是:30°、60°、90°的特殊角。一位學生主即提出這樣疑問:老師,我手上的這塊三角板比你那塊要小得多,我認為它的三個角度數應該比30°、60°、90°小,怎麼會一樣大呢?這個富有探討性的問題提出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通過激烈討論,他們終於明白了角的大小概念的形成,可見,教師給學生一個質疑的機會是多麼重要啊!它不但使學生思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更增添了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從而使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
2. 數學教材沒看好怎麼辦
我全書第二遍快看完了,就是教材沒看好,心裡感覺不得勁,我感覺教材如同雞肋,看有些浪費時間不看還怕數學知識體系建的不完整
3. 高中數學教材處理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對高中數學教材處理是根據學情分析:
引入新課自然新奇
例題講解經典詳實
習題增選適當難易
重點突出難點詳細
專研考綱新標學習
同行互學及時反思
師生互動培養能力
教書育人芬芳桃李
4. 如何處理小學數學教材
要備好課,就應在認真學習《大綱》的基礎上,首先處理好教材。 筆者從教過的一些中師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了解到:大多數畢業生鑽研教材、擬訂課時計劃都是藉助於教學參考書,對教村獨立處理的能力較差。一旦離開教學參考書就無從入手,以至一道簡單的例題,也不知如何處理。所以處理好教材也是小學斂學教師必具的基本能力。要處理好教材,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慮。 一、處理好教材的教學即勺要求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是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和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編排的,各部分知識是相互聯系著的。作為數學教師,應學好大綱,以大綱的基本精神為指導,從教材的系統性入手,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應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哪些基礎知識,培養哪些能力,可以進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等。同時對教材中每項具體內容都必須弄清它在整個教材休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新知識是以哪些知識作基礎的,它又是怎樣為新知識做准備的,新知識又是怎樣引入的。這樣才能根據大綱制訂的總目的要求來確定嬌單元以至每小節內容的具體教學目的要求。 現以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節為例加以說明。本節內容分為兩小節:第一小節講法則,第二小節講法則的推廣及應用。 第一
5. 論述我國數學課程在教材和內容處理方面的現狀
論述我國數學課程在教材和內容方面的現狀,現在很多數學課程已經趕不上現在所需的,而教材也需要改。
6. 小學數學教材處理的策略和方法通常有哪幾種
與生活相聯系的策略。與學生已有經驗相符合的策略。假設、圖畫、列數據、替換……
7.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材分析 (轉)
一、教材分析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材是編者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編寫而成的。 小學數學教材並不等於教師的講稿。教師在授課之前,還必須深入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此基礎上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法,精心編寫教案,實施教學,以圓滿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說,教材分析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是教師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 二、教材分析的內容 要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而備好課的關鍵之一是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一般地說,分析小學數學教材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十分密切。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教材也不例外。小學數學教材是以數與代數為主線,與幾何初步知識、統計與可能性、問題解決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編排的。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各類知識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分布,認清各類知識的來龍去脈與縱橫聯系,以及它們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同一類知識來說,又可以充分認識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內容。其知識基礎是什麼,為哪些後續知識的學習作鋪墊等等。 掌握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和內在聯系後,再著手對所教的一冊教材、一單元教材或一課時教材作深入具體的分析研究,認真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便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在教學中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帶動全面,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教材的重點。 確定教材的重點,要以教材本身為依據。瞻前顧後,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內容,並將其放到整個知識系統當中去判定其地位和價值。 教材重點與教學重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體現在教材重點是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區別在教學重點和教材重點在表述上略有差異。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其教材重點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而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2、教材的難點。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復雜;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也有的內容體現了新的觀點和新的方法,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坡度;還有些內容相互干擾,易混、易錯。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難懂難掌握的內容以及學生學習中容易產生混淆和錯誤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 例如,在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中,試商就較為復雜。應用題從題意理解到列出算式,對小學生來說就比較復雜和困難,因此這些內容都是難點。教材的難點,一般也構成教學的難點,同樣只是在陳述上略有不同。教材的難點具有雙重性--消極性和積極性。通常我們對難點消極的一面關注較多,這是完全必要的。但也應當看到教材難點在教學中積極的一面,它對深化認識、發展思維以及培養創新意識和數學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 3、教材的關鍵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問題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內容的教學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掌握「湊十法」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關鍵,而掌握部分積的對位原理和方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關鍵。 教材的關鍵和教學的關鍵同樣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材的關鍵主要是就數學知識方面而言,而教學的關鍵通常是指解決教學難點的突破口,它除指關鍵知識外,往往還包括解決難點的途徑與方法。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節,教學的關鍵是通過割與補,將平行四邊形拼接成長方形,從而實現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有時可以相同。 通過全面分析教材,准確地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是保證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的先決條件。 (三)分析研究教材的練習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形式多樣,層次不一,角度多變的習題訓練,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練習題作為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1、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2、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有聯系,又有區別。應當說數學思想是數學方法的升華,而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體現。
8. 數學課堂如何靈活處理教材
我們必須認識到,數學課程的學習,不僅是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而且是他們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促進思維發展、鍛煉意志、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注意既整體設計目標,又體現靈活開放;既突出學生主體,又尊重個體差異。在教學資源的使用上教師應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隸,不能被教材局限和束縛。既要深入鑽研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之外設計教學。對教材的認識和處理應是:以教材為依託來教授數學而不是對教材的死搬硬套。樹立教學資源觀,走出「教材就是聖經」的誤區。課本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它只是教與學憑借的一種素材。教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把握好教學的三個未必:課本上寫的,未必都要教;都要教的,未必都要學生記住,都要學生記住的,未必都要考。要轉變「死扣教材」的理念,教學必須與地區情況、校情、班情、學生原有認知水平相結合,靈活地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