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華應龍我就是數學

華應龍我就是數學

發布時間: 2021-08-08 22:50:20

㈠ 國內小學數學名師都有哪些

小學抄數學有影響力的名襲師我這里收集了一下,有以下這些主要的:
吳正憲 劉德武 華應龍
徐 斌 黃愛華 錢守旺
錢金鐸 夏青峰 陳惠芳
張齊華 賁友林 張思明
劉永寬 潘小明 王 凌
朱樂平 朱德江 胡光銻
丁杭纓 林良富 曹培英
具體的內容你可以網路一下,相信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㈡ 《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

[《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
《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

合上華應龍著的《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一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當初我就是懷著一顆極大的好奇心才購買此書的,就是想知道,他的「這樣」究竟是「怎樣」?與我們平時的課堂教數學的方法有什麼不同?看了這12個教學課例,認真析讀了他的「課前慎思」、「課後反思」及「專家評析」,才真切地感到他的數學課的確與眾不同。

一、設計新穎——堅持「課前慎思」。

首先從課題的名字來說就讓人耳目一新,「我會用計算器嗎」、「游戲公平」、「神奇的莫比烏斯帶」、「孫子定理」、「計程車上的數學問題」等,就給學生的好奇心注下了堅定的砝碼,想去探究與嘗試。難怪有的教師聽完課後問華老師:「你上的是新課還是活動課?」因為華老師打破了傳統的教師心中的教學思維定勢,創出了自己的一條教學新路。

其次,即使是我們熟悉的課題「角的度量」、「圓的認識」、「長方體的認識」、「百分數的認識」等也上得別有一番洞天,這無疑依賴於華老師潛心的課前慎思。有專家說「他把思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確如此,為什麼其他教師「怎麼沒想到」這樣教?因為我們的教師都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而華老師卻是認為「教首先是因為需要教」。當你所教的內容學生認為是一種需要的話,學生內心的主動探究的意識就會被激發出來,自動自發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課自然就吸引學生,效果也會是更佳的。華老師就是在每一節課之前都經過了認真地思考,「要設計一節課,就要去琢磨這節課,思考以往這節課存在什麼問題」、「只有找准問題,才能做正確的事」、「備一節課一定得有自己想的過程」、「每次備課我都會深入挖掘教材,學習它、研究它,剃須、吃飯、走路時都對它念念不忘,有時可以為它廢寢忘食,常常在睡覺時因想到一個好點子一躍而起」。華老師就是在這樣的思考下,才會有所得。試問:你我課前做到於此了嗎?

二、研究學生——堅持「以人為本」。

「把握學科本質與研究學生是數學教育永恆的課題」。如果將美好的設計在課堂上巧妙地呈現出來,這就需要我們時刻牢記《課程標准》的理念「以人為本」,我們的教學目標指向——適應並促進學生的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是理想的教學。因此華老師認為:「教師之所以能左右逢源地從容駕馭課堂,正式因為對教材的正確把握,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我們的教學就應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上,走進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差異不在於知識儲備的多少,而在於是否有一定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觀是什麼」,讀後感《《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基於這些,華老師在課堂上走進了學生的心裡,拓寬了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悅。這樣在華老師的課堂上數學學習變成了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發展和提升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三、科學藝術——堅持「至真至愛」。

教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真諦是求真;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真諦是創新。華老師的12節教學課例總是給聽課的教師和所教的學生以無窮的回味。以至於學生課後的第一感受是「40分鍾怎麼這么快?」「從來沒有聽過這么好玩的課,想不聽都不行?」「這個老師神了,他能知道我們想什麼,而且特准。」「他把我們上得一驚一乍的,想不出後面會發生什麼!」因此專家說:「能夠深深吸引學生,這就是好課的核心標准。」而聽課教師的感慨是「我怎麼沒想到?」我雖然沒有親身聽到華老師的課,但細細品讀這12個教學實錄,就如同走進了華老師的課堂一般,與學生一起感悟、思考、探究、解決問題,每讀一課後,都像學生似的感覺課太短了,還沒有上夠,沒有看夠。看著華老師的「課後反思」,聆聽著專家的「評析」,回味著「課」的每一環節,感到聽每一節課都是在進行藝術欣賞,於是也發出了感嘆「我怎麼沒想到」、「我怎麼上不出來」。華老師告訴了我們答案:「世界上的事物總是意想不到地存著微妙的聯系,關鍵是發現那份聯系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當你深愛著這片大地,真愛著生活、摯愛著數學,你才會多情善感。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麗,才能看到感動我們的數學」、「我上出了一些專家認可的課,有人說我『勤奮』、『刻苦』,其實我自己不認為是『勤奮』、『刻苦』,我是在享受幸福,享受自己的全情投入,享受數學對我的青睞有加,享受生活對我的『無微不至』」,這些話難道不正是他對數學獨有的那份至真至愛嗎?

有位專家評價道:「華應龍對數學操作活動別出心裁的設計與指導,對學生思維的有層次的開發,對探究體驗數學的本質、方法和數學學習過程的把握,對數學史料的靈活駕馭,以及在教中巧妙滲透情感、價值觀的做法,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思考」。是啊,我們每位熱愛教育的工作者都應該認真地思考。而思考需要堅持,堅持必定有收獲。正如華老師的體會是:要想從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里所說的第二境界突破到第三境界,需要的就是堅持思考、堅持創新。因為「創新思維就是要求我們必須對每個問題進行長時間的反復思考」,當你堅持一段時間以後,就會達到「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第三境界了。到了這樣的境界,你也會說出「我是這樣教的」,別人在聽完你的課後,也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我怎麼沒想到」的。

〔《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㈢ 華應龍的獲獎狀況

1995年,獲江蘇省中青年小學數學教師優秀課評選一等獎;2001年,指導青年教師賁友林獲第五屆全國優秀課評選一等獎第三名;2003年,輔導黃利華老師參加全國《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比賽榮獲一等獎第一名。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獲得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一等獎;2000年,獲《北京教育》「素質教育徵文」一等獎;2002年,獲北京市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會評審論文一等獎。 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優秀中師畢業生,江蘇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經常應邀到全國各地上觀摩課、做講座,中國教育電視台曾播放我的教學錄像。先後在《光明日報》、《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了400多篇文章,主編、 參編了20多本教學用書。先參加了「蘇教版」(第一、二、三冊)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的編寫和審定工作,後參加了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組實驗教材(「北師大版」)的編寫(第八冊主編)和實驗指導工作(東北三省、內蒙片的負責人)。

㈣ 聚焦數學新課堂

2009年10月17—18日,我和張麗燕老師很幸運也很高興能參加為期兩天的「相約名師·聚焦課堂」小學數學新課堂展示暨研討會。兩天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四位專家的課都能游刃有餘地駕馭課堂,而且又各有他們獨特的風格,他們的講座也非常有針對性,解決了當下老師的困惑。華應龍老師: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所以他送給學生學數學的五把金鑰匙: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一定這樣嗎?(我的想法:學數學就是要一探究竟,所以於學生這是探索的鑰匙,於教師,這是引導學生探索的鑰匙。)華老師不怕學生學習出錯,反而「珍惜這些錯誤」,他告訴老師《數學因差錯而精彩》,錯誤中有很多正確的東西。在《圓的認識》展示課上,也正體現了他的這一風格,讓學生「畫圓」,他反倒「沒收」了學生的橡皮擦,然後收集學生畫不好的作品,然後引領「誤入藕花深處的學生」經過一番「爭渡、爭渡」,最後柳暗花明,這過程,學生的思考積極,通過自己一番的探索獲得的新知記憶深刻。劉松老師:他的課堂輕松愉悅,幽默的語言自然調動著每一位學生的心積極參與著學習,他認為「課堂教學的最好境界是和學生一起進入思考的前沿」,所以學生和教師全身心的投入課堂是有效課的保證,對於老師本身一定要充滿激情,課堂教學因激情而精彩。而他的課正符合這樣的特點;他提倡課堂上教師的追問很有必要,切實把握生成性教學:當我們拋出一個問題,就要思考這水花會怎樣濺,每一朵水花的顏色又是怎樣的。錢守旺老師:錢老師的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注重生活中的數學。在他《秒的認識》《百分數的認識》中,大量的報紙、電視、網路信息等都能為他所提取數學資源。「秒」的認識,他就以奧運會開幕式、春節的零點鍾聲的倒計時導入,利用劉翔跨欄破記錄的時間、菲爾普斯與第二名選手僅差0.01秒,博比特輕松破短跑記錄的時間……利用估計時間活動,也讓學生感受了奧運會乒乓球賽三面國旗同時升起的那50秒的自豪時刻。百分數的知識那麼抽象,但當卻能利用了生活中的很多百分數,利用了「甲型流感」問卷調查數據輕松地解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他也說,他最喜歡收集信息,因為在很多數學課堂上會用到這些資源。賁有林老師:關注學生的心中所想,課堂調控恰到好處,教師引導火候剛好。他說,其實我們老師很多時候不懂孩子的心,學生本身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未學≠沒有,已學≠已有;學生也不是一個容器,也不是一件標准件,「對學生視而不見的分,對自己也是盲目的,不要簡單地把自己丟了。」所以那我們老師准備怎樣與孩子交往呢,特別是課堂上的交往?赴廈一行,讓我切身感受到名師課堂的魅力,感受到骨幹教師課堂的精彩,發現新教師的我努力的目標,認真鑽研,積極反思,不斷積累經驗,讓自己的課也精彩……(倪其龍提供) 廈門學習隨感 ——數學原來可以如此美麗 (張麗燕提供) 兩天的會期,被名師精彩的授課及富有教育意義的講座、評課等擠了個滿滿當當。讓我羨慕的是名師的每一個充滿靈氣的課堂。名師們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敏銳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中的每一次思維靈感的閃現和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並不著痕跡地加以指導、點撥、放大。課堂中有疑問、有猜想、有驚訝、有沉思,有經歷探究的刺激,有茅塞頓開的喜悅,學生的理解過程和整個精神世界得到發展與提升,真正落實了「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課標理念。原本是比較抽象、枯燥的概念課,在各位英豪們的精心組織與動態實施中,被演繹得生動活潑,意趣盎然。不禁讓人欣喜、讓人感嘆:數學原來可以如此美麗。他們——風格———朴實無華 名師的課前師生談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有一個共同點:幾句普通的話語,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驅散了孩子的陌生感,幽默風趣的語言把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回到課堂上,寥寥數語,小朋友們已經坐得端端正正,根本不需要再組織教學。低年級課堂難以組織教學,這個在我們看來是「頑疾」的問題,在名師的課堂上竟變得如此輕松。 沒有玩游戲的熱熱鬧鬧,沒有變魔術的神秘莫測,也沒有甜言蜜語、矯揉造作,一切都那麼朴實、自然、和諧,特級教師的風格在這個小小的細節中顯露無遺。 過程———充滿魅力 曾經以為,語文課可以上得很美,有美麗的圖片、美妙的音樂、激昂的文字,而數學課呢?乾乾巴巴,枯燥乏味,怎麼也沒法上出語文課的精彩來。然而聽了華應龍老師的《圓的認識》以及其他數學名師的課,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數學教師的語言也可以豐富多彩,數學課也能充滿魅力。 華老師《圓》的認識整節課都散發出美麗的光彩,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為何這樣做」,「一定這樣嗎」這五個問題設計成五把開啟智慧的金鑰匙貫穿全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獲得了重要的研究數學的方法。研討圓的特徵時,華老師出示了古語:「圓,一中同長也。」他讓學生學著古人的樣子讀讀這句話。「那麼,難道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不是『一中同長』嗎?」教師的反問顯然讓學生有些措手不及。由「圓」的教學引申至「正多邊形與圓的關系」、「圓與球體的聯系」,曲徑通幽,富含哲理。華老師課上一直引用墨子對圓的描述:「圓,一中同長也。」讓學生感受圓的特徵,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讓學生體會了數學語言的簡潔凝練,還體現了教師對數學文化深刻的理解以及教師自身深厚的文化積淀。既注重史料的文化點綴,又重視數學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游戲———巧妙結合在劉松《游戲中的數學》《找次品》課堂上,數學與游戲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那幽默風趣的語言深深吸引著每位學生和在場的聽課者,整堂課既洋溢著快樂的氛圍,又貫穿著「數學思考」的主線。在課堂上,劉老師始終把營造「快樂的數學課堂」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這是對學生尊重的具體表現,是發於內心而見於行動的。如:「很好,我們握握手!」……從這些舉動可以看出劉老師對學生尊重並不是只表現在口頭上,而是體現在他的語言與行動上,使學生及我們聽課的教師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難怪學生一開始就被一個簡單的游戲一下子吸引住了。劉老師准確地把握了學生學習的認知基礎,緊緊抓住學生愛游戲這一特點,通過游戲,不知不覺地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帶領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新知的學習。這種方式引入,很受學生的青睞,再加上詼諧、幽默的語言,一開始就牢牢地吸引了學生,就連聽課的老師也進入了境界……這樣,從簡單而富有情趣的游戲引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其中的規律,並運用規律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我知道了」、「我發現了」、「我成功了」!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數學課上獲得了成功感,培養了自性心。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學生怎能不喜歡?怎舍離去?當課結束的時候, 就連聽課的老師都覺得意猶未盡,不舍離去。因為劉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歡笑、帶來了快樂、帶來了精彩。總之,劉老師的課,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快樂地學習,在這種氛圍下學習,學生的學習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那麼有趣、好玩。體驗——內容豐富《秒的認識》公開課應該比較多,要上出有自己新意和有創意的話,需要花費一定的心血來准備,而錢守旺老師的這節課將教材挖掘得很到位,也將新課程的理念貫徹、實施得很好,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比如:用奧運會開幕式、春節「0」點、發射火箭倒計時學生集體數:10、9、8、7、6、5、4、3、2、1來進行引入,這是低年級學生特別感興趣的事情,一下就使學生投入到課堂中來了,後來再引入劉翔、1分鍾廣告、閱兵等很多多媒體素材,讓學生從現實中體會、領悟「秒」雖然是一個很小的時間單位,但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再比如:讓學生通過活動跳繩、拍皮球和擊掌,再來估算用了多少時間,第一次不夠准確,就第二次、第三次……直至差不多准確,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對「秒」的認識上升到個新的層次,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估算能力,而這一點正是數學新課程標准所要發展和提高的。還有就是課堂上開放性操作實踐活動形式簡單,內容豐富,有跳繩、寫字、畫畫、做口算題等等,讓學生在簡單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了一分種能成功的做完一些事情,在實踐中體驗了數學知識就在生活、學習中,把一分鍾變成了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即符合低年級的心理,又把課上活了,上實了。學生——不是容器這是賁友林講座《學生: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一個重要觀點,在他《認識時、分》《找規律》的課堂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他在課堂中通過多次活動探索發現存在的規律,在學生五花八門的「發現」中由教師揭示最佳答案,接下去的學習便是圍繞這個「標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探索的課堂仍需要教師的「告訴」,但正如賁老師說的:「我們不排斥『告訴』,但要追求『告訴』的藝術」,是啊,「學生不是一個容器,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學生不是一個標准件」,兩課中的賁老師正是以這樣的理念「點燃學生思維的火把」。……回顧名師教學的點點滴滴,真是「潤物細無聲」。我在思索:他們為什麼能讓學生如此享受數學?為什麼能讓我們這些聽課的老師也如此享受數學?究竟他們走的路與我們有什麼不同?精彩有痕,教學無痕。思來想去,心中漸漸有了答案。他們走的無非是一條返璞歸真的路,因為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㈤ 華應龍的介紹

華應龍,男,1966年6月出生,江蘇南通人,中共黨員(1989年)。 1984 年7月畢業於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在職自學取得中文大專(1989年)、本科文憑(1994年),後參加了碩士研究生課程進修(1997年),2001年參加了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

㈥ 小學數學教師有哪些老師比較知名

吳正憲,華應龍,錢守旺 ,潘曉明,徐斌,還有個劉松吧,天津的好像徐長青,應該還有很多...

㈦ 小學數學名師有誰

一個能引導小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的老師就是好老師。
名師未必就是好老師!
小學數學要說難確實很難,簡單確實簡單。小學只是起引導和思路。所以水準未必比初中老師高。

㈧ 小學數學名師人生是哪個出版社出版的

雷玲主編的《小學數學名師人生》——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蕾鈴主編.名師教學機智例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雷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4.80 元

出版時間

2008-1-1

熱點內容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